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家門店被關後,這個溫州老闆徹夜難眠,在朋友圈賣鞋「救命」

4000家門店被關後,這個溫州老闆徹夜難眠,在朋友圈賣鞋「救命」

紅蜻蜓集團董事長錢金波

紅蜻蜓,中國鞋業「科技+時尚」的領軍品牌之一,曾被中國皮革協會授予「中國真皮鞋王」稱號,營銷網絡遍佈全國。

過去,紅蜻蜓這類的傳統企業主要靠線下門店獲利。自 1 月份疫情爆發後,紅蜻蜓在全國的 4000 多家門店,如同燈火,一個個熄滅。關店後,紅蜻蜓不僅沒有了收入來源,每個月還要支付上億元的開銷(工廠開支、門店租金等成本)。公司創始人錢金波不禁感嘆:我近期常常徹夜難眠。

被逼無奈後,錢金波決定在疫情中奮起,尋求更強大的動力破解危機。2 月 8 日,在安撫員工和加盟商的同時,錢金波提出瞭解決方案:把線下門店搬到線上來、搬到社群中去,讓紅蜻蜓長出翅膀來、讓導購員在家也能開工。這場「戰役」,在紅蜻蜓內部的代號為「蜻蜓大作戰」,可謂十萬火急、刻不容緩,既要快、又得靈活。

錢金波立馬建立了紅蜻蜓「戰疫」指揮部,由他的兒子錢帆任指揮官,運用新零售思維,積極推進線上銷售與實體門店的離店銷售。

作為老闆,錢金波帶頭響應,在朋友圈吆喝賣鞋。緊接著,全公司上下 8000 多名員工全部參與進來,上線當「微商」,為公司賣貨。這樣的舉動在紅蜻蜓創辦 25 年的歷史上,還是頭一回。

通過全員賣貨,紅蜻蜓 2 月 14 日當天的離店銷售額首次突破 100 萬元,這對傳統企業來說,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錢帆表示:太忙了,從 2 月 8 日到 2 月 15 日,「戰疫指揮部」光和代理商、加盟商就開了 434 場釘釘視頻會議。非常時期,員工技能培訓仍然是紅蜻蜓的重要投入項目。

與平常相比,紅蜻蜓此時的業績並不顯眼,但卻讓錢金波父子看到了一絲希望,因為這是極短的時間內鍛造出來的新能力。只要能把貨賣出去就有現金流,有現金流,或許就能救命。

過去,錢金波曾說:企業家真不是人做的。我看到有人把幾年來企業家的意外死亡列了個表,有自殺的、有被殺的、有入獄的、有精神出問題的……我只能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就好像喝酒,明明不能喝,可是朋友一勸,還是忍不住喝了。企業家的責任很大,當你忽然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收不住了,無法交代了,真正的恐懼就來了。

4000家門店被關後,這個溫州老闆徹夜難眠,在朋友圈賣鞋「救命」

創業初期的紅蜻蜓

當人們提到我的名字「錢金波」的時候,公眾給我的稱謂是「儒雅商人」,或是「浪漫的理想者」,但其實我更喜歡做一個純粹的鞋者。——錢金波

錢金波出生在溫州永嘉縣的一個小山村裡,家境非常清貧。由於從小喜歡唱鼓詞,初中輟學後,錢金波想去學「彈唱」,但母親堅決反對,認為一個大男子漢怎麼能夠去唱唱敲敲的。在母親眼中,孩子要想有出息,就得去學一門正規的手藝。於是,錢金波就去學漆畫。但畫漆畫時間不長,錢金波又決定跟自己的一個姐夫學做木匠。在錢金波看來,那個年代做木匠是非常光榮的一件事。

18 歲那年,錢金波第一次離開溫州經上海到了武漢學做木匠。他在寄給母親的信中寫道:離開家鄉,漂洋過海;雙重海水,催送輕舟;飛越千山,一路平安……

初始做木匠,錢金波吃盡了苦頭。有一次屁股壓著木頭,手不穩,一錘子下去,鑿子一偏,正好戳到大腿上,儘管錢金波用手緊緊捂住傷口,鮮血仍然從手指縫中溢出。

做了幾年木匠後,錢金波聽說經商能賺很多錢,一次出差費就要帶五千塊錢,而他一年卻只能賺兩三千塊錢,於是錢金波又加入了推銷皮鞋的行列。但是當時溫州皮鞋質量很差,消費者反響十分大,特別是他在武漢聽說杭州武林廣場火燒溫州鞋的時候,感到非常痛心。錢金波認為,它燒的不僅是皮鞋,還是溫州人的自尊。所以後來他覺得推銷倒來倒去也沒意思,於是就下定決心自己辦廠做皮鞋,振興溫州鞋業,找回溫州人的自尊與自信。

4000家門店被關後,這個溫州老闆徹夜難眠,在朋友圈賣鞋「救命」

紅蜻蜓門店

1995 年,錢金波在溫州老家創辦了紅蜻蜓鞋業有限公司,他將公司的理念定為八個字「從距離中尋求接近」

那時候,溫州己經有幾千家鞋廠了,而且可以說是強手如林。但溫州鞋業界最大的軟肋就是產品缺乏文化內涵,沒有文化內涵也就沒有了品牌的根基。膽大的錢金波從中看到了商機,在創業起初,他將戰略重點聚焦在「品牌開路、文化興企」這件事情上,沒有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到生產及溫州人的「門面工程」——廠房規模擴大上。直到 1999 年,紅蜻蜓的生產基地才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廠房。

錢金波說:跟別人走一樣的路等於沒有出路。當時,他首創「無工廠」虛擬經營模式。非常有趣的是,錢金波的這個模式靈感也來自他鐘愛的紅蜻蜓:紅蜻蜓有一個大腦袋、兩隻眼睛、四個翅膀和一條尾巴。根據仿生學的原理,一個大腦袋可以理解成企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兩隻眼睛就是研發和渠道;四個翅膀是企業的四大工程:人才工程、品牌工程、創新工程和規模工程;

一條尾巴就是以品牌為核心帶動生產。

錢金波是個營銷天才,公司成立當年,紅蜻蜓就和溫州電視臺合辦了《紅蜻蜓之旅》欄目,他在電視上暢談品牌夢想。在包裝上,別人的鞋盒成本不過六毛,他敢於用兩塊錢的盒子。在產品上,錢金波提倡工匠精神,要求品質第一,利潤第二;競爭力第一,利潤第二;服務第一,利潤第二。把蜻蜓身上的特色通過工藝的設計放在產品上,賦予它強烈的品牌屬性。

1997 年,紅蜻蜓開始在各大電視臺投放廣告。由於紅蜻蜓比較早就開始了品牌投入,九十年代末,它已經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國內一線鞋類品牌了。

4000家門店被關後,這個溫州老闆徹夜難眠,在朋友圈賣鞋「救命」

中國鞋文化博物館

為了讓品牌內涵更豐滿,從 1999 年開始,錢金波陸續設立了中國第一家鞋文化研究機構,創建了中國第一家鞋文化博物館,編輯出版了中國第一本鞋履文化辭典,推出了中國第一套鞋履文化個性化郵票,編制了中國鞋業第一本企業文化手冊……錢金波也因此被業界譽為「中國鞋文化第一人」。錢金波表示:如果辦企業只是為了賺錢,我早去挖煤挖礦了。有時候,文化就像美人臉上的一顆痣,讓人一眼就記在心裡。所以紅蜻蜓除了賺錢之外,還做文化,其他與別人沒有什麼兩樣。但正因為有著文化這顆「美人痣」,才使紅蜻蜓顯得有那麼一點點與眾不同。就像人一樣,光有塊頭還不夠,還得有氣質和風度,而企業的氣質就來源於企業的文化。因此,文化不僅是生產力,而且經營文化,魅力無窮。

4000家門店被關後,這個溫州老闆徹夜難眠,在朋友圈賣鞋「救命」

錢金波近照

從溫州永嘉鄉下微不足道的一家小鞋廠,成長到今天的規模與影響——服務 2 億國人,產品可以繞地球 3 圈。回頭看紅蜻蜓的 25 年,讓錢金波倍感驕傲的有三件事:一是 20 多年前別人賣鞋子的時候,紅蜻蜓就已開始品牌貼文化標籤。二是紅蜻蜓能拒絕很多誘惑,始終專注於主業。三是已過了知天命的年齡,但對錢金波而言,奮鬥依然是最大的快樂。

在接受採訪時,錢金波曾總結說:我原本是一個貧困的農家子弟,因為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快車,才積累了一點事業的基礎。在此後的幾十年裡,我不斷地反思,重新認識自我,不斷地歸零然後跨越,這才成就今天的一番事業。記得第一次離開家鄉的時候,我有很多行李,那時下著雨,我和媽媽走在泥濘的小道上,然後到了一個廟宇,媽媽就不送我了,她去祈福保佑我一路平安。她走的時候特意告誡我,在外面學手藝、做生意,這些都可以慢慢學,但是一定要先學會做人。這句話一直縈繞在我心裡,指引著我的人生方向。

生意做得大不是最重要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才是最應該看重的。這個樸實的道理一直是我堅持的價值觀。在很多年後,當人們提起紅蜻蜓,不一定說我們是一家偉大的公司,而是「我穿過他們的鞋子,很舒服」。

眼下,疫情仍在蔓延,錢金波正在全力改革,挽救企業,願這一次能像他過去說的一樣:越改變,越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