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一個真相,從你出生的那一刻就註定會死亡,你有認真的想過這個問題嗎?生命的盡頭究竟是什麼?

恍惚面對世界


人生就是一個過程。假如你從出生就想到怎麼去死,說明你的人生沒有腳步,更沒有精彩和價值。人活著的意義就是一邊欣賞人生路上的風景,一邊為路邊的風景增色添情。你留下的每一道風景都是你人生的亮點。人要瀟灑的活著,更要優雅的老去,當你快要走完人生旅途的時候。回想往事,不以虛度年華而悔恨,不以碌碌無為而羞愧,就是完美的人生。


笑看人生189178


這還真的想過。

我對死亡的印象是在三四歲的時候,鄰居家的老奶奶過世了。我記得那天早上,我媽把我從床上叫起來穿衣服。她很鄭重的告訴我,那個奶奶過世的消息。

當時,我並不曉得什麼是死。只是後來發現,死亡就意味著,這個人再不會出現在生活中。

這是我第一次面對死亡,沒有什麼感覺,長大一點就遺忘了。

後來在我十歲的時候,外公過世了。在出殯那天早上,親屬要去靈柩前觀瞻逝者遺容。

我去看了。只見外公臉色蠟黃,嘴巴微微張開。在躺在黑黑的棺材裡,一動不動。

那時候,面對外公的靈柩,有一種無端的傷感。那時候的想法是,他這樣躺在棺材裡,捂得嚴嚴實的,會痛苦嗎?埋到土裡,腐爛的時候,會痛嗎?

那時候才曉得,每個人都要死。

這是一個每個人從出生就必須面對的宿命。不像其他的事情可以有所選擇。

那麼丁點小孩子,擔心死亡。

後來,長大了,面對的死亡越來越多,特別是老一輩親人的去世。會漸漸的接受這個現實。更加準確的說是麻木了。因為這是一個無解題,還不如不去想。

我們在面對別人的死亡的時候,其實是無意識的學習死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加明確的意識到,這個過程是每個人都必須要承受的。

面對死亡,除了小人物無能為力的傷感,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古時候有秦始皇尋找仙丹,為了能夠長生不老。在如今科學家們用冷凍技術保存遺體,以求能夠某天能夠復活。

對於死亡的恐懼,或許從人類開始有思想的時候就存在了吧。

那麼我們恐懼死亡的本質是什麼呢?

我們恐懼的是未知。

有句古話叫做:“好死不如賴活著。”也就是說,不管活著多麼艱難,多麼不如意,只要還有一絲生的機會,大多數人都願意拼盡全力活下去。

這種求生的本能就來源於對死亡之後未知的恐懼。

在古代神話中,西方編造出上帝天堂,東方編造出神仙閻王。最大的原因,是為每個人死亡之後,找到一個歸宿。

為什麼有人選擇相信宗教。是因為這讓他相信,死亡之後,他有一個明確的去處。

說到底,人們害怕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之後,到底人會去哪裡。

在神話中,有孟婆湯,有投胎轉世之說。這些很大程度就是為了緩解人的恐懼。告訴人們,死亡只是下一段人生的開始。不必恐慌。

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個人或一件事情,能夠證明人死亡之後,能夠真正去向何方,那麼大多數人呢多死亡的恐懼都會減少很多。

我們恐懼的是幻滅
現在,通過物理科學證實,人在死亡過後,肉體會通過細菌分解,最後變成分子原子消散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而精神因為肉體的分離,會消失殆盡。

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在這個世界上發生的點點滴滴,至此就消失殆盡。就像是電腦系統重裝,任何痕跡都不再留下。

或許昨天還很鮮活的一個人,今天就從世界消失了。

那些歡樂痛苦,就像是一場夢境。夢醒了,什麼都沒有了。

這種幻滅的痛苦,是人們恐懼死亡的另一個原因。我們害怕消失。

我們恐懼的是遺忘

大衛·伊格曼在《生命的清單》裡說: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當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學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當你下葬,人們穿著黑衣出席你的葬禮,他們宣告,你在這個社會上不復存在,你悄然離去;

第三次死亡,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於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個宇宙都將不再和你有關。

人類生活在這個浩瀚的宇宙,我們不僅生來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任何人都無法完全的理解另一個人的思想。人類至於宇宙是孤獨的。個人至於整個人類也是孤獨的。而孤獨的人需要靠近另外的人獲取慰藉。

我們需要被人愛,需要被人記得。這些美好的體驗是每個人的無價之寶和重要的精神支柱。

可是這一切都可能因為死亡被帶走。

當我們想到這個世界上,有一天,不再有任何一個人記得自己的時候所產生的恐懼,是人們無法面對死亡的重要原因。

死亡是宿命,也是每個人終身都在學習怎麼面對的題目。對死亡的恐懼讓人們更加深入的思考,活著是為了什麼。這也是人類文明如此燦爛輝煌的原因所在。

所謂塵歸塵,土歸土,死亡是歸途,也是新生的希望。


餘小滿


這個所謂的"真相",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曾想到過…,但不管你認真想或不認真想,我們都是無能為力,都不可能改變它…

生命的盡頭是什麼?是一堆枯骨嗎?還是一捧灰燼?或是別的什麼呢?但不管生命的盡頭是什麼,我總是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哪裡來回哪裡去"。我們都是“回家"了…

這句話我還是聽爺爺說過的。確切的說,是聽已經"過世"久久了的、夢裡的爺爺說過的…

那個夢我至今還記得十分的清晰…,彷彿家裡來了許多許多的人,大概家裡有個什麼的"大事"吧…,這時候我竟然看到,甚至連已經仙逝的爺爺與父親都來了…,

宴席的情況自不必說,爺爺臨走的時候來向我告別,他說,“我回去了"。其實在夢裡我也知道他早已經去世了,於是就好奇的、探究的問他,"爺爺你回哪裡去"?

這當然是一個很難的回答。想不到的是,爺爺只是微微一笑,順口答道,"從哪裡來回哪裡去"…,

我驚呆了。醒來以後的我陷入了沉思,我知道,夢裡爺爺的這個富有哲理的,順口的回答絕不簡單,也絕不是一般人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就可以輕易回答得了的…

是的,這是一個無可挑剔的回答。不管你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不管你是承認還是否認靈魂的存在,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會承認,人的確是"從哪裡來回哪裡去"。人的生命的盡頭都是"回家",不管你是要回歸"大自然"這個家,還是迴歸到"精神的家園"這個家…

生命的盡頭是什麼?當然是"回家"了。不管你的家在哪裡,你都會回家…


邀你看夕陽


如果你懂得了宇宙中物質存在的規律,你自然而然的就理解了人為什麼註定會死亡。宇宙中一切物質存在的狀態都是暫時的,物質在永無休止的運動著,它的形態每時每刻都在改變著,只不過改變的有快有慢罷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這是中國的一句俗語,但它揭示了人生的真諦。不管一些物質聚合成什麼形態最終都會結束,比方說花草樹木、動物人類、地球太陽等等,它們(他們)從聚合成型開始,經過生長髮育壯大衰弱,最後直至解體消亡。但是需要明白的是,它們(他們)都不是從絕對的虛無中來的,而是從一些別的狀態的物質轉化而來的,最終它們(他們)又轉化成為了別的物質。為什麼人類會如此糾結生與死的問題呢?根本原因是人有明確的思想意識,人類懂得死亡和活著的巨大差別,所以,人類大多都非常恐懼死亡,當你真正明白了人類和其它物態一樣都是物質存在的一種狀態一種過程之後,慢慢的就會釋然了就會從容了。人類追求的不應該是長生不死,而應該是盡最大努力延緩生命過程、盡最大努力去提高生命質量、盡最大努力在生命存緒階段把自己的智慧、才能和精力都發揮展現出來,做到盡人事聽天命,最終就會心安理得的瞭然了!


昊田2


人生註定從生到死,誰都逃不過自然規律淘汰法則。人從生到死還有距離,不可能坐著等死,還要生活,要工作,要繁殖後代等。偶爾也想到死亡,但人的本能求生欲強烈,大都死扛到底。明知徒勞,從不放棄。但人不可能長生,但都有後代,有自己的基因,自己死了,後代卻生生不息。這就是為什麼野生動物,人類為何沒有消亡的原因,因為在基因轉變過程中,基因會越變越強,人類也越變越強大。只要保護好我們的生存環境,人類絕不會消亡。


蘇迺傑


人的人生誰都知自已總有一天會死,所以人在生命不息之時都會為了自已的生存和家人的幸福而去努力奮鬥,生活的美好追求總是向上的,一路走來有過輝煌的成績也有過悲傷的失敗,然而一生的艱苦努力也表達了人們來到卋上走一趟的初心,我的一生盡力了,對得自己也對得後人。最後人老病死是一個自然現象,死了也就是一生的史命完成了,未來的世界是後人的,不要遺漢吧。


李邦和


你會告訴別人的真相,自出生就註定會死亡,聰明人,誰都懂得,那你的真相,你叫聰明加傻瓜,你註定不會死嗎?,你真是個傻子,你想你不會死,你是傻瓜,死是人生必經之路,是人生最終的歸宿,就是死亡,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有生有死,有死就有生,先死慢死都著死,才是人生,人生性命的盡頭,就是死亡。



老道石敢當


這是屬於宗教哲學範疇的問題。普遍來看,有一世論、二世論、三世論三類說法。

至於信哪一個,就看你自己了。


斷滅論 / 一世論

人死如燈滅。一死百了。什麼都沒有了。

這是以唯物主義為基礎的態度 —— 人不過是一堆生物化學物質的組合,死了就消散了。煙飛灰滅。

所以,人生的關注點是活著的時候。

就算人類渺小如灰塵,我還是在意自己的生命是不是燦爛。

活著就要盡情享受人生。買買買也好,吃喝玩樂也好,工作狂創業狗也好,只要喜歡就好。

好死不如賴活著。

愛過。

...


二世論

人死後有去處,天堂或者地獄。看你今生的表現。

所以,今生做個好人,大概率更容易進天堂。

人生的關注點是死後的去向。重點是聽話,把自己交給神,跟神的旨意走。

基督教、伊斯蘭教等等屬於這一類。

例如:基督教宣傳神愛世人,甚至將其獨子(耶穌基督)賜予世人,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三世論 / 多世論

人死後生命進入下一個輪迴,投胎成為新的生命。生生死死,生生不息。

死只是本期肉體軀殼的終點,內在的靈魂還會繼續流轉下去。

人生的關注點也是死後的去向。但重點是靠自己努力。

最典型的是佛教,以及同源於印度的印度教、婆羅門教。

共有六道輪迴:天道、修羅道、人間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道教比較複雜。在佛教未傳入中國前,是二世論,但並沒有一個唯一的主宰的神。後來吸收融合了佛教思想,發展了五道輪迴:天神,人神,禽獸神,餓鬼,泥黎(地獄)

勉強歸於此類吧。


達達格


這算什麼真相,自我懂得什麼是死亡時,我就知道了。年輕的時候不怎麼考慮死亡這個問題,現在老了想過,但現在活得好好的,所以又想得不很認真,可能某一天,身體突然不行了,那就得正兒八經的認真考慮了。

生命的盡頭其實不復雜呀,很簡單,油盡燈滅。又如機器,當其各零件壞了,又修不好,就要報廢,停止運轉。

人的死亡過程——掉氣,沒了呼吸;脈動沒了,心跳停止;腦細胞死亡,再無意識,到此,生命劃上句號。然後經後人和親朋好友們的一番折騰進火葬場化為灰燼後迴歸自然,與大地共存,從此告別人間。

有人說人死後有靈魂出竅,或上入天堂,或下到地獄。鬼扯!不,沒有鬼,是胡扯。

人跟動物有什麼區別呢?除了腦水多一點,想問題複雜點,能主觀能動地活著外,其他與動物無異,人死後和動物死後更是毫無差別。所謂人死後靈魂出竅,在宇空飄浮游歷,最後到達另一個世界得以重生,那不過是某些人的美妙想象而已。

人不要想得太複雜,越簡單越好。活著的時候,就不要總是想到死亡,死的問題想多了,說不定會早死,與其想死亡的問題,不如多想想怎樣活著,這樣,生命的盡頭雖然不會缺席,但卻有可能會遲到。


東方白542


在有生之年完成自己心願,我會笑著走向死亡,也告訴孩子如果醫生說我以後會躺床上再也站不起來就不要搶救了,我願意乾淨利索去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