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中束做多少組效果好?

用戶6650416820


肩部總數也就是三角肌中數,其實是一個很耐受的肌肉群,因為不管我們練胸練背,只要是上肢的運動,基本上都是需要用到它的,所以有時候給人的感覺是不太好找到發力點,也不好練,但是一旦你找到了發力點,不需要太大重量,2~4個動作基本上就可以把三角肌中束練透。

至於題主所描述的說,做了很多組就沒有感覺,我覺得首先應該是一開始沒有熱身到位,或者沒有熱身,直接進入到訓練。


不管在身體各個肌肉群訓練當中,熱身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好的熱身能夠決定你一天的鍛鍊的效果,如果熱身沒有熱身好的話,你一天的鍛鍊的效果直接打掉30%甚至更多的折扣。

肩部的熱身動作我一般採用的是站姿槓鈴推舉,和啞鈴側平舉以及彈力帶的側平舉,都是重量非常小,次數比較多的鍛鍊組數,通常大概三個動作分別三組,每組20次左右,感覺到肩部肌肉微微痠痛的感覺。


然後這個時候我還開始正式的肩部訓練,之前我也有一段時間類似於題主的這種狀況,然後我就改變了訓練方式,採用的是超級組的鍛鍊方式。

比如啞鈴側平舉這個動作,我會選擇四個重量,從最重的開始,依次遞減,每個重量的次數是一樣的12次,然後每個重量中間基本不休息,四個重量連續做完為一組,每組間休息一分鐘,連續做4組。

像這種超級主的訓練,我一般選擇兩個動作,除了啞鈴側平舉以外,我還會選擇坐姿啞鈴推肩,同樣也是超級組鍛鍊,4個動作。這個重量的選擇相對來說要比側平舉的時候要重一些,採用的是大重量去刺激肌肉,這個是重量和依次遞減,次數依次遞增,比如第一次用20公斤的推肩推8個,第二次用17.5公斤推10個這樣。


所以基本上兩個動作的超級組做完以後,整個肩部的肌肉泵感非常強,在這個時候我會選擇一個非常小的重量,再做一下深層次的刺激,一般採用的動作都是側身啞鈴斜平舉,也是每組12次,做4組,這基本上就是收尾的動作了。

如果按照我這種的超級組的鍛鍊方式的話,我應該是在肩部鍛鍊的時候,總共做了30多組,所以,至於肩部的訓練到底多少組為好,這個我覺得根據個人情況,我個人覺得只要發了一點早好,姿勢正確,採用2~4個動作,每個動作4組,基本上總體也就控制在8~16組之間,當然,如果你的肩部已經得到很好的鍛鍊,這個數量的組數已經起不到太好的刺激,那麼完全可以根據個人情況加數量。


我是小宇,一名熱愛健身的90後創業者,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想了解和探討更多的健身知識,可以私信或者關注我。


小宇愛健身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是賽普基礎實踐導師孫君鑫。

三角肌是一塊非常有耐受性的肌肉群,對於他的訓練一般是採用小重量,高次數,高密度的訓練形式來進行刺激。像你描述的做的次數以及組數來說的話還不足以能讓三角肌中束達到一個非常大的破壞力。

以側平舉這個動作舉例,一般採用遞減組,就是重量由大到小連續做三到五組為一個複合組,並且要求每組都需要力竭,然後重量一點一點減少。


打個比方先拿10公斤的啞鈴做側平舉做到力竭之後立馬放下,再拿起7.5公斤的啞鈴,繼續做力竭後繼續放下,拿起5公斤的啞鈴繼續做,然後一直做到2.5公斤,啞鈴做到力竭為止,這些為一個複合組,然後重複這樣的操作四到六組。

然後再去做一些其他的全部訓練,這樣的話,就可以很有效地刺激三角肌中束,並且第二天也會有明顯的痠痛感,但是前提一定是要保證姿勢的標準,儘量減少借力和斜方肌的代償。

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可以關注我們,然後後臺私信哦~

耗時三年乾貨累計,25.6G健身乾貨資料包免費送~關注並私信回覆“資料包”,免費領取25.6G健身資料包!

如果你足夠努力,這個資料包絕對能讓你從小白變身“大牛”!快來領取資料包吧!


賽普健身學院官方賬號


大家好,這裡是KI健身,嗯,還得是健身段子手渣ki。

今天聊一聊粉絲邀請的這個問題:肩部中束做多少組效果好?

附:10rm做10組沒感覺,20組也沒感覺,怎麼都有力氣,沒有很累的感覺,第二天也不疼。

ki昨天剛強···呸,剛練完肩。

先對問題做出回答,三角肌中束屬於小肌肉,一般建議的訓練動作是2~4個,每個動作4組左右,如果是增肌的話,常規建議訓練個數是8~15個。

又因為三角肌是羽狀肌,比較耐擦,所以ki的習慣是10~15個,個人習慣,僅供參考····

這樣算下來,中束的訓練大約需要8~16組(2~4個動作)。

這是組數的建議,而問題後面還有三個字‘效果好’。

ki個人愚見,做多少組是數量問題,而‘效果好’是質量問題,兩者雖然相關,但是如果只靠數量去追求質量並不明智。

那腫麼做才能效果好呢?

1你得了解三角肌中束啊

搞個對象人家還希望你瞭解呢,在這咔咔擼鐵,還不知道中束幹啥滴,合適麼?

我就問你合適麼?

剛才說了,三角肌是多羽肌,中束起自肩峰,止於肱骨三角肌粗隆

主要功能就一個:肩外展。

2你得激活啊

知道中束是誰,在哪,什麼功能了,是不是就能夠練好了。

你得叫醒它啊!

如果沒有激活目標肌肉,訓練中又找不到發力感,做多少組都沒卵用。

怎麼激活,首先就是訓練前的熱身,熱身之後,ki的建議是用彈力帶或者是小重量的啞鈴,做側平舉或者是提拉。

動作一定要慢,頂峰收縮,去控制,重量比較小,可以多做幾個,二十多個不嫌少,三十多個不嫌多。

做到中束有充血感,甚至開始酸脹,就好了。

3你得做對啊

中束叫醒了?

開始訓練了?

想要效果好,動作首先得是對的。

中束常用的訓練動作有:

啞鈴側平舉:

動作要領:雙手拿著啞鈴,放於身體兩側,雙腿分開與肩同寬(稍微窄點,寬點都行,主要是舒服),腳尖自然朝前,膝蓋朝向腳尖方向,膝關節微屈或伸直不鎖死,髖關節中立,收腹挺胸,肩帶縮回下沉,下巴微收,目視前方,大臂垂直於地面,向前微微屈肘30~60°,掌心相對,然後在肘關節和腕關節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大臂向兩側打開,外展30°,此為初始動作,吸氣準備,呼氣三角肌發力帶動手臂做側平舉,將啞鈴提到大小臂與肩同高,掌心朝下,肘關節和腕關節始終保持不變,三角肌中束有收縮感,吸氣,三角肌中束控制手臂還原到初始位置,重複動作,呼吸速率2~4秒。

再有就是直立提拉:

動作要領:身體位置和上一個差不多,一定要鎖緊肩胛骨,將斜方肌上束收回去,反手全握槓鈴,握距與肩同寬或略窄,肘關節伸直不鎖死,槓鈴靠近身體,吸氣準備,呼氣三角肌中束髮力帶動手臂向上提拉,肘關節向身體兩側打開,至大臂平行或略高於肩部,槓鈴沿著身體上升至胸部位置。然後吸氣三角肌控制手臂還原到初始位置,重複動作,呼吸速率2~4秒。

這是兩個比較常用的動作,再有就是固定器械的側平舉,就要根據健身房的器械而定了。

動作做得對不對,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目標肌肉,你問問它就好了。

做得不對,糾正唄,對著鏡子一點點的扣動作,或者找個老司機帶帶你。

4你得變化啊

上面舉了兩個動作為例,依舊是有非常多的變化的。

拿啞鈴側平舉為例,可以雙手,也可以單手,還可以但雙手交替。

可以這樣:

還可以這樣:

可以快起慢下,也可以頂峰保持,怎麼刺激怎麼來。

說回組數的問題,你還可以選擇遞減組、遞增組、超級組、巨人組。

ki就不信了,一大波變化下來,你胳膊還能抬起來?

能?

那你回第三條重新看吧。

5你得拉伸啊

訓練後的拉伸沒啥好說的,為了剛好的恢復,以及下一次的訓練。

最後總結一下下,肩部中束做多少組效果好,ki的建議是2~4個動作,每個動作4組左右,想要效果好,要激活中束,掌握正確訓練動作,適當進行變化,想要榨乾力氣,第二天等的不要不要的,可以嘗試遞減組等變化。

盡最大可能的刺激目標肌肉,才能夠取得最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KI健身關於您“肩部中束做多少組效果好?”這個問題的回答,一家之言,難免偏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KI健身


肩部三角肌本身就不好練,尤其是中束和後束。我個人感覺中束最難練,一個是容易練錯,二是練不到位、刺激不夠,三是稍微用點重量就容易代償。所以在練肩時,首先要做好心理準備,半年、1年,你的胸肌能練大,肩部中束都不一定能練厚。

下面我來具體分析一下。

1.訓練中束選擇動作

三角肌中束最佳訓練動作,就是啞鈴側平舉,其它的變式都是在此基礎上延伸的,變來變去還是這個動作最好,但又最容易做錯。

通常有坐姿和站姿兩種方法,都可以去練,但我個人更建議採用站姿方式。

保持站立位,更便於你去找中束刺激的感覺,坐姿方法也可以,但後背不能貼住靠背,那樣動作就簡單化了。

動作流程:

●雙手持啞鈴自然站立,手臂自然下放於身體兩側。

●收腹挺胸,腰背挺直,開始將啞鈴向著兩側上方舉起。

●直到最高位,手臂和肩部平齊時停止,然後再下放重複動作。

2.做側平舉沒感覺可能存在的問題

①屈肘過多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你隨便去一個健身房,都會有人這樣幹:使勁屈肘、前臂內收,這樣做雖然能練到中束,但更多受力會放在前束上。本來前束使用重量要大一些,你使用輕重量,自然是沒有任何感覺。

側平舉手臂不要完全伸直,可以略微屈肘,但你不能屈肘過多,前臂跟著向前,動作變成了類似於“前平舉”的動作,這樣就不對了。

②動作太快

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

肩部肌肉屬於小肌肉群,你做太快就是修煉肌肉線條,你還沒有任何厚度,就開始這種操作,可想而知這個效果會很一般。

做側平舉 ,儘量在高位停留幾秒,要麼就要在底部停頓幾秒,你肯定要慢一些,做太快只是當時爽一下,很快就沒反應。應當重量感受用中束帶動手臂、並提起啞鈴,多注重感受,而不是快速上下多少次完事。

③完全借力

這也是一個很不好的訓練方法,通常都是使用重量偏大造成。

你沒有這個能力,非要去幹承受不起的事情,結果肯定很不好。就拿你這個10組*10次,如果每次都這樣晃來晃去,肯定沒用啊。虛榮心是滿足了,肩部受力一點沒有,完全是身體在上下搖擺,這和跳廣場舞一樣。

一定要保持固定站直的姿勢,降低啞鈴重量,注意感受中束的收縮。感受不到刺激,就空手做,等你完全找到對的感覺再上重量,從單隻2.5KG開始練,直到10KG為止。

④學會沉肩

這是最關鍵的一點,這個做不好,斜方肌很容易代償。只要你聳肩,中束刺激就會被弱化。一定要最大程度上降低聳肩,哪怕在力竭時也要儘可能降低至最低值。

具體操作:先將雙手向上豎起,然後緩慢下放雙手,先內收肩胛,再下沉。

多嘗試,做到下沉位後保持穩定不動,這樣你在向兩側上方舉起啞鈴時,斜方肌就不會跟著向上,更多的受力將會在三角肌中束位置。

總結:

肩部肌肉並沒有那麼容易練成,尤其像三角肌中束,光組數、次數多,動作不對也無用。

訓練中束,推薦去做站姿啞鈴側平舉。

整個動作需要注意:手臂不要完全伸直,可以略微屈肘,但不要太多。速度需要放慢一些,在動作頂部或底部停留幾秒。不要隨意晃動身體,完全借力的方法對中束一點作用沒有。

最關鍵還是要學會沉肩,這樣可以防止斜方肌代償,更孤立刺激三角肌中束。

除了中束,前束和後束也要跟著練,組數多隻是一方面,關鍵還是要把動作做對。

想要了解更多健身內容,請關注“悠米愛健身”


悠米愛健身


太厲害了【側平舉】10rm做10組沒感覺...

做20組也沒感覺。看來你的肩膀可能很大很大,也許比用120Kg做組,練肩上推舉的羅尼還大!

但是...大肌群,腿,10Rm重量蹲10組,腿都抖...

而你三角肌,我唯一想法【想看看實物】

因為無論你是借力甩上去,還是做標準的側平舉,你的肌肉都會疲乏,肌耐力會下降。

除非你是機器人,不會累

又或者,你錯誤的理解了Rm定義

用了礦泉水瓶在做側平舉。

關於Rm的定義很多人都有在說他的理論什麼的,我只告訴你一個要點,進行

【10rm】做組得時候,到第8個,你會感覺都乏力,第九個開始有點抖...最後一個你是要喝奶的力都出來的...俗稱力竭....

再見



Freedy六塊腹肌企鵝


  •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肩部也就是我們說的三角肌,三角肌分為前中後,而且三角肌是一塊多羽狀耐力肌,也就是說要想達到很好的刺激,我們要採取多密度,多組數,短間歇,輕重量來刺激它。
  • 具體你可以嘗試一下訓練方法:多個動作的循環訓練,比如說採取三個動作連續來刺激,中間不休息,3個動作連著做3組
  • 遞減組,用3-4個不等重量的啞鈴,先從大的開始,一個動作做12下,慢慢遞減到最輕的重量做20個一組。
  • 訓練技巧,這是最重要的一環,很多人訓練肩部斜方肌代償太多會導致脖子比較痠痛,但是肩部沒關感覺。在訓練中的時候注意不要含胸探頭,一定要保持身體在中立位上。

教練Jack


我們的健身方式都是分組進行的,這是為了最大限度的壓榨我們的肌肉直至力竭,這樣可以獲得增肌的最大收益。


另外,一般認為某個鍛鍊日只練一個部位,至少在30組左右才會有效果。

題中說的肩部中束做多少組效果好?

其實,我們經常將某一部位作為訓練日單獨訓練,這個部位多數都是由多塊肌肉組成的。

比如胸部、腿部、腹部、手臂,三角肌也不例外,分為前束、中束、後束。

在肩部的訓練日,這三個部位總體做到30組即可,因為在做其中一個束訓練的時候,都會鍛鍊到另外的束。

如果迫切需要鍛鍊中束,也可以加強對中束的集中打造。至於多少組,你可以遵循30組來進行。但最主要還是看你個人情況決定。

推薦幾個肩部中束的訓練動作:

動作一:啞鈴側平舉


動作二:坐姿啞鈴側平舉


動作三:單臂啞鈴側平舉


動作四:繩索側平舉


沒錯,都是側平舉。。。因為側平舉是鍛鍊三角肌中束的王牌動作。

選擇的重量不要過高,因為側平舉屬於孤立運動,無法承受過高的重量。太重只會導致動作變形。


邂逅健身


肩部三角肌是小肌群,分前中後三束,練肩一般用小重量。鍛鍊時斜方肌上部非常容易借力,因此鍛鍊時要通過展肩和鎖肩等動作細節來避免斜方肌發力。

三角肌中束鍛鍊時,同樣使用小重量。鍛鍊時肩胛骨收縮,鎖定肩胛骨,有一部分人鍛鍊三角肌中束的時候鎖肩也會使斜方肌借力,可以找朋友站在背後,按住斜方肌,正常情況下斜方肌多少都會發一點力,不可能完全避免發力,如果斜方肌發力過多,則要用小重量。比如用小重量的啞鈴做側平舉,或者用小重量的槓鈴做直立划船,慢慢體會三角肌中束髮力感。

此外在做啞鈴側平舉的時候,除了肘部微彎,兩側大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掌心向下之外,可以在舉起啞鈴的過程中把掌心慢慢轉向後方,在高處略停頓後再慢慢放下,整個動作的時間可以儘量延長,比如舉起5秒,停頓一秒,3秒放下,但不要完全失去三角肌中束髮力感。手不要觸碰身體。

另外還可以做側平舉的超級組,比如用7.5、5和2.5公斤啞鈴做遞增或遞減組,有時我也會用10、7.5、5和2.5公斤啞鈴做超級組。

在做槓鈴直立划船的時候可以改變握距,一般窄距握,雙手之間距離一拳。還可以用寬距握,提起槓鈴到最高點時,小臂與地面垂直即可。

還可以傾斜身體,用手扶住龍門架或其它能支撐身體的地方就行。

在做槓鈴或啞鈴推舉的時候,可以不做全程,只做整個動作的中間部分。

鍛鍊時,最好找朋友從不同角度拍攝視頻,和教學視頻做對比,發現自己哪裡做的不對,方便及時改正。

鍛鍊時身體不能晃動,不能借力。

一般做1-3個動作,每個動作3-6組,每組6-12次,最多15次,超級組做3-4組。

還有就是要儘量縮短組間和動作間休息時間,如果力量足夠,一個動作一次做完24-48次,組間完全沒有休息。

以上提到的方法,如果有不太明白的,可以在頭條裡搜索查爾斯練肩的視頻。





行遠健身


在我們的健身訓練中,特別是肌肉的強化訓練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種並且各種各樣的問題,小編我接下來,要和大家說的,是一個關於練肩的問題。

我們很多人在練肩的時候,也許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不管自己做多少組肩部三角肌的訓練,自己的三角肌彷彿還有力氣,感覺還可以繼續做。

就比如10RM的訓練重量做10組沒感覺,20組也沒感覺,怎麼都有力氣,沒有很累的感覺,第二天也不疼。

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我想說的是,自己的肩部肌肉的耐久性本來就比較好,和自己的腹部肌肉比較類似。

肩部肌肉的確可以承載大的訓練量,如果我們想要給自己的肩部肌肉一個很好的刺激的話,那麼自己就必須要注意練肩的動作質量,以及練肩的訓練負荷。

一般來說,我們在練肩的過程中,肩部三角肌中束的訓練動作在3到4個比較合適,然後肩部三角肌前束和後束可以分別用1到2個訓練動作。

那麼接下來,小編我就和大家說一下,如何在練肩的過程中,特別是在練三角肌中束的過程中,如何去注意自己的動作質量和訓練負荷,從而讓自己的有一個更好的練肩效果。

一,動作質量

一般來說,我們的肩部三角肌中束的訓練動作,大多都是推薦類的訓練動作,就比如槓鈴推舉,史密斯推舉和啞鈴推舉以及器械推舉這些。

我們不管在做什麼推舉類動作的時候,都需要注意的,就是讓自己的身體處於抬頭挺胸的狀態,儘量讓自己的下背不要接觸靠椅。

另外,我們在做推舉類動作的時候,不要讓自己的肩關節過分打開,也就是說,我們的兩個大臂所成的夾角最好在180度,或者略小於180度即可,千萬不要大於了180度。

還有就是,推舉發力時,要儘可能的快一些,但是要注意自己的肘關節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超伸,然後放下的階段要慢一些,讓自己的肩部三角肌受到更充分的刺激。

其次,我們在做推舉類動作的時候,要學會去感受自己的三角肌中束髮力,不要只會傻乎乎的做動作,否則自己是很難有很好的練肩效果的。

二,訓練負荷

一般來說,我們的訓練負荷指的就是自己的在練肩時,所使用的訓練重量,如果自己的選擇的訓練重量比較小的話,那麼訓練效果是會很差的。

但如果自己的訓練重量選擇得比較大的話,那麼我們就很難去很標準的完成動作,並且也很難完成更多的訓練量。

所以說,選擇一個合適的訓練重量,對於我們練肩效果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簡單的說一下,如何去選擇練肩的訓練重量。

首先,我們可以去嘗試一下自己最大能夠推舉起多大的重量,然後根據這個最大的重量,去乘以0.7,就是我們的訓練重量。

也就是說,我們練肩的訓練重量,最好是自己最大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這樣的訓練重量應該是不大也不小的,可以給我們一個較好的練肩效果。


36計瘦為上計


朋友10rm表示的是一個動作一組做10次就基本力竭的狀態,但是你在描述裡說,你來10組每組做到力竭,或者來20組每組做到力竭,然後還有很多力氣,不覺的累,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

第一你組與組間歇時間太長,一般休息時間一分鐘左右,如果出現你這個情況最少歇了好幾分鐘,這樣鍛鍊的效果就會大大折扣,同時整體煉完後的累的感覺也會差很多。



第二肩部三角肌屬於羽狀肌,一般建議使用小重量多組數練習,我為什麼要說這個,你說的10rm那得是多大的重量用的鍛鍊中束一組10次就力竭了,懷疑你劃定的重量有問題,同時你說沒有感覺,鍛鍊沒有找到相關肌肉發力感覺和充血感覺,那隻能說明你做的動作不到位,或者重量過沉其他肌肉借力情況嚴重,所以才沒感覺。



中束在做側平舉時每組做15到20個就可以,以上為個人經驗所寫,如有補充建議請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