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在企业管理中,识别人才时,千万别触碰这2大禁忌

自古以来,成大事者,都会识人、用人之术,比如:刘邦。对于当今做企业来说,想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就离不开人才,作为老板的你来说,想成就一番伟业,识人、用人是你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今天来学君就给大家说一说,在识人过程中老板须知的2大禁忌,希望可以给到大家一点启发。


老板在企业管理中,识别人才时,千万别触碰这2大禁忌

禁忌一:凭个人爱好识人

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颜驱历经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三世,直至白发老翁之时,仍在郎署(汉朝官署名)为郎(宿卫之官名)。很多人都好奇,为何颜驷一生如此不得志?究其原因,就不得不说三位皇帝的喜好了。正如颜驱所言:“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喜好年老的而臣尚年少,陛下喜好年少的而臣已年老,因此历经三世都没有晋升的机会,只好一直在此当差了。”试想,如果文帝好武,景帝喜好年少,武帝喜好年老的话,颜驷一生的机遇必定大不相同。

虽说人非草木,有自己喜好的事物与厌恶的事物是常情。但如果识人鉴人的时候也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往往会大失精准。在识人过程中,若不能察明对方的本质,完全从自己讨厌对方出发,很容易忽略了对方的优点,甚至把对方的优点当作缺点。相反,若完全从自己喜好对方出发,会很容易忽略对方的缺点,甚至把对方的缺点当作优点。


老板在企业管理中,识别人才时,千万别触碰这2大禁忌

禁忌二:凭出身识人

生活中,大家总喜欢用“门缝里看人”来讽刺那些仅仅以他人的出身来评价是非的人。虽然这种讽刺有些难听,但仅凭借出身背景来识人确实比较片面与武断。

公孙鞅是魏相公叔座的家臣。公叔座死前,曾极力向魏惠王推荐公孙赖,劝魏惠王“以国事听之”,重用公孙铁。但是,魏惠王认为公孙缺只是个家臣,身份太低微了,那些劝告只是公叔座病得糊涂而乱讲的。所以,公叔座死后,魏惠王并没有重用公抓换。后来,由于一些城贤妙能者企图加害公孙铁,公孙缺只好投奔案国。在秦国,公孙被受到秦孝公的重用。结果,泰国日强,魏国日弱。

可见,在魏惠王的眼中,公孙鞅正是被“以出身辨人才”的偏见埋没和扼杀的。


老板在企业管理中,识别人才时,千万别触碰这2大禁忌


识人难,精准识人更难!作为企业老板千万不可因为自己的喜好或仅凭对方的出身背景,将一个人彻底定性,那样很不客观、很不全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