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85%的愛情都是在微信上聊出來的

據大叔的經驗和觀察,絕大多數的情侶在確定關係之前,雙方在微信上的交流一定是遠遠多於現實中面對面交流的。不僅如此,即便是情侶關係確定之後,微信上的交流也很可能要比現實中的交流多。


基於此,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個時代,85%的愛情都是在微信上聊出來的。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實際上,自己是否會喜歡一個人,並不都是通過什麼重大的事情,或者現實中有什麼實質性的往來。喜歡一個人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除了看著順眼之外,就是聊著開心。


看著順眼,這事好理解,也是天註定,所以沒什麼好談的。


今天大叔著重要跟大家談的是聊。


就像大多數人都會打字,但是大多數人卻不會把打的字組合成文章一樣,大多數人都會聊,但是,大多數人的會聊也就僅僅是處於會打字的階段而已。


所以,會聊跟會寫文章一樣,光靠會打字是絕對不行的,會聊是門大學問,是一門集文學、心理學等於一身的大學問。


一、文學。


看過《三國演義》的小夥伴一定會劇中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情節印象深刻。


劇中三人結拜之時關羽對劉備說:關某雖一介武夫,亦頗知忠義二字,正所謂擇木之禽,得棲良木,擇主之臣,得遇明主,關某平生之願足矣!從今往後,關某之命即是劉兄之命,關某之軀即是劉兄之軀,但憑驅使,絕無二心。


張飛:俺也一樣。


關羽又道:某誓與兄患難與共,終生相伴,生死相隨。


張飛:俺也一樣。


關羽再道:有渝此言,天人共戮之。


張飛:俺也一樣。


看完以上對話,大家有什麼感想?是不是關羽跟張飛的表達能力高下立判?


那為什麼關羽就可以出口成章,字裡行間情真切切,感人肺腑,而張飛只會俺也一樣?


很簡單,關羽有文化。


歷史上的關羽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文化的人:第一,雖然關羽的出身情況史書上沒有什麼記載,但是康熙年間,曾經發掘出關羽的墓磚。墓磚上面比較詳細地刻有關羽祖、父兩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信息,以及略有提到關羽的家庭狀況。據這些信息可以推測出,關羽出身於文人世家,在這種家庭中環境中成長,自然會受到書墨的薰陶。


第二(同時也是主要原因),關羽好學,喜歡讀書。關羽喜歡讀書,這是有史料記載的:“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吳國呂蒙也評價過關羽的好學:“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


關羽喜歡讀書,而且讀的是《左傳》,這對於一個武將來說是很難得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很簡單。雖然三國時期紙並不是那麼難得了,行軍時帶書也成為了可能,但是在戰爭間隙時讀書的戰將可是少之又少。而且,《左傳》記載的是歷史政治已經各個方面的事情,佶屈聱牙、晦澀難懂。可以這麼說,關羽讀《左傳》完全不是出於利益,而是個人愛好,不然他就會選擇兵法軍事之類的書了。


所以,要想會聊天,必須要多讀書,要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手如有神。看大叔這種文章,或是在網上學什麼聊天技巧,有用嗎?也有點用,但都不如平時多讀書有用。


二、心理學。


前幾天大叔接過這樣一個案例,男生一開始是男神一樣的存在,是女生追的他,也是女生表的白,由於兩個人是異地,所以確定關係後,兩人大多數的交流都是微信上進行的。結果半年後,女生主動提出了分手。分手的原因也很簡單,總體來說就是對男生沒感覺了。


原來,這半年來,男生幾乎每天都會忍不住找女生聊天,古人云:入幽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你再會聊天,也不能天天白天聊完晚上聊啊。什麼有意思的事幹多了,也必然就沒意思了。


所以,兩性交往,心理一定要強大,在聊天中這個強大指的就是,你得能控制節奏,最高級的聊天不是每次都以盡興而歸結束,而是以意猶未盡結束。


另外,聊天的時候,別對方才說一句,你就忍不住叭叭叭說五句。或者你說了兩句,對方都沒回,你就又忍不住叭叭叭的發好幾句。一定要控制節奏,有來有往。如果你發了信息過去,對方沒回,那你就該幹嘛幹嘛去。什麼時候他回了你再說,如果一直都不回,那就等過幾天再說,別因為對方沒回信息你就崩潰了。


還有,很多小夥伴在跟喜歡的人聊天的時候,會非常緊張,一段話,打了又刪,刪了又打的。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心理不強大的原因,不夠自信。


其實聊天最重要的就是自信,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好了,不用那麼斟字酌句的。相信大叔,你的自信對方可以通過屏幕感受到的,而且,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喜歡自信的人。很多時候,哪怕是自負,都比自卑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