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新中國財政的歷史邏輯和時代潮流

高培勇:新中國財政的歷史邏輯和時代潮流

2019年10月10日,中國財政學會2019年年會暨第22次全國財政理論研討會總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出席會議並作了“新中國財政的歷史邏輯和時代潮流”的主旨演講。

高培勇:新中国财政的历史逻辑和时代潮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高培勇

高培勇指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關於財政定位的變化,實際上是關於財政的戰略定位變化。“原來是從資金收支的角度去定位,後來從資源配置的立場上去理解,現在是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這樣一個大空間中去理解。”他表示,從這個角度而言,對財政的定位不僅是理論的創新,更是規律發現。或者說,是建立在規律發現基礎之上的理論創新。

高培勇表示,新時代財政體制改革不能離開現代國家治理這樣一個主渠道和主線索。“新時代的財稅體制改革不是另起爐灶,而是要接力賽跑,任務就是建立現代財政制度,要從財稅體制改革的階段性上去理解建立現代財政制度這樣一個新時代的財稅體制改革目標。”

他進一步指出,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經濟基礎仍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這一背景下的財政制度一定是以財政的公共化、現代化為前行方向和發展趨勢的,具體表現就是現代財政制度。

最後,高培勇強調,作為新時代中國財稅體制改革的目標定位,現代財政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國家治理結合在一起的產物。在公共財政的基礎上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在財政公共化的肩膀上疊加財政現代化,讓財政在更高層次上、更廣範圍內發揮對國家治理的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以財政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支持和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既是新時代賦予中國財政的主題,也是新時代中國財政理應擔負的使命,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具體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