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珍珠泉,從官府深藏私佔到政府還泉於民


濟南珍珠泉,從官府深藏私佔到政府還泉於民

珍珠泉

出身名門如待閨中

珍珠泉是七十二名泉之“極品”,與趵突泉並列為“四大名泉”之一。位於濟南市泉城路中段北側珍珠泉大院,這裡也是山東省人大常委會駐地。

濟南珍珠泉,從官府深藏私佔到政府還泉於民

珍珠泉大院(山東省人大駐地)

珍珠泉大院因“珍珠泉”而得名,是一處著名的城市園林,佔地112畝。院內有珍珠泉、溪亭泉、散水泉、濋泉、濯纓湖、玉帶河、巡撫院署大堂、明戲臺、九曲橋、乾隆碑等名勝古蹟。

濟南珍珠泉,從官府深藏私佔到政府還泉於民

珍珠泉

唐槐、宋臘、宋海棠、桂香柳等古樹新木,鬱鬱蔥蔥,冬幽夏涼。每至候鳥北歸,鶯鴛翔集,爾鳴我唱,全城僅有。

名泉、古蹟、鬱樹、飛鳥,相映成趣,為珍珠泉四景。

濟南珍珠泉,從官府深藏私佔到政府還泉於民

珍珠泉

為官家深藏私佔

珍珠泉大院歷代為官府佔用。北魏時期,珍珠泉一帶溪流縱橫,曾名“流杯池”,《水經注》曾記當時官吏在此舉行“曲水流觴”宴聚活動。元初,“濟南公”張榮於此建府第, 始成園林。

濟南珍珠泉,從官府深藏私佔到政府還泉於民

巡撫院署大堂

明英宗次子朱見潾於成化三年(公元1467 年)在這裡建德王府(後稱德藩故宮)。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修建巡撫衙署,亦是康熙和乾隆南巡之行宮。

濟南珍珠泉,從官府深藏私佔到政府還泉於民

乾隆碑

辛亥革命後,這裡先後為山東省都督府,督軍、督理、督辦公署,國民黨山東省政府駐地。1938年12月,日軍逼近濟南,守軍棄城而走,大院焚燬,除巡撫院署大堂等少數建築外,幾近一片廢墟。

濟南珍珠泉,從官府深藏私佔到政府還泉於民

楚泉

1951年,珍珠泉大院重新疏浚整修,逐漸恢復了城市園林風貌。1953年建人民會堂,珍珠泉大院成為山東省重要的政治活動場所,1979年山東省人大常委會設立於此。1990年在山東省直機關第一招待所基礎上,新建四星級“珍珠泉賓館”。

濟南珍珠泉,從官府深藏私佔到政府還泉於民

1952年10月27日,毛主席在珍珠泉觀魚

萬顆珍珠迷離動人

珍珠泉泉池長42米、寬29米,周圍砌以雪花石欄,岸邊楊柳輕垂,泉水清澈如碧,一串串白色氣泡自池底冒出,彷彿飄撒的萬顆珍珠,迷離動人。

濟南珍珠泉,從官府深藏私佔到政府還泉於民

珍珠泉

清代王昶《珍珠泉記》雲:“泉從沙際出,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日映之,大者為珠,小者為璣,皆自底以達於面。”人們形容這裡的景觀是“跳珠濺雪碧玲瓏。

濟南珍珠泉,從官府深藏私佔到政府還泉於民

九角泉

泉的西北角有濯纓池,是由泉水匯聚而成,泉水向北流經百花注洲後進入大明湖。珍珠泉區為一座清雅的庭園,松柏蒼翠、楊柳低垂,泉池樓閣錯落有致。在珍珠泉北邊新建了一座人工湖,砌假山、植蒼松,別具一番特色。

濟南珍珠泉,從官府深藏私佔到政府還泉於民

玉帶河

園內羅鍋橋西側,有一株高五、六米的宋代海棠,至今有千年的歷史,相傳是濟南太守曾鞏所栽。2019年被評為濟南市“十大樹王”之一。

濟南珍珠泉,從官府深藏私佔到政府還泉於民

宋海棠

免費開放還泉於民

多年以來,由於珍珠泉所處位置的特殊性,普通百姓只能聞其名而不能見其顏。後經省人大常委會機關研究決定“還”泉於民,於2002年5月1日珍珠泉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從此,深藏於官府近兩千年的“極品”名泉才被公眾自由觀賞。

作者於1992、1993年擔任省人大駐地警衛工作。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如果喜歡請給予轉發和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