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改革:失去編制的教師,發展前途真的有可能會更好嗎?

大家都知道,今年是事業單位改革的收官之年。關於事業單位改革,持續的時間已經非常長了,是一個逐步推進、持續改革的過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事業單位其實已經基本完成了改革,正在不斷完善相關的配套制度,比如晉升制度、職稱制度、工資制度等。事業單位的分類等已經基本完成,即使沒有完成的,已明確了改革的方向和路徑。比如大學的改革,就已經明確和縣級以上公立醫院一樣:

改革之後,大學將保留事業單位的性質,享受的財政撥款補貼等等相關的政策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對於大學教師來說,他們將失去事業單位的身份和編制,失去工作的穩定性。

大學改革:失去編制的教師,發展前途真的有可能會更好嗎?

革之後,大學將按照崗位來實行管理,按照合同來實行管理,而不是按照編制和身份來進行管理。既然是實行合同制的管理,那就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教師可以選擇大學,而大學也可以選擇教師。大家的權利與義務用合同來進行約束,而不是身份。

大學改革:失去編制的教師,發展前途真的有可能會更好嗎?

很多人說,這樣的改革對於大學教師來說很有利,改革打破了身份編制的限制,讓大學教師可以實現自由的流動。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一定要經過上級有關部門的同意才可以調動,而且規模很小,很多學校急需要的人才無法得到和引進。改革之後,學校針對教師的用人權將大大得到提高,而教師的自由選擇權也可以大大得到提高,對於教師的發展來說,是非常有利的,這應該是大多數人的觀點。

大學改革:失去編制的教師,發展前途真的有可能會更好嗎?

但是,這樣的改革對大學教師來說,真的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嗎?大家都知道,大學教師雖然也是專業技術人員,但畢竟和醫生等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醫生只要有技術,還真的不愁沒有醫院聘用,但教師顯然不是這樣的。相對來說,對於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價,不如醫生這樣直觀、科學。對於醫生來說,哪一種手術你能不能做,這是有明確的標準的,而對於教師來說,哪一個課你能不能教,還真不一定能說清楚。

大學改革:失去編制的教師,發展前途真的有可能會更好嗎?

所以,即使打破身份編制的約束,大學教師想要自由地流動起來,應該也是非常難的。如果教師被大學解聘,可能相對於要找到更好的工作估計不太容易。從單位性質來來看,醫院帶有經營性質,有經營收入,而大學畢竟不是經營性質的單位,對於相關的待遇主要靠財政撥款解決,所以待遇應該在一個限定的範圍之內浮動,總體上肯定不會相差太多,沒有醫院那麼自由。再者,我國對於大學的發展,依然是有計劃的,比如大學一年招收多少人是限定的,對於教師數量也是應該有限定的。而醫院不一樣,只要技術比較好,有足夠的能力,那它就可以不斷的擴充自己的規模,可以越辦越大,人員越來越多,待遇越來越好。大學在這些方面,顯然要差得多。

大學改革:失去編制的教師,發展前途真的有可能會更好嗎?

所以,大學和公立醫院實行同樣的改革路徑,效果可能還真不一樣,在改革之後,大學教師的發展前途還真不一定就比以前好。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