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同情形下確定合同履行地的適用規則

最高法觀點

1、適用民事訴訟法解釋第十八條確認合同履行地的三個步驟

根據民事訴訟法解釋第十八條的規定,確定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時,分三個層面處理。首先,當事人在合同中對合同履行地點有約定的,則按照約定確定合同履行地,從而確定合同履行的管轄法院,除該條第三款規定情形外,不考慮該合同是否已經實際履行以及實際履行地點是否與約定的不同。其次,如果當事人在合同中對履行地點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則按照合同糾紛中爭議標的的種類來分別確定合同履行地。具體分為三種情形:一是爭議的標的是給付貨幣的,則以接收貨幣一方的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二是爭議標的為交付不動產的,以不動產所在地作為合同的履行地;三是爭議標的為前述給付貨幣和交付不動產之外的其他標的的,如動產、財產權利的交付等,則以履行義務一方的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再次,民事訴訟法解釋規定了按照合同履行地確定管轄法院的兩種特例。一是當事人雖然在合同中約定了履行地,但沒有實際履行,且當事人住所地都不在合同中約定的履行地點的,則直接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不再適用合同履行地確定管轄法院;二是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約定履行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的,即時結清的合同,則直接以實際交易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

2、民事訴訟解釋實施後,最高法其他司法解釋與之不一致的不再適用

關於民事訴訟法解釋第十八條與此前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規定的關係問題。按照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五百五十二條規定,民事訴訟法解釋實施以後,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的司法解釋規定與民事訴訟法解釋不一致的,不再適用。因此,最高人民法院此前的司法解釋中涉及合同履行地確定的規定,凡與該條規定不一致,且不屬於民事訴訟法解釋明確規定適用特殊規則的合同類型的,都不再適用,只能適用民事訴訟法解釋第十八條規定。如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關於如何確定借款合同履行地問題的批覆》,批覆規定的內容與民事訴訟法解釋第十八條規定不一致,今後不再適用。

3、民事訴訟法解釋第十八條第二款的“爭議標的”指當事人訴訟請求所指向的合同義務內容

關於爭議標的理解問題。民事訴訟法解釋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了按照“爭議標的”種類分別確定合同履行地,準確把握“爭議標的”是關鍵。該條規定使用“爭議標的”一詞,主要是來源於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三項規定並借鑑其他國家合同履行地的確定規則,就是指當事人訴訟請求所指向的合同義務內容,因此,可以稱為“涉訴債務”。合同履行地就是合同義務的履行地,合同義務履行地根據合同義務的履行情況,可以是一個履行地,也可以是不同的履行地。雙務合同和多務合同,當事人分別負有不同的合同義務,通常每一合同義務都有其履行地,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三項規定如是。當事人因合同義務的履行而發生合同糾紛,起訴到法院時,以合同履行地確定管轄法院的,則以當事人爭議的合同義務的履行地作為確定管轄的合同履行地。這既明確簡單,又符合糾紛管轄的最密切聯繫地點的原則要求。即使是單務合同,如果存在兩項以上的不同合同義務時,也可能出現兩個以上履行地的情況。發生合同糾紛時,也要以爭議的合同義務來確定履行地。對“爭議標的”的理解,特別注意不能把“爭議標的”等同於訴訟請求。訴訟請求在合同糾紛中,是基於合同關係主張對方承擔的合同責任的聲明。合同履行地不能按照訴訟請求種類來確定,只能依照爭議的合同義務來確定,也即訴訟請求所指向的合同義務。

4、民事訴訟法解釋第十八條第二款“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是指爭議的合同義務是以給付貨幣為內容

最為典型的合同義務為給付貨幣的是借款合同。如果貸款方起訴借款人要求還本付息,爭議標的則為借款方負有的向貸款方歸還本金和利息的義務,接收貨幣的一方,就是貸款方,此時貸款方可以其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向該地法院提起訴訟。借款合同中,貸款方需劃出借款或借款方需歸還借款,雙方都有可能成為接收貨幣的一方,債權人和債務人都有可能成為接收貨幣的一方,也都有可能成為合同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如果借款方在借款合同簽訂後,貸款方違約未交付借款,借款人起訴要求貸款人發放借款的,爭議標的就是貸款方負有的向借款方發放借款的義務,接收貨幣的一方就是借款方,此時借款方可以以其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向該地法院提起訴訟。借款合同之外的其他合同,如果爭議的合同義務內容為給付貨幣的,也可以適用本條關於接收貨幣一方為合同履行地的規定確定管轄法院。如買賣合同約定買方負有先支付貨款的義務,賣方後交付貨物,買方未按照合同支付貨款的,賣方起訴要求買方支付貨款的,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賣方為接收貨幣一方,賣方所在地可以認定為合同履行地。

5、關於其他標的以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的理解

其他標的,是指貨幣和不動產以外的其他標的,包括動產、財產權利等。實踐中應當注意,當事人起訴要求對方支付金錢,也即訴訟請求是給付金錢,該金錢給付請求既可能是基於合同中給付貨幣義務產生的,也可能是基於非給付貨幣義務產生的。此時不能直接依據訴訟請求確定爭議標的,而應按照訴訟請求所指向的合同義務內容來確定爭議標的。如買賣合同,A為出賣貨物方,B為買受方,如A起訴要求B支付貨款的,爭議標的為給付貨款,A作為接收貨款的一方,其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如B起訴A承擔支付違約金責任或者賠償損失的,爭議標的為A負有的交付貨物的義務,則A為履行義務一方,A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6、合同確認之訴和形成之訴適用合同履行地確定管轄的規則

民事訴訟法解釋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的三種情形,分別針對給付貨幣、交付不動產和履行其他標的,總的來說,只考慮了給付之訴的情形。合同糾紛不僅有給付之訴,也存在確認之訴和形成之訴。單純地請求確認合同效力或者請求解除合同的訴訟,其爭議標的並非合同中的具體義務,而是合同是否有效或者合同法律關係是否解除的問題,此類合同糾紛就不能按照民事訴訟法解釋第十八條第二款來確定合同履行地。對此,當事人對合同履行地有約定的,可以按照約定的履行地來確定管轄法院;對合同履行地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只能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以上內容摘自高民智《關於民訴法解釋中有關管轄若干問題的理解與適用》,載於《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15年第3輯(總第63輯),杜萬華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