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原來是省會,為什麼挪到了長春?

視覺江城


為什麼,吉林省的省會是長春,而不是吉林市呢?

建國後到1954年,吉林省的省會還是吉林市。1954年,省會由吉林市搬到了長春市,吉林省的經濟和政治中心也從吉林省挪到了長春市,這是為什麼呢?

一:一條鐵路改變了吉林市的命運

一直以水運而城市核心的吉林市,因為一條鐵路改變了命運。

這條鐵路就是中東鐵路。

中東鐵路是“中國東方鐵路”的簡稱,亦作“東清鐵路”、“東省鐵路”。

日俄戰爭結束後稱中東鐵路,即中國東省部鐵路之意。中東鐵路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沙皇俄國為攫取中國東北資源,稱霸遠東地區而修建的一條“丁”字形鐵路。

中東鐵路修通之前,主要靠水運,而吉林市位於松花江畔,得天獨厚。又易守難攻,是建城的絕佳之地。

但中東鐵路卻沒有經過吉林市,而是穿過長春,從哈爾濱直達瀋陽。為什麼?當時的吉林市可是吉林第一大城。

第一個原因,成本低。經過長春是直線,經過吉林市要拐彎。直線當然比拐彎省錢。

第二個原因,不用鑽山洞。吉林市靠近長白山區,市區周圍多山。如果經過吉林市,勢必要過很多隧道。而長春地處東北平原,儘管有些許臺地,但工程難度遠低於吉林市。

中東鐵路支線南滿鐵路通車以後,1910年又修建了其支線長吉鐵路(長春到吉林市)。長春變成了整個吉林省的交通中心。

但為什麼要從長春引直線出去?因為當時的長春儘管不及吉林,但也是吉林將軍轄區內除了吉林市外最繁華的地方了,是吉林將軍轄區內的第二個建制廳。中東鐵路正好經過長春,引支線當然從長春出發了。

長春的交通地位也是很高的,位於“京哈鐵路”主動脈上、同時也是位於連接瀋陽和哈爾濱鐵路線上(瀋陽到長春的距離要小與瀋陽到吉林市的距離、哈爾濱到長春的距離也小與哈爾濱到吉林市的距離);長春同時也是連接東北南部和北部的交通樞紐、也是連接東北東部山區和東北西部的內蒙古草原的交通樞紐。重要的、便利的交通也促使長春的地位和等級越來越高。

第二:日俄和清廷的開發建設

隨著中東鐵路的開發建設,鐵路兩側的附屬地成為經濟貿易中心。

俄國對鐵路兩側開發建設,維持了多年。日俄戰爭中,日本獲勝,原本屬於俄國的地盤,歸於日本。

第三:滿洲國對長春的建設

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佔領中國東北三省後,所扶植的一個傀儡偽政權。因國民政府和中共及國際社會對偽滿政權均不予承認,故被稱作“偽滿洲國”或“偽滿”。“首都”設於新京(今吉林長春),“領土”包括現今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不含“關東州”,即旅大),以及內蒙古東部、河北省承德市。

日本人建設長春,日本對長春的建設,是仿照世界上最新進城市來建設的。

1942年,滿洲國當局詳盡規劃大大小小109個城市的建設,而這樣的對滿洲進行全面系統地規劃,至今共和國還沒有做過。

長春曾經是亞洲唯一一個比東京還要先進的城市,是中國唯一一個全由外國專家規劃設計的城市,是中國唯一一個仿照外國首都建造的城市(巴黎,堪培拉)。

“國都新京”到1934年,整個城市全部掩映在綠海之中,因此有了“城市山林”和“綠色之都”的美譽。到了1942年,新京(長春)人均佔有綠地2272平方米,超過華盛頓1倍,是日本大城市人均面積的5倍,為世界大城市之冠,一時在國際上名聲鵲起。

1934年,新京建成亞洲最大的無線電臺---新京無線電臺,新京是亞洲第一個全面普及抽水馬桶的城市,是亞洲第一個全面普及管道煤氣的城市。

新京也是中國境內第一個規劃地鐵的城市。1938年開始在新京規劃120公里的環城地鐵和有軌電車道路,還有環城高速公路。主要街道的照明和電訊線路採用地下管線,是亞洲第一個實現主幹道電線入地的城市。滿洲國是當時亞洲乃至世界上經濟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吉林省的省會在吉林市,長春市是我國的一個直轄市。而東北的政治經濟中心已經發生了變化,由中東鐵路做線,日俄的開發,清廷的建設,偽滿時間的城市規劃,已經讓長春超過的吉林市。

1954年,中央重新進行了調整,撤消了長春市的“中央直轄市”的地位,改長春市為“省轄市”,由吉林省管理。所以,當年, 吉林省也將省會由吉林市遷到了長春市。同時還從吉林市和東北其他城市遷來了一大批省級單位,如:東北師範大學、吉林大學、第四軍醫大學、空軍二航校、空軍七航校……


讓時光有力量


說別的都是廢話,就一條,在五十年代,蘇聯幫助我國建設化工廠時,蘇聯專家看中了吉林市臨江近水,方便電廠和化工廠用水。吉林市建設三大化工廠的城市,就不再適宜眾多的人口居住。國家國防和建設急需化工產品,人必須讓位工廠建設。所以眾多人口的省政府就得搬走另選地方,就搬遷到了長春。


淨水秀巒


吉林省,吉林市,如果不熟悉東北歷史的人,看著比較迷糊。 在全國來說,省市同名的,也就吉林省有。 吉林省的名字因為吉林市而來,在清朝設立吉林將軍,吉林省的中心一直是吉林市。清末東北設省,省會也仍舊是吉林。吉林省的名稱,就是因為吉林市而來。長春雖然1800年就建廳了,但吉林市一直是整個吉林的中心。 那麼為什麼,吉林省的省會是長春,而不是吉林市呢? 今天,漢字君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這件事。

2004年,漢字君曾經在吉林市工作一年。 最大的感覺,吉林市真是太美了。松花江呈一條反s型穿過整個市區,小白山,北山,龍潭山都有著各種傳說故事,讓這座城市有許多神秘。 人們的生活節奏不快,如果您真的著忙,出租車都會為您讓路的,而這在長春是無法享受到的。 在整個吉林省的經濟中,吉林市排名第二。就連車號也是吉B,電話區號是0432,所有這些,都足以說明,吉林市是整個吉林經濟中排名第二的城市。 因為有松花江,而古代以水運為主,所以這座城市顯得非常重要。 早在順治十年(1653),清廷始置“寧古塔昂邦章京”一人 。康熙元年(1662)改稱為“鎮守寧古塔等處將軍”,簡稱“寧古塔將軍”,寧古塔昂邦章京沙爾虎達之子巴海為首任。康熙十五年(1676),奉旨移駐吉林烏拉(又稱“船廠”,今吉林市)。從雍正十三年(1735)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寧古塔將軍、吉林將軍、船廠將軍三個名稱經常混用,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式更名為“鎮守吉林烏拉等處將軍”,簡稱“吉林將軍”。光緒三十三年(1907),吉林將軍裁撤。改吉林將軍為吉林巡撫,兼副都統,仍駐吉林府。 而長春建城的歷史從1800年剛有記載,吉林市的城市歷史要比長春早了100多年。 建國後到1954年,吉林省的省會還是吉林市。1954年,省會由吉林市搬到了長春市,吉林省的經濟和政治中心也從吉林省挪到了長春市,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一條鐵路改變了吉林市的命運 一直以水運而城市核心的吉林市,因為一條鐵路改變了命運。 這條鐵路就是中東鐵路。 中東鐵路是“中國東方鐵路”的簡稱,亦作“東清鐵路”、“東省鐵路”。 日俄戰爭結束後稱中東鐵路,即中國東省部鐵路之意。中東鐵路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沙皇俄國為攫取中國東北資源,稱霸遠東地區而修建的一條“丁”字形鐵路。 中東鐵路修通之前,主要靠水運,而吉林市位於松花江畔,得天獨厚。又易守難攻,是建城的絕佳之地。 但中東鐵路卻沒有經過吉林市,而是穿過長春,從哈爾濱直達瀋陽。為什麼?當時的吉林市可是吉林第一大城。第一個原因,成本低。經過長春是直線,經過吉林市要拐彎。直線當然比拐彎省錢。 第二個原因,不用鑽山洞。吉林市靠近長白山區,市區周圍多山。如果經過吉林市,勢必要過很多隧道。而長春地處東北平原,儘管有些許臺地,但工程難度遠低於吉林市。 中東鐵路支線南滿鐵路通車以後,1910年又修建了其支線長吉鐵路(長春到吉林市)。長春變成了整個吉林省的交通中心。 但為什麼要從長春引直線出去?因為當時的長春儘管不及吉林,但也是吉林將軍轄區內除了吉林市外最繁華的地方了,是吉林將軍轄區內的第二個建制廳。中東鐵路正好經過長春,引支線當然從長春出發了。 長春的交通地位也是很高的,位於“京哈鐵路”主動脈上、同時也是位於連接瀋陽和哈爾濱鐵路線上(瀋陽到長春的距離要小與瀋陽到吉林市的距離、哈爾濱到長春的距離也小與哈爾濱到吉林市的距離);長春同時也是連接東北南部和北部的交通樞紐、也是連接東北東部山區和東北西部的內蒙古草原的交通樞紐。重要的、便利的交通也促使長春的地位和等級越來越高。 第二:日俄和清廷的開發建設 隨著中東鐵路的開發建設,鐵路兩側的附屬地成為經濟貿易中心。 俄國對鐵路兩側開發建設,維持了多年。日俄戰爭中,日本獲勝,原本屬於俄國的地盤,歸於日本。 1905年12月,日本迫使清王朝簽訂了《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及《附約》,條約中不但使清王朝承認了俄國“轉讓”給日本在中國有關東北的權益,而且還攫取了在東北的遼陽、鐵嶺、長春、吉林、哈爾濱、滿洲里等16處開設商埠以及其他權利。 日俄戰爭之後,日本在東北設立了以經濟掠奪為目的的“南滿鐵道株式會社”,構建鐵路附屬地的殖民網絡。1907年滿鐵開始規劃建設長春附屬地。日本完全把長春作為他們商貿活動的地方,到1908年長春已是日商林立,如日本松茂洋行的海陸輸送業貿易商、高木洋行的滿洲特產物貿易仲買業、橫濱正金銀行長春出張所、日清火柴株式會社長春支店、日本官造名煙鋪、營口喜久洋行、川奇商館的長春病院、櫻井洋行支店寬城子病院、日露貿易商會、長春北大街興業藥房、前田洋行的陶磁器發行所、穗積洋行、三井洋行,還有日本火災保險株式會社代理店、專賣所、洋服店等等。日商充斥了長春市場。長春滿鐵附屬地的建設在短短几年內初具規模。 長春被開為商埠後,清政府為維護自身利權,計劃從長春老城門到沙俄附屬地之間開闢商埠地,但最初的幾年,因為資金等方面的原因,未見大的進展,而且計劃徵用的現火車站位置的土地,還被滿鐵高價買走。1909年吉林省西路兵備道第二任道臺顏世清上任後,看到日本長春滿鐵附屬地的規劃和初步建設結果,他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強烈的刺激。為了牽制長春滿鐵附屬地的擴張,能與滿鐵抗衡並進行經濟上競爭,著手在舊城區和滿鐵附屬地之間規劃開發長春商埠地。他籌措巨資,收買土地,在七馬路開設商埠局,制定長春開埠辦法等,規劃街路,修建了南關至七馬路的瀝青路,創辦電燈廠,吸引商家投資設廠、設店等,特別是在商埠地以北臨近滿鐵附屬地的高地上修建了道臺府衙等建築,以抵禦日本南侵。 1911年,新任道臺孟憲彝上任以後,面對日益繁華的日本附屬地,感到商埠地跟附屬地相比發展太慢。據即用知縣易翔給吉林行省的稟文中描述,“(滿鐵附屬地)自去夏以來極力擴張,具有一日千里之勢,其已經開釐列肆之區,道路固屬砥平,即尚在籌劃未及成市之處,亦馬路縱橫,巡警羅列,恍成一日本國境。”而商埠地“北門外稍成一條街市,然破屋星稀,無鉅商大賈,馬路狹小容雙車則軋……荒涼滿目。”於是開始積極籌措資金,設立興業公司,興建商場、劇院、公園等設施,用建設商業及娛樂業迅速帶動城市建設的辦法,使商埠地日漸繁榮。後來,興業公司不斷增資,在房屋建設上加大了投入。短短几年的時間內,大馬路兩側商鋪林立、人頭攢動,迅速發展成為一個新的商業區域。到1920年的時候,長春商埠地的商家總數、居住人口已經全面超過了長春滿鐵附屬地。 清末民初長春商埠地與日本滿鐵附屬地的抗爭,是中華民族抵抗日本殖民侵略的一個縮影。隨著日本侵略野心的膨脹,“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中華民族經過14年的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第三:滿洲國對長春的建設 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佔領中國東北三省後,所扶植的一個傀儡偽政權。因國民政府和中共及國際社會對偽滿政權均不予承認,故被稱作“偽滿洲國”或“偽滿”。“首都”設於新京(今吉林長春),“領土”包括現今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不含“關東州”,即旅大),以及內蒙古東部、河北省承德市。 日本人建設長春,是以建設家國的心態出發的。所以,偽滿期間,日本對長春的建設,是仿照世界上最新進城市來建設的。 1942年,滿洲國當局詳盡規劃大大小小109個城市的建設,而這樣的對滿洲進行全面系統地規劃,至今共和國還沒有做過。 長春曾經是亞洲唯一一個比東京還要先進的城市,是中國唯一一個全由外國專家規劃設計的城市,是中國唯一一個仿照外國首都建造的城市(巴黎,堪培拉)。 “國都新京”到1934年,整個城市全部掩映在綠海之中,因此有了“城市山林”和“綠色之都”的美譽。到了1942年,新京(長春)人均佔有綠地2272平方米,超過華盛頓1倍,是日本大城市人均面積的5倍,為世界大城市之冠,一時在國際上名聲鵲起。 1934年,新京建成亞洲最大的無線電臺---新京無線電臺,新京是亞洲第一個全面普及抽水馬桶的城市,是亞洲第一個全面普及管道煤氣的城市。 新京也是中國境內第一個規劃地鐵的城市。1938年開始在新京規劃120公里的環城地鐵和有軌電車道路,還有環城高速公路。主要街道的照明和電訊線路採用地下管線,是亞洲第一個實現主幹道電線入地的城市。滿洲國是當時亞洲乃至世界上經濟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吉林省的省會在吉林市,長春市是我國的一個直轄市。而東北的政治經濟中心已經發生了變化,由中東鐵路做線,日俄的開發,清廷的建設,偽滿時間的城市規劃,已經讓長春超過的吉林市。 1954年,中央重新進行了調整,撤消了長春市的“中央直轄市”的地位,改長春市為“省轄市”,由吉林省管理。所以,當年,吉林省也將省會由吉林市遷到了長春市。同時還從吉林市和東北其他城市遷來了一大批省級單位,如:東北師範大學、吉林大學、第四軍醫大學、空軍二航校、空軍七航校……


自然終結者


吉林省是我國東北地區的省份之一,吉林省的省會在長春,長春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城市之一。與此同時,吉林省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吉林省下轄了一個吉林市,吉林市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也曾經是吉林省的省會所在地。1954年9月,吉林省的省會從吉林遷移到了長春。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出現了,吉林省的省會為何遷往了長春呢?

首先,我們聊一下吉林地區的歷史。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中原王朝主要控制中原、江南地區,蒙古草原和東北地區,則是北方遊牧政權的勢力範圍。中原王朝在強盛時期,會進行一系列的大規模北伐,但無法從根本上重創遊牧政權。即使是比較強大的中原王朝,一般也只能控制遼東地區,也就是現在的遼寧省等地,無法控制吉林、黑龍江等地。

清朝的前身後金政權,本身就是東北地區的漁獵民族出身,在後金政權崛起的過程中,逐步控制了整個東北地區 。清朝建立以後,利用與蒙古各部聯姻的機會,徹底控制了蒙古各部。在清朝入關之前,已經擁有了東北和蒙古草原等地。

清朝入關以後,逐步控制了整個中原地區。由於本身就是遊牧政權出身,因此解決了北方長期的威脅。清朝在內陸地區繼續使用明朝遺留下來的行省制度,並且進行了分割和改善。但是在邊疆地區,則沒有出現行政區劃和行政官員。例如東北地區,出現了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和盛京將軍。當時,吉林將軍的將軍府就在現在的吉林市。

由於沒有行政官員,這些鎮守將軍對各地的控制力很差。在清朝國力強盛時期,這並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隨著清朝的國力嚴重衰敗,西方列強開始染指東北地區。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加強東北地區的管理,成為了清朝最高層很重要的任務。

1907年,清朝在東北地區建立了黑龍江、吉林和奉天三個省份。借鑑吉林將軍的名稱,吉林省建立,省會選擇了吉林市。也許大家會問,為何當時沒有選擇長春,而是選擇了吉林呢?請注意,在清朝統治的末期,吉林省的人口數量還不是太多,當時的長春僅僅是一個縣。吉林府是全省最大的城市,因此只能選擇吉林。從清朝末期開始,東北地區開始大規模的修建鐵路。

長春成為了東北地區的鐵路樞紐城市,與鄭州、石家莊等城市的命運差不多,依靠鐵路的帶動,長春的經濟開始迅速發展,吉林市則沒有這樣便利的交通條件。在近現代歷史上,日本軍隊佔領了東北地區,並且扶持了著名的偽政權。

在偽政權統治時期,長春成為了“首都。”既然是首都,在各方面的投入自然就非常大,長春的城市配套設施逐步成熟,城市面積逐步擴大。在各方面已經超越了吉林市,從首都的選擇,已經證明了長春各方面的勢力。日本戰敗投降以後,吉林市再次成為了吉林省的省會,長春僅僅是吉林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

在建國的初期,我國曾經擁有10多個直轄市,瀋陽、長春、哈爾濱、大連等城市都暫時成為了直轄市。從直轄市的選擇來說,當時的長春已經超越了吉林。隨著全國的逐步穩定,我國開始重新調整各地的行政區劃。尤其是進入恢復生產的階段以後,調整行政區劃非常有必要。

1954年,我國很多省份都出現了行政區劃的調整,一部分省份被撤銷,例如松江省、綏遠省等等。還有一部分省份,出現了省會城市的遷移。河南省的省會從開封遷移到了鄭州,黑龍江省與松江省合併以後,黑龍江的省會從齊齊哈爾遷移到了哈爾濱。就在同一年,吉林省的省會從吉林遷移到了長春。截止目前,長春仍是吉林省的省會,而且是最大的城市。

吉林市則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長春市。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最近幾年時間裡,吉林省的發展開始疲軟,很多城市出現了原地踏步。針對這樣的問題,如何發展各地區的經濟,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吉林阿賓爆料


這個問題有點誤導的意思,好像是說長春市取代吉林市變成省會之前地位還不如吉林市,其實吉林市作為吉林省省會的時候,長春不屬於吉林省,長春當時是直轄市,比吉林市地位高,後來長春又隸屬吉林省自然就取代吉林市做了省會城市。


威小風


幾十年前曇花一現,後人卻念念不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