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喬峰:俠之大者,江湖與廟堂之間的英雄本色

這段疫情期間,出現了很多感人肺腑的事蹟。像一線的醫生和護士,身為警察的丈夫,身為護士的妻子。低調捐口罩的小夥子,默默捐款的老人……每一個人都在演繹著感動中國的一幕。

有一句話說得好: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重視責任和社會規範","以天下為己任""匹夫有責"的擔當……這些品質,讓我想起了金庸筆下,一生波瀾壯闊,卻充滿悲劇色彩的英雄人物——喬峰。

《天龍八部》喬峰:俠之大者,江湖與廟堂之間的英雄本色

右邊是喬峰(黃日華版)

喬峰是金庸筆下,近乎於"完美"的英雄。一生有情有義,為情堅貞,為國忠誠,人生坎坷悲壯,胸襟氣吞山河。他提倡人道和平,為拯救世人而自我毀滅,是一個心繫蒼生、悲天憫人、思想境界超越國界和民族的英雄。

郭靖和喬峰兩人,作為金庸最喜歡的兩個男子漢,前者完美的不似真人,但喬峰卻是很符合我們對英雄的定位:他也像普通人一樣無法扭轉既定的現實,也曾無奈與掙扎。但他又有著出乎常人的堅持、忍耐、與奉獻精神,為了和平,而付出超大的代價。

喬峰最後走向悲劇,一方面是由於他的身世,一方面是那時候的國界之分。他改變不了現實,改變不了環境,改變不了身份,但他又不想泯滅自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初心,所以選擇了做那"大道千條偏直行的愚者",選擇了悲壯落幕。

喬峰的品質,以及在混沌之中,對本心的堅持,對在人生路上,有時對一些寒心的事情感到迷茫、徘徊在人性交叉路口的我們來說,無疑有很大的借鑑意義。他的一生,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解讀:


01、少年英雄,一幫之主:為人有情有義,為主有勇有謀


喬峰第一次出場的時候,是西夏密謀進入宋國,想要 侵佔大宋國土,納入西夏版圖之內。所以就有了刺殺西夏主帥赫連鐵樹這一幕。

《天龍八部》喬峰:俠之大者,江湖與廟堂之間的英雄本色

在刺殺過程中,因為一品堂四大惡人的介入,喬峰和手下都受了不同程度的傷。從表面上看,喬峰受的傷是最輕的,所以他負責應對段延慶,保護屬下逃走。

回到丐幫大本營中,他看似狀態良好,但是一直在咬牙堅持,一邊分析刺殺這件事,一邊等著刺殺的結果傳來。直到聽到赫連鐵樹深受重傷,西夏退兵,他才放鬆心神,結果卻一口大血吐出,堅持不住了,暈倒下來。

從這裡可以看出,喬峰身為一個領導者,他無疑是一個對屬下非常好的領導者。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即使自己情況也不好,也會先安定軍心,不讓自己的屬下擔憂。

《天龍八部》喬峰:俠之大者,江湖與廟堂之間的英雄本色

身為幫主,他太過重情重義,也讓屬下"煩惱不已"。在刺殺中,為了保護屬下,而讓自己深受重傷,雖然是好心之舉,但讓屬下們頗有異議。認為他太過顧及兄弟之義,不顧大局,實在是太過草率魯莽的舉動,這是不顧丐幫之安危。

屬下們甚至因為熟知喬峰"本性",所以隱瞞白長老可能武功盡廢的消息,怕喬峰不顧自己重傷,強行為白長老療傷,導致傷上加傷。可見,屬下們對喬峰是有多不放心。不放心他的重情重義讓他自己深陷危局,讓丐幫陷入險境。

《天龍八部》喬峰:俠之大者,江湖與廟堂之間的英雄本色

但其實這正是喬峰的可貴之處。如果不重情重義,喬峰就不是喬峰了。

就像他面對丐幫中有些謠言說他不喜歡馬大元,馬大元叫他闢謠,但他說:"做兄弟的,貴在知心,有何懼人言呢?"這就是他坦蕩蕩的地方,這也是他為什麼受到丐幫上下的愛戴。

有句話說:"你的能力,要配得起你的野心。"也幸好喬峰本身有足夠的實力。自從喬峰接任幫主以來,矢志驅逐胡俘虜,屢建奇功,丐幫上下一心,聲名遠播。所以他這般,不是感情用事,而是品質,是道義,是"達則兼濟天下"的擔當,是俠之大者的肝膽相照。

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英雄的人生總不會一馬平川,總是命運多舛,多災多難。隨著江湖武林中陰謀的逐漸顯露,喬峰發現自己的身世背後隱藏著巨大的謎團。他的生活,走向了暗濤洶湧。


02、英雄美人,情關難留:一生為情堅貞,可嘆所愛成遺憾


在尋求身世之謎的過程中,喬峰遇到了這一生唯一的愛人,阿朱。

《天龍八部》喬峰:俠之大者,江湖與廟堂之間的英雄本色

阿朱與喬峰

喬峰與阿朱的相識,是在丐幫內亂的時候。那時候阿朱正在尋找慕容復,就那一眼,對上了喬峰。這是不是說的,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隨後阿朱闖入少林寺偷取易筋經被玄慈方丈的大金剛掌誤傷。為救她,喬峰不顧自身安危,勇闖聚賢莊,在天下英雄、武林豪傑面前,被迫開了殺戒。

喬峰不顧隨時環繞的危險,以真氣保住阿朱的生命,又甘冒生命之險求醫治癒傷勢。這種種阿朱都看在眼裡,為他心動,為他情深暗種。所以當喬峰含冤時,阿朱一路陪伴他,不離不棄,溫柔照顧,當他的解語之花,當他的紅顏知己。喬峰這般鐵漢,也終於為她變得柔情。

兩人互生愛意,在塞上許約,將來同赴關外牧馬放羊。都說,最美的愛情便是,我愛著你,又恰好,你也愛著我。

《天龍八部》喬峰:俠之大者,江湖與廟堂之間的英雄本色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英雄美人,情關難留。"他們的愛情也遇到了生死的考驗。是英雄註定要沒有了所愛才能走向完美,還是金庸特意送給這個鐵漢一曲短暫的溫柔之歌?

喬峰誤認為段正淳是他的殺父仇人,於是他與段正淳喝酒約定,在青石橋上決一死戰,勾銷這一筆恩怨情仇。喬峰這樣想著,只想快點了結上一輩的恩怨,然後隱世于山林之中,從此不問世事,跟愛人阿朱放羊牧馬,馳騁天涯。

去往青石橋之前,他以為阿朱跟他說的,捨不得離開他,讓他孤零零一個人,是對他暫時離開的不捨。但喬峰不知道,他與阿朱的緣分,在這一夜,就要斷了。他也不知道,下一刻就是生離死別

當喬峰打下一掌之後,他就覺得不對勁,段正淳怎麼會那麼弱?但當那個人影倒下,他走去撥開那一張人皮面具,看到那一張愛人的面容,他卻是肝膽俱裂了。那是他的阿朱,那是他的愛人阿朱啊。為什麼她會在這裡?為什麼她會在這裡?!

他抱著她,緊緊抱著,好像就可以挽留她,挽留這個給他柔情流年的女子。可是回不來了,阿朱流了那麼多血,她是要死了嗎?

《天龍八部》喬峰:俠之大者,江湖與廟堂之間的英雄本色

他以為他想要的是報仇,沒有什麼比報仇更重要,因為那是最親的五條人的性命,如果不報仇,他會不安,會內疚,會自責。可是當阿朱倒下的那一刻,他明瞭,實際上他想要的,只是那一壺烈酒紅塵。

他沒有能報仇,更可笑的是,他找錯了人,他認錯了人,最終殺錯了人。上天何其不公,真該說是,天意難違麼?自己因為報仇,做錯了事,錯過了人。一生所愛已隔山海,這是他的,終身憾事。


03、宋遼開戰,為國盡忠:一箭入心,以己為祭


有句話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喬峰更是,在江湖之中,也在廟堂之中。他想要退出,江湖不肯,廟堂不信。自從身世之謎揭開以來,喬峰的處境非常尷尬,雖然拜南院大王,加封楚王,但他還是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他不想傷害宋人,但是宋人不信。宋人因為他是契丹人而憎惡他,仇視他。即使他為宋國做了那麼多事,這些都可以視而不見,因為他們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他們認為,契丹人就是生來卑鄙,契丹人就是天生的敵人,契丹人總會有一天殺害宋人,所以宋人永遠不可能接受契丹人。

而契丹人也無法停止想要征伐宋國的步伐,無法放棄想要擴大領土的野心,他們認為,契丹人就要一致對外,一起伐宋。契丹人因為他不肯南下征戰宋國而不放心他,懷疑他貪圖宋朝的繁榮,所以不肯南征。

到最後,矛盾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

宋人懷疑身為契丹人的他有陰謀,總有一天會帶兵南下入侵中原;義兄大遼皇帝耶律洪基,因為枕頭風,不相信他不會偏幫宋人,而且恐懼喬峰的一身本事,如果放虎歸山,必然不堪設想。

《天龍八部》喬峰:俠之大者,江湖與廟堂之間的英雄本色

大遼皇帝耶律洪基

站其中一邊也好過站兩者中間。站中間的人,往往想要化解兩邊矛盾,卻有心無力,甚至中間人才是兩邊人最討厭、最仇恨的,中間人一個不小心,就會承擔許多誤會、仇恨、責任。而喬峰選擇站在中間,無疑也是痛苦的。一邊是他的母國,一邊是他生長的土地,他該效忠哪一方?

之前得知身世的時候,他以身為一個契丹人為恥辱,認為自己不配,甚至一度受不了發洩狂奔,最後也辭去了丐幫幫主一職。但後面他發現,遼人有遼人的善良與可惡,宋人也有宋人的仁慈與殘忍,都各自有各自的風景,各自有各自的謀算。

看到得越多,經歷的越多,他就知道的越多,價值觀也不斷在打斷與重塑之間來回拉扯。到最後,他已然心中有一把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他不再把目光侷限於國界,他不再恥辱於契丹人這個身份,他不再讓宋國的過往影響自己的判斷。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心中已然明瞭,也終於有了答案。

他明瞭了,這片土地需要安寧;他的答案,是希望可以竭盡所能,拼盡全力,以倡導宋遼和平。他不願生靈塗炭,不願百姓流離失所,不願家庭妻離子散、水深火熱。他愛的,是這一大好河山,這一片土地,以及生活著的人們。

《天龍八部》喬峰:俠之大者,江湖與廟堂之間的英雄本色

但歷史的朝向不是他能扭轉的,宋遼的開戰不是他能勸解的,那他要這麼辦呢?難道就這樣眼睜睜看著戰火紛飛,生靈塗炭?不,他做不到,即使"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即使以自己一身血肉為祭,只要可以拖延戰爭出現的時間,至少,停戰那數十年。

所以他選擇了威逼遼王。萬幸的是,他成功了。是的,這樣一個頂天立地、豪情俠骨的大英雄怎麼會不成功?又怎麼能不成功?

但逼退敵遼兵後,他念及自己身為契丹人,卻威迫遼帝,成為了契丹的大罪人,他再無面目立於天地之間。

《天龍八部》喬峰:俠之大者,江湖與廟堂之間的英雄本色

所以,他選擇了自戕而亡,一箭入心,成全這一身忠義。但後人記得他,免受戰亂的黎民百姓感念他,他保護的土地承載他。他也值得,被每個人記在心裡。


04、結語


喬峰一生,因為身世,飽受苦痛,也因此憾事頗多。他後悔過,遺恨過,悲痛過。太多的遺憾,難以言說。

但他不去抱怨他人不仁,不去怨恨命運不公。他從來都秉行著,儒家的形式風範;堅守著,儒家的處世準則。一生頂天立地,擔當天下,為民族和平可以氣壯山河一死。

《天龍八部》喬峰:俠之大者,江湖與廟堂之間的英雄本色

他選擇了充滿荊棘的一條路,即使這條路,在披荊斬棘過後還是通往死亡之地,但是他從不後悔。因為這對他這般俠者來說,是最好的一條路,是功成身退的最好選擇。

想來,上帝創造英雄,喬峰創造喬峰。

這般的英雄人物,我們也曾在心裡想過成為他。但往往現實的是,我們會從年輕時的英雄夢,過渡到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頗有種歷經滄桑的感覺。漸漸地,我們會懷疑當初的夢,嘲笑以前的自己太過天真。

在茫茫人海、人云亦云的世界裡,我們容易迷失。初始見到不公,我們會憤怒、會反抗,但當我們遇到的不公太多、承受的無奈更多、經歷過太多次的掙扎,我們開始麻木,開始習以為常,開始司空見慣。漸漸地,成了我們曾經可憐過的祥林嫂、孔乙己......什麼時候,"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對象,從別人,換成了自己?

但我們不應該懷疑自己,不應該否定自己。用理智去思考,通過我們的情緒、我們的狀態、我們的生活,去反思總結,把自己從消極狀態拉回到正能量軌道中,這才是我們應該要做的事情,而不是沉湎在我們過去的消極當中。

而為自己找一個英雄榜樣,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式。

《富爸爸窮爸爸》中,富爸爸提出了關於英雄的力量:

"模仿或趕超大英雄確實是一條很好的學習途徑。""如果他們能夠做到,那我也能。"


願我們都可以,通過英雄,找尋到,最好的自己。送給大家魯迅先生的一段話,在迷茫挫折時勉勵你我: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本文作者:青衫東流水。向陽生長的00後,喜歡寫人物勵志和自我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