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兒子自殺,小兒子被關監獄:一個家庭的不幸從父母的偏心開始


大兒子自殺,小兒子被關監獄:一個家庭的不幸從父母的偏心開始

電影《陽光普照》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普通的家庭,沉默寡言的父親阿文,溫柔能幹的母親琴姐,品學兼優的哥哥阿豪,還有不學無術的弟弟阿和,過著普通平凡的生活。直到有一天,阿和與同伴打架,砍掉了人家一隻手,被關進了少年撫育院。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打擊,父親卻不以為意,因為在他心中,從來只看重品學兼優的阿豪。可阿豪在一個稀鬆平常的夜晚,從樓上跳下去,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部電影是鍾孟宏導演的代表作,影片的主題是親情與救贖。電影以暴戾血腥的畫面開頭,再以溫柔溫馨的畫面結尾,看完之後,我們心中的破碎彷彿也被縫補了起來。錯位的親情,破碎的人物,以及深藏在每個人心中的罪惡,最終真的都能找到自己的救贖嗎?

這部電影源於鍾孟宏同班同學的親身經歷,曾獲得了第5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包括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等多個獎項。許多觀眾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也開始思考自己的原生家庭,關於愛與被愛,關於責任,關於生活,統統都有了不一樣的定義。

大兒子自殺,小兒子被關監獄:一個家庭的不幸從父母的偏心開始

01 四口之家:沉默中中國式家庭的真相

影片一開始,是阿和與他的朋友菜頭,砍掉了黑輪的一隻手。這隻手,在熱騰騰的火鍋裡起起伏伏。電影就在這樣血腥的場面中拉開了序幕。

鏡頭一轉,阿和被關進了撫育院。與悲傷的母親琴姐不同,父親阿文卻毫不在意,面對審判結果,他甚至對著法官說:“你們最好把他關到死。”這該是一個多狠心的父親,才能說出這樣的話。

大兒子自殺,小兒子被關監獄:一個家庭的不幸從父母的偏心開始

阿文是個駕校教練,琴姐是個化妝師,他們有兩個兒子,阿豪與阿和。從小到大,品學兼優的阿豪就是爸爸媽媽的驕傲,而不學無術的阿和很像是這個家裡多餘的那一個人。每次有人問阿文有幾個小孩,他總是回答一個。在他心裡,阿和根本不配當他的兒子。

與電影開頭激烈而血腥的情節不同,整部電影的其他情節,平靜而又壓抑。阿和被關進去後,這個家庭的大麻煩看似被解決了。其實,矛盾才剛剛開始。

阿和的女朋友小玉懷孕了,被姨媽送上了門;被砍了手的黑輪不斷上門討債,使這個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被寄予厚望的阿豪不堪重負,平靜地跳了樓;阿和改頭換面後卻被曾經的好友菜頭逼著繼續行兇;阿文替兒子殺掉了大麻煩……

矛盾在不斷升級。丈夫與妻子,父親與兒子,在罪惡之中不斷掙扎,最終完成各自人生的救贖。長達兩個半小時的影片,以絕美的光影、簡練的對話和豐滿的人物形象,讓人感傷之餘,也更多了一分關於人生的思考。

02 長子之殤:太過密集的愛,會變成負擔

阿豪不僅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更是一個謙遜懂事的好兒子。他溫暖和煦,是父母的驕傲。他會順從地聽從父親的勸誡,也會在母親為難時主動分擔家庭重擔。他對身邊的人事無鉅細,把所有的好都留給了他們。

大兒子自殺,小兒子被關監獄:一個家庭的不幸從父母的偏心開始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如同太陽般溫暖的人,卻在一個稀鬆平常的夜晚,默默地整理好了自己的一切物品,然後從窗臺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阿豪的死去在緩緩推進的影片之中顯得格外突兀,但細細一想,卻又在情理之中。

阿豪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司馬光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當他把所有的小朋友都找到的時候,他卻說少了一個人。於是他砸破了水缸,終於在水缸的陰影之中發現一個小孩—這個小孩和他長得一模一樣。

大兒子自殺,小兒子被關監獄:一個家庭的不幸從父母的偏心開始

這個與我們平日裡聽的故事截然不同,甚至有些黑暗,其實卻反映了阿豪的心理。人人都覺得阿豪特別好,時間一長,這種好就變成了理所當然。

阿豪把所有的好都給了別人,唯獨忘了留一點給自己。

阿豪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則短信中說道:“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無論維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各佔一半。……我環顧四周,不只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包括你,包括我弟,甚至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可是我沒有,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大兒子自殺,小兒子被關監獄:一個家庭的不幸從父母的偏心開始

你知道太陽在哪裡嗎?

太陽在黑得深不見底的宇宙中,散發著自己全部的光和熱,卻沒有辦法安放自己的一點點陰暗。他能做的,就是燃盡自己,然後,身歸深不見底的宇宙。

人人都以為黑暗最絕望,誰曾想過太陽的悲傷。

在整理阿豪遺物的時候,母親在櫃子裡發現了厚厚一堆父親曾經送給阿豪的本子,那些本子光潔如新,未曾開封過。本子是駕校每年發的,上頭寫著“把握時間,掌握方向”,他把本子送給了阿豪,把自己的期望送給了阿豪,也把壓力強加給了阿豪。

大兒子自殺,小兒子被關監獄:一個家庭的不幸從父母的偏心開始

可是,不應該這樣的。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在《論孩子》裡寫道:“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應該有他自己的選擇,他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自己的夢想與憧憬,絕不是為了完成父母的夙願。阿豪的悲劇其實多多少少反映了中國式家庭不善溝通的悲劇。沉默寡言的父親把自己畢生的心血傾注在孩子身上,他以為這是愛。那些愛一點一滴傾注在孩子身上,一旦過了臨界值,孩子支撐不住,萬丈高樓皆毀於一旦。

03 次子之痛:被忽略的孩子,永遠在陰影之中

與阿豪截然不同,阿和一直生活在陰影之中,所以他叛逆,他學跆拳道,去打人,父母甚至都懶得罵他。對阿豪而言已經成為壓力的愛,對阿和而言,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溫暖。那樣輕言軟語、寄予厚望的父親,他從未感受過。

大兒子自殺,小兒子被關監獄:一個家庭的不幸從父母的偏心開始

這樣一個叛逆的小孩,家庭從來沒有教他溝通。所以,他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直接了當的辦法,就是打架。當他帶著菜頭把黑輪的手砍下來的時候,他的人生一度跌進了谷底。

諷刺的是,最後弟弟真正得到救贖的時候,卻是哥哥死的時候。阿豪死了,阿和在監獄裡流著眼淚說:“他太完美了,完美到他這輩子只做錯了一件事,就是自殺。”

或許阿豪心裡明白,只有這樣做,才能完成對自己、乃至對這個家庭的救贖,哪怕他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大兒子自殺,小兒子被關監獄:一個家庭的不幸從父母的偏心開始

哥哥死後,阿和好像突然變了一個人。他收斂了以往的痞氣,開始安安分分表現良好,所以爭取到了提前一年半釋放的機會。

父子倆唯一一次交談是在便利店門口。沉默寡言的兩人,朦朧的夜色,也許第一次開始真正正視彼此,正視彼此間的關係。

這其實是個悲傷的故事。父親僅僅因為兒子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孩子”,就否定了小兒子的存在。對於小兒子而言,這該是多大的打擊。

大兒子自殺,小兒子被關監獄:一個家庭的不幸從父母的偏心開始

傳統的家庭好像就是這樣,缺乏溝通將父母與孩子放入了兩個對立的陣營。

2017年4月,在上海盧浦大橋上,一個男孩突然從停在高架橋上的車裡衝出來,跳下了橋。而緊隨其後的母親,沒來得及抓住兒子,跌坐在路邊嚎啕大哭。

據調查,這位17歲的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矛盾,母親一路上都在對孩子教育批評,雙方情緒都很激動,這才釀成了這樣的慘劇。

一時間之間,網絡上的評論兩極分化也很嚴重。有人責備小男孩承受能力太差,性格太極端;有人責備母親不懂體諒孩子……這些都太過片面。

大兒子自殺,小兒子被關監獄:一個家庭的不幸從父母的偏心開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黛爾•法伯說過:“永遠都不要低估父母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父母不能對孩子的一生負責,但卻應該對孩子的教育負責。如果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對孩子說一句:我愛你,與你成績好否無關,也許就能避免很多悲劇了。

04 所有的不幸都從缺乏溝通開始

故事,和媽媽一起散步的阿和一時興起想要載媽媽兜風,就像小時候媽媽載自己兜風一樣,於是順手開了路邊一輛自行車的鎖。

媽媽說:你什麼時候學會這個的?

阿和說:這個我很早就會了啦。

大兒子自殺,小兒子被關監獄:一個家庭的不幸從父母的偏心開始

阿和的爸媽大概都不清楚阿和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成了一個不乖的小孩。

在媽媽的印象裡,阿和小的時候是一個特別固執的小孩,上了小學之後變得特別不快樂。直到國中加入拳擊隊,才開始頻繁地打架。看起來瘦小的阿和,其實是因為被黑輪欺負,所以才和朋友去嚇嚇黑輪。

可是爸媽根本就不知道。

他們也同樣不知道,一向乖巧的大兒子心裡究竟藏著什麼,不知道他的悲傷,不知道他的心,其實早已破敗不堪。

小玉也是這樣。自小父母雙亡的她被姨媽帶大,姨媽把她帶到阿和家裡的時候說道:小玉以前很乖的。

是啊,所有的小孩都是很乖的。但很多很多的小孩,都在不知不覺中開始變得不乖了。其實有些時候,不是變得不乖,只是與父母的意願相左罷了。父母可以引導孩子,但不能要求孩子,長成自己希望的模樣。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絕不是任人揉捏的橡皮泥,哪怕是父母,也不可以。

大兒子自殺,小兒子被關監獄:一個家庭的不幸從父母的偏心開始

《陽光普照》是一個關於原生家庭的故事。故事裡充滿了不幸與掙扎。最後,在父親的夢裡,哥哥想要有個陰影躲一躲,和父親說要走另一邊;而父親站在陽光普照的草地,接納並承認了阿和這個兒子的時候,所有的一切掙扎終於都得到了救贖。

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孩子內心產生深刻的影響。

及時的溝通、不偏心的愛,善待每一個孩子,珍惜每一個並不完美的小孩。

請用我們每一個人的溫柔,讓所有小孩的心裡,都“陽光普照”。

大兒子自殺,小兒子被關監獄:一個家庭的不幸從父母的偏心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