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上流傳一個段子:三千塊僱不來農民工,三千塊你只能僱一個大學生,你怎麼看這個段子?

宵緣


我是一個農民工 2011年出社會 第一份工作就是工地 那會家裡人一心讓我鍛鍊不為掙錢 2012年 厭煩工地感覺不是年輕人呆的地方 然後就去了新疆 做過 輪胎銷售 牛奶銷售 玻璃製造 進過工廠 做過彩鋼房 也當過保安 臨時工 就這樣兜兜轉轉的五年多

2017年 重回西安 重新進入工地 一直到現在 中途工期緊張找過幾個朋友過來幫忙 因為什麼都不會工資給200 和自己理想的差的太遠

現在工地年輕人少之又少 大多數都是40以上的 六 七十歲的也有

工地工資 西安工價 長期的 水工280 電工260 一天大概九個小時時間

瓷磚 基本上都是按平方算 算下來工資大概380

外牆 按天一天380-420不等

木工 也差不多 330-350 都是長期工人

臨時工 200一條 沒有任何技術 八小時

大學生我也遇到過 來工地鍛鍊的 不過留下來的百分之一 都是吃不了苦 用我朋友說的那句話 寧可今天坐辦公司掙50也不 工地掙1000 來工地的大學生 大多數都是 信用卡透支沒辦法 過來混兩天 夠本了 屁股一拍直接走 (來的時候鞋子 衣服 被子 全部都是新買的) 走 一人輕鬆 就一身行頭

😁😁😁

趁著年輕 在不奮鬥就老了 在這個吃人的社會 我不認識大學生


民工也矯情


作為一個農民工我給說兩句

農民工分好多工種,鋼筋工,木工,水電工……網上說農民工工資多高,是挺高的,但是也分工種,和大工小工

拿19年我在蘇州吳江區一個建築工地來說,我們做的是鋪裝,一個工頭帶幾十個工人,大工一般工資在280-300一天,小工180-200之間,這是不管吃的工錢,就是按天算得,並且工頭一人抽成10元,這還是比較少的,各種保險都沒有,大學生有人去嗎,沒有假期,沒有升值空間

農民工基本上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如果3000一個月,根本不夠家裡的開銷,大學生一個月的生活費多少???


想飛的豬肉


三千塊錢請不到農民工,三千塊只能請個大學生,這是去年招工的行情。在長沙一個月嫂月薪六七千。裝修建築工二三百元一天。酒店服務員醜女一個月包吃住至少四千。現在不是講文憑的時代,(當然去機關事業單位文憑越高越吃香)到企業大學生眼高手低,並不受待見。


老來得易


上高中那會總以為坐辦公室的錢多,上了班才知道,幹什麼活拿什麼錢!辦公室裡面就幹部工資高,其他的辦公室人員錢是真少!我們這裡按崗定薪,崗位按照勞動強度,風險程度和責任大小劃分,段辦的核算員,行政班,一個月扣到手3000到3500,一線的調車員扣到手5500到6000,但是要倒班。核算員就是月底忙,要忙著做工資表,考勤表,公休假什麼的,平時挺閒,除非領導給你找事。又想少貢獻,又想多拿錢,你把單位領導當傻子了!而且我們這個地方經常出事,工作節奏也緊,壓根就不會有那種外行管內行的情況!從學校出來就進辦公室的那種的,沒幹活一線的,職位晉升根本沒你的事![捂臉]







馳突孤燕


這個段子不一定是調侃,有它的現實依據。

第一,現在的農民工大多都是體能與技能的複合式人力資源。

與以往過去的那種搬搬磚,剷剷土,看看大門等簡單技能性勞動相比,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具有更高的技能性和體能要求。如,我們常見的家裝中的鋪地磚,日工資大都在1000元左右,即使是除去正常的休息日,月工資也已經達到了2萬多元。還有很多與此工種相類似的工作,工資都超過了1萬元。如此高的工資,一個應屆畢業生是不可能與之相比的。

第二,大多數應屆畢業生所具備的知識、技能、經驗,還談不上較好的價值創造,而農民工所從事的工作崗位,所創造的價值都遠高於應屆的大學畢業生。

第三,農民工的稀缺性,決定了其薪酬會遠遠高於應屆生。雖然科技的發達,使很多體力勞動崗位被機械和智能機器所取代,但從目前企業的用工情況看,吃苦耐勞性的崗位仍然佔據了超過30%以上的用工量。然而現在我們超過80%的用工供應是應屆大學生。這就註定了農民工的高薪酬。

另外農民工的勤勞,善良,誠實品德,也吸引著企業使用更多的農民工。所有這些都表明,農民工的薪酬高於應屆畢業生的薪酬,將會持續很長的時間。


孟廣橋說人力資源


首先這不僅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更是一種現實社會中對當下大學生的一種嘲諷,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著高不成低不就的境遇時,其實已經在貶低了大學生在職場中的一種價值了,大學生真的學到了生活自理或者一些必備的生活常識能力了嗎,在我看來未然,同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素養還不能夠達到社會的一些基本要求,很多大學生都是沒有經歷過的以及沒有什麼經驗,當滿腔熱血的大學生踏入社會後,前期像打不死的小強,一股激流勇進的精神往前衝,可結局呢變得安然自若,順其自然,吃飽飯就可以了。

其次,對於農民工相對於大學生踏入社會的經驗那就不用提了,但是農民工的壓力,拖家帶口,上有老下有小,現實社會中不得不逼得他們去賣苦力,不過話又說過來,沒這些苦力,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是問題,同樣感謝他們。他們考慮的不是自己溫飽,而是全家人,三千塊錢遠遠不夠啊




瑜伽學者


樓主,這個段子有很大的負能量。這句話有一定的社會和現實基礎,但是他也飽含了“讀書無用論”,充滿了對知識和學歷的蔑視,這是不對的。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

這個段子有一定的社會和現實基礎

現在的社會,技術工種是非常吃香的,即便是工地上的普工,一天的工資那就是三百多。如果是裝修,水電之類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工種,那麼日工資達到五百塊也不是難事。這樣一個月算下來,農民工的工資月入一萬到一萬五也不是什麼難事。

而對於迎接本科大學畢業生來說,除了北大清華之類的頂級名校,一般的剛畢業大學生,能夠找到月工資四五千的工作已經很不錯了。

這樣子比較,似乎這句話很有道理,三千塊顧不來農民工,只能僱大學生。但是現實情況真的這樣嗎?

農民工的工作有侷限性

農民工的工資看著高,可也有不少侷限性。

第一,基本以重體力勞動為主。農民工的工作,體力要求特別高,只有年輕力壯的人才能做,年紀大了,就做不了了。而且基本一年到頭無休。

第二,缺乏基本保障。大部分農民工沒有五險一金,連最基本的保障都沒有,一旦出現事故,一輩子就毀了,哪怕是休息幾個月,生活也會出現困難。

第三,工作條件惡劣。別看農民工工資高,實際上他們的工作既危險又辛苦,夏日酷暑和冬日嚴寒都要工作。

大學生的工作有提升的空間

大學生的工作,一開始看似工資低,但是未來的發展性還是有的。

第一,大學生的工資是不斷增長的。大學生的工資,隨著工作年限和職位的變化,收入是不斷增高的。

第二,大學生的工作保障比較好。現在的公司,基本上都有最基本的社會保障,辦公條件也比較好。而且體力勞動較少,即便年紀大了也可以做。

第三,大學生工作的選擇要多很多。大學生普遍文化水平比較高,隨著工作幾年,只要肯學習,肯鑽研,知識會越來越豐富,選擇會越來越多,路越走越寬。

這個段子本身充滿負能量,不值得提倡

這個段子裡面隱含的意思,其實就是指大學生畢業後還沒有不讀書的農民工工資來的高,通過這種無厘頭的比較,來貶低大學生,實際上就是讀書無用論。

這個理論是不對的,消極的,有危害的,實際上,社會上大部分大學生,只要讀了書,其實還是發展的比較好的。


曾陽清


明擺著,知識無用論,挖苦讀書人。為什麼呢?寒門難出貴子。知識分子本來是每個家庭的希望,但現實社會中,很多大專專畢業生一畢業即失業,學無所用,在專業不對口的行業奮鬥10年20年連房子都買不起一套,日子過得不如沒上大學早出社會的人,甚至不如培養他們的農民工人,並引發社會人的輕視甚至挖苦。這是當代的悲哀。

造成最主要原因一是人口基數大、就業機會相對少,尤其是機關事業單位的入職機會小,要知道中國人的官本位傳統很看重體制內體質外的,體制外再成功也是不務正業,除非達到了企業家的級別,而企業家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望塵莫及的。所以說社會人看不起讀書人,最主要因為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不高。市場經濟規則下的知識分子是人力資源,需要出賣專業知識和技能換取報酬,不再是老思想眼中的未來希望了。

其次教育產業化導致大量擴招,實際上是打著普及高等教育的旗號收學費促消費,大學生整體素質有所下降。這導致用工單位對讀書人尤其剛進入社會的畢業生的期望值與實際能力產生落差 。

這種落差的產生與跟教育制度的設計與就業脫節有很大關係,一些專業不熱門的大學生迫於生活壓力只能暫時接受低薪,接受低薪他們才能得到鍛鍊的機會。

還有個原因是企業方面的,中小企業為增加利潤降低人工成本。很多加工業、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從來無需花時間和財力培養儲備人才,認為不值,不如用農民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海量蚍蜉


看本題,卻附現時。

在鄉下,感覺本科生,大專生有的的確不行,他們四處工作大約在兩千元左右。還不如平常一個打工的,更不如技校出來的學生。

技校生,有的沒上過高中,甚至小學,只要在技校學到一技之長,到社會上就能掙大錢,如開剷車的,摸過來就能幹,成了技術工。當然還有很多……

可憐的本科生,大專生有的甚至於在校學的不對口,造成轉行,從零開始,四處碰壁!

誰又能想到他們的父母更可憐呢?……


流浪老農工


這個標題基本正確,我的理解是:

農民工基本上是體力活,同時也可能具備一定的手藝(如木工、泥工等),他們的收入是要養家餬口的,少了他們不會幹。

這裡所謂大學生,均指剛畢業或畢業不久的大專以上的年青年人,當大學生畢業很久了的,誰還會稱之為"大學生"?

剛畢業的大學生,眼高手低,自我感覺良好,工作上七不懂八不懂,收入低是正常的,必須苦練幾年才能提高技能,厚積薄發,後期收入看漲,農民工收入不可與之相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