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高的銀都古道廊橋,已經千年之久

江西上高的銀都古道廊橋,已經千年之久

從上高縣城出發,大約半小時的車程來到千年古村宜春上高縣南港鎮梅沙村探訪銀都古道廊橋——金鎖橋。

穿過一段小路,只見金鎖橋橫跨在一灣河道上,沒有想象中的雄偉氣勢,倒像一件精雕玉琢的藝術品,鐫刻著歲月的痕跡,古樸而典雅,與山水田園和諧共生。據記載,金鎖橋全長65.9米,寬5.38米,高7.18米,新建之初,青石橋體狀如鎖鑰,加之木廊天然的木黃色,故名金鎖橋。

金鎖橋為四墩三孔廊式石橋,橋體下面的三個圓拱像三彎明月,拱橋迎水面山花牆建有楔形分水尖。蒙山、袁嶺、上梅一帶的水流經於此,水流量之大可想而知,這樣的設計大概出於水流量大的考究。

據當地老人介紹說:“這裡是過往行人休憩的好場所,村民挑擔累了,到橋上歇歇腳,下雨了在這裡避避雨,夏天則是村民納涼的好去處。”憑欄而坐,透過柵欄放眼望去,清亮的河水蜿蜒而去,田野裡一派生機盎然,遠處黛色的山巒蒙著一層輕紗般的薄霧,青山綠水間,一卷散發著泥土氣息和清新空氣的水墨丹青潑灑而來,令人心曠神怡。踏上古橋的臺階,腳下是青石板,莫名的愜意感油然而生,彷彿一瞬間帶你穿越時光,歷史的畫面一幕幕在眼前閃現。

如此設計精巧、美觀實用的廊橋實在叫人歎為觀止,不愧為廊橋建築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想想600多年前,在生產力落後的時代背景下,修建廊橋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和智慧。據研究人員介紹,明、清時期廊橋西側建有驛站,供官郵在此換馬歇息喝茶之用。如今,隨著時代發展,農業生產現代化,家裡都裝上了空調,在此休憩、乘涼的人少了,金鎖橋和上分石板古道一樣已退出歷史舞臺,不再發揮交通要道的作用,它成為南港鎮一道亮麗風景。

然而金鎖橋並不孤寂,橋下的青石板上,賢惠的梅沙女子依然在此浣衣,留下陣陣歡聲笑語;俏皮的孩童放學後,在大人們的陪伴下來此嬉戲,留下串串腳印;遠行的遊子歸來,總要到橋上去走走,探尋曾經的足跡。金鎖橋依然能從中感受到梅沙人的淳樸和勤勞,感受到梅沙遊子對故鄉的眷戀和熱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