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烈士母親12年縫鞋墊送邊防戰士,把對兒子思念融入一針一線


重慶大足區有個古媽媽很出名,手巧是她的活招牌,古媽媽叫張興會,卻是一位烈士的母親。23年前,張興會年僅19歲兒子古怒,在邊境武裝巡邏時突遇塌方,為營救戰友被山石擊中,壯烈犧牲。

兒子犧牲後,母親張興會便將對兒子的濃濃思念,一針一線縫進鞋墊,寄往西藏,送給古怒的戰友們。12年過去了,從未間斷。圖為被古怒救起的藏族戰士親切地稱張興會“古媽媽”

張興會已經年過六旬,她做的鞋墊在市面上至少要賣20元一雙,毛拖鞋每雙得80元,12年來,她做了幾百雙卻從不賣錢。兩三年就往西藏寄一次,送給兒子的戰友們。即使兩鬢斑白,視線模糊,她也沒有間斷。

張興會有一兒一女,古怒從小就是家中懂事、乖巧的好孩子,姐姐古萍也特別疼愛這個弟弟。古怒當兵後,嘉獎、入團、三等功、入黨……喜訊一個接一個從部隊傳回,張興會感到從未有過的安慰和驕傲。當一家人都憧憬著古怒美好未來的時候,上天卻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2005年7月16日,年僅19歲的西藏山南軍分區邊防某團二連三班副班長古怒,在邊境武裝巡邏時突遇塌方,為營救戰友被山石擊中,壯烈犧牲。

古怒是家中的“么兒”,身上寄託了全家人太多的情感和期望。噩耗傳來,張興會頓覺天昏地暗。“好好的一個人吶,怎麼說沒就沒了呢?他才19歲呀……”張興會怎麼也不敢相信這個事實,撕心裂肺地哭泣。古怒的父親古躍海坐在屋角,沉默不語,煙一根接著一根……古怒犧牲,對於古家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很艱難的一段時光。


“烈士的母親,就是我們的娘。”古怒犧牲後,戰友們便主動擔負起做兒子的義務。步兵營七連原副連長,後任西藏洛扎縣人武部後勤科科長的馬雲山就是最讓張興會感動的“兒子”。“古怒在新兵連的時候,馬雲山曾帶過他。”張興會說,馬雲山的老家在揚州,古怒犧牲後,每年休假,他都會來大足,在她家住上一段時間。張興會、古躍海生日,馬雲山要麼趕來慶賀,要麼寄來禮物。而馬雲山結婚、生子,張興會夫妻也不遠千里趕去參加。

給予張興會莫大安慰的還有古怒的指導員殷永飛。作為那次巡邏的帶隊指揮員,殷永飛始終覺得自己愧對古家人。張興會說,雖然殷永飛早已離開連隊,但每回進藏給兒子掃墓,他都全程陪同照顧。範厚華、珠傑、劉輕、張銀……一茬又一茬官兵牽掛著張興會,而張興會也想著用自己的方式回報這些愛。

古怒犧牲後,原本開火鍋店的張興會和古躍海再無心做生意。而她在家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做鞋墊和棉鞋,送給“兵兒子們”。熬漿糊、制布料、畫樣、剪裁……縫製一雙鞋墊,往往需要花費她三四天,甚至更長的時間。而一雙棉鞋從鞋底、鞋幫再到鞋面布的製作,則需要花費近10天的時間。


古怒犧牲的12年裡,張興會曾5次進藏掃墓。從大足到二連駐地,至少要轉乘4次車,翻越兩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通過130多公里的簡易邊防公路。儘管過程顛簸艱苦,但她每次都是大包小包地裝滿自己親手縫製的鞋墊、棉鞋以及各種土特產。

古怒,一位只有16天黨齡的共產黨員,一名只有19個月軍齡的優秀士兵。短暫的人生,卻留給世人長長的追思,他用生命把名字鐫刻在了邊防線上。兵媽媽張興會,將思子之情、愛子之心,融入針線,溫暖了更多的“兵兒子”。濃濃的母愛得以釋放和安慰,跨越山水的母子情得到最好的詮釋和傳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