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人,為什麼不會說河南話?


信陽人,為什麼不會說河南話?

▲信陽南灣湖附近的山地丘陵、茶園,出產著名的信陽毛尖


都說信陽最不像是河南的

可她骨子裡卻流著河南的血

河南大片屬北方,信陽卻跑到了南方

河南的山水是國畫,信陽的山水是油彩畫

河南人吃麵,信陽人吃米

河南人是膀大腰圓的豪放派

信陽人是嬌小玲瓏的婉約派

河南文化立足中原,信陽文化兼收吳楚

然而,信陽的特立獨行

絲毫不影響她是河南的一份子


“秦嶺—淮河”作為中國地理南北的分界線

不僅劃分了地域、氣候等客觀事實

把南北文化也分得門兒清

一下子就把信陽從“北方”這個概念裡劃拉出去了

她就是一座如假包換的南方城市

作為河南的南大門

信陽從不認為自己是北方城市

但在其他南方人的眼中

信陽這個河南城市

卻又不那麼“南方”

她位於河南最南端

與河南大部分平原城市相較,信陽被山地包圍

東西綿延的大別山坐落在信陽南部

西接險峻秀麗的桐柏山

一道淮河自桐柏山噴湧而出,向東奔騰千里

信陽人,為什麼不會說河南話?

▲淮河


處於南北地緣的分界嶺

信陽很難逃脫南北地緣、南北文化的“過渡”命運

過渡有過渡的尷尬之處

卻也有著碰撞、融合的“混血”之美

信陽獨特的文化氣質除了跟地理環境有關係

還有一點就是歷史的傑作

回到戰國以前,中原文化還是信陽地區的主流文化

也就是說,河南血緣一準兒沒錯

春秋某戰國初,楚國崛起

一種高度發達的獨特區域文化形成了

就是楚文化

諸侯國從來沒一個消停的,強大起來的楚國滅了這個滅那個

信陽的前身息國(今息縣)也被它滅了,歸到楚國的版圖

“豫風楚韻”由此而來


楚文化浸潤了幾百年,效果不可小覷

把主流中原文化擠得快沒地兒了

吳楚爭鋒之際,吳越文化也摻和進來

但不管怎麼說,中原文化始終是老大

只是讓楚文化坐堂,吳越文化輔政

自己則垂簾聽政,很是高明


信陽人,為什麼不會說河南話?

▲信陽古村

信陽人,為什麼不會說河南話?

▲光山縣紫水塔

信陽人,為什麼不會說河南話?

▲光山縣淨居寺


文化不能靠嘴說,信陽地區的古代墓葬

挖出了一堆堆文物器皿

正是這些“主流”“非主流”文化在此留下的印記

溮河港西周青銅器出土點、光山黃夫人墓

長臺關楚墓、固始吳太子夫人墓等

出土了大量青銅器、漆器和玉器

這些文物在重見天日之時

就聽到這三種文化大喊

我們曾經來過!

三種類型迥異的文化體系在信陽你來我往

幾千年來,包容開放的中原文化

浪漫飄逸的楚文化與務實進取的吳越文化

在信陽交織共融,共同塑造了信陽的獨特氣質


“弄啥嘞!”“乖乖!”“可得勁!”

這樣的河南話,幾乎每個河南人都能說上幾句

但是信陽人不會

並不是說信陽人只講普通話不說方言

而是信陽方言實在與河南通行方言相差過大

大到像是兩種語言系統

正所謂“十里不同音”,在信陽亦是如此

信陽北部方言更接近於中原官話

南部接近於江淮官話

至於西部則頗受湖北方言的影響

信陽方言是多地區方言交融雜燴的結果

不會講河南地區的通行方言

倒也讓信陽多了些與眾不同之處


信陽人,為什麼不會說河南話?

▲信陽潢川張集鄉夏季農田風光

信陽人,為什麼不會說河南話?

▲信陽羅山縣淮河流域田園風光


提起河南

人們的腦海裡出現的是黃河、是燴麵

是一望無際的麥田

而在河南南部的信陽,卻是另一番景象

奔湧的淮河、蔥鬱的茶山以及金黃的稻田

河南大部分地市的人都喜好麵食,可謂無“面”不歡

信陽卻是例外,信陽人不可一日無米

在吃上面,信陽從來都不遜色於河南的任何一個城市

深受楚文化影響的信陽

在飲食上,也打上了楚文化深深的烙印

信陽菜與楚菜類似,擅長羹湯、合燒、醃臘等手法

與傳統豫菜相比,信陽菜口味偏重、偏辣


信陽人,為什麼不會說河南話?

▲熱乾麵以及固始鵝塊

信陽人,為什麼不會說河南話?

▲羅山大腸湯,羅山縣一種傳統小吃

信陽人,為什麼不會說河南話?

▲清燉南灣魚頭,南灣魚是信陽的特色

信陽人,為什麼不會說河南話?

▲板栗燜雞,本是山東傳統名菜,但是信陽的板栗燜雞卻有自己的風味。


飯後來一杯信陽毛尖

這樣的人生才叫圓滿

茶是信陽在河南又一項特立獨行的存在

層疊的梯田、朦朧的雲霧,是茶樹最喜歡的生長條件

信陽毛尖是信陽茶類中的佼佼者

葉片細、圓、光、直,捏幾片丟入水中

茶葉在水中上下翻飛

蜷縮的葉子漸漸舒展

清澈的水變成透亮的黃綠

杯口飄出幾縷醇濃的茶香


但是在喝信陽毛尖的時候

那些精緻的功夫茶具都是擺設

真正的信陽人喝毛尖是這樣的

端著大號玻璃杯,恨不得半杯都是茶葉,一口能喝半杯

喝茶能喝得這麼豪放也只有信陽了

真不愧是河南的娃兒


信陽人,為什麼不會說河南話?

▲桃園茶場

信陽人,為什麼不會說河南話?

▲信陽毛尖

信陽人,為什麼不會說河南話?

▲雞公山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

信陽的氣質都與河南總體相去甚遠

很多地方也顯得格格不入

但這絲毫不影響信陽依然是河南的一份子

對於河南的複雜感情

或許信陽人自己也說不清楚


只是難以改變的,

是外地人對信陽的誤解

面對別人的調侃

“河南人啊,你們愛吃饅頭吧?”

“你們是不是愛說‘中’?”

信陽人只能站在河南地界

感慨自己“錯位之城”的命運

其實,作為普通人

我們從來不能自主選擇

所謂的文化、地域認同

城市的命運,和人一樣

有時僅僅來自一場刻意的安排


信陽人,為什麼不會說河南話?

▲信陽靈山,湖泊名為元璋湖

信陽人,為什麼不會說河南話?

▲河南信陽,盛夏時節,鄉村田園風光,白牆紅瓦的房屋與綠油油的田野交織


俗話說

十里不同風

百里不同俗

河南十八地市

個個都有自己的風格

更何況是橫跨南北分界線的信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