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飯圈的流量反噬:被全網抵制的肖戰,到底做錯了什麼?

關注 ,做勇敢的自己!


這幾天,無數人發出了同樣的疑惑:

“肖戰怎麼了?”

“什麼是AO3?”

“一篇同人文引發的血案”,使得肖戰和一些同人平臺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起初,我以為這只是粉絲之間的一場口水戰。

但顯然,事情的發展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

大量同人作品主動/被迫下架,同人創作平臺被舉報,無數創作者被迫改名……

同時,肖戰本人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商業代言、參演影視劇遭到抵制,工作室公開道歉……

畸形飯圈的流量反噬:被全網抵制的肖戰,到底做錯了什麼?

僅僅是一篇同人文,為什麼能掀起如此強大的風暴?

瞭解事件始末之後,我明白過來,這早已不是一場單純的網絡口水戰。

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都頭頂著互聯網在生活。它帶給了我們便捷,卻也讓網絡傷害離人們更近。

槍響之後,沒有人是贏家。

是時候去思考在這個倡導言論自由的時代,我們到底享受哪些權益,又該如何使用它了。

畸形飯圈的流量反噬:被全網抵制的肖戰,到底做錯了什麼?

01 最可怕的,是“集體失智”

不混同人圈的朋友,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這件事會鬧得越來越大。

AO3是什麼樣的存在?

在我國,可以公開發表同人文的平臺少之又少,而AO3不需要,不用擔心被查水錶的國際同人站就成了大量同人愛好者的聚集地。

而老墳頭(Lofter)呢?

作為國內少有的審核較為寬鬆的小眾同人APP,它承載了國內半數同人內容。

這些平臺內容被封導致的最直接後果,就是大量同人愛好者的收藏夾內容被和諧,大家一下子沒東西可看了。

你可以不看同人,也可以不喜歡它,但你不能剝奪別人喜歡它、欣賞它的權利。

而現在去評判這件事誰對誰錯,早已失去了意義,因為原本和諧的網絡生態已經被破壞。疫情當下,大量社會公共資源也被過度佔用。

回顧每次網絡暴力事件,都是一群懷著錯誤觀念的人聚集到一起,將網絡化為武器,對著無辜的人刺下手中的匕首。

這種事的可怕之處不在於“瘋狂性”,而在於其“群體性”。

一個人的錯誤言論不可怕,但成百上千這樣的人聚集到一起,就像如今正在肆虐的蝗災,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可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最終受到傷害的,是參與其中的每個人。

面對言論自由,比管住自己的嘴更重要的,是看好自己的腦子。

別讓自己成為網絡暴力的一員,更不要讓“三人成虎”的故事成為現實。

畸形飯圈的流量反噬:被全網抵制的肖戰,到底做錯了什麼?

02 明星,做不好就是“流星”

3月1日起,《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正式開始實行,其中就“網絡暴力”、“人肉搜索”、“深度偽造”等內容進行了明確的規定。

畸形飯圈的流量反噬:被全網抵制的肖戰,到底做錯了什麼?

國家之所以如此重視,和一些不健康的“飯圈文化”脫不開關係。

前陣子在一檔綜藝節目裡,潘長江因為沒有認出蔡徐坤,遭到了大量蔡徐坤粉絲的惡意評論,引發了一場網絡罵戰。

粉絲喜歡明星本沒有錯,但這種喜歡變成了盲目崇拜,演化為一種扭曲的價值觀,那就很可怕了。

更可怕的是,明星們龐大的粉絲群體,會讓這些人形成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龐大集體。其力量之強,傷害之大,超乎想象。

看到過一個故事:

曾經有個國家,全國的百姓都變成了瘋子,只有國王是正常人。

為了拯救自己的國家,國王下令給每個國民看病。

但最終的結果是,國王被當成瘋子,送進了醫院。

這和如今的網絡暴力,是多麼的相似。

因為喜歡同一個明星而形成的飯圈並沒有錯,但畸形的“飯圈文化”,就是部分粉絲智商的墳墓。

在某些人的概念裡,沒有所謂的是非曲直,也沒有黑白對錯,只有對某位明星的盲目熱愛。

在某些人的眼中,自家的愛豆完美無瑕,受不得一點委屈。那些瘋狂的網絡暴力,在他們眼中,不過是保護自己偶像的偉大壯舉。

在這次事情發生後,高曉松發表了一段關於“腕兒”和明星區別的言論。

“明星心裡大約只想著自己和粉絲那一畝三分地,粉絲也覺得全行業都欠TA家明星的;腕兒心裡愛江湖,希望大家都好,願意為行業付出。”

畸形飯圈的流量反噬:被全網抵制的肖戰,到底做錯了什麼?

明星和腕兒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藝術水平,而是眼界。

一個有德行的藝術家,知道藝術應該百花齊放,期待著文化之間的碰撞。

他們不會妄想一家獨大,更不會坐視自己的粉絲幹出網絡暴力的事。

作為藝人,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更要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否則就只能做一顆流星,璀璨之後,銷聲匿跡。

畸形飯圈的流量反噬:被全網抵制的肖戰,到底做錯了什麼?

03 我憑什麼不能直呼明星的姓名?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在網絡上說話,對於一些名詞已經不能再直呼其名,必須用字母或諧音來代替了。

原因很簡單,怕指名道姓會遭到某些粉絲的攻擊。

朋友阿星曾跟我講過她經歷的一次飯圈網絡暴力。

阿星是位電影愛好者,看過某部新上線電影后,他有感而發,寫下了一篇影評。可誰知,沒過多久,他就受到了大量私信。

“你說別人之前,能不能看看自己長啥樣?”

“你這麼醜,有什麼資格說別人?”

“再敢說,小心人肉你!”

起初阿星感到納悶,後來他明白過來,自己這是遇到某明星的粉絲了。因為名字沒有用其他方式代替,而是直呼其名,粉絲找上門來了。

阿星感到十分委屈,自己作為一個影視愛好者,只是單純地就演員的表現做出了評價,憑什麼上來就被罵?

後來阿星想通了,這些人根本就是“對事不對理”。只要你說的話入不了他們法眼,就會對你展開行動,根本不會判斷你說的話到底有沒有道理。

他們一方面要求輿論自由,要為自家愛豆發聲,一方面又禁止任何批評的聲音出現。

這些人,就是實實在在的“雙標主義”。

郭德綱曾說過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

“觀眾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父母批評你兩句,怎麼了?”

很多老一輩藝術家都明白藝術就是用來觀賞的,只有接受得了批評,才能有更大的進步。

明星在成為偶像之前,首先是個藝人。既然站在了舞臺上,就要能接受大眾的點評。

明星如此,粉絲更加要明白這個道理,在追星之前,保持一份理智。誠懇謙遜的態度不僅不會讓愛豆損失人氣,反而能助力其業務能力的提升。

一個優點與缺點並存的人,才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才真正值得粉絲喜愛。

明星和粉絲之間,本來就是相互成就的。

  • 明星用精彩的表演,來豐富觀眾的精神生活;
  • 而觀眾真實的評價,是對明星成長道路上最誠懇的意見。

而如果連你的名字都不能直呼,視作冒犯,那麼恕我直言,憑什麼讓我給你正眼?

在粉絲的心目中,偶像或許就是全世界。

但必須清楚的是:真正的世界裡,你的偶像,不過是個被更多人知道的普通人而已。

不能直呼名諱,這不是上個時代的遺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