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白米飯和一碗小米粥,哪個對血糖的影響大?糖尿病人該如何選?

把__留給__


糖尿病專科醫生為大家解答。該如何看待這一問題,首先要看看這一碗米飯和一碗小米粥,都是一碗,所含的熱量有什麼不同。

一碗米飯約100g,熱量約為116千卡,一碗小米粥約100g,熱量約為約48千卡。

哦,那是不是米飯對血糖的影響會更大一些呢?

且慢,我們看看這1碗裡的含碳水化合物的量大約是多少?

一碗米飯含碳水化合物為25.86g,而一碗小米粥裡面含碳水化合物為9.28g,由上可以看出,脫離含量談熱量,含對血糖的影響,都是不科學的,都是耍流氓。

碳水化合物是糖尿病人必須攝入的營養素之一。按照《中國2型糖尿病診療指南》中關於飲食治療的要求,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熱量應該佔所有攝入熱量的50-60%,而碳水化合物就是由米、面、穀物等提供的。

小米每100克熱量為360千卡,大米100g熱量是390千卡,根據這個數值可以看出來大米、小米的熱量其實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喜歡,吃大米米飯或者小米米飯都是可以的。

小米被稱為穀物,含有的纖維素相對較多,而大米通常為精米,其中的纖維素被加工掉,如果是糙米的話,還是比較適合糖尿病人來吃的。因為它含有足量的膳食纖維,可延緩糖份的吸收。

小米可以和大米、燕麥、紅米、綠豆、紅豆、薏仁等其他穀物來做雜糧米飯。品種非常多,可根據口味自由搭配。

小米粥為流質飲食,升糖指數還是非常高的。所以對於可以正常飲食的糖尿病人來說,我們是不建議喝粥的。

但是部分老人、體質較差不能進食的、剛做過腸胃手術的、需胃管進食的一部分病人,可以喝小米粥作為正常飲食的過渡。因為血糖升高較快,要增加迅速起效的控制餐後血糖的藥物,如阿卡波糖、餐前速效或超短效胰島素、瑞格列奈等藥物。並且要勤測血糖,根據血糖的情況調整藥物的用量,防止低血糖的出現。血糖升高較快,機體的胰島素也會分泌增多和延遲,導致下一餐餐前的血糖降低。因此對於這部分病人,可能需要加餐。


孫醫生講糖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一碗白米飯和一碗小米粥,按同樣重量(是煮熟以後的重量喔)算:

每100克熟米飯含碳水化合物25.9克,白米飯升糖指數是84,那麼100克米飯的血糖負荷為84*25.9/100=21.8

每100克小米粥含碳水化合物8.4克,小米粥升糖指數是61,那麼100克小米粥的血糖負荷為61*8.4/100=5.1

說明:升糖指數指示食物升糖的快慢,指數越高,升糖越快;而血糖負荷還兼顧了升糖食物攝入總量對血糖的影響,即使是低升糖指數的食物,攝入量過多一樣會影響血糖。

血糖負荷的分級

血糖負荷(GL)>20 為高血糖負荷食物

血糖負荷(GL)在 10~20 為中血糖負荷食物

血糖負荷(GL)< 10 為低血糖負荷食物

所以,同等重量下,大米飯為高血糖負荷食物,小米粥為低血糖負荷食物。但一般情況下, 同重量小米粥遠不如大米飯抗餓,所以,人們有可能會多喝幾晚,這樣小米粥總量增加,血糖負荷也隨之上升。最好的辦法是加些低血糖負荷的粗糧雜豆進去,不僅更抗餓,還能減少主食對血糖的影響,並且補充豐富的維生素和纖維素。


康品君


“白米飯和小米粥哪個對血糖的影響大?”對普通人而言,這兩種主食,只要是自己願意,吃哪種都沒有啥問題。但對於糖尿病人則不同,飲食上要多考慮多血糖的影響。

簡單來說,小米粥對血糖的影響比較大。原因如下↓

碳水化合物是糖尿病人必須攝入的營養素之一。按照指南中關於飲食治療的要求,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熱量應該佔所有攝入熱量的50-60%,而碳水化合物就是由米、面、穀物等提供的。

小米每100克熱量為360千卡,大米100g熱量是390千卡,根據這個數值可以看出來大米、小米的熱量其實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喜歡,吃大米米飯或者小米米飯都是可以的。

大米、小米的熱量其實是差不多的。但是小米粥為流質飲食,升糖指數還是非常高的。所以對於可以正常飲食的糖尿病人來說,我們是不建議喝粥的。

一、糖尿病人的飲食禁忌

1、戒糖:

如白糖、紅糖、冰糖、葡萄糖、麥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餞、水果罐頭、汽水、果汁、甜飲料、果醬、冰淇淋、甜餅乾、蛋糕、甜麵包及糖制糕點等能使血糖快速升高的食品都是糖尿病人的飲食禁忌。

2、油膩食物

如牛油、羊油、豬油、黃油、奶油、肥肉等富含膽固醇的食物能使血脂升高的食品也都是糖尿病人的飲食禁忌。糖尿病患者應特別注意,儘量不食用或少食用,防止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的發生。

3、煙、酒、辛辣食物

糖尿病飲食應清淡,口味不宜太重,太辣太鹹的東西都不適宜給糖尿病患者吃。

4、禁止吃含糖量較高的水果

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果糖和葡萄糖,而且能被機體迅速吸收,引起血糖增高。因此,重症糖尿病病人,不宜吃過多的水果。為預防高血糖的發生,糖尿病病人應在醫生指導下,於兩頓飯之間或運動後食用少量水果,但應注意血糖和尿糖的變化。

二、適合糖尿病人多吃的食物

1、高纖維食物

促進機體的糖代謝。如玉米、小麥、白菜、韭菜、豆類製品。

2、含糖低的蔬菜

如韭菜、西葫蘆、冬瓜、南瓜、青菜、青椒、茄子。而西紅柿含糖量低,既可做蔬菜又可做水果可以多吃。

3、多吃含鈣的食物

缺鈣能促使糖尿病人的病情加重。如蝦皮、海帶、排骨、芝麻醬、黃豆、牛奶等。

4、富含硒的食物

硒有與胰島素相同的調節糖代謝的生理活性。如魚、香菇、芝麻、大蒜、芥菜等,它們能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狀。

5、富含維生素B和維生素C的食物

補足這兩種元素,有利於減緩糖尿病併發症的進程,對減輕糖尿病視網膜的病變、腎病有利。如魚、奶、白菜、豆類以及青菜、芥菜、甘藍青椒、鮮棗等。

6、此外

南瓜、苦瓜、洋蔥、黃鱔等對病人多飲、多食、多尿症狀有明顯改善作用,有降低血糖、調節血糖濃度的功能,適宜多吃。

覺得太多記不住?下面這個小口訣方便記憶哦!

白水:冷熱開水,多多益善。

油脂:一餐一匙,按量為宜。

米麵:巧妙搭配,一碗不多。

食鹽:清淡飲食,鹹醃不吃。

蔬菜:綠紅黃白,多吃不限。

雜糧:薯類菇類,少量常吃。

水果:糖度高低,區別對待。

堅果:花生瓜子,偶而少食。

魚類:魚比肉好,肉以禽好.

糖果:甜食糖果,點到即止。

雞蛋:一天一個,剛好足夠。

油炸:油炸油煎,一點不沾。

豆奶:每天一次,不能不吃。

菸酒:戒菸戒酒,堅持長久。

如果家裡有糖尿病人,一定要注意飲食哦~建議轉發給需要的朋友家人。

【歡迎關注正生堂南藥大健康產業創始人“牛達林” ,瞭解更多養生健康資訊。】


牛達林


血糖,是判斷糖尿病的重要依據。為了管理好自己的血糖,糖尿病人對於飲食特別講究。米飯和小米粥是很多人的主食和粥品,尤其是米飯是主食之一,而小米粥則是冬日裡最常飲用的粥品。對於糖尿病人來說,米飯和小米粥對於血糖的影響是否較為嚴重,哪一個更適合糖尿病人?

小米粥是小米經過長時間的煮制而成,老百姓把小米粥看的很重要,小米粥也有著賽參粥的說法。熬好的小米粥上往往會飄著一層米油,如果您煮的小米粥上沒有這層米油說明小米粥還沒有完全煮好。這正是因為這層米油賦予了小米粥不同於其他粥品的美譽,其實這層米油就是已經糊化的澱粉,可以快速為人體補充能量。

米油對於糖尿病人來說猶如雪上加霜,會引起血糖飆升不利於調控血糖,糖尿病人不適合飲用小米粥。米飯中含水量遠遠低於小米粥,口感也沒有小米粥那麼軟,升高血糖的速度自然也就低於小米粥。但是單純的米飯中膳食纖維的含量較低,糖尿病人可以適當的添加粗雜糧與大米一起做成米飯,這樣對於血糖有著較好的作用。

苦蕎是粗糧之一,其含有的膳食纖維較多。而且苦蕎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不僅能夠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的循環,還能夠改善糖尿病人微血管的營養健康;苦蕎中還有一種特殊的物質,對於糖尿病人來說更是不可或缺。它就是D-手性肌醇,和控制糖尿病的一種藥物是格列奈類藥物,有助於調節血糖。

糖尿病人可以把苦蕎與大米摻雜在一起做成苦蕎米飯來來食用,對於糖尿病人有著較多的好處。苦蕎是粗糧,所以吸水量比較高,飽腹感也非常好,並且苦蕎通便的效果非常好。


王桂真營養師


吃了同樣重要的一碗白米飯或一碗小米粥,一碗白米飯對血糖的影響比較大。因為以100克食物中含有多少碳水化合物來表示(含糖量)。含糖量越高,吸收入血的葡萄糖越多,血糖也便會越高,100克大米含糖量是0.77,100克小米含糖量是0.76。但是一碗白米飯的升糖指數比一碗小米粥要高,所以一碗白米飯比一碗小米粥對血糖影響要大。

糖尿病人在日常飲食中可以什麼都吃,但是不能多吃,堅持少量多餐,定時定量定餐。糖尿病人的主食還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可以吃少量的精糧,但是首選還是五穀雜糧,比如山藥、紅薯、蕎麵、燕麥、紅豆、黑豆等。糖尿病人每餐要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綠葉蔬菜,多吃富含優質蛋白的低脂肪食物,比如牛肉、雞肉、魚肉、低脂牛奶或無糖酸奶,烹調時要少油少鹽。


暖心知味


米飯的熱量是116大卡/100g,糖類是25g/100g;小米的熱量是361大卡/100g,糖類是75g/100g。所以,從數據上來看,同樣重量的情況下米飯所含的熱量和糖類的含量明顯比小米要少。但實際上,一碗米飯的白米重量肯定要比一碗小米粥多得多,因此,如果按一碗來算的話,有可能是白米飯所含的熱量和糖類物質都要比一碗小米粥高。

而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引起血糖升高的主要因素,一般情況下,醫生都會要求糖尿病人控制飲食和體重,減少一部分糖類物質的攝入,從而達到控制血糖的效果。由於小米除了含有糖類物質、蛋白質以外,還含有鉀、磷、鎂等元素,且含有維生素A及胡蘿蔔素,因此更適合糖尿病人作為一個米飯的替代品來食用。


執業藥師龍小妹


如果是相同重量的白米飯和小米粥,也就是相同重量的大米和相同重量的小米來說,對於血糖影響比較大的是大米,小米的影響相對來說比較小。

因為食物對於血糖的影響主要是取決於單位重量的食物含糖量和升糖指數來進行決定的。比如每100克大米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一般是在77克、含糖量在0.77克;而同樣重量的小米,也就是每100克的小米中碳水化合物為76克、含糖量0.76克。所以同樣重量的大米和小米,他們的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量是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的,幾乎是一樣的。

但是大米和小米的升糖指數是不一樣的,大米的升糖指數一般是可以達到83,小米粥的升糖指數一般是在61,也就是說吃同樣重量的大米或者小米,他們對於血糖的升高能力還是不同的。

因為想要確定一種食物對於血糖的影響程度,一般是通過血糖負荷來判斷,也就是需要通過相同重量的食物含糖量乘以血糖指數計算出來的血糖負荷來判斷,如果是血糖負荷越高,說明對於血糖的影響能力是越高的,所以通過以上的計算來說,白米飯的血糖負荷是要明顯的高於小米粥的血糖負荷。

所以說,同樣重量的白米飯和小米粥,白米飯對於血糖的影響更大,所以說平時的時候還是需要少吃一些白米飯,多吃一些小米粥。


家庭醫生在線




升糖指數(GI)指的是食物進入人體兩個小時內血糖升高的相對速度。

血糖負荷(GL)既考慮了食物的升糖指數,又兼顧食物所含碳水化合物的總量對血糖的影響,真實反映了人體對食物的血糖反應。

升糖指數說明了食物升糖的快慢,而血糖負荷說明了升糖食物攝入的總量對血糖的影響,過多的攝入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同樣也會影響血糖。




白米飯的升糖指數是 83.2,100 克的白米飯含碳水化合物為 25.9 克,計算出 100 克白米飯的血糖負荷是 21.5(血糖負荷>20 為高血糖負荷食物),所以吃 100 克的米飯已經開始對血糖產生了影響。

小米粥的升糖指數為61.5,100克小米粥含碳水化合物8.4克,100克的血糖負荷為5.2(血糖負荷<10 為低血糖負荷食物),所以等量的小米粥比米飯對血糖影響小。



食物的製作方式影響其升高血糖的能力,最近一款號稱可以讓糖尿病人放心吃米飯的電飯煲上市了。它的原理就是改變了烹飪方式,它煮出的飯其實是“瀝米飯”。 所謂瀝米飯,簡而言之就是先將米飯放到水中煮到半熟,然後將米和米湯分離,再用蒸的方式將半熟的米飯蒸熟。這種做法可以使米粒中的澱粉比例發生變化,總含糖量下降,相比於普通白米飯對於控制餐後血糖峰值的確有一定的幫助。



但含糖量降低不等於沒有糖,拋開劑量談濃度都是耍流氓。如此宣傳確為誇大其詞,並且有一定的誤導性。 此外,這種方法也使部分營養物質從米飯中缺失,而這些物質恰恰是糖尿病患者最容易缺乏的。



雖然理論上含糖量更低的瀝米飯相比於正常米飯有助於血糖的控制,但尚未有實驗研究直接證實這一點,升糖指數如何變化也有待考究。


醫學掃地僧


不少普通大眾和糖友會有一個“常識”——“吃米飯升血糖升得快”。

我們可以說這個說法“問題不大”。為什麼說是“問題不大”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個關鍵詞:GI(Glycemic Index)值。

何為GI值?升血糖升得快這個概念,科學的計量方法就是GI值,它的定義是含50g碳水化合物的某種食物,與50g葡萄糖在2小時內,體內血糖反應水平的百分比值。GI值是反映食物引起人體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標,是人體進食後機體血糖生成的應答狀況。

GI>75的食物為高GI食物,GI≤55的食物為低GI食物。GI低的食物由於進入腸道後停留的時間長,釋放緩慢,葡萄糖進入血液後峰值較低,引起餐後血糖反應較小,避免了血糖的劇烈波動,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

根據《食物血糖生成指數》,可以獲知,大米飯的GI值為83.2,為高GI食物,而小米粥大概在61。“吃米飯升血糖升得快”確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而同等質量的小米粥雖然升糖指數比大米低,但由於我們一般吃小米粥會比吃米飯容易餓,會導致我們多喝一些或者很快要再吃點別的。所以單純考慮一碗白米飯和一碗小米粥對血糖的影響,意義上來說,不大。

主食與魚蝦、肉類或蛋類搭配食用,這其中的脂肪和蛋白質會使食物在人的胃裡停留時間延長,排空的速度減緩,降低了主食中糖類消化吸收的速度。這也是人們常常會覺得吃魚、肉、蛋等食物,比單純吃饅頭、米飯更“頂餓”(也就是飽腹感更強)的原因。

這其中的規律就是:當低、高GI值的食物混合時,低GI值的食物越多,則混合食物的GI值越低,越有利於控制餐後血糖。


認為少吃或不吃主食就能降糖,這其實是一個重大認知誤區。很多人所理解的“控制飲食”就是“控制食物的攝入量”。由於大部分主食屬於澱粉類,澱粉可轉化成糖,於是便有了“吃主食會升糖快”的說法。

其實,中國傳統的飲食習慣就是以主食為主。如果糖友們採用這種因噎廢食的做法,因擔心血糖上升就不吃米飯,雖然碳水化合物攝入減少可以在短期內降血糖,但長期下來,會使自身的胰島素敏感度下降。

再者,大腦最直接的營養就是碳水化合物,如果攝入主食過少,可能會導致一些情緒問題或是反應力下降的問題,甚至可能影響到睡眠狀況。

由於能量長期攝入不足,身體處於飢餓狀態時就會啟動應激反應,分解體內脂肪來替代碳水化合物,由此便極容易引發飢餓性酮症,可導致急性腎衰,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昏迷死亡。

解開了米飯不能吃的誤區,那糖友應該怎麼吃呢?答案就一句話:讓血糖平穩地維持在不高不低的水平。

▲主食不可廢!

蔬菜中的纖維素和維生素可以緩解併發症的症狀。豆類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減緩澱粉的吸收分解速度,進而減緩血糖的升高。魚蝦、肉類和蛋類等高蛋白食物也是糖尿病患者食譜重要的組成部分。

所以,為糖友準備膳食的時候,可以在做米飯時加入雜糧(糙米、芸豆)、蔬果粒(玉米粒、胡蘿蔔粒),菜餚也適當搭配。這對非糖尿病人也有好處哦!

▲吃慢點!

人的飢與飽反應,並非完全取決於胃本身的空虛和充盈,而是受下丘腦的控制。養成“細嚼慢嚥”良好進食習慣,多花些時間咀嚼食物,食慾中樞才能發出正確的指令,使人產生飽腹感。有飽腹感,人也自然更不容易貪嘴啦!

另外,規律的進食習慣(定時、定量,可少食多餐)也是很有幫助的。

▲動起來!

運動本身也是走向健康的主要方法,可能大家認為依靠運動來幫助消耗食物增加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運動消耗糖啊,血糖自然就下去了!”

但運動對於糖尿病人的作用遠不止於此。長期有氧運動(8周以上)可以使HbA1c(糖化血紅蛋白)降低0.66%,這差不多和口服抗糖尿病單一治療相當;抗阻訓練(就是力量訓練,俗稱舉鐵)效果更佳。如今德國的臨床應用方法就有低強度有氧訓練結合抗阻訓練。

此外,長期堅持運動還可以提高胰島素敏感性。


總而言之,高GI值的食物不是不能吃,但是要注意“量”,而且前提是糖友們的血糖已經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