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家鄉有什麼歷史文化?

籠包楊


我的家鄉是位於山東沿海的小城市日照,日照之名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佑二年,宋代置日照鎮,取“日出先照”之意。日照在歷史上出現許多有名的人物,如姜太公、張行簡以及劉勰等等。

說道日照的歷史文化也有很多,比如太陽節、夾倉的傳統吹打樂、莒縣的門箋和嵐山的漁民號子等等。主要說一下最出名的日照太陽節,日照地區的太陽崇拜習俗以天台山下太陽節(老母廟廟會)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為宏大,影響最為廣泛。天台山下,有一個非常獨特的老母廟——這座老母廟祭祀的是我們的先祖太陽神羲和,當地人稱羲和老母。母廟廟會(太陽節)起於何時,不見記載。傳說自古以來日照民間就有趕廟會的習俗,人們在祭祀神靈的同時,也要進行商貿和民間娛樂活動。因此每年一度農曆六月十九太陽神生日這天,天台山下的老母廟都要舉辦廟會,這是濤雒也是日照的一大盛事,周圍幾百裡的鄉民都來趕廟會,祭太陽,祀老母,祈求五穀豐登,幸福安康。村民們還將生產的鄉土產品拿來展示、交換、同時請來專門的戲班子表演節目。據說當時廟會的場面宏大,熱鬧非凡。

老母廟廟會(太陽節)大型節慶活動一直延續到解放前。後來廟會上發生了一件離奇的“木刀殺人”的事故,廟會活動才中斷。六十年代文革開始,紅衛兵到這裡破四舊,將老母像合佛像砸毀。到七十年代人們在這裡採石,老母廟和石鳯寺被徹底破壞了。但是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在太陽節這一天保留吃麵餅的習俗。


卷狸看歷史


我的家鄉在陝西合陽,這是愛情詩歌的發源地,是詩經的故鄉。不過,我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是合陽線戲(也稱為木偶戲)。離開家鄉已經多年了,可是童年的記憶永遠不能磨滅。記得小時候最大的節日也是最快樂的日子,就是村裡過會。小學院子裡的老戲樓演出了。村裡的能人們,早早把自己的傢伙什準備好,大戲上演了。我們這些小孩們拿著家裡的小板凳,佔好座位,然後在戲臺下追逐打鬧。具體戲裡咿咿呀呀唱的啥我們一概不知!還是介紹合陽線戲吧,又稱"線腔戲",俗稱"線胡胡戲"。其角色形象酷似唐俑和"來報子",有"郭禿"遺痕,因而它歷史悠久。合陽線戲偶高80至90釐米,提線5至7根(頭3,手2,腰1), 特殊需要加至13根,線長約1米(名為"低線"); 七十年代後舞臺更新,藝人在高空操作,"高線"出現。藝人們經過長期實踐,摸索出提、撥、勾、挑、扭、搶、閃、搖八種技法,使偶人幾乎可以做出各種生活與舞蹈動作,神態逼真。早期舞臺約15尺見方,木柱支撐,布幔相圍,兩側上下場。六人伴奏,五人操偶,往來逡巡,莫不應節,維妙維肖,栩栩如生。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洽川風景區,這裡有固定的演出,讓你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來個親密接觸!不過,坐在劇場看戲和戲樓下小凳子完全不同的感覺!


桃李郭果404


對漢武帝時期這段歷史有所瞭解的人,一定對“河西走廊”這個名稱不陌生,它是漢武帝耗費大量人力財力以及國力打造的一條巨長的走廊。河西走廊位於中國西北地區,也就是如今的甘肅西北部,這條走廊也是中國通往新疆的重要的通道。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南至祁連山、北抵馬鬃山、合黎山,全長約900千米,是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平地,這條走廊也被稱為甘肅走廊。

河西走廊是通往西域的重要門戶,“接四境而扼三邊”,乃“天下要衝,國家藩衛”,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長1000公里,寬200公里,且在黃河西岸,從武威到敦煌,再到西域。

其實,春秋時期秦國與晉國一直爭奪河西走廊的統治權,秦穆公時由於晉惠公背信棄義,在其鬧饑荒的時候,晉惠公不知恩圖報,卻反過來攻打秦穆公,結果被秦穆公活捉,晉惠公被迫把河西的土地割讓給了秦國。到了戰國初期,魏國崛起以後,魏文侯命令魏國名將吳起佔領了秦國河西,並設置河西郡,吳起做郡守。直到商鞅變法以後,秦孝公和秦惠文才從魏國人手裡奪回河西的統治權。

戰國末期,北方的匈奴崛起,秦國統一六國以後,秦始皇命令蒙恬率領30萬大軍,收復了河南地區,並修建長城防禦匈奴的進攻。秦朝滅亡以後,匈奴冒頓單于統一匈奴各部,並佔領西域大部分地區,建立了匈奴汗國。冒頓趁“楚漢之爭”重新佔領了河西走廊。

直到漢武帝時期,漢朝才發起對匈奴的戰爭。漢武帝為了殲滅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希望聯合西域各國徹底消滅匈奴。

西漢元狩二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出隴右攻擊匈奴,使整個河西納入西漢版圖。漢武帝時設武威(古稱涼州)、張掖(古稱甘州)、酒泉(古稱肅州)、敦煌(古稱沙州)為四郡,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商埠。 而武威、張掖、酒泉、敦煌這幾個地名也是由漢民族向匈奴發動的戰爭而得來。

武威! 取名彰顯大漢武功盛威,張掖! 漢武帝賜名,取自“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 酒泉郡 漢武帝賜霍去病婚酒、霍去病卻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在擊敗匈奴後將酒倒入河水、與將士共飲、故得名“酒泉”。敦煌:“敦,大也,以其廣開西域,故以盛名”,認為此地對於廣開西域有重要作用,所以名之為敦煌。

河西四郡可以稱得上是歷史軍事文化名城了。他們的存在,真正的表達了漢民族祖先們浴血奮戰,為了國家和後人拋頭顱灑熱血的開拓精神。

本人敬佩的皇帝有3位,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這3位祖先身上都有著讓人難以直視的耀眼光芒,而且作為一個西北人,尤其感觸深刻,因為這三位皇帝的一聲都和河西走廊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秦始皇嬴政,本就是從西北起家一統六國,一統六國之前,河西之地作為他的後方,是他最重視的地方。當時的匈奴、西戎等少數民族不斷地與秦國發動騷擾戰爭,逼得他不得不長期派蒙恬等大將戍邊,也因為這個原因,使得秦國軍隊戰力不衰。

漢武帝劉徹,是他為漢民族創造了脊樑,是他第一次提出主動出擊對匈奴進行毀滅性的打擊,是他提出來“寇可往,我亦可往”,真正擺脫了農耕民族被遊牧民族不斷騷擾打擊的厄運。我們才可以驕傲的對外稱“漢人”。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開拓西域,分別從軍事和政治兩個方面將國土向西擴張,玄武門之變前更是向西多次作戰。

這三位皇帝,在歷史上雖然都是譭譽各半,但是功績不容抹殺。秦始皇焚書坑儒,被讀書人罵了幾千年的暴君,但真正的歷史是什麼樣的呢?這裡就不說了,不明真相的群眾可以百度一下。漢武帝被讀書人罵了多少年的窮兵黷武,但是真正的歷史又是什麼樣的呢?武帝到了後期年齡大了的確出現了昏聵,逼死自己的太子,這些都是事實,但是並不能否認他一生對漢民族所做的貢獻。個人認為:窮兵黷武這個黑鍋真不應該背到漢武帝身上去。唐太宗,得位不正,殺兄殺弟一直被人詬病,但是又有誰知道,歷史上唯一沒有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皇帝就是這位殺兄殺弟的皇帝呢。李世民囚禁父親,殺了哥哥,殺了弟弟,殺了侄子,殺了親兒子,真正是六親不認了,但是貞觀朝陪他打天下的臣子,除了造反的侯君集,其他的人全都得到了善終。為什麼他會對自己的親人這麼狠?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了那句詩,無情最是帝王家!用在這裡真的太貼切了。對於我們普通百姓而言,生活水平提高才是真正的實惠,至於說皇帝殺幾個親人,似乎跟普通百姓關係不大。

跑的太遠了,今天的帖子就寫這麼多吧,下次接著聊!您也可以對我的文章進行留言,有不同的觀點可以發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大唐柳侯







我的家鄉------ 商丘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這裡不僅是夏商七朝古都,還是三皇五帝時期中國最古老的帝王之都 。








商丘夏商七朝古都:夏朝少康中興之都、商朝開國之都、周朝宋國之都、漢朝梁國之都、南宋開國之都、北魏建武帝睢陽之都、金朝歸德之都 。






史載一萬多年前的遠古時代,燧人氏在商丘建立燧明國,發明了鑽木取火,使人類結束了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被尊為三皇之首。






商丘上古時期 帝王之都 :三皇之首的燧人氏、炎帝(朱襄氏)、黃帝的孫子 顓頊、曾孫 帝嚳…………等帝王,把都城建在了商丘 。商丘是中國最古老的古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被人們廣泛稱謂:上古 “帝王之都 ” 。

商丘古都城為中心 ,輻射商丘全域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火文化、商文化、商宋文化、漢梁文化、孔祖文化、莊子文化、木蘭文化、葛天文化等燦若星河 。因此,商丘有著“聖城”之稱 。


ABC護花使者


我的家鄉在中山小欖,有八百多年曆史,先人從粵北南下逃難至此,一片蒼涼灘地,正值秋天,但見處處長滿野菊花,甚是好看。先人心生戀意,駐紮於此,開墾田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人囗逐漸繁衍起來。先人為紀念初來之艱辛,便廣種菊花。漸漸地,種菊、賞菊、賽菊便成一種風氣,一種風雅,每年更形成菊花之展會。後來發展成六十年一屆的菊花盛會,滿城盡戴黃金甲,小欖也被謄為菊城,享謄中外。


春田846182098993


我的家鄉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青山一帶,歷史文化有:

1.有北魏、古長城、金塹壕等古歷史文化;

2.有現代紅色抗擊日偽文化;

3.有當地特色的莜麵等生產、飲食歷史文化;

4.有當地的順口溜、爬山調、二人臺和唱晉劇歷史文化。

總的來說,歷史文化有待於我們去保護、傳承和發展。


紅旅石景


開封是河南省地級市,簡稱汴,古稱東京、汴京,為八朝古都。位於黃河中下游平原東部,地處河南省中東部,東與商丘相連,西與鄭州毗鄰,南接許昌和周口,北與新鄉隔黃河相望。開封是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之一,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黃“三點一線”黃金旅遊線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開封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歷史上的開封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北宋東京開封更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

開封市,簡稱汴,是一個位於中國河南省豫東大平原的地級市,歷史上曾用名有“大梁”、“汴州”、“東京”、“汴京”。開封之名源於春秋時期,因鄭國莊公選此地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漢代景帝時(公元前156年),為避漢景帝劉啟之諱,將啟封更名為開封。

開封市人口為543萬(2012年),其中市區面積約為362平方公里,現下轄五縣五區。當地居民以漢族的河南人為主,母語為中原官話的河南方言。

歷史沿革

正在加載河南開封市古城牆

開封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至21世紀初已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開封是中國的六大古都之一,歷史上的開封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後有戰國時期的魏,五代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七個王朝在此建都。

北宋時期,開封(史稱東京)為宋朝國都長達168年,歷經九代帝王。開封作為當時的首都是歷史上最為繁華的年代,當時的開封人口過百萬,經濟文化位居世界前列,從十一世紀到十二世紀,開封一直是世界第一大城市。  


中國考古發現


我的家鄉有一個“掘泉尋源”的故事和“龍生九子",卻只留下一條失去尾巴的“災(方言)尾龍”故事等。


頁線442


籠包楊該你說說了


用戶3545779940997


我的家鄉大美穎上,管仲故里,花鼓燈藝朮,光芒萬丈!八里河風景聞名世界,讓您留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