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字《疫情防控日誌》記錄戰“疫”點滴

戰疫先鋒 眾志成城

“又是忙碌的一天,辛苦點就辛苦點,有那麼多挺身而出的醫療工作者,有那麼多自願到一線服務的志願者,有我們的政府和各級組織,相信我們一定能戰勝這場疫情!”這段文字來自於石景山區八寶山街道永東南社區黨委書記陳鑫的《疫情防控日誌》,從1月25日那天到現在,他堅持每天記日誌,無論多晚都沒間斷過。陳鑫總是說自己“記性不太好,需要把一天做的事或者沒完成的事用筆記下來”,疫情期間,隨著工作量的增加,這些《日誌》的字數也逐漸多了起來,到目前為止,已經有3萬餘字。

永東南社區是石景山區典型的老舊小區,一直是開放式管理。小區出入口多,光是這一個社區出入口就有3個,這給社區的聯防聯控工作增加了難度。陳鑫與物業、保潔等單位協調人員,在街道的統籌安排下,最終留下主要通道的一個路口,保障居民正常出行,並安排專人值守。

“你進門時看到的電子抬杆和保安亭,都不是一開始的‘標配’”,陳鑫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由於疫情來得急,防控初期物資缺乏,社區工作人員就用展板架、桌子封住路口。當時社區居民還不理解,陳鑫總是耐心把“封路口”的原因一一解釋清楚,同時勸居民們到社區登記,辦理出入證。居民們看到這群年輕人不分白天黑夜、不管颳風下雪地守在門口,也慢慢理解了。遇到幾個“急脾氣”要硬闖的,社區的老年人還會幫著工作人員一起勸導。

事實上,作為社區的“守門人”,說自己“記性不太好”的陳鑫卻對社區內上千戶居民的情況“門兒清”。大年初一一早,陳鑫就帶領社區幹部在65個單元樓門內張貼《致居民的一封信》,管樓幹部開展“網格化、地毯式”人員摸排核查,並建立信息臺賬。

挨家挨戶打電話核對底冊,給離京人員發微信確認,在樓門口張貼通知……僅用2天時間,社區就完成了轄區1100戶人員情況的初次排查。在核查的同時,社區工作人員也提醒居民注意自我防護,減少外出,如有返京人員及時告知社區進行登記。實行“封閉式”管理後,居民們的外賣、快遞統一送到小區門口的指定點位。為了方便居民,社區工作人員又幹起了跑腿工作,提供“送貨上門”服務。有腿腳不方便的老年人需要買菜的,他們也會去社區菜站幫忙“代購”上門。

也是從大年初一那天起,陳鑫就沒休息過一天。目前,社區實行24小時值守。陳鑫和同事們每天從早8點一直幹到晚上十一二點,每週還要輪流值夜班。陳鑫“仗著自己年輕”,每週都要多申請值幾天夜班。“忙完一天回到家後,往往已經到了12點”,陳鑫說,自從開始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後,母親也沒12點睡過覺,總是留著一盞燈,等他回來後才安心入睡。

“居民們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工作最大的動力,”陳鑫說。經常有一些居民自發給工作人員送來口罩、消毒用品。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晚上十點多,他在路口值守,一位戴著口罩的阿姨推著自行車走過來,放下一個袋子,二話不說就走了,陳鑫在後邊追了半天都沒追上,打開袋子後,他看到了消毒噴霧和口罩,心裡很是感動。沒想到那些被新聞報道過的感人事件,在現實生活中也讓他碰上了。

“我們是老百姓最親近的人,社區是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陳鑫在《日誌》中寫道。他說,還有很多社區工作者和他一樣,默默守護著一方安寧。社區工作者同樣是奔波在前線的“戰士”,雖然他們沒有“逆風”而行,但同樣在為轄區百姓遮風擋雨。居民們的一句“辛苦了”,他們的心就能熱很久。始終奮戰在疫情阻擊戰的第一線,這就是他所能理解和堅持的英雄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