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 13 平米房間打造成「舒適區」,我想說說這些出租屋改造心得

我們所討論的「生活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來源於我們工作和生活的環境好壞。而一個生活環境的好壞,與這些空間內的各個分區、物品擺放位置和人行走時的動線密切相關。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是建築學家,但這卻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面對的一個問題 —— 無論大到是買別墅,還是小到租個幾平單間。

比如,之前我從隔壁的中房搬到現在的大房,就進行了一次完全的重新改造。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談談在「大改造」背後,我是怎樣對這個 13 平方的房間進行功能分區,讓自己的工作、休息、娛樂區域各得其所的。

你需要多大的空間?

首先要明確,你大概需要一個多大的空間。

一般而言,對於一個單人生活的空間,主要由睡眠區、儲物區、工作區組成。如果根據個人需求不同,可能還會增加娛樂區、梳妝區等不同區塊。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對各個區域的面積進行大致估算,並在開始佈置前對各個區塊所在的位置有一個大致的擺放計劃。

比如之前的中房,我的桌子(140cm×60cm)和床(190cm×150cm)就已經「吃」掉了絕大部分的房間面積,雖然衣櫃是直接內嵌在牆壁內,但房間有兩個角是凸出來的承重柱,存在一些無法利用的零碎空間,就沒有辦法將不同的區域單獨拆分出來,只能將梳妝區、工作區、娛樂區全部集中在這塊桌子上。

把 13 平米房間打造成「舒適區」,我想說說這些出租屋改造心得

之前的房間:梳妝、工作、娛樂都只能在一張桌子上進行

因此,從中房換到大房的目的很明確——原來的房間面積不足,無法容納一個舒適的工作區,而大房間的面積有 13 平方米,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立體空間對於小房間來說是一個極為有用的改造方法。在房間層高允許的前提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床架高,例如上床下桌、上床下櫃等等,將一些功能區域進行重疊,可以大大節省空間。

把 13 平米房間打造成「舒適區」,我想說說這些出租屋改造心得

網上找的高架床示例,前提是房間層高允許,不然在上鋪睡覺會很壓抑

但立體空間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工程量較大。如果不是出租屋本身在設計時就採用立體空間,而是自己在後期購買建造,那麼成本和工程量就會高不少,未來在搬家時也會產生很大的困難,而且還不一定能獲得房東同意。

對我來說,在不對出租屋房間進行大改的情況下,就不太可能搞立體設計,只能將各個區塊平鋪在房間內

在考慮區塊的分佈時,同樣還要考慮動線的問題。雖然這個動線和「你蹦迪的動線」場合不太一樣,但意思還是大致相同的。所謂動線,簡單來說就是要讓住在房間裡的人在移動時感到舒服,沒有阻礙行走的物品,且保證各個區域在切換時不需要花費過多時間去思考,這樣也能讓有限的空間在使用時感覺更大。當然,在動線這方面,我承認我的房間裡有一些不合適的地方,這個就要留到後面說了。

把 13 平米房間打造成「舒適區」,我想說說這些出租屋改造心得

宜家 —— 動線設計的集大成者

不同功能的區塊怎麼安排?

這個問題,和房型、光線和動線密切相關。

簡單來說,誰都不希望各個區域凌亂複雜,影響到實際生活時的體驗。簡約而有規律的區塊分佈,有助於我們在家生活和工作的體驗和效率。

安排區塊之前,必然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測量尺寸。這裡直接建議大家上捲尺,而不要用什麼 AR 工具,尤其是需要精確定製的產品,最好是量到小數點後一位數。

測量完畢獲得數據後,就可以在紙張或是屏幕(iPad、電腦、手機)等通過畫圖、AR 模擬等方式,大概設想或查看一下裝修完成的樣子,以便及時發現問題或更改。

還是拿我的房間舉例,之前住的中房,兩個角的承重柱無論怎樣擺放都會帶來空間上的浪費,就算是利用上了也依然會有一些讓人不太舒服的使用體驗。同時,整個房間只有一個小窗戶,且外窗臺很小,在沒有「陽臺」的房子裡,晾 / 收衣服就是一個麻煩的問題。

把 13 平米房間打造成「舒適區」,我想說說這些出租屋改造心得

我之前居住的中房分區圖,右側空間被浪費了

而大房基本上就是一個「火柴盒」,除了在房間三分之二的位置有一個較大的承重柱。通過和房東瞭解得知,大房原本並不是「大房」,而是將陽臺打通之後,併入大房空間內的。承重柱所在的位置,實際上是之前房間和陽臺分隔牆所在的地方。

所以,我還因此獲得了一個大面積的窗戶,以及一個巨大的晾衣空間。

把 13 平米房間打造成「舒適區」,我想說說這些出租屋改造心得

接下來,就是考慮室內的各個區塊如何分佈。鑑於每個人的喜好不同,這裡的觀點僅代表我個人,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行調整。

工作區 / 娛樂區

對我而言,工作區與娛樂區基本就是同一區域,因為對於我這個肥宅而言,擁有一個大顯示器的桌面,就是我最簡單的快樂。在這個區域內,我既可以寫出一篇篇文章和推送,也可以剪片修圖,還可以放聲嗨歌。

在位置的選擇上,我最終將它安排在了房間左上角靠窗的位置,原因有以下幾條。

首先,整個區域靠近窗戶,白天的採光更好,無論是看屏幕還是讀書,都不再需要其他光源,也更容易使人集中精力。到了夜晚,周圍的環境都是一片漆黑,打開桌面燈就可以照亮整片區域。靠窗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隨時望向天空,方便摸魚。

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是我房間裡唯二可以放下大面積物品的空間。從房間平面圖來看,左上角被門佔據,右下角由於有承重柱,寬度只有 110cm,能放下 140cm 桌子的區域只有左下角和右上角。由於房間沒有加裝窗簾,加上窗戶面積較大,因此就不可能將床放在靠近窗戶的地方。

把 13 平米房間打造成「舒適區」,我想說說這些出租屋改造心得

工作娛樂區白天和夜晚的樣子

但是到後期,我還是遇到了一個問題:桌面區域不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拓寬了這一區域,選購了一個小邊桌放在右側,將筆記本、雷電擴展塢和一些電線轉移到了邊桌上。同時,邊桌提供的更多收納空間,還可以用來放置數碼產品包裝盒,以及吹風機。

把 13 平米房間打造成「舒適區」,我想說說這些出租屋改造心得

邊桌

這樣,工作區就安放完畢了。

把 13 平米房間打造成「舒適區」,我想說說這些出租屋改造心得

工作區安放完畢

睡眠區

選擇多大的床,就意味著睡眠區域會佔多大的面積。我選擇了一張大床,方便自己睡覺時打滾,也方便有朋友來過夜時,能夠不被我踹下去。

更好的選擇是上下床,不僅可以給自己睡,朋友來了也不會有問題。當然,如果你沒有預備朋友過夜的需求,那麼單人床當然也是可以的,而且還能節省面積。

鑑於上面的原因,唯一能擺放床的地方也只有門旁邊的一塊空間,剩下的就是橫著擺還是豎著擺的問題。最終我選擇了豎著擺,因為這樣的話坐在床上正好對著的就是一面白牆,未來可以在這裡添加一個投影幕布,便於直接躺在床上看電影、玩遊戲,配合一對立體聲 HomePod 和 Apple TV 4K,將自己的娛樂區域擴展到睡眠區。

把 13 平米房間打造成「舒適區」,我想說說這些出租屋改造心得

La vie d'Adèl

豎著擺之後,床頭和梳妝檯櫃之間就有一個小空間,正好可以放下一個高於床面的床頭櫃。櫃子上的小米線材收納盒裡,是整個梳妝區和睡眠區的用電排插。床的上方是一個裝飾區域,放有自己的一些旅行記錄和香薰,以及一個氛圍燈。

把 13 平米房間打造成「舒適區」,我想說說這些出租屋改造心得

床的安放位置

梳妝區

梳妝區原本的規劃是在床邊,因為無論是多好的打光條件,自然光才是梳妝時最適合的光線。但由於承重柱是一個不規則的階梯型,因此衣櫃想要擺在床邊的話,就會因無法靠牆而導致空間廢棄,如果是承重柱的形狀定製衣櫃則不划算,所以我最終將梳妝區安排在了床邊。

把 13 平米房間打造成「舒適區」,我想說說這些出租屋改造心得

原計劃:將梳妝檯安排在窗邊,但會導致承重柱附近的空間廢棄


把 13 平米房間打造成「舒適區」,我想說說這些出租屋改造心得

實際:將衣櫃安排在窗邊,梳妝檯嵌在承重柱旁

為解決動線問題而安放的衣架

安放好梳妝檯後,又產生了另一個問題:動線重複。在原計劃下,房間內的動線是相對合理的,即起床 → (刷牙洗臉)→ 找衣服 → 全身鏡 → 梳妝 → 拿包 → 裝電腦(娛樂區)→ 出門。

把 13 平米房間打造成「舒適區」,我想說說這些出租屋改造心得

按原計劃相對合理的房間動線

修改之後,就需要先跨過梳妝區去衣櫃,然後再回來梳妝,接著去門口旁的架子拿包,再跨過整個房間拿電腦,最後又跨過整個房間出門……

把 13 平米房間打造成「舒適區」,我想說說這些出租屋改造心得

為了利用空間而變得複雜的房間動線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想了一些辦法,但最終還是因為房型的問題而放棄,只能通過添置兩個室內衣架來縮短來回往復的過程。兩個衣架一個放在梳妝區左側,一個放在娛樂區左側,之所以這樣改動,原因有這麼幾條。

買了兩個衣架是因為我衣服太多,按照季節劃分,不穿的衣服可以暫時放在衣櫃裡,穿的衣服拿出來掛在衣架上。

梳妝區旁邊的衣架(衣架①)放一些最常穿的衣服,且全身鏡也在衣架前面,能夠儘量減少來回的頻率,增大空間使用率。至於這個衣架為什麼在房間裡豎著擺,是因為橫著擺不下了……

把 13 平米房間打造成「舒適區」,我想說說這些出租屋改造心得

雖然步驟沒變,但縮短了距離

工作區旁邊的衣物(衣架②)則是稍微沒這麼常穿的,或者是需要在室內晾的衣物。這一部分實際上是比較混亂的區域,衣架左側是吸塵器、空氣淨化器,再左側是髒衣袋。但這也只是「無奈之舉」,畢竟除了這一塊地方之外,已經沒有別的區域可以在放下這麼大一個衣架。

另外,由於投影儀畫面的原因,也需要衣架讓出來一塊大牆面,所以衣架②也只能靠著工作區放了。

把 13 平米房間打造成「舒適區」,我想說說這些出租屋改造心得

工作區旁的衣架②

儲物區

主要的儲物區佔地是窗和承重柱之間的衣櫃,以及開放或隱藏在各個區域內的儲物空間。

衣櫃算是我比較滿意的一個擺放位置,儘管打亂了動線,但恰好利用了窗和承重柱之間的一段凹陷,定製了一個 110cm 的衣櫃。衣櫃上方還放了一些較大的物品,如行李箱、顯示器包裝盒等。

把 13 平米房間打造成「舒適區」,我想說說這些出租屋改造心得

衣架上方的空間

與之類似的是,梳妝檯下方、床頭櫃、工作區邊桌等等地方,都是可供儲物的空間。

其他區域

其他區域就是相對獨立或沒有集群到作為「區域」的物品,例如空氣淨化器、吸塵器、智能垃圾桶、髒衣袋這些,它們沒法融入到其他區域,且體積又比較大,只能單獨擺放。

除了智能垃圾桶,其它物品都比較集中地放置在了進門後的靠牆區域。髒衣袋最靠近門口,方便洗完澡後進門直接將舊衣物扔進去,也方便出門前直接提著去找洗衣機簽收髒衣物。

空氣淨化器的位置其實不太合理,但也著實找不到屬於它自己的空間,就只能暫時委屈一下它了。

把 13 平米房間打造成「舒適區」,我想說說這些出租屋改造心得

安放各個區域後的房間平面圖

未來改造計劃

儘管動線不太合理,但考慮到個人物品實在太多,目前的空間利用率或許是比較高的,因此未來應該不會有更大的改造計劃,更多是小修小補。目前能想到的是將床用木架稍微墊高,並在下面裝上一些燈條並接入 HomeKit,為一些需要的場合渲染氣氛。

把 13 平米房間打造成「舒適區」,我想說說這些出租屋改造心得

這種床架某寶上只要 200 多

不過這裡還是要建議大家,如果是對現有的佈置不太滿意,就儘量給自己未來的改造、升級或是搬遷留下空間。例如優先選擇模塊化、可拆卸、方便移動的產品,減少定製的物品。如果是在沒轍了,在確實能提高空間利用率的前提下,再選擇定製。

當然,對於已經買房的小夥伴,搬遷的問題可能就不太需要關注,但對於以後的一些升級和改造,還是要考慮到的。

一步到位還是循序漸進?

這是一個我們在裝修(不論是買來的還是租來的房)時很喜歡談到的問題。

相信當我們真的考慮這些問題時,腦海裡早就已經有了一個建造完畢的樣子。但現實行動起來之後卻發現,計劃很多時候都會根據實際情況而改變、妥協,甚至不得不放棄。「一步到位」似乎更像是衝動的代名詞,不僅需要承擔短時間難以償還的經濟壓力,還不能保證日後的使用體驗就一定符合自己的心意。但「循序漸進」卻又充滿了妥協,雖然最終也能把房間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可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徘徊這麼久,也難免不跳到一步到位的極端中。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該一步到位的就一步到位,可以循序漸進的就循序漸進。

比如,在選擇床、桌子、椅子這些使用頻次極高,而且對人體的舒適度和健康有重大影響的物品時,那就選擇經濟條件能承受之下你認為最好的,畢竟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但一些有了體驗更好,沒有也不會嚴重降低生活質量的物品,我們就可以一點一點地購買。就像是我房間的桌面以及各種肥宅快樂設備,就前前後後花了半年多的時間,才完全達到了自己目前想要的樣子。

把 13 平米房間打造成「舒適區」,我想說說這些出租屋改造心得

我的房間一角

以上,就是我對於房間佈置和改造的一些經驗和想法,希望我們都能在新的年代裡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肥宅快樂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