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部分大學教授上課只是讀PPT而不感覺尷尬,他們心裡是對學生的失望還是對工作的懈怠?

姚振博


請各位思考一個問題:同樣在教室裡的,除了老師和學生,還有桌子、椅子,那麼為什麼歷經那麼多課的桌子、椅子不能畢業呢,因為它們沒有辦法閱讀、思考、學習。由是,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一個情況,那就是即使是課堂教學,也是需要學習者下功夫的。而一些學生,尤其是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學生,傾向於把自己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歸咎於教師,認為是老師教得不好,而沒有認識到自己作為學習的主體沒有做到最大的努力。其實,無論老師教得如何,學生的學習效果都是靠自己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績。

另一方面,從教師的情況來看,大學裡的老師通常都有博士學位,都能從事專業研究,因此應該說都具備所在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時候,一些老師看起來似乎是在讀PPT,但是在PPT上呈現的講義往往是教師精心準備的,教師把“乾貨”放在PPT裡了,把重要內容讀出來,沒什麼不對的。而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說,PPT上的顯示是視覺刺激,教師講一遍是聽覺刺激,雙管齊下,最終會讓認真聽課的學生在頭腦裡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教師上課讀PPT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他們的心思花在準備PPT的具體內容上了。

第三個方面,無論你相信與否,其實教師每一次上課都是一次演戲。摸到門道的教師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表演能力,把課講得生動有趣。尤其是一些文科課程的老師,尤其擅長此道,聽課的學生如醉如痴。可是,把學生當成觀眾,自己成了舞臺明星,真的好嗎?學生能否學到東西,需要大大地畫個問號。另一些教師,不善於表演,他們可能更關注所講授的內容,廢話少、段子少,授課過程顯得枯燥,對於專注於學習的學生來說,遇到這樣的老師會學到很多知識。

總結一下,課堂教學僅僅是教學的最後環節,教師在課前要花五倍到十倍於學時的時間去準備教學用的PPT,這個情況恰恰是學生沒看到的。並且,由於PPT內容往往是課程的精華,所以教師上課讀PPT,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是什麼錯事,相反,可以起到強化重點、難點的作用。學生在聽課的時候不必要挑剔教師是不是讀PPT,而是看自己是不是學到知識了。並且學生一定要警惕那些段子手老師,雖然這種教師的課有趣,但是很可能學生淪為喜好表演的教師的觀眾,上課成了看戲,最終啥也沒學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