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談:上、下意識形態

下意識通俗心理學的一個術語。指知覺意識範圍之外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過程。在通常情況下,下意識往往被用作為無意識的同義詞。但是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下意識並不等於無意識,原因在於這樣會混淆無意識和潛意識的區別。另外,下意識同樣不等於榮格的個人無意識概念,因為在榮格的理論體系中,下意識被用來指個人無意識中更接近於集體無意識的那些部分和方面,而並非指那些更接近於意識的部分和方面。下意識本身也是心理過程,但在一定的時刻,這些過程不受到注意,因為它們是無意識的思想活動中心。下意識是意識活動的副產品,其中沒有任何神秘的、不可知的因素

下意識與潛意識的區別

1、下意識僅從心理學意義上講,即人的不自覺的行為趨向。而潛意識則是人心理上潛在的行為取向。

大家可以發現,除了有個別字眼有區不明顯的區別外,這兩個名詞可說是很相類似的。而在文學領域內的這兩個詞一般是通用的。

2、潛意識是自己想不到,潛伏在你的意識中你未發掘的。 而下意識是指你自己按自己的意識,是你自己知道且根據意識做出決定。

3、如果從完全的心理學角度分析,可以參照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對二者進行比較。無論是下意識還是潛意識都是人在長期生活中的經驗、心理作用、本能反應以及心理和情感的暗示等不同的精神狀態在客觀行為上的反映。二者的一般界限是行為的支配力不同,儘管表現相類,但我們可以通過仔細觀察發現,下意識行為往往是由本能、性情或其他“人”本身的先天因素引起的,如我們在遇到危險時,總會下意識的產生“趨利避害”的想法,這是人進行自我保護的本能;而潛意識行為一般是有某種心理暗示或是在行為之初產生過有意識的思考而引起的,諸如我們在犯罪分子身邊,縱使他被羈押,但我們潛意識中仍會認為“他”是危險的,同樣在遇到國家曾經的敵人時,我們心理也會不自然地產生一種排斥情節,並非對其某個人,而是我們受到了長期以來愛國教育的暗示。

如果一直坐著不動,你能說得出血液裡需要多少水、多少鹽和多少其他成分才能維持它現有的比例、重力嗎?如果玩一些需要速度的運動,像遊戲、打網球、賽跑、鋸木頭等,或是參與其他一些劇烈運動的時候,你知道排汗時損失了多少鹽分嗎?你知道每天應該從食物中攝取多少水、多少鹽和多少其他的養分進入血液,才能保證身體健康嗎?不知道,就算是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也不知道,但你的下意識知道。它甚至不用遲疑便能將它指出來。而且幾乎是自動做出了判斷,它是一個"閃電計算器",而且這只是它每天所要做的上千份工作中的一份,下意識每分鐘所要處理的事務,是那些最偉大的科學家和最知名的化學家,花上一年時間也難以解答的深奧的問題。

你是否學過數學、化學或者是其他自然科學,這並不重要。從你降生的那一刻起,下意識便每天為你解決所有這些問題。當你還在學習三個R(reading讀writing寫reviewing複習)的時候,它就已經在幫你處理那些會令老師們也驚歎不已的問題了。它監督所有複雜的生物過程,如消化、吸收、排洩;控制所有腺體的分泌,這些分泌物對地球上所有化學家和所有實驗室的知識儲備都是一種挑戰。從嬰兒時代起,它便強壯你的身體,修復受損讓你健康,為你帶來所有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這世界上所有的失敗原因只有一個

以下才是正題:《小詩》

在魚肉的世界裡,我激動的捂住看起來像自己的那份

是不是自己的,天涯說了算

雖然我沒有白馬

只能在夢裡,狠狠地揪下喜歡的那朵花

天空,還在下雨

天使,在雨裡跑來跑去

你可以不同意我的個人看法,但是你絕對不能不讓我表達

——你可以死活反對我的觀點

我會死活捍衛我自由言論的權利

僅此,而已 (寫給一切人們)

言歸正傳,既然說了下意識形態藝術的趨向那肯定就會有“上意識形態藝術”的趨向:刻意的表現就應該稱之為“上”意識形態。做人,得有上進心嘛!‘潛意識’一詞非常非常接近下意識形態,具體哪裡不一樣還希望朋友們自己具體參悟!大概是潛意識不會提前告訴有包袱讓你下意識打開包袱;而我這裡所述的下意識形態如同提前知道大概可能會有一個包袱,到時候需要打開這個包袱。潛意識是自己想不到,潛伏在你的意識中你未發掘的。 而下意識是指你自己按自己的意識,是你自己知道且根據意識做出決定。大概如此,細節自己參吧!

經典的下意識形態的例子就是每個人的長相:素顏本我真實法相。佛語“法相萬千”指的是法相“變化”萬千。如同化妝演繹、拘謹所為而不能自己。所以,所有的“戲”都是上意識形態藝術。禪,將就接近本我、本真。所以說下意識形態藝術相對離禪的距離近。亦放鬆、節儉、簡潔。

如今的人們尚古、崇尚古人的的藝術。尤其是書法,以敦煌出土的殘紙漢簡為例,那些寫公文記載的人們有沒有想到今天的後人們在研究他們當時隨意寫下的東西?所以說,那些公官師傅們都是下意識形態藝術的經典代表。而青州出土的狀元卷就是經典的上意識形態藝術的表現。

多元化共存是叢林法則中非常重要的一條法則。如同市場經濟就比計劃經濟靠近自然叢林法則。大自然的‘適者生存、不適者被大自然淘汰’這個法則是非常值的敬畏的。優勝劣汰!否則哪裡還會有什麼進步!?

亂談:上、下意識形態


亂談:上、下意識形態


亂談:上、下意識形態


亂談:上、下意識形態


亂談:上、下意識形態


亂談:上、下意識形態


亂談:上、下意識形態


亂談:上、下意識形態


亂談:上、下意識形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