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離木星多遠?

抽屜醬


木星的大小是:重1.90×10²⁷ 千克;體積1.4313×1015 立方千米

木星距離地球的距離是:6.3×10^8—9.3×10^8 千米

地球的重量是5.965×10^24千克,而木星的重量是地球的317.89倍,木星的溫度特別低,為零下168攝氏度,與地球的23時56分4秒相比,木星自轉轉的特別快,自轉一週只需要9小時50分30秒。

木星是太陽系從太陽向外的第五顆行星,並且是最大的行星。古代的天文學家就已經知道這顆行星,羅馬人以他們的神稱這顆行星為朱庇特。

古代中國則稱木星為歲星,取其繞行天球一週為12年,與地支相同之故。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歲星呈青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木星。

木星是顆巨行星,質量是太陽的千分之一,但卻是太陽系其他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太陽系的行星中,木星和土星是氣體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冰巨星)。

從地球看木星,它的視星等可以達到 -2.94等,已經可以照出陰影,並使它成為繼月球和金星之後,是夜空平均第三亮的天體(火星在其軌道的特定點上時能短暫與木星的亮度相比)。

木星的主要成分是氫,但只佔十分之一分子數量的氦,卻佔了總質量的四分之一;它可能有岩石的核心和重元素,但是像其他的巨行星一樣,木星沒有可以明確界定的固體表面。由於快速地自轉,木星的外觀呈現扁球體(赤道附近有輕微但明顯可見的凸起)。

外面的大氣層依緯度成不同的區與帶,在彼此的交界處有湍流和風暴作用著。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大紅斑,已知是在17世紀第一次被望遠鏡見到,持續至今未曾停歇過的巨大風暴。環繞著木星的還有微弱的行星環和強大的磁層,包括4顆1610年發現的伽利略衛星,木星至少有67顆衛星。佳利美德是其中最大的一顆,其直徑大於行星中的水星。

木星有個黯淡的行星環系統,約有6,500千米寬,但厚度不到10千米。由大量塵埃和黑色碎石組成,以大約7小時的週期圍繞木星旋轉。環由三個主要的部分組成:內側像花托,是由顆粒組成的暈環,中間是相對明亮的主環,還有外圈的薄紗環。

這些環,看起來是由塵埃組成,而不像土星環是由冰組成。主環可能是從衛星阿德剌斯忒亞和梅蒂斯噴發的物質組成。正常應該落回衛星的物質由於受到木星強大引力的影響,被木星吸引住。這些材料轉變軌道的方向朝向木星,新的材料又因為碰撞影響而繼續被加入。

以相同的方式,特貝和阿馬爾塞可能組成薄紗環塵土飛揚的兩個部分。也有證據顯示沿著阿馬爾塞的軌道可能有一連串與這顆衛星碰撞構成的岩石碎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