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羅什福科論哲學的成敗

哲學輕易地戰勝已經過去的和將要來臨的痛苦,然而現在的痛苦卻要戰勝哲學。


【外語原文】La philosophie triomphe aisément des maux passés et des maux à venir. Mais les maux présents triomphent d’elle. (François de La Rochefoucauld, Réflexions ou Sentences et Maximes Morales)


【譯文出處】何懷宏譯法國拉羅什福科《道德箴言錄》


【作者簡介】弗朗索瓦·德·拉羅什福科(1613—1680),法國公爵,又稱馬西亞克親王,17世紀法國古典作家。年輕時曾是大孔代親王的投石黨叛亂的中心人物,在戰鬥中多次負傷。後來迴歸朝廷,但不再過問政事,以大部分時間博覽群書和參加文藝沙龍活動。他把沙龍游戲中的機智問答作為箴言記錄下來,成為一部龐雜的著作。這部書與一般的格言集不同的是,作者並不告知人們應該做什麼和不做什麼,而是用犀利的洞察力和優美簡潔的文字,揭示各種掩飾和掩護後面,人們實際在想什麼,在做什麼。這本箴言集在法國曆來與蒙田的《隨筆集》相提並論,在英國也被人們所熟悉甚至不下於培根的格言。後世受他影響的作家有英國的哈代,德國的尼采、法國的斯丹達爾、聖伯夫和紀德。


拉羅什福科論哲學的成敗

法國古典作家拉羅什福科

【畫蛇添足】時間對於不同的人,價值和意義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時間段在不同的時間觀下,對不同的人作用和後果也是不同的。比如同是對現在,有活在當下和為了來世可以犧牲今生的不同態度;而同是活在當下,也有及時行樂和積極進取等等的不同做法。面向過去和麵向未來也是,既可以把過去作為包袱,也可以作為資源;而未來尤其是個體在未來的必然死亡,更是讓人有了悲觀和樂觀不同的姿態,當然也不乏有些人採取冷淡、漠然的態度:一個人如果對於生命都不在乎了,對於現在都不在乎了,還會在乎未來麼?


態度和姿勢只是一個方面,拉羅什福科在這裡更在意人們對待時間的智力和能力等方面,尤其是讓人看清了人類的愛好自誇的一面,而應該不單單限定在哲學和哲學家有毛病了。當然或許在拉羅什福科的心目中,philosophie並不限定在現在人們心目中的哲學這一個義項,在我們現在人看來,許多所謂科學預測,何嘗不是也如此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