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核武器計劃覆滅記(上)

“我們已拿到超過30千克武器級鈈,從事小規模核武生產沒有問題”,“讓IDF戰機攜帶核武器攻擊大陸目標”,2017年1月9日,前臺灣“中山科學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在叛逃美國29年後,突然以視頻方式現身島內遠足文化公司的新書《核彈!間諜?中情局:張憲義訪問紀錄》發佈會。按照他的說法,兩蔣時代的臺灣在核武器開發方面走得太遠,甚至醞釀用美國協助研製的IDF“經國”號戰鬥機攜帶小型化核航彈襲擊中國大陸,出於某種“信念上的操守”,他才決定通過美國將“核秘密”公諸於世。有意思的是,一名臺灣記者在新書發佈會上引用禪宗隱語:“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言下之意,臺灣核武器事業猶如一座未被參透的深山,張憲義所能提供的也只是“半嶺半坡之貌”。

臺灣核武器計劃覆滅記(上)


“臺灣的格羅夫斯”

關於臺灣核計劃,張憲義直截了當地把“核武器之父”的名號歸於唐君鉑的名下,並強調因為他的拔擢,自己才得以進入關鍵崗位。1948年國共內戰進行最後階段時,蔣介石曾詢問唐君鉑“國民政府”何去何從,唐君鉑力主撤往臺灣,深受蔣介石嘉許。蔣介石因而讓唐君鉑擔任把大陸兵工廠全部撤往臺灣的重任。於是,唐君鉑一手策劃將大陸沿海地區的幾座大型兵工廠完整地遷到臺灣,其中包括濟南兵工廠、南京金陵兵工廠、上海龍華兵工廠和廣州石井兵工廠,這些作為令蔣大為高興,1950年“復行視事”後,立即把唐君鉑晉升為“兵工署長”,1958年金門炮戰爆發時,擔任“國防部後勤參謀次長”的唐君鉑專管臺軍後勤,在“物力動員、工業戰備之策劃及金門炮戰後勤支援等(方面)殫精竭慮,物資運補精準無缺”,進一步獲得蔣介石讚賞。

1964年10月16日,中國大陸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蔣介石大受刺激,指示長子蔣經國親自督導成立專門機構。1965年4月1日,一個名為“石門科學研究院籌備處”的神秘單位悄悄出現在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18號,實際負責人就是唐君鉑,這實際上是為核研發進行人事準備。當時,唐君鉑與同事工作壓力極大,為此身為“老廣”的唐君鉑決定每月舉辦一次“粥會”,請粵廚大師專門到羅斯福路煲粥。唐君鉑和同事們喝粥、打牌。到後來,連蔣經國也經常參與粥會。由於唐君鉑和蔣經國都屬狗,因此唐君鉑戲稱此粥會為“狗會”。

在蔣介石眼裡,唐君鉑就是“臺灣的格羅夫斯(美國原子彈計劃主導者)”。為此,蔣介石授予他全權,包括代表臺灣出席在維也納舉行的國際原子能組織(IAEA)年會,並藉機向同樣致力於擁核的國家尋求合作。蔣介石告訴唐君鉑:“共黨正在研究原子彈,我們要確保反攻大陸成功,確保臺灣‘復興基地’安全,不能完全依賴美國人,要有自己的核子武器。”在蔣的大力支持下,“籌備處”成立僅月餘,被升格為“國立中山科學研究院籌備處”,以紀念孫中山誕辰百年,其任務是:一、招募核科學家;二、強化與外國友人的合作,尤其是與已有成果的以色列合作;三是在桃源徵地和建房,為“中科院”建立辦公地點。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多次前往視察,令唐君鉑等人不敢有絲毫懈怠。這其中,人才的準備最令人頭痛。唐君鉑運用其組織能力,把國民黨在大陸時期曾在空軍“航空工業計劃室”、“航空研究院”工作過的人員,儘量集中到“中科院籌備處”,還推出“科技軍官10年進修計劃”,每年選送50名優秀科技軍官前往美國、歐洲、日本等著名學府進修。第一批50名科技軍官,於1967年陸續學成回臺,這些軍事科技人才,成為“中科院”正式成立後最年輕的科研骨幹。張憲義正是在唐君鉑的堅持下,1967年從臺北陸軍理工學院(今中正理工學院)物理系畢業後,就安排到“中科院”籌備處任職,1969年更是被選派到美國田納西大學攻讀核物理專業,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臺灣核武器計劃覆滅記(上)


美國核戰隊的“迷蹤”

與以色列不同,臺灣搞核武器似乎更有“近水樓臺”之便,因為美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臺灣部署核武器,型號從“鬥牛士”巡航導彈到飛機攜帶的MK.7核航彈一應俱全,儘管美軍對核武器看管很嚴,但畢竟有實物參照,讓一片空白的臺灣核開發團隊至少有個參照。據報道,至少在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北京前,“中科院”基本掌握了部署在臺南府城基地內的MK.7核航彈的大致尺寸、構造和主要性能參數,再加上核彈貯藏庫的施工與外圍警戒都是臺灣方面負責,因此核彈後勤保障的大致流程對臺灣也不是難題。據悉,根據“中科院”的要求,臺灣“軍情局”秘密培養大批男女間諜,企圖對駐紮臺南的美國空軍“勇氣分遣隊”進行滲透,希望從那些行事散漫的美國官兵口中套出儘可能多的秘密,包括掛載MK.7核彈的F-4E“鬼怪”II戰鬥機的絕密“火線”代碼。

可是,美國人不吃這一套,他們不僅出動憲兵限制臺灣軍民的活動自由,且臺軍飛機稍微接近府城基地,就會受到美軍防空部隊的無線電警告甚至威脅性射擊,1973年10月,蘇聯太平洋艦隊的一架圖-95偵察機從符拉迪沃斯託克飛往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途中,突然奔向臺南,美國人嚇壞了,不得不出動兩架“鬼怪”機攔截。果然,蘇聯偵察機和“鬼怪”機群打了幾個照面便揚長而去,蘇聯人已經得到他們想要的情報了。不久,歐洲和蘇聯的報紙上開始出現有關美國核戰飛機出現在臺灣的照片。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臺軍雷達站控制員在無線電頻道親耳聽見美國佬用日語破口大罵:“BAKA”(日語“混蛋”的意思),至於他們在罵誰,不言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