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海南:穿越萬年曆史,體驗民俗魅力


歷史沿襲


這片島嶼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有了正式的官方管理。

公元前214年,秦朝當時統治了嶺南的廣大地區,在南方設置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秦始皇把中原的幾十萬人遷徙到這裡,而當時的海南島歸象郡管轄,到了秦漢之交,中原戰亂,秦龍川縣令趙佗就自立為南越王,從西漢到南北朝期間,海南島大致經歷了始設、罷棄、遙領、重建的過程。

由於當時封建統治一些政策的失誤,以及中原戰亂等原因,海南長期處於一種半自治的狀態。到了宋齊梁陳的梁代,在原來廢棄儋耳郡的地方,重新設置了崖州,對後來的中央王朝統治海南產生了重要的意義。

明太祖洪武元年,即1368年3月,明朝軍隊揮師南征,到了6月,元朝當時設置的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的元帥就開始歸降,10月的時候,海南島就改為乾寧安撫司的瓊州府,並改原來的吉陽軍為崖州、南寧軍為儋州、萬安軍為萬州,三州都隸屬於瓊州府,但仍歸屬廣西來管轄,不久又把南建州改名為定安縣。

洪武2年6月,海南的州府不再隸屬於廣西,而改為隸屬廣東省,從此,海南島就正式由廣東省來管轄,一直到之後的海南建省。

美麗海南:穿越萬年曆史,體驗民俗魅力

資源和氣候

1950年的時候海南島宣告解放,併成立了海南軍政委員會,開始施行軍事管制。到了1951年的4月,成立了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駐海口市,在島的南半部地區,建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駐在保亭縣的衝山鎮,也就是現在五指山市的衝山鎮,施行海南省和廣東行政區雙重領導。

1984年10月,海南行政區人民政府成立,但仍隸屬於廣東省。1988年4月,海南建省,並將省會正式定在海口市。

美麗海南:穿越萬年曆史,體驗民俗魅力

海南島的面積一共有3.54萬平方公里,海岸線1528公里,浩瀚的南海及其島嶼都屬於海南省的管轄範圍。

這些島嶼包括了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附近的島礁、海域,整個海域面積約達200多萬平方公里,因此海南省也成為我國陸地面積最小,但海域面積最大的省。

海南島地處熱帶,地形以山地丘陵,臺地和階地為主,這些佔據了全島面積的90%,最高山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孕育出了無數條河流。森林面積也很大,有170萬公頃,覆蓋率達到51%,其中一半以上都是熱帶的天然雨林,它們分別是五指山林區、尖峰嶺林區、霸王嶺林區、吊羅山林區、黎母山林區,在龐大的原始森林資源中,現已發現的植物有4200多種,佔全國植物種類的15%,其中600多種為南海所特有。

海南是我國唯一全境都處於熱帶地區的省份,一年中沒有明顯的四季更替,年平均氣溫都在22-25度左右,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1-2月是海南最冷的季節,平均氣溫也有20度左右,而最熱的月份在6-7月,平均氣溫在27-28度左右,全年的4-11月全都是海南省的夏季,這個季節常有颱風造訪,會對當地造成一些損失。

12月到次年1月,是海南相對寒冷的季節,而這個時期也正是旅遊的絕佳時期,沒有雨水的騷擾,旅遊者可以放飛自我,盡情的享受陽光和沙灘。

美麗海南:穿越萬年曆史,體驗民俗魅力

風俗和文化

海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了有苗族、黎族、回族、漢族之外,還有蒙古族、壯族等共38個少數民族。

海南很多少數民族中,黎族是大家最熟悉的。黎族的祖先漂洋過海到海南定居,出入山林,過著狩獵為生的生活,直到明末清初,他們依然處在母系氏族社會的階段。黎族同胞居住的房屋都是船形的木屋,逢年過節的時候他們經常會在屋前點起篝火,盡情歌舞。錢鈴雙刀舞、打柴舞也是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經過手工紡織染繡創造出的一幅幅金碧生輝的黎錦作品,更是黎族最負盛名的文化遺產。

黎族的傳統服飾中,女性多披著繡花頭巾,上衣無領、對胸開襟、下穿筒裙,喜歡戴耳環、項圈、手鐲等飾品。男性多以紅布黑布纏頭,上衣無領、對胸開襟。黎族的主要食品醃肉和檳榔,是黎族同胞特別喜歡的美味。每逢農曆三月三,是黎族一年一度的盛會,因其來歷與愛情有關,所以也被稱作黎族的愛情節和情人節,節日裡的男女老少都身著盛裝,帶著糕點、粽子和檳榔,小夥子們下河捕魚,姑娘們做飯烤魚醃肉,然後把祭品放於供奉天妃和觀音化石的巖洞口,進行祭拜,祭拜之後,青年們會來到活動會場開始進行射箭、爬杆、摔跤、拔河、盪鞦韆等比賽和遊戲,如果趕上了這樣的活動,可是非常熱鬧的。

美麗海南:穿越萬年曆史,體驗民俗魅力

除了黎族,苗族也是海南島主要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海南的中南部山區,他們大多原籍廣西,徵兵入島。

撤防之後,一些苗族士兵就落籍在海南島,至今也有400多年曆史,20世紀的上半葉,當時的苗族還生活在山林之中,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之後在政府的幫助下,他們漸漸的移居平原,分得田地,生活也逐漸得到改善,現在他們已經能非常嫻熟的從事農耕養殖等行業。

苗族的傳統房屋是長而窄的金字形茅草房,三間一幢,屋簷較長,簷下的走廊是人們日常休息的地方。海南的苗族婦女頭頂束髮,包紮著一塊繡有圖案的方巾,上身穿著無領、右開襟、長及膝的長衣,腰間綁著一條布袋,下身多穿著臘染的短裙,男子同樣是無領右襟上衣,下著長褲。

苗族男女的服飾都以湛藍為主,織繡工藝也非常的講究,花紋豐富、色彩豔麗,極具民族特色。臘染工藝也是海南苗族織繡所獨有的一種紡織的工藝形式,而酒更是苗族男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苗族同胞自家釀製的山蘭酒,被當地人稱作是“biang”酒。

美麗海南:穿越萬年曆史,體驗民俗魅力

近年來海南更是將科學技術與傳統工藝相結合,在山蘭酒的基礎上,生產出山蘭玉液,這種酒也在很多國際國內的評比中讚譽而歸。

此外,海南苗族的三色飯也獨具特色,三色飯是以飯有紅黃黑三種顏色而得名,分別用紅葵、黃姜以及三角楓的汁液所染成,每年三月三的時候,家家戶戶會用山蘭糯米去蒸制三色飯。

美麗海南:穿越萬年曆史,體驗民俗魅力

如今整個海南省的回族人口大約有一萬多人,絕大多數都生活在三亞鳳凰鎮的回輝村和周邊地區,他們有自己的獨特語言,通用漢語,主要以經營旅遊紀念品商店和開飯館等方式為生,住房則是按照穆斯林風格建造,正面外牆上都鐫刻有阿拉伯文的“平安”橫匾。

回族的男性服飾和當地的漢族一樣,僅戴禮拜帽以示區別,婦女的服飾則是右斜襟大褂,頭戴絲質頭蓋,多穿長褲,婚俗按照伊斯蘭教的儀式舉行,由阿訇主持和證婚,當然主要的節日也和其他的回族同胞類似,有開齋節,古爾邦節等等。

大家如果經常來海南就會了解到不同的少數民族,不同的風俗習慣,不同的節日以及不同的文化傳統。

熟年廣播

鄺楠的旅遊脫口秀——

【想走就走】

美麗海南:穿越萬年曆史,體驗民俗魅力

旅行並不複雜

而生活並不簡單

那我們現在就即刻啟程吧

【想走就走】

讓心路灑滿陽光

讓人生處處風景

通過主持人講述對不同旅行目的地的親身感受,使中老年朋友在尋常的風景中尋找到不一樣的體驗。再加以不同歷史時期和名人軼事的回溯,讓“行走”在人們心中變得鮮活,以“陪伴”的方式營造一種“專屬導遊”的親切感。

美麗海南:穿越萬年曆史,體驗民俗魅力

主持人:鄺楠

網絡知名節目《出國上大學》及旅遊評論節目《鄺楠隨筆》主持人。美國Rutgers University訪問學者,現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MPA導師,深圳國際公益學院教授。

點擊文章上方音頻,或關注【熟年廣播】收聽本期脫口秀實錄,《想走就走》與您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