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在咸豐時還不是城市,西方為何要求清朝開放汕頭?

獨行客地圖帝


廣東省汕頭市名氣非常大,面積卻很小,只有2064平方公里。汕頭被揭陽與潮州兩個地級市“擠”在海邊,還被汕頭灣隔成兩半。實際上,在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之前,是沒有汕頭這座城市的。

汕頭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於韓江西岸,蓮花山以東的平原海邊,自古就是廣東與福建之間的商貿要道之一。汕頭這座城市歷史不長,但汕頭港卻是嶺南重要的港口,東北方向是福建,遠隔大海是東南亞,堪稱是南部海域的“丁字路口”。潮州府原來有個樟林港(今汕頭市澄海區沿海北部),只是位置相對汕頭港有些偏北,不如汕頭港直對大海。久之,樟林港的繁榮漸成歷史,汕頭港取而代之。

粵海關看到有利可圖,就打算在汕頭港附近的媽嶼島設立常關收稅。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媽嶼島的常關設立,同時又是潮州府海關的總口。府的海關總口,就相當於現在地級市的海關。

其實,覺得汕頭港有利可圖的不止清朝,歐洲殖民者也看到了這一點。粵海關圖的是汕頭的錢,這本是合法行為,而英國人、法國人圖的卻是非法買賣——販賣人口去歐洲控制的海外殖民地當勞力,從中掙取黑錢。從粵海關前後在汕頭港設關來的幾年時間裡,被歐洲人掠到海外的清朝人就多達4萬人。

歐洲人通過汕頭港非法買賣人口,大賺特賺黑心錢,犯下了很多罪惡。不過,歐洲殖民者不會有道德上的半點自責,他們只相信權,不相信公理。但有一個問題,汕頭港不是正式的開埠港,他們在這裡畢竟沒有合法身份,乾的也是偷偷摸摸的勾當。

怎麼辦?很簡單,教清廷懂規矩。1858年5月,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長驅直入,把清廷嚇個半死。咸豐帝也知道英、法不會滅掉清朝,無非是多“放點血”而已。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6月,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成了英、法鬼子的饕餮大餐。條約中規定,包括潮州港在內的10處港口成為所謂的對外通商口岸。潮州港,指的就是現在的汕頭。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主犯是英、法二國,其實還有兩個“從犯”,就是美國與沙俄。英、法衝鋒在前,美、俄支援在後。咱們所熟知的《天津條約》,實際上是清朝分別與英、法、美、俄簽訂的,是四份《天津條約》。除了清俄條約沒有涉及潮州港,英、法、美三國的條約中都要求清廷開放潮州港。美國要求清廷先同意美國在潮州港開埠,在美國的逼迫下,清廷最終同意。公元1860年1月1日,汕頭正式開埠,並設立了潮海關。

汕頭開埠,對粵東地區的經濟發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雖然開埠本意,是為了方便列強在華掠奪利益。潮汕地區的人本來就擅長經商,富有冒險精神,只是以前沒有一個與外界聯繫的通道。汕頭開埠,潮汕地區與西方國家(包括西方國家控制的海外殖民地)之間的聯繫,就有了一個相對暢通的渠道。

大量潮汕人通過汕頭遠渡重洋,去東南亞、去美洲、去非洲。現在在國外的潮汕人多達1500萬,也有說已超過兩千萬的。現在有一個說法,說世界上有兩個潮汕,一個在國內,一個在海外。在海外的潮汕人經得起風浪、撐得起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汕頭,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汕頭的名氣比較大,可誰又知道當初它也是個和深圳一樣的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可能他原來比深圳還要破。汕頭髮展到今天,個人看來是和列強分不開關係的。當初列強強制性要求清政府開放汕頭作為商埠,那麼列強們為什麼非要汕頭不可呢?

其實,主要原因是因為地利條件優越,有優良的海洋資源。當初列強侵略中國無非是為了利益,為了錢財,即便是其他都不考慮,有了錢那也得運回本國去啊!在當時那個年代海路肯定是首選。

汕頭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於韓江西岸,蓮花山以東的平原海邊,自古就是廣東與福建之間的商貿要道之一。汕頭東北方向是福建,遠隔大海是東南亞,堪稱是南部海域的“丁字路口”,汕頭是屬於嶺南地區的一個大港口。

開放汕頭,對廣東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雖然本意,是為了方便列強在華掠奪利益。開放汕頭後,潮汕地區與西方國家之間的聯繫就加強了,就有了一個相對暢通的渠道。

縱觀列強要求清政府開放的通商口岸,哪一個不是位置優越利於大型船隻來往。只不過汕頭沒有當時其他的口岸名氣大罷了。既然你清國不會利用本國優越的港口,不如有我們來運作,所以列強要求清政府開放汕頭!


歷史小昆蟲


千萬不要小看了汕頭。

其實在咸豐在位時,汕頭就已取代了樟林港,成為潮汕地區的重要港口,併成為一個繁榮商埠。雖然當時汕頭的面積只有2平方公里左右,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被稱為嶺東門戶、華南要衝。

咸豐三年,粵海關在汕頭媽嶼島設立了常關。而咸豐二年(1852年),西方國家就已經開進南澳和媽嶼島海面。

1858年1月,美國駐華公使衛廉致美國國務卿加斯的函件中,就提到了汕頭。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的英國侵華全權大使額爾金,在戰爭開始前曾說:我親眼看到外國商船在汕頭上下貨,汕頭是一個非常好的港口。

額爾金向在華洋行老闆約瑟夫·渣甸徵詢意見,問及中國哪些地方增闢商埠時,渣甸說到,一個未經條約承認的非常重要的港口就是汕頭港。

1858年《紐約每日論壇報》刊登的一篇文章中說,汕頭是繼五口通商之後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

看到這些,題主應該理解為什麼西方要求開放汕頭了吧。

我是喜歡歷史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男科醫院張國喜,歡迎關注我,有男科問題可以私信我!


北大男科醫生張國喜


洋人眼光是雪亮的,汕頭原來只是澄海的一個小沙灘,而當時澄海超不過30萬人口,澄海的樟林港在清朝時上繳的稅居然佔了廣東省五份之一,澄海人基本壟斷東南亞商業進出口。能想象出澄海人當時多富嗎?由於富到流油,直到民國,全中國各省商會都必須有一個澄海人任名譽商會會長,否則沒法跟東南亞做生意,澄海人有這麼大能量其實有原因,因為泰國皇室就是澄海人鄭信帶的澄海武裝紅頭商船打下的江山。

洋人只知道中國只有一個地方懂現代商業規矩,那就是澄海,而澄海人是絕不會讓步的,所以洋人就要求清朝讓出澄海的沙灘給他們落腳,結果就是汕頭後來替代了由於泥沙淤積而消失的樟林港。由於汕頭商業成功,反過來澄海變成汕頭下屬一個縣又變成一個區。導致澄海城內人好像跟汕頭格格不入,又覺得汕頭市區是沒事就可以去閒逛的後花園,以上就是汕頭的來龍去脈。


枝花疊粒蕾


本人 潮陽人

鴉片戰爭後被 西方要挾開放 的不是 汕頭 而是 廣州商埠 和 潮州商埠;

那時候還沒汕頭呢哪是什麼汕頭不是城市

現在的 汕頭港 在當年也是屬於 澄海縣 的,而 澄海縣 則是 屬於 潮州的;

汕頭市、汕頭專區 是民國時期的產物,汕頭地區、潮汕市、汕頭特區 是新中國的產物


仍未免俗


據我所知,西方列強(排除俄日)似乎並沒有佔領一個城市吧,縣城人口眾多、基建落後並不適合西方列強,他們的目的不在於統治中國人,而且佔據一個據點,向中國內地推銷商品。

西方人通常的做法是在縣城以外的郊外,特別是沿海沿江處,依託港口新建一個城市,重新lian建立一個城市,沒有各種拆遷問題,而且規劃更合理。

上圖是民國廣東的行政區劃,跟清朝末年其實大同小異,清朝沒有【市】這個建制,民國的市都是從原來的縣分拆一小部分出來的,下面兩張圖也是同理。

我們看廣東東部,潮州府其實就是潮安縣城,也就是現在的潮州市區。

而汕頭市其實是從橙海縣分拆出來的,實際上圖上【汕頭市】的範圍就是西方要求開埠的城市,當時還不是城市,因為縣城是圖上的橙海縣城。

上海市也是同理,上海租界實際上是上海縣城外20裡處建立起來的新城市,不過後面連在一起而已。

青島市同理,青島市是從即墨縣分拆出來的。


長島男爵


回答如下:


厲庭銀


​汕頭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於韓江西岸,蓮花山以東的平原海邊,自古就是廣東與福建之間的商貿要道之一。汕頭這座城市歷史不長,但汕頭港卻是嶺南重要的港口,東北方向是福建,遠隔大海是東南亞,堪稱是南部海域的“丁字路口”。汕頭港直對大海。歐洲人通過汕頭港非法買賣人口,大賺特賺黑心錢,但當時汕頭港不是正式的開埠港,他們在這裡畢竟沒有合法身份,乾的也是偷偷摸摸的勾當。​怎麼辦?很簡單,教清廷懂規矩。1858年5月,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長驅直入,把清廷嚇個半死。咸豐帝也知道英、法不會滅掉清朝,無非是多“放點血”而已。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6月,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成了英、法鬼子的饕餮大餐。條約中規定,包括潮州港在內的10處港口成為所謂的對外通商口岸。潮州港,指的就是現在的汕頭。至此,外國列強可以名正言順的通過汕頭港幹不法之事,謀取暴利。


那抓嘻嘻


選汕頭開埠原因很簡單,一是汕頭灣是內海灣,對於當年噸位還不大的蒸汽船、帆船來說,汕頭港在當時絕對是天然良港,那些被選中的城市都有類似的原因。當然現在船的噸位太大進不了汕頭港所以汕頭港沒落了。二是當年潮汕地區已經大量下南陽到東南亞發展,那時東南亞基本都是西方殖民地,所以潮汕地區在西方有一定知名度。


浟浟0608


汕頭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位於韓江西岸,蓮花山以東的平原海邊,自古就是廣東與福建之間的商貿要道之一。汕頭這座城市歷史不長,但汕頭港卻是嶺南重要的港口,東北方向是福建,遠隔大海是東南亞,堪稱是南部海域的“丁字路口”。汕頭港直對大海。歐洲人通過汕頭港非法買賣人口,大賺特賺黑心錢,但當時汕頭港不是正式的開埠港,他們在這裡畢竟沒有合法身份,乾的也是偷偷摸摸的勾當。​怎麼辦?很簡單,教清廷懂規矩。1858年5月,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長驅直入,把清廷嚇個半死。咸豐帝也知道英、法不會滅掉清朝,無非是多“放點血”而已。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6月,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成了英、法鬼子的饕餮大餐。條約中規定,包括潮州港在內的10處港口成為所謂的對外通商口岸。潮州港,指的就是現在的汕頭。至此,外國列強可以名正言順的通過汕頭港幹不法之事,謀取暴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