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移民的苦你想象不到,但我拒絕一眼望到頭的人生

這大概是出國以來,第一次寫我自己的故事。感謝西洋君提供這個機會,也希望我的故事能夠給那些有計劃出國的朋友一些借鑑和提醒。

1、13年組建家庭,希望5年內去新西蘭

我和太太都是北方人,她在國內時是某知名英語培訓機構的講師,而我則在一家都市報做編輯工作。和大部分城市白領一樣,處在一個“大錢沒有,小錢不缺”的一個狀態,有些小積蓄,但不敢生病,沒錢投資。

大概是我們兩個白羊座都比較不甘於穩定的現狀,因此想出國的念頭其實在我們剛剛認識後不久就開始萌發出來了。

中年移民的苦你想象不到,但我拒絕一眼望到頭的人生

▲新西蘭尼爾森湖國家公園

2013年剛剛結婚的時候,我和新婚太太像模像樣地定下了“第一個五年規劃”——即在五年後的2018年,通過創業移民的方式遠赴新西蘭。

之所以選擇新西蘭,主要是當時對比了美加澳新四個移民國的政策後,發現新西蘭的門檻最低(當然,國家發達程度跟前三者也沒法比),而我們又比較嚮往田園牧歌的那種生活。

中年移民的苦你想象不到,但我拒絕一眼望到頭的人生

▲新西蘭的海邊/作者供圖

而當時讓我有出國的想法,主要是基於東北尷尬的現狀——環境和經濟。

2013年,霧霾問題已經是每到冬天大家都會吐槽的常態,開始的時候出門還戴著口罩,後來連口罩都不戴了。

中年移民的苦你想象不到,但我拒絕一眼望到頭的人生

▲京華時報記者站在北京第一高樓拍攝霧霾進京

而在經濟方面,向來比南方發達省份慢半拍的東北還沒有看出太明顯的頹勢。

在東北,幾個本地網紅依然活躍在論壇和微博上。我所供職的那家報社當時盈利還算可觀,沒人會相信自媒體會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將紙媒打得底褲都不剩。

但是改變早就在人們不注意的地方開始了。

2、移民政策變化,我們選擇先留學再移民

當年我們突然得知,新西蘭的創業移民政策有所改動,因此這條路可能不太能行得通了——此前我們一直天真地認為努力工作攢幾年錢,去國外開間小超市就可以移民了。

政策的變動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五年計劃”,幾乎是沒有太多猶豫,我和太太先後辭去工作,專心在家學習,準備嘗試先留學再技術移民。

我們的移民路徑比較清晰,整體就是以下兩個步驟:

1.由太太做主申請人申請留學,我作為陪讀家屬一起出國,這期間我持有的開放工籤可以在新西蘭無限制工作;

2.無論我和太太誰在當地找到對口工作,都可以申請僱主擔保工籤,進而在申請PR(永久居留權)的時候擔保對方。

看似簡單的步驟,實際過程也十分複雜。整個2014年,我都是在巨大的壓力中度過的。

辭職之後兩個人都沒了穩定收入來源,太太在備考之餘開家教班教英語,而我則充當“總後勤”照顧她的起居——說得再直白一點,2014年一整年,我都在吃軟飯。

中年移民的苦你想象不到,但我拒絕一眼望到頭的人生

▲奧克蘭王子碼頭/作者供圖

對於東北這種傳統觀念很重的地方來講,這種無形的壓力是可以讓人崩潰的。來自身邊的閒言碎語和對未來的巨大不確定性,讓我和太太兩個人許多次懷疑我們的選擇。

由於工作關係,我此前所有的工作經驗都與媒體有關,因此最理想的情況下,就是出國之後進入一家媒體繼續我的本行工作。但一個問題隨之而來:英語怎麼辦?

中年移民的苦你想象不到,但我拒絕一眼望到頭的人生

▲皇后鎮,有火山有清湖的新西蘭,成為了《指環王》與《霍比特人》大多數場景的取景地。

可能和大多數朋友一樣,英語這門課程一畢業就忘光了。雖然太太本身就是英語老師,但這種情況基本沒法教——就像很多人說的一樣,兩口子之間沒法教開車,因為會吵起來。

英語也是同理。因此出國之前的那一年,我就只好用自己的方法:看BBC、紐約時報、華爾街這類英文媒體的新聞報道。遇到不會的就用翻譯軟件,看美劇也會找東西把字幕擋上。

事實證明,如果一個笨方法有效,那麼它就不是一個笨方法。

總之,在經歷諸多挑戰之後,2015年2月,我們踏上這個未知的國家。

中年移民的苦你想象不到,但我拒絕一眼望到頭的人生

▲說起新西蘭的瑪塔瑪塔,也許會有點兒陌生,但是如果說到霍比屯,那真是影迷們再熟悉不過的拍攝地了,而這個屯兒就在瑪塔瑪塔。

3、為什麼要出國?我有一個自己的理論

計劃出國的朋友們,理由可能都差不多。新鮮空氣、子女教育、換個環境生活等等,但有一個原因可能大家沒有留意到,但卻是潛意識當中都很重視的。

我稱之為“逃離垃圾人”。

在國內大家可能都遇到過開車不守規矩、路怒症等現象,順便自黑一下我們東北人:如果你去了東北,的確會有一種“遍地是大哥”的錯覺。在許多公共場合,想“好好說話”幾乎就是奢望——而這些惱人事情的概率在國外會大大降低。

中年移民的苦你想象不到,但我拒絕一眼望到頭的人生

▲新西蘭海邊的飛鳥/作者供圖

我有一個觀點:移民就像是一道“閘口”,閘的這一邊是魚龍混雜,但一旦你越了過去,你會發現“垃圾人”無論從比例上還是數量上都大大降低了。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移民的確是有門檻的。無論是教育背景還是資金背景,它決定了那些選擇移民的人在整體素質上的確處於國民整體素質的中上游水平。

當然,國外也不是不存在人渣,只是由於我們佔據了龐大的人口基數,人多了,各種奇葩自然也就多了。

中年移民的苦你想象不到,但我拒絕一眼望到頭的人生

▲新西蘭的狂歡節/作者供圖

至於許多朋友比較擔心的是否能“融入主流社會”,在我看來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首先西方國家當中對於多元文化非常包容,而“多元文化共存”這個理念對於新西蘭人來說,就像中國人理解九年義務教育一樣理所當然。所以如果我們把盎格魯撒克遜人社區看做傳統意義上的“主流社會”,實際上反而是一種“政治不正確”。

就我目前的直觀感受來看,新西蘭最大城市奧克蘭的居民最喜歡過的節日大概是中國的“正月十五”。每年的花燈展會吸引各個族裔的人來參加,規模應該是最大的。

中年移民的苦你想象不到,但我拒絕一眼望到頭的人生

▲奧克蘭街頭/作者供圖

如今,我和太太已經在奧克蘭定居三年多,一切也已經塵埃落定。前幾天太太和我講,如果我們按照當初的出國計劃來執行的話,現在可能才剛剛來到這個陌生的國家,錯失了許多機遇,同時承擔了許多痛苦。

我深以為然。

太太說的很有道理。如果你是關注新西蘭移民的朋友,肯定會聽說新西蘭這幾年相關政策變化的速度非常快(其實加拿大澳洲的移民政策也一直在變動)。因為在幾大傳統移民國家中,新西蘭的政策制定是相對落後的,所以美、加、澳這些國家的進度,新西蘭也在慢慢追趕。

中年移民的苦你想象不到,但我拒絕一眼望到頭的人生

▲新西蘭星空/圖片來源於窮遊論壇,攝影師DeryckY

而如果我們今年剛剛出國,那麼也就錯過了此前三年所有有利政策的變動。

而國內這邊,就在我出國不久之後,開始聽到前同事們陸續談起報社裁員的事情。同時,微信朋友圈裡關於“逃離東北”、以及“東北經濟怎麼了”這類反思及分析類文章開始逐漸多了起來。

那時我才知道,原來我也在不知不覺中加入到了“逃離東北”大軍的一員,而東北經濟的寒冬,開始逐漸顯現出來。

4、新移民承受的第一個衝擊是什麼?

給即將或計劃出國的朋友們一點建議,精神要強大。

如果你的意志不夠堅定,那麼有錢的你也可以選擇用錢去買安全感。只是像我們這種典型的80後工薪家庭的獨生子女,沒有背景、沒有很多的錢,就只能靠意志力去抵禦獨自在外的無助了。

中年移民的苦你想象不到,但我拒絕一眼望到頭的人生

▲奧克蘭的公園綠地/作者供圖

與20出頭的年輕人不同,人到中年的這一波新移民大多已經成家立業,許多還帶著孩子。而這類人當中,能有出國念頭的這一部分你們,在國內基本上也處在小康線之上的——至少房子車子這類資產多少總是會有。

但恰恰就是這個群體,在出國之後心理落差是最大的。語言不通、居無定所、工作無著、作客異鄉,出國時帶著的錢在乘以匯率之後以幾倍的速度花出去,卻還沒有找到一個穩定的經濟來源……

看著許多比自己年紀小、但早自己出國的同胞已經安定地過著自己的日子,再想想自己三十多歲一切從零開始、前路迷茫不知何時是結束的迷茫感;回憶自己國內高檔小區的大房子和此刻租住的一室蝸居——許多人會動搖,甚至會質疑自己的選擇。

中年移民的苦你想象不到,但我拒絕一眼望到頭的人生

▲尼爾森湖國家公園

這些我都經歷過。

飛機落地新西蘭第二天,太太便開始忙著辦入學手續;而我則開始將提前準備好的簡歷四處發放。一連半個月,杳無音信。傍晚,我和太太坐在奧克蘭海港碼頭,看著一群海鷗在爭奪人們扔在地上的麵包時,太太壓抑了許久的眼淚終於爆發出來。

“我想回家,我想媽媽。”

而我只能撫摸她的肩膀安慰她:媽媽不在,但是你還有我。

其實,當時的我也是茫然無措,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熬出頭。

中年移民的苦你想象不到,但我拒絕一眼望到頭的人生

▲新西蘭星空/圖片來源於窮遊論壇,攝影師DeryckY

5、跳出舒適區永遠都不算晚

如今偶爾提起這段經歷她還會十分不好意思,但我們都認同一點:這三年的海外生活,讓我們成長了太多太多。

我從到超市買東西都不敢開口說英語到今天在媒體發佈會上跟洋人記者搶提問、搶機位毫無懼色,用了差不多三年多的時間,有太太指點,也有同事包容,但我知道最重要的是因為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

中年移民的苦你想象不到,但我拒絕一眼望到頭的人生

▲作者本人在新西蘭從事媒體工作場景

說來神奇,我覺得,兩個人一起出國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就如我上面所說,出國在外最大的困難,是那種精神上的無助感。而兩個人一起出國,確實有利於堅定目標和信心。

很多朋友覺得結了婚,這輩子大概也就這樣了,因此也就失去了鬥志,更不要說出國。實際上,我恰恰覺得好的婚姻是讓兩個人可以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的。

舉個例子,太太上學期間,我已經在本地媒體找到了穩定的全職工作(此前死啃英文報道的功夫沒白費),日常收支基本能夠達到平衡。從2014年我“吃軟飯”,到出國後開始賺錢,是一個不小的逆轉——並且關鍵的一步是,我在2015年當年晚些時候拿到了僱主擔保的三年工作簽證,反過來以主申請人的身份擔保太太,這讓她畢業後也有足夠短時間來調整和適應,為我們下一步拿到永久居留權做準備。

中年移民的苦你想象不到,但我拒絕一眼望到頭的人生

▲奧克蘭海港玩水的人們/作者供圖

不過,太太從上學時起就是一個極其好強和刻苦的人,因此即便是在夫妻之間,我也會樂於讓她“略勝一籌”——未必人人適用,但這是我們和諧相處的模式。所以她畢業之後迅速找到工作,並且由於帶著國內職場那種高壓工作模式下的拼勁兒,漲薪速度很快就超過了我。

當固守在家鄉的同齡人每天算計著如何討好領導、討好孩子班主任、討好重點醫院的主任醫師時,我們有精力去看另一個世界,學新的技能,並且可以去重構已有的舊價值體系,重新審視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中年移民的苦你想象不到,但我拒絕一眼望到頭的人生

▲奧克蘭的藍天/作者供圖

許多媒體和個人對移民生活給出的定義是“好山好水好寂寞”,相信想出國的朋友都聽過這句話。

好山好水的確是有的,但從我個人經驗來看,一點都沒有感到“寂寞”。因為對於我們這種中年才選擇出國、沒有背景只能靠自己的工薪族而言,生活不允許我矯情,也沒有時間寂寞。

我堅信所有的付出都不是毫無價值的,也建議現在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如果你已經下定決心並有了目標,就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因為越是往後,你撇不下的東西就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