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了,現在價值幾何?

顧鳴1


所謂傳國玉璽就是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為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證憑。誰擁有了傳國玉璽誰就是正統。下面我們一一講解。

1、傳國玉璽的前身--------和氏璧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山裡得到一塊寶玉,呈給楚文王后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示人。後來,和氏璧流轉到了趙國。秦惠文王聽說後,提出以15座城相交換,趙國藺相如知道其中有詐,又偷偷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這就是歷史著名的“完璧歸趙”。

秦滅趙後,和氏璧也隨即落在秦始皇手中,將和氏璧雕琢成傳國玉璽,上面刻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

2、傳國玉璽的屢易其主

據民間傳說,秦始皇遊楚地秦始皇乘船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入湖中,祈求神靈鎮浪。玉璽由此失落。八年後,有人又將此傳國璽打撈奉上。傳國玉璽復歸秦。

公元前207,劉邦反秦大軍首先攻陷咸陽,秦王子嬰捧璽投降。劉邦建立漢朝後,沿用了秦朝傳國玉璽,在之後幾的歷代帝王都以傳國玉璽作為正統的信物,若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脅迫王太后交出玉璽,王太后盛怒之下,摔壞玉璽一角,王莽令工匠用黃金鑲嵌損壞之處。

王莽新朝滅亡後,傳國玉璽落入漢光武帝劉秀,東漢又傳二百年。

東漢末年,玉璽反覆易主,玉璽轉手經歷:孫堅(孫權他爸)—袁術—曹操—漢獻帝—曹丕,有意思的是曹丕為遮掩自己篡漢行徑,使人在傳國璽肩部刻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實乃此地無銀。

後經南北朝,至隋一統華夏,將傳國璽收入隋宮。

隋朝滅亡,隋煬帝孫楊政道及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後楊政道背突厥而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

唐末,天下大亂,後唐末帝李從珂亡國自焚,傳國玉璽就此失蹤。

3、真假難辨,眾說紛紜

自宋代起,真假傳國璽屢經發現。如宋紹聖三年(公元1096年),咸陽人從地下掘得一玉印,經翰林學士蔡京等“考證”,認定是“真秦制傳國璽”的玉印。然而,據後世人考證,這是蔡京等人為欺騙皇帝而玩的把戲。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戶縣毛志學在泥河裡得玉璽,相傳元末由元順帝帶入沙漠的傳國璽,曾被後金太宗皇太極訪得,皇太極因而改國號“金”為“清”。但清初故宮藏玉璽39方,其中被稱為傳國璽者,卻被乾隆皇帝看作贗品,可見傳國璽的真真假假實難確定。據說真正的傳國璽是明滅元時,被元將帶到漠北了。真正的傳國璽是否和氏璧所為?又流向哪裡?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至於,傳國玉璽的價值。以下圖片是清宮流出的一般玉印,便拍出了這等價格,可見傳國玉璽經濟價值估計無法用金錢去衡量,其文化歷史價值亦是難以估量。


君之所見


我的觀點:它將是國寶中的國寶,其他國寶在他面前如水滴面對大海,是碾壓一切的存在!

原因如下:

任何秦始皇的陪葬品,如兵馬俑都是國家一級文物(秦始皇:像這樣的,朕有好幾千個),銅車馬被稱為世界青銅之冠(秦始皇:都坐下,只是按真實大小縮小二分之一的玩具),而這些,只是秦始皇的陪葬品而已,就已經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世界八大奇蹟目前僅存埃及金字塔和兵馬俑兩處,當然也有人說長城是第八大奇蹟,這裡不多討論)。

回過頭來再看看傳國玉璽,它的前身是和氏璧,和氏璧不多說,在那個年代就已經是全天下最牛逼的寶貝。為了這個寶貝,秦王甚至說願意拿15城來交換!雖說交易沒成功,但這相當於已經給和氏璧估了一個值了。細思極恐啊,條友們!換在那個年代,你說要用多少個陶傭或者銅車馬才能換15城呢?怕差了無數個量級吧(秦王:寡人腦袋又沒生鏽!拿15城換你一堆破陶爛銅?)。

和氏璧雕刻而成的最終產品,刻的人是李斯(當然很可能不是他親手刻的,只是他安排人去做),給千古一帝秦始皇用,做什麼用呢?回答:傳國玉璽!這是皇帝的寶貝啊臥槽!用來昭告或是號令天下的啊臥槽!寶貝程度已經無法形容了啊臥槽!要是拿到現在來,還不碾壓一切嗎?






卿夢非


如果現在找到了傳國玉璽,那麼肯定是會被定為不準出國展覽的文物的,而且一定是無價之寶。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說它的唯一性。從古到今,我國產生了各式各樣的印章,材質不同、大小各異,但是沒有任何一枚印章或者其他什麼東西,可以成為帝王執政的信物,只有傳國玉璽有這個作用,如果得不到這個傳國玉璽,很多坐上皇帝寶座的人心裡都不踏實。可見這個寶貝在中國古代的意義是絕無僅有的。

第二再說它的傳奇經歷。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命令李斯刻一枚傳國玉璽,於是李斯命咸陽玉工孫壽將和氏璧精細研磨,雕琢為玉璽,李斯寫了八個篆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就是著名的傳國玉璽。

秦始皇帶著它東巡,在洞庭湖遇到大風浪,眼看著船要翻了,於是把傳國玉璽扔到湖裡了,風浪立即平息了。後來秦始皇三十六年,有使者夜晚經過華陰平舒道,一人持璧攔使者,說“為我遺滈池君”。這塊璧是八年前秦始皇南巡洞庭、封湘山時,遇風暴投入水中的和氏璧。

劉邦五載亡秦三年滅楚之後,得到了傳國玉璽。王莽篡漢室逼迫孝元皇后交出玉璽,孝元皇后把玉璽扔到地上摔掉一個角,用金補上了。王莽失敗,劉秀得到了傳國玉璽,傳到東漢末年,被孫堅得到了,後來被袁紹奪取,又歸了漢獻帝。

後來歸曹魏,三分歸晉之後玉璽落到了晉朝皇帝手裡,南北朝時期,傳國玉璽幾經輾轉落到了陳武帝手裡,經過隋唐時期,到了後唐廢帝李從珂被契丹擊敗,李從珂持玉璽登樓自焚,玉璽至此下落不明。

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傳國玉璽,伴隨著政權更迭而不斷易手,經歷可謂是驚心動魄,又艱難曲折,有這樣經歷的文物絕無僅有。

第三、傳國玉璽的材質非凡。雕琢傳國玉璽的材料是和氏璧,和氏璧是春秋時期的卞和在荊山發現的。卞和在荊山看到一塊石頭上落著一隻鳳凰,於是他就知道這塊石頭絕非凡品。於是就把石頭獻給了楚厲王,楚厲王讓玉工鑑定一下,玉工說是一塊頑石。

於是砍掉了卞和的左腳,後來楚武王即位,卞和一瘸一拐的又去獻寶石,結果和上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這次砍掉了右腳。等到楚文王即位,卞和沒法獻寶了,只能坐在荊山腳下哭泣。

文王派人瞭解情況,又鑑定了一次,結果把石頭剖開,發現了玉石,製成了和氏璧。完璧歸趙這個成語講的就是和氏璧,秦王願意用十五座城換取和氏璧,可見這塊玉料的價值。

就憑這三條足以打敗一切文物,哪一件文物存世時,能和每一次政權更迭緊密聯繫?沒有;哪一件文物能有如此昂貴的材料製成?也沒有;哪一件文物可以成為皇帝執政合法性的證明?只有傳國玉璽。所以如果現在能找到傳國玉璽,那必定是無價之寶。


小小嬴政


傳國玉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所制,伴隨著秦始皇創建皇帝制度應運而生,如果皇帝也需要身份證明的話,那麼傳國玉璽無疑是最好且唯一的證明。

自從秦始皇創建了皇帝制度以來,皇帝這個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在華夏大地上存在了2133年,伴隨著歷朝歷代登上皇位的皇帝來說,擁立傳國玉璽無疑是最有效果的證明。



但是傳國玉璽並不是一直存在的,就算是在秦始皇時代,玉璽都有失落,相傳秦王政28年,公元前219年時,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突然起了很大的風浪,龍舟幾乎要傾翻,當時的秦王政急忙將傳國玉璽拋入洞庭湖中,祈求神靈鎮浪,傳國玉璽由此失蹤。

傳國玉璽失蹤後,便引出一個故事。



八年後,公元前211年,秦朝廷派往東方的使者在夜色中匆匆趕往咸陽,走到華陰平舒道(今陝西省華陰縣)時,有人攔住使者,拿出一塊玉璧對使者說:請代我送給鎬池君,今年祖龍死。

這人說完,便放下玉璧離開了。然後使者就帶著玉璧回到咸陽,並上報此事,經秦朝廷御府核查後發現,此玉璧就是八年前秦始皇遺落在洞庭湖的傳國玉璽,引起秦始皇相當大的震撼。



讓秦始皇感動震憾的並非是傳國玉璽的失而復得,而是夜色中持壁人對秦始皇的詛咒,秦始皇通過占卜,採用外出巡遊和遷徒百姓的方法,妄圖化解詛咒,然而接下來的事,眾所周知,秦始皇死在外出巡遊的路上,驗證了詛咒。

而這塊失而復得的玉璧是否真的是之前的傳國玉璽也是有疑問的,要知道現在的洞庭湖水深30米,而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洞庭湖水只會更深,這個深度要想在秦朝時期撈出來,除非現代潛水員穿越到秦朝還差不多,在當時是不可能打撈出來的。



而當時的秦朝廷之所以承認這塊玉璧是傳國玉璽,只有一個原因,沒有傳國玉璽的秦朝已失去合法性和正統性,與其說是持璧人的詛咒,不如說是秦朝失去了合法性和正統性而滅亡。

傳國玉璽實際上在秦始皇手中就已經丟了,後世傳下去的已經是贗品,不過為了王朝的正統性和合法性,沒人會說自己手中會是假的,就算是私刻也要造一個出來。



如果史書記載沒錯的話,當年秦始皇遺落真正的傳國玉璽應該還在洞庭湖,要知道2000多年來,洞庭湖水從來沒有幹過,直到現在,以當時的潛水條件,根本不可能找到傳國玉璽,而到現在有了潛水條件,卻失去了任何有利的線索及文獻記載,無從尋找,那麼傳國玉璽很有可能還在洞庭湖中。

如果傳國玉璽現在被找到了,價值多少呢?



傳國玉璽是文物,是沒有流通而產生價值的,是不可以用現在的金錢來衡量傳國玉璽的,他要麼是無價之寶,要麼是全中國人民的精神寶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一章第五條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於國家所有。



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或發現,都需要上交國家,由國家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保管,如果可能的話,會對我們開放參觀的途徑,真希望有這麼一天,能發現傳國玉璽的下落,洞庭湖,是在你那裡嗎?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有個專家在一檔節目中說值50個億,幾年前的節目了。50億是市場價值,作為一件歷史文物,還是傳國玉璽,那肯定是無價的。

文物是古人留下的文化遺產,在這上面沉積著無數的歷史、文化、社會信息,而這些信息是任何一件其他器物所無法取代的。

但若是非要用金錢來衡量一件文物的話,主要可以就以下幾點進行評估:

①這件文物的存世量,是不是孤品啊?物以稀為貴嘛。

②這件文物的大小。比如“後母戊大方鼎”為什麼能被成為“青銅之王”?除了它的年代,還不是因為它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③這件文物的歷史價值。一件文物是否珍貴也要看它的出土年代、所承載的歷史背景、所承載的時代信息

④這件文物的學術價值。比如,如果這件文物和歷史文獻上的某段有關聯,或是能補充歷史啦、或是能證明某件東西(技術)是起源於中國而不是外來物(技術)等等,就是比較有研究價值吧。

⑤這件文物的工藝水平、完整度、瑕疵多不多啊什麼的?就是專注於這件文物本身的一些比較細節的東西了。

根據以上標準,我們可以對“傳國玉璽”做個簡單的評估。它是孤品,而且目前出土的秦朝的玉器本就很少,它是秦始皇時期的,它是統治階級權利的象徵,同時,歷史價值、學術價值也都極高。史料上記載傳國玉璽上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是由“和氏璧”刻成的、還有很多關於傳國玉璽的記載,只要找到了傳國玉璽的實物,能證明的東西就太多了。工藝水平嘛,因為誰都沒見過也沒啥好說的了。

所以,專家給出50億其實可能還是一個保守價。

簡單的列一些文物藝術品的價格給大家參考一下:

秦始皇兵馬俑的一個頭:30萬人民幣(1987年黑市價)

清乾隆御寶題詩“太上天子”白玉圓璽:9586萬港元港幣(2010年)

乾隆鏤空“吉慶有餘”轉心瓶:5.541億人民幣(2016年)

達芬奇的《救世主》:4.5億美元(2017年)

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9.135億人民幣(2018年)

關於傳國玉璽,最後想說一點。很多人都認為傳國玉璽是取材於和氏璧,這個其實可能性不大。

《羋月傳》裡的和氏璧大小

去博物館看過玉璧的都知道,玉璧的厚度完全達不到刻玉璽的那個厚度,雖然早期的玉璽相對小一點,但厚度仍然是不夠的。《羋月傳》裡的那個和氏璧的厚度真的太誇張了,很容易被誤導。

戰國時期的玉璧

漢代海昏侯的印

漢承秦制,離秦代也較近,大家可以通過上面兩張圖比較一下那個厚度。如果真能找到這枚玉璽,關於這一點那也是能真相大白了。


文物考古聊歷史


這東西,得到的人只好私自藏起來供起來。如果被公眾知道了:

1、中國人得到了,自己擁有,第一是正統政治問題,第二民眾感情上也接受不了私人擁有,他將被人人喊打,結果很慘。

2、外國人得到了,自己收藏,那就是國家矛盾民族矛盾,私人要弄死他搶國寶的人多的是,政府也不會坐視不理。

所以,跟錢沒多大關係,只能藏好供起來。


流水不息心動不止


如果是一個普通百姓找到傳國玉璽,那只有兩條路,要麼交給國家,要麼藏起來,永世不要讓第二個人看見。這種級別的寶物可不是什麼清朝的鼻菸壺明朝的花瓶,普通人不管是收藏還是賣掉,都會帶來殺身之禍,就算被滅滿門也不是沒有可能。匹夫無罪 懷璧其罪啊。


陽光車務


傳國玉璽應該算是我國曆史上僅次於九州鼎的重要文物了,自秦以前2000年夏商周九州鼎是國家正統權利象徵,自秦以後1000年漢晉隋唐傳國玉璽是國家正統權利象徵。除此二物,再也沒有什麼是可以代表統治正統了。

如果傳國玉璽真的問世,那毫無疑問將是近年來甚至近千百年來文物工作最轟動的一件事。為期單獨成立一個博物館都毫不為過,對國內比較相信傳統風水陰陽的的人來說亦會增強國家認同感。百利而無一害。





藏經閣一老比丘


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421位皇帝都想得到的傳國玉璽如果在今天出現,那將是國寶中的國寶,其他寶物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它意味著天授皇權的使命和合法正統的證憑。就算是已行天子之實的開國皇帝,也需要憑藉它來讓天下人臣服。

如果傳國玉璽被找到了,現在的價值是多少呢?這個問題還比較寬泛,一時之間不好回答,因為傳國玉璽身上承載著太多的故事。

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

傳國玉璽的地位相當於鼎,夏禹時期實現華夏的初步統一後,就曾經鑄造了九鼎來代表天下九州,象徵著國家和權力,九州鼎只有天子才能擁有。

到了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各霸一方,楚國國王有一次竟然直言不諱地問天子的鼎有多重,公然挑戰王權,這才有了“問鼎中原”這個成語。傳國玉璽就是先秦時期的九州鼎,同樣代表著國家和王權,歷朝歷代的君主都在爭取這塊玉璽證明自己的天子身份。

傳國玉璽的前身——趙國國寶和氏璧

和氏璧完璧歸趙的故事大家在小學都學過了,趙王和秦王都視和氏璧為至寶,秦昭襄王曾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換,但弱小的趙國擔心有詐,就派藺相如攜帶寶玉一探究竟,最後識破秦國的計謀後,帶著完好無缺的和氏璧回到趙國。

從完璧歸趙的故事就給和氏璧的價值提供了參考,被雕琢成玉璽之前的和氏璧就已經價值連城,更何況被賦予了皇權的傳國玉璽。

歷代君王的重視程度

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後,為了彰顯始皇帝的地位,量身定做了很多制度,以朕自稱,命李斯雕琢成玉璽,在上面寫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賦予其新的使命,象徵皇權天授,從此之後,各大王朝的開國皇帝一統華夏後都在尋找傳國玉璽,沒有將玉璽握在手裡就會顯得底氣不足。

和其他國寶的對比

從古至今的寶物有很多,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稀缺材料製成、2.承載了一段歷史、3.身份地位的象徵。而傳國玉璽涵蓋了這三點,只要有了它,整個天下都是你的,所有的寶物都是你的。

本身材質的稀缺性和獨一無二的皇權象徵,在朝代更迭的過程中又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時期,使它成為兩千年封建歷史的見證者,它的意義已經不能用金錢去衡量。


正一品貴妃


這個“傳國玉璽”只能被國家發現,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即便發現也絕不會公佈。

首先,一個噴泉的生肖獸首,就可以不惜代價買回來,那麼從秦開始取代九鼎,成為天下正統象徵的“傳國玉璽”已經不能用錢來衡量了。

唐以後那是“傳國玉璽”丟了,後來的皇帝沒辦法才自娛自樂,刻了個蘿蔔章充數。可看正史,後世只要有“傳國玉璽”現世,那一會不是驚動帝王,即便知道是假的,也要看過才算。明面上還要說,不過一個印章罷了。

即便今朝,這個曾經象徵最高權利的印璽,如果現世,那麼除非是在當今手裡,否則必然要起血腥。它已經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了。

我們國人既不信宗教,又相信“命”。這方印章,絕對可以到聚攏人心的效果,不要說什麼21世紀了。看看傳銷就知道,還有多少腦袋空空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