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村民搬走5年,土磚屋卻晾著乾淨衣服,看看咋回事


皖西南的大山,山高嶺大,風景秀麗,近些年,人們生活條件不斷提高,村民們都先後搬下山建造了樓房,如今,在山上很難再見到土磚屋了。不過,大山上原住在一棟土磚屋裡的數戶村民早已搬到5裡外的山下建造樓房,然而,土磚屋的一個房間裡卻晾著不少乾淨的衣服,這是怎麼回事呢?圖為2020年3月4日,大山中一棟土磚屋基本保存完好。

這是站在土磚屋後面的大山上拍攝的圖片,只見屋頂上的泥巴瓦蓋得整整齊齊,就像是不久前翻蓋過似的,看不出住在這棟房子裡的村民已經搬走。這裡接近大山的頂部,海拔較高,在過去“靠山吃山”的年代,當地村民喜歡住在山裡,幹活方便,以前,還有不少山下的女孩願意嫁到山上來,因為山上的生活條件比山下相對優越。不過,現在卻完全不同。

土磚屋建成數十年,牆壁的下面砌有一層石頭,起防潮和雨水沖洗作用。房子分為上下兩層,一樓空間高,二樓相對矮很多,室內接近屋簷處只有一米多高,不過,在上個世紀的山區農村,村民嚮往住上這樣的房子。村民們在搬下山之前,已經把土公路修到了家門口,屋前的大鐵桶已經生鏽,見證了曾經的繁榮。


雖然土公路修到了家門口,但進山的路崎嶇陡峭,出山不方便,5年前,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村民們搬下山建造了樓房。土磚屋門上的對聯還是多年前貼的,已經褐色。一扇門上張貼的“順天地民意,和親友眾人”對聯依然清晰可見,門頭上還貼著“吉祥”的橫批,看得出房子的主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土磚屋對外的門大都緊閉,只有這扇門敞開著。

走進土磚屋,繩索上晾著的衣服映入眼簾,而且這些衣服乾乾淨淨,與佈滿灰塵的凳子形成鮮明對比,門上張貼的“春”字格外顯眼。房子沒人住,為啥裡面還晾有衣服呢?難道村民在搬走之前,這些衣物沒有拿走?其實並不是這樣。再者,如果衣服是村民搬走時留下的,那上面也會有灰塵。

房子的東頭有一個池塘,裡面成群的魚兒游來游去。“這些魚還不小呢。”“是的,有的魚可能有一斤多重。”上山的村民看到池塘裡的魚兒說,沒想到這麼高的大山裡還有這麼多魚。原來,村民們雖然搬下了山,但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奶奶還經常來到土磚屋裡住,她說住瓦房子裡習慣了,住樓房反而不自在,山上空氣清新,喜歡與大山為伴。


土磚屋的兩塊門扇上分別寫著“迎春”、“接福”字樣。山裡的村民建造了樓房,土磚屋大都拆除了,那麼,這棟瓦屋的主人為啥不拆除呢?村民說,由於有時還要上山幹活,土磚屋成了“生產用房”,裡面堆放農具及雜物等。圖為土磚屋前是農田。

偌大的田裡,老人整理出一塊菜地,雖然菜地的面積不大,但一塊地分成數小塊,裡面分別種植了蔥、蒜、青菜等,這些蔬菜都是老人自己種的。眼下,各種蔬菜長勢良好。圖為老奶奶種植的蔬菜。

西頭房子的外牆雖然粉刷,但經日曬雨淋和歲月的洗禮,牆面的石灰多處脫落,已經斑斑駁駁,不過,老奶奶仍然常上山來居住。大山之中,有田有地,想吃什麼就種什麼菜,還能養殖魚兒,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圖為屋外的柴上晾著老人的衣服。

土磚屋位於大山之中,這裡早已通了電。有的村民雖然出生在農村,但在大都市打工生活習慣了,再回山裡居住可能“呆不住”,然而,大山裡一位老人,村民們都搬下山,家人也住在樓房裡,她卻常獨自一人來山裡生活,種菜、燒飯、洗衣服、養魚……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圖為房子西頭的外牆牆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