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18歲那年

他進廠打工,工作累、工資低

“累?那還要不要讀書?”父親問

20歲那年

他中專畢業,起步雖晚、但好學

“多跟著師傅幹,勤快地學”,他自己說

24歲那年

他升任機長,印前技術工種全都會

多次被評為“全能手”

30歲那年

他斬獲了“惠州市金牌工人”稱號

他,就是惠州柏星龍包裝有限公司張兆英

本期“尋找仲愷工匠”的主角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張兆英,31歲,廣東河源人,在惠州小金口長大。印刷機機長,目前就職於惠州柏星龍包裝有限公司。雖然從事印刷行業只有11年,工作成績突出,受到了許多表彰,但在光環下,張兆英仍是一個每天勤勤懇懇工作的普通工人。因具備一定的資歷,大家都叫他兆英哥。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2006年,兆英哥初中畢業後就進廠打工了,那個時候做的是數控機床,“跟著別人學,感覺好累,工資又低,才五六百塊錢一個月”,兆英哥回想起剛踏入社會那一年,辛酸感不覺冒上心頭。

那個時候他跟他爸爸還有這樣的一次對話:

爸爸:“累不累?”

兆英哥:“累!”

爸爸:“累,那還要不要讀書?”

在工廠裡幹了一年之後,兆英哥想著自己沒文化,那總得有一門技術傍身,起碼能養家餬口的吧?!於是他再次選擇回學校讀中專,學習印刷專業。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兆英哥在切紙機上作業,核對設置參數

2009年畢業後,兆英哥去到了深圳龍崗工作。“在深圳也做了好多機的機長,但那時候我出來已經20歲,比那些17、18歲的又晚了一步,起步就算比較晚了”,深知自己的情況,要想做出一番成就,兆英哥知道自己就得比其他人更加努力。那時候他也是跟著師傅在幹,有之前中專學的專業理論知識,他上手也就比那些沒有基礎的要快一些。

與很多普通人一樣,在一個地方工作幾年之後,總想換個環境挑戰自己。2013年2月,他選擇回到了惠州。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將印刷紙放進切紙機下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回到惠州,兆英哥就進入柏星龍包裝有限公司擔任機長,這一做就是7年,現在是印刷車間冷燙機的機長。

“我們這個印刷機和平時大家看到的複印、打印機可不一樣,這些機器打印速度很快,每小時可以上萬張,而且我們做的都是彩色的,因為我們主要做酒盒的外包裝,海之藍、百年糊塗、小糊塗仙、牛欄山等等這些酒類包裝,就是我們印刷出來的。”一聊起印刷車間的工作,兆英哥就開始滔滔不絕,想要讓我們知道這些機器的神奇之處,這似乎就是他的驕傲。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將印刷紙擺放整齊推進印刷機


羅蘭印刷機、海德堡印刷機、絲印機、冷燙機……這些印刷行業上數一數二的大型專業印刷機,只要叫得上名字的,兆英哥都非常有信心得說:“我只要了解過後,很快就能學會,理論知識都是大同小異的!”誰還敢說讀書學到的東西都還給老師了?在中專時期學到的專業知識,就是兆英哥可以做到印前技術工種全都會的資本。


科普小知識

印前技術,就是指上機印刷之前的所涉及的工藝流程,主要包括電腦平面設計、桌面出版。就是完整的印刷加工流程。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在我們這個行業,每個人都會有鼻炎、近視等職業病,這是很正常的”,面對天拿水、油墨紙張等氣味充盈著的工作車間,兆英哥顯得很平靜,似乎這樣在外人看來很艱苦工作環境全都不是事兒。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兆英哥在海德堡印刷機上操作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2016年的時候,兆英哥在多年經驗積累和紮實理論基礎的幫助下,成功解決了UV轉移生產出現的粘花問題,為公司節省了一年約50萬元的成本。

在UV轉移生產時由於紙張表面工藝改變,對UV轉移膠水的乾燥性造成的影響,“那個粘花問題導致整單三十萬報廢,在補單生產的時候,連技術部測試研究了兩三天,都找不到辦法解決”,兆英哥根據以前的經驗,懷疑是不是膠水出了問題,於是他嘗試著在膠水中添加酒精,讓膠水稀釋後幹得快一些,就這樣,他挽回了這三十萬的大單,與此同時,還為公司節省了一年50萬元的成本。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印出了成品

兆英哥給我們介紹到,一張印刷品分為5道工序:較對印版、調試顏色、印出首件、確定參數、批量印刷。

“印刷機有好幾個顏色,開始印之前要先調試,校一套版的話大概一個半鐘左右,之後就可以確定首件了”,兆英哥一邊給我們介紹流程,一邊手又繼續在機器上調試顏色了。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調試顏色參數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對比樣板與成品顏色差別,繼續調整

目前兆英哥覺得工作中最大的挑戰,就是冷燙機的最優生產方式了。這是一項新工藝,技術不成熟,雖然目前可以正常生產,但設備和膠水如何匹配更優?參數如何設置最佳?燙金紙、鬆緊度、表面如何處理生產更高效?為了讓這臺冷燙機發揮出最好的功效,兆英哥沒少調試研究,甚至到外面去參觀學習其他廠的設備,常常搞到自己滿頭大汗。

就是這種給自己提出更高要求,不斷追求進步,追求高效的工匠精神,讓兆英哥越走越遠,成就越來越優秀的自己。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自動絲印機工作中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絲印成品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自從就任機長一職後,兆英哥就著手完善了班機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通過一系列的強化管理和自身的榜樣作用,大大提高了車間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安全意識也大大提升,使整體工作效率得到明顯提高。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幫助同事解決問題

兆英哥常說這樣一句話:“業餘時間打麻將玩撲克,外出玩樂,不如擠出寶貴的時間來學習理論知識,鑽研技術,為自己充電。”他就是這樣學習機械液壓相關書籍,並將工作經驗與理論前沿緊密結合,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的。

憑藉他踏實肯幹,紮根生產第一線的幹勁,2018年,兆英哥最終斬獲了“惠州市金牌工人”的稱號。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他18歲出來打工,曾被評為“惠州市金牌工人”

△2018年勞模座談會合照(第二排左一)


不怕苦不怕累

刻苦鑽研、不斷提高

嚴格要求自己

紮根生產第一線

……

這是很多一線從業者一直都在做的事

也許你會覺得很普通

也許你會覺得很平凡

也許你會覺得這不足掛齒

但正是有了大家這種“工匠精神”

才造就了我們現在不斷髮展的仲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