琺琅彩為什麼成為瓷器中的大佬 它的魅力所在


琺琅彩為什麼成為瓷器中的大佬 它的魅力所在


琺琅彩的起源:

“琺琅彩起源於清代康熙晚期。最初是出於官窯,琺琅彩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

琺琅彩的技法:

琺琅彩,將畫琺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釉上彩裝飾手法,正式名稱為“瓷胎畫琺琅”,後人稱“古月軒”,國外稱“薔薇彩”。是引進國外琺琅材料創制而成的。

琺琅彩瓷的製造:

琺琅彩瓷的製作過程與其他宮廷用瓷不同,先在景德鎮用高溫燒成白瓷,然後送到北京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繪彩,再由造辦處琺琅作在彩爐中燒成。康熙琺琅彩瓷全用進口彩料,尤其是其中一種玫瑰紅或胭脂紅色料,因含有微量的黃金而呈現出與眾不同的嬌豔效果。另外,中國傳統彩瓷的彩料都用清水或膠水調和,而琺琅彩瓷則像西方油畫一樣,以油來調配彩料,並且有一定的厚度,使得彩繪更具有立體感和層次感。

雍正時期的琺琅彩:

雍正初期時琺琅彩繪變化不大,畫工們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以“院畫”為底稿,以“勾、畫、皴、染”為繪製工藝,繪畫題材多為寓意深刻的芙蓉鴛鴦、靈芝水仙、錦雞牡丹、梅蘭竹菊、翠竹麻雀、秋樹八哥等,更有各種山水樓閣畫面。畫面再配與景相融合的詩句,致使畫面文筆生輝。尤其是雍正水墨琺琅彩和藍彩山水琺琅相當精美。

琺琅彩的價值所在:

琺琅彩瓷的繪畫是其精華所在。琺琅彩瓷的胎、彩和造型終究逃不過同時期其他彩瓷的影子,而繪畫卻有它獨特的一面。琺琅彩的繪畫大多出自宮廷御用紙絹畫的畫稿。據記載,從康熙到乾隆畫供奉紙畫的名畫家眾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有王原祁、蔣廷錫、郎世寧、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達、金廷標、李世倬、沈暉、袁瑛、王敬銘、錢維城等等。這些名畫家的畫稿被畫工精心地描繪於琺琅彩瓷器上,形神兼備,各具不同的風采。琺琅彩瓷器的製作工藝非常考究,成本高,產量低,屬於專 供皇帝和皇后玩賞的藝術珍品。所用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提供,彩繪和燒成則由宮廷畫家同專門的技術人員在清宮造辦處和圓明園造辦處內完成4幾乎都是適合把玩的小件器物,不見大器。琺琅彩瓷器的燒造受到宮廷的極嚴格控制,致使琺琅彩瓷器成為清代瓷器中最為名貴的品種。

作為我國四大名瓷之一的琺琅彩,一直是收藏界的一大傳奇。

2006年,著名收藏家張宗憲先生收藏的清乾隆“御製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在香港由佳士德拍賣公司拍賣,約以1.51億港元成交,創造了中國琺琅彩瓷器拍賣世界紀錄。

2011年,一件清乾隆琺琅彩“古月軒”題詩、“錦雞花石”圖膽瓶,在蘇富比拍賣會上估價1.8億港元。也就是這件琺琅彩作品創造了琺琅彩拍賣史上的新記錄。

2018年,清康熙 粉紅地琺琅彩開光 卉盌 ,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成交價2.38億港幣。再創琺琅彩新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