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9.1,你讀的每一本書都有它的影子,400年後仍然戳心

本週,我們將陪伴大家共讀的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這本書,在西方人的心目中,是現代的第一本小說。


《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稱這本書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它完成了後來所有的小說家所企圖完成的東西。


而諾貝爾獎金委員會曾做過一項關於“最了不起的文學經典”的調查,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和全世界有名作家在內的大多人,他們認為《堂吉訶德》這本書當之無愧。


高分9.1,你讀的每一本書都有它的影子,400年後仍然戳心


作品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已年滿五十歲的人,因為看騎士小說入迷,三次離家自命遊俠騎士,到處行俠仗義,一路鬧笑話,最終在遺憾中死去的故事。


通過書本,我們可以從一個看似得了失心瘋的主人公身上,讀懂一個人在理想面前的態度。為了自我理想,他可以不顧世間任何問題,任何險阻。


在閱讀《堂吉訶德》之前,我們可以先思考以下五個問題:


1.一個人為了心中的理想,可以做到何種地步?


2.身世坎坷的人,要如何一步步變得耀眼?


3.為什麼說苦難,都是驚喜的鋪墊?


4.當我們遭遇別人質疑的目光時,我們需要如何應對?


5.當現實和理想有了衝突,我們需要如何去平衡呢?


高分9.1,你讀的每一本書都有它的影子,400年後仍然戳心


高分9.1,你讀的每一本書都有它的影子,400年後仍然戳心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1616年4月23日,是《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逝世的日子。


塞萬提斯去世兩百多年後,德國詩人海涅曾把他和莎士比亞、歌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說他們三人,是小說、戲劇和詩歌三大領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塞萬提斯的藝術高度,和他的作品一直到今天都能持續爆發生命力有關。如果拋開他的這些成就和光環,塞萬提斯的一生,我們只能用狼狽來形容。


因為他的一生,和殘廢、綁架、海盜、誣陷與監獄這些詞深深地聯繫在了一起。


高分9.1,你讀的每一本書都有它的影子,400年後仍然戳心


塞萬提斯只上到中學,在本該讀大學的年紀,他去當了兵。當兵的第二年,他在一次海戰中受傷,導致左手殘廢。


幾年後,又遭遇海盜綁架,因無法交出贖金,不得不被海盜折磨了長達五年的時間。


他好不容易擺脫海盜,又遭人誣陷,兩次進入監獄。在被釋放以後,才開始寫《堂吉訶德》。


這本書的出版,沒有讓他從此脫離困境,或許連他自己也沒想到,等待他的將會是又一次牢獄之災。


高分9.1,你讀的每一本書都有它的影子,400年後仍然戳心


塞萬提斯直到去世很久以後,他的國家才認可了他,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中心,豎立起的他的雕像,有人說這是他的家鄉和祖國,對他表達的一種歉意。


高分9.1,你讀的每一本書都有它的影子,400年後仍然戳心


塞萬提斯用他自己的經歷,詮釋了苦難或許是藝術的調劑這個說法。而塞萬提斯寫出的《堂吉訶德》,也快速成為街頭巷尾人人的談資。


從表面上看,故事中的主人堂吉訶德和侍從桑丘,這兩位主人公都不是什麼英雄人物。


他們分別是瘋癲和痴傻的代名詞,存在的意義,似乎只是為了讓人開懷大笑。

高分9.1,你讀的每一本書都有它的影子,400年後仍然戳心


少了他們,大家也很難再笑出聲來。


堂吉訶德瘋狂到什麼程度呢?他可以把風車當成巨人,進而用自己的長槍向巨人發起挑戰。


毫無疑問,結果他失敗了,而且還失敗得特別難看,連人帶馬都被風車的翅翼狠狠甩開了。


大家看到堂吉訶德落得如此狼狽的下場,即便是籠罩在愁雲中的人,也可以找到一個繼續樂觀下去的理由。


但是,我們喜歡書裡的故事,並不僅僅只是因為,堂吉訶德這個形象,可以讓人煩惱盡無;也因為,在書中,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高分9.1,你讀的每一本書都有它的影子,400年後仍然戳心


有人為了養活家人,不得不辛苦工作。


有人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可以嫁一個更有身份的人,不惜先讓自己成為那個有身份的人。


這本書寫眾人生活的書,我們可以看成是塞萬提斯整個顛沛流離人生的真實寫照。他成功塑造的一個逗樂大家的人物,是教會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


面對接二連三的困境,如果我們只深陷在情緒的漩渦而不可自拔,這是不可取的。


如果我們可以跳出狹小的視角,我們或許可以如同塞萬提斯一樣,看到更加廣闊的天空。


高分9.1,你讀的每一本書都有它的影子,400年後仍然戳心


塞萬提斯在影響普通人之餘,還影響了兩位重要的作家。


這兩位作家分別是博爾赫斯和魯迅。


赫爾赫斯的作品,總喜歡在虛實和真假之間來回切換。


他曾因為受到塞萬提斯作品的影響,在保留自己一貫風格的同時,寫過一個短篇,這個短篇講述一個法國作家打算用法語重寫《堂吉訶德》的故事。


博爾赫斯這樣做,只是為了去體驗一次塞萬提斯曾體驗過的東西。


而為我們所熟知的魯迅,他筆下的人物阿Q,很多人覺得,他也是藉助了堂吉訶德這個人物的原型。


高分9.1,你讀的每一本書都有它的影子,400年後仍然戳心


高分9.1,你讀的每一本書都有它的影子,400年後仍然戳心


就是這樣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上下兩冊相隔的時長,長達十年。在第一本書出版以後,很多人開始寫這部作品的續集。


而一開始,這本書也並不叫《堂吉訶德》,而是叫《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臺·拉·慢卻》,我們可以在第二本書中,看到塞萬提斯講述自己在書被人提前出續集的經歷。


塞萬提斯,在自己的小說中,既談論自己也談論小說本身,談論什麼叫做小說的行文。


高分9.1,你讀的每一本書都有它的影子,400年後仍然戳心


塞萬提斯在作品中,隨處都在用這種寫作手法。


堂吉訶德遊歷期間,他會遇到一些早就聽過他鼎鼎大名的人,大家說讀過他的故事,早已知曉他的趣聞。


再向前追問一步,我們會發現,別人塑造的他,已經變得荒誕不經,缺乏真實感。


堂吉訶德甚至有一次在朋友的帶領下,還看到一本關於自己的書,那本書正在校對,作者毫無知名度。


他當時很氣惱,覺得那樣的書,早就該毀掉,毫無存在的價值。


高分9.1,你讀的每一本書都有它的影子,400年後仍然戳心


與此同時,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找到讀書對人影響的答案。


書中的主人公堂吉訶德,讀書改變了他的行為,他因為沉迷於各種各樣的騎士小說而不能自拔,在年滿五十歲時,不顧家人的阻撓,執意出發去當一名騎士。


最終,他沒能成為真正的騎士,而是活成了一個笑話。


堂吉訶德信奉騎士小說中的騎士精神,也一直在身體力行。我們可以說他在讀書時,沒有結合時代來進行思考。


他不知道,自己所信奉的那套騎士精神,已經過時。


高分9.1,你讀的每一本書都有它的影子,400年後仍然戳心


他不僅可笑,也十分可憐。


但塞萬提斯真正要告訴我們的是,一個人為了心中的理想,是可以付出一切代價的。


一個活在現代的人,懷抱著過去的一套價值觀,把魔法當成對抗現實的工具,是不可取的。


只不過,隨著堂吉訶德的生命走向終結,我們越來越看出他的可貴,他在一個並不接納自己的時代,做著一件毫無可能的事情。


這件事註定會失敗,不是他的原因,是時代的原因。


高分9.1,你讀的每一本書都有它的影子,400年後仍然戳心


時代在變化,而他一直堅守自己覺得正確的東西,這就是他和所有人的最大不同。


他除了自我堅守,還會幫助人成長,和他一起遊歷多年的桑丘,就逐漸得到了成長。


因為在堂吉訶德的眼中,各個階層是可以平等相處的,他們在遇到一個問題時,可以毫無顧忌地暢所欲言。面對桑丘的抱怨,堂吉訶德總是很包容。


高分9.1,你讀的每一本書都有它的影子,400年後仍然戳心


堂吉訶德就像一個循循善誘的長者,讓桑丘一點點發現自己的問題,他再在適當的時候做出點撥,教會桑丘處理事情,讓桑丘成長了起來。


我們讀這樣的故事,是一個尋找人生真相的過程。


我們想要做成一件事時,我們當有堂吉訶德的執著;我們在面對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時,我們要敢於說出自己的疑問;


我們意識到自己的選擇錯誤後,我們要學會調節路徑;即便是所有人都嘲笑我們的夢想,我們也當步履不息。


高分9.1,你讀的每一本書都有它的影子,400年後仍然戳心


在明天的共讀中,讓我們一同走進書本,去認識那個已經喪失理性的堂吉訶德。我們明天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