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多少中國的文物?

愛沒完沒了914


眾所周知,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居,中日兩國自古就有著文化交流,從東漢皇帝賞賜漢委奴國王蛇鈕金印開始,中國文物就不斷流傳至日本,算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眾多中國文物藝術品中,日本人最喜歡的就是瓷器、佛像、書法這三樣。隨著唐宋時期遣唐使歸國與中國僧人訪日,無數珍貴瓷器和精美佛像東渡,而王羲之、懷素等書法大家的墨跡摹本等也被一併,日本貴族迅速為中國文化所折服。

▲日本遣唐使

至於茶道等文人審美趣味的傳入,則在日本文化界掀起了一股茶藝風潮,龍泉窯、吉州天目盞、建窯油滴天目等簡約秀美的瓷器,也成為當時京都平安王朝皇室貴族與茶道、花道人士爭相追求的珍品,正是因為有如此歷史淵源,20世紀初的日本上層主流對中國茶具瓷器的興趣遠遠大於其他珍寶,而且日本人對色彩極簡的宋瓷頗為痴迷,而不像歐美藏家那樣,偏愛色彩絢麗的明清官窯瓷器。

“鴉片戰爭”之後,中華國門大開,大量文物珍品流向世界,其中瓷器主要流向與我們隔海相望的日本。比如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日本“千歲丸”號來滬行商,據隨行人員納富介次郎的日記記載,回國時他在滬上古玩市場花低價就廉價購買了一批元明清書畫作品,這些文物都是逃避戰亂的中國東南各省難民所出售。

▲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瀟湘臥遊圖》

從此之後,中國大量珍貴文物通過“正常”的古玩貿易流入日本,到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左右,在華從事古董生意的日本商人就有50多人,主要分佈與天津、北京、上海等東部沿海城市,憑藉這些城市的便利交通,他們可以隨時將“購買”而來的中國文物,賣往日本、美國等地。當然,也有著一些中國古董商人在發現商機後,主動將藏品送至日本出售,比如留學日本的著名藏書家董康,他曾在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將自己在北京舊書店購得的“永樂大典”中的17冊,賣於京都帝國大學圖書館。

▲曜變天目茶碗

相比起那些花低價收購文物的古玩商來說,還有一些日本人的行為更加惡劣——他們通常是喜愛遊玩的古玩商與探險家,通常直接到中國內地城鎮蒐購文物,如臭名昭著的大谷光瑞,就曾先後三次深入中國西北內陸從事文物盜掘活動。在西域高昌故址,他盜得墓誌、題記12方,江藤濤雄則從西安古玩鉅商閻甘園手中,購買到了大量珍貴的佛教造像、瓦當等古物,時人張扶萬在其筆記中曾載,閻甘園家中所藏石銅佛像乃是六朝銅像,東洋人極其看重,最後以萬元高價購買之。

▲侵華日軍劇照

除去民間人士之外,日軍也肩負著搜刮文物的“重任”。比如在甲午戰爭期間,日軍曾入侵遼寧海城,擄走三覺寺明清石獅一對,原存旅順黃金山的唐開元二年《唐鴻臚卿崔忻題名刻石》也被日寇掠往日本——這塊刻石記載了唐王朝冊封渤海國的全部過程,是中原王朝對遼東地區進行統治的重要實物見證,但日寇卻將其獻給大正天皇,至今仍藏於日本皇室內庫。“七七事變”後,日軍更加肆無忌憚,乾脆專門在師團一級設置“文物蒐集員”,以搜索佔領區的中國文物。在這些文物強盜的“辛勤工作”下,一批具有非凡價值的中國古文物被迫東渡日本,雖然,抗戰後雖然有一部分被中國政府追回,但仍有許多流落至日本民間,從此杳無音訊。

▲日本泉屋博古館外景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日本收藏家有很多都曾是明治維新時代的實業家,充滿了高度的國家認同感,因此在晚年紛紛選擇將收藏的中國文物悉數捐贈給國立博物館或是私立博物館珍藏,為此還先後建立起十餘家專門的中國文物博物館,其中陳列上千件都可列為一級國寶。不過就現狀而言,這些珍寶再也無法迴歸故土,每念及此實在令人痛心不已。

《文物損失索還書》《中國書畫在日本:關西百年鑑藏紀錄》


趣觀歷史


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有一件文物,中國有人曾出價7億購買,但去而遭到了拒絕,並且表示這件寶物永不出售。

日本這件寶物到底有多牛,事實上 我們知道日本很多文物都是從中國帶回的,這件曜變天目茶碗也同樣如此,相關專家都清楚這其實是中國的。

曜變天目茶碗在中國南宋時期並不是稀罕物,但是價格卻比較高,主要原因是當時的文人飲茶之風盛行,所以這個在夜晚會發出光芒。讓人恍若置身星辰宇宙中的茶碗 身價倍增,不過如今它已經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了,因為全世界都只有一件。

日本和中國在歷史上就經常有各種方式的交流,當時日本人到中國後學習了很多東西。

日本的茶文化就深受中國影響,當時他們可能認為這樣的茶碗精美而有意思,往自己的國家帶回了兩件,其中一件因保管不慎在其戰國時期被摔毀。

日本人對這僅留存的一件曜變天目茶碗十分重視,曾經它的收藏者是三菱總裁巖崎小彌太。此人當時已經富可敵國,還是認為自己不配使用這隻茶碗喝茶,他還想一輩子珍藏這隻茶碗。如今這件文物可不容易見到,雖然靜嘉堂文庫經常開放,曜變天目茶碗卻不常被展覽。

非常可惜的是 中國目前還沒找到另外的曜變天目茶碗,所以才會有國人花高價希望將這件文物買回來,日本也正是仗著這是唯一一件,才堅決拒絕出售。中國因為戰爭等原因損失了多少文物和財寶,實在讓人痛心。

在日本還有一件唐朝時期的螺鈿紫檀五絃琵琶,也是很多國人聞所未聞的文物,它與現在的四弦琵琶仿若兩種樂器,之所以說是我國唐代的,是因為這五絃琵琶,正是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一些飛仙手中的樂器,除此外還有一些失傳的中國國寶。即便出高價也再買不回來,對此你有何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穿著旗袍品歷史


中國流失海外文物大體上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1840年前,一個是1840年後流失。

1840年鴉片戰爭前,國力尚盛,流失出去相對較少。1840到1945年,一百年時間,歷次戰亂,內賊外盜,或走私盜掘,或巧取豪奪,或公然搶掠,流失文物難以估量。

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京滬區辦事處組織編制了一本《中國甲午以後流入日本之文物目錄》,旨在抗戰勝利後為向日本追討自甲午(1894年)以來被劫奪珍稀文物和要求戰爭賠償。

《文物目錄》書中收錄甲午至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被日本劫奪的中國甲骨、石器、銅器、刻石、陶瓷、古玉、絲繡、書畫、寫經、拓本、雜物、古籍等類中國文物15245件。書中囊括的只是有據可查、鐵案如山的劫掠文物。

委員會實際統計得出,在1937年至1945年間中國各地被日軍劫掠和毀壞的歷史文化古蹟741處,書畫類1.5萬多件,古器物類1.6萬多件,碑帖類9300多件,珍稀書籍類300萬冊,文件類60多萬件。而日本方面通過其他未知渠道劫掠的中國未知文物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據不完全統計,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被日本掠奪的文化財產共1879箱,搶劫圖書和手稿300萬冊、文物360萬件。”――網上引用這段話最多,但筆者實在找不到出處,姑且放在這裡供大家參考。

日本戰敗後,曾歸還掠奪文物16萬車,珍貴文物約2000件,部分保存在臺北故宮和臺北歷史博物館。

網上有很多未歸還文物的介紹,但配的國寶文物基本上都是在1840年以前流失出去的,這些是要不回來了。只有發現了某件在日本展覽的文物與《文物目錄》中記載的相符,這樣的文物尚有一爭。但日本人也有這套《文物目錄》,目錄上記載的又未歸還給中國的文物,他們暗藏,不公開拿出來你就沒有辦法了。

目前統計的在日本的(1840年前後,公開和暗藏)的約有200萬件以上,同時,流失全球的中國文物也是巨量的。

根據中國文物學會的統計數據,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流失的文物1000餘萬件。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全球防止非法販運文化財產報告》中指出:在全球47個國家的218個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3萬件,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散落在世界各地民間的中國文物應是博物館中的中國文物的10倍,約1700萬件。

據筆者知道的是,中國民間對流失海外的文物仍在積極追討。

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強盜進了藏寶庫,你能說清楚他到底搶走了多少寶貝嗎?不能!而對於中國,日本就是那個強盜。

說起日本這個民族,小編有時候不得不豎起大拇指,最後再送上一個中指。大拇指是因為日本人真的是能屈能伸,在自身實力不夠強大的時候對於強國總是卑躬屈膝,比如對於古代的中國,近代的美國;但是當它強大了,就得意了,甚至忘形了,就像一戰和二戰的時候,日本明治維新後轉手就對自己的恩人中國動手

不管是入侵東三省還是北京南京,日本所到之處幾乎沒有法律道德約束,至於中國的國寶,這群鬼子還不是想拿就拿

據不完全統計,就在1937年和1942年,北京故宮就曾兩次遭到洗劫,日 偽 軍 共劫走珍貴古籍11022冊、珍貴文物1372件,還將大量的故宮所藏的鐵 炮銅缸熔鑄槍 炮。南京在淪陷後也沒能逃過劫難,據粗略統計,南京市共損失古物26584件,其中有珍貴文物、字畫7720幅,書籍459579冊。上海、安徽、山西等地的博物館文物損失總數達17萬多件(包括古物、字畫、書籍),中華文明可以說經歷了一場浩劫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很難說的清楚,應當很多,就說近代侵略中國在全國各省,市就有很多的文物流失!現在你要是在日本更本就別想看到,都收好了,不敢給任何人去參觀的,因為見不得陽光!


路路發917


八國聯軍時期戶部存銀幾百萬兩,山東招遠金礦八年產量,東北僅僅大帥府就八萬兩黃金,上億噸的煤礦,和糧食,上千萬方的東北優質木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