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將漢語推向聯合國講壇的,是個湖北人,有個外孫位居副國級

第一個將漢語推向聯合國講壇的,是個湖北人,有個外孫位居副國級!

1929年,參加了國聯(國際聯盟,聯合國前身)日內瓦第一次裁軍會議在日內瓦召開,作為國聯成員國的中國也派員參加了會議。一直以來,國際會議使用的語言只有兩種,那就是英語和法語,這已成為不可挑戰的慣例,就連當時躋身世界列強之一的日本也不例外。就是在那次會議上,有個中國人卻力排眾議,破除慣例,在大會辯論期間,莊嚴地用華語在講壇上發言,使許多與會者都大吃一驚。

第一個將漢語推向聯合國講壇的,是個湖北人,有個外孫位居副國級

會後,日本代表專門找到他表達敬佩之情。日內瓦好幾家報紙第二天都競相報道了這一驚人消息:在國聯會議上第一次聽到中國話!這個敢幹打破常規的中國人,是時任民國政府駐德奧公使蔣作賓。

第一個將漢語推向聯合國講壇的,是個湖北人,有個外孫位居副國級

蔣作賓是湖北應城人,1902年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學堂,1905年官費留學日本東京成城學校,加入同盟會。1907年畢業回國任保定速成學校教習,1909年調任陸軍部軍衡司科長、旋升司長。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陸軍部次長,南北議和後,北上續職。1913年稱病離職,被幽禁西山,袁死復任參謀本部次長。後歷任政府委員及軍事委員會委員、駐德公使、駐日大使、安徽省政府主席等職。

第一個將漢語推向聯合國講壇的,是個湖北人,有個外孫位居副國級

蔣作賓對國際時局有著清醒認識,北伐之前,蔣作賓已看出日本對中國的威脅。他極力主張與蘇復交、聯合,以防備日本這個最大的威脅。但是,他的呼聲不能得到政府的重視和採納。直到1931年,事態日益嚴重,政府將他從德國召回,任駐日公使(後為大使)。直到此時才採用外交途徑挽救危局,為時已晚。

第一個將漢語推向聯合國講壇的,是個湖北人,有個外孫位居副國級

第一個將漢語推向聯合國講壇的,是個湖北人,有個外孫位居副國級

他出使日本四年,耗盡了他的心血,心力交瘁,回國時兩鬢斑白,血壓高得嚇人了。之後,蔣作賓的健康每況愈下,1941年12月24日,病逝於重慶,終年五十八歲。1943年6月12日追贈為一級陸軍上將軍銜。國民政府明令褒揚,以上將軍銜葬於重慶南岸砂罐窯。

第一個將漢語推向聯合國講壇的,是個湖北人,有個外孫位居副國級

值得一提的是,他有個外孫很厲害的外孫,名叫厲無畏,系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斯人已逝,但是,蔣作賓的那次發言,是漢語第一次在國際上發聲,其歷史意義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後來經過千百萬同胞的共同努力和鬥爭,1973年12月8日聯合國大會第28屆會議一致通過,漢語被列為聯大會議和安理會的六種工作語言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