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與龍霧橋的傳說

劉邦與龍霧橋的傳說


劉邦與龍霧橋的傳說


劉邦與龍霧橋的傳說


劉邦與龍霧橋的傳說


劉邦的父親名煓,字執嘉,母王氏,名含始。執嘉生性長厚。為里人所敬重,人稱為太公。太公與王氏年齡相等,後來將及老,方呼為劉媼。劉太公自幼愛“酤酒,賣餅,鬥雞,蹴鞠。”因愛做小生意,遂由力村疃(今金劉砦)遷至豐城中陽裡治所居住。又在城外置田少許,種瓜種菜兼賣餅做生意,以維持家人生計。

劉媼已生下二子,長元字伯,次喜字仲,伯仲生時均無甚特異,及至三子懷孕時,卻與前兩次大有不同。

劉煓做生意發了點小財,便在城東北中陽裡買了田地。其妻王含始愛行方便、樂於施捨,便在離地不遠的泡河橋上設了個攤兒,供過往行人飲茶用飯,而且不收分文,人稱大善人。

一天,劉煓在北地裡幹活,直到中午尚未回來吃飯,於是,劉媼便提籃給丈夫送飯。出城不遠,自覺體乏力竭。便於大澤中泡河橋上稍坐休息,閉目養神,是寐非寐,作起了夢,忽覺天昏地暗,濃雲密佈,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雲霧中似有蛟龍出現,隱約往上爬來,還露出一些鱗甲,越來越近……劉太公聽到了雷聲,看到了電閃,遠遠望去,橋頭上坐著的好像自己的妻子,似乎被雷聲震昏過去。俄爾,雲收霧散,天日復明,劉執嘉飛奔到大橋審視,果然是妻室劉媼,她欠身欲起,狀態朦朧,太公問及此事,劉媼卻似無知覺,及至問了數聲,方才睜開眼睛四下裡張望,太公問她“曾受驚嗎?”劉媼說:“我在此休息,忽覺電閃雷鳴,蛟龍遂降,及至驚暈,便失去知覺。醒來,又方覺似夢"。劉媼從此得孕。十二個月之後,競生下一男兒,高鼻豐額,龍顏隆準,左腿上長有七十二個黑痣。確實不類凡人。那時神州大地正置戰國爭雄之際,民無寧日。太公心想:此子不凡,長大能否治國安邦。若可,我就為其起名為“劉邦”,即使無此才能,起碼也可成為我種地的幫手吧!

因劉邦的母親在大澤泡河上的石橋上遇雨有孕而生劉邦,故後人稱此橋為龍霧橋。又在橋附近建廟立碑,時常在此求雨祈福,頗為靈驗。

1981年在城北梁樓村挖岀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修的兩塊古石碑,叫龍霧橋廟碑。 此處現有龍雰橋碑亭兩座,小橋一個,亭臺古雅。碑為明清年間鐫刻,載劉邦母遇龍受孕之故事,及早年求雨輒靈的故事。

劉恆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