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晚年昏庸到了什麼地步?

業餘廢人


我覺得不用大做文章,縱觀古今中外的世界歷史,晚年不做出點荒唐事來的當權者還真的沒有幾個。所以避免這種事情發生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貪戀權位,及時放權。而唐太宗的昏庸主要可以總結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變得奢侈追求享樂。其實這也不能算是昏庸,就算是今天中國稍微富裕的人也是這樣。到了7世紀30年代中期,隨著政權的穩固和邊境國家力量的拓伸,唐太宗變得越來越獨斷專行,比如631年整修隋代宮殿,坑爹的是由於看到完工後的宮殿太過華麗,又下令把重建好的宮殿拆毀了。同一年,又重修了鳳翔府的隋代仁壽宮,634年的大明宮,637年的飛山宮,640年的襄城宮,647年的玉華宮……


不過以上還算好,昏庸的是晚年唐太宗太自大,就像648年房玄齡去世時的評價那樣——已經沒有人敢犯顏強諫了。

第二就是有點窮兵黷武了。之前對高麗接連的用兵結束後。647年早期,太宗命令四川及其以南諸道建造艦隊準備入侵高麗。為了在財政上支持海軍,百姓承擔了沉重的勞役和稅賦,648年四川甚至因此發生了一起小型叛亂,

第三就是繼承問題上的搖擺不定,促成了太子競爭候選人之間的政治對抗。

最初的太子是李承乾,但李承乾實在太過叛逆。不遵守中國傳統,說突厥語,穿突厥服飾,並且在受到官員們的批評時還口放狂言打算殺害他們。

太宗開始偏愛李泰。因此在繼承問題上,出現了支持李泰和李承乾的兩大政治集團。

公元643年,李承乾謀反被廢,太宗原本想立李泰,但由於長孫無忌等重臣對李治的支持而搖擺不定。後來考慮到李泰暗中對李治有過的威脅行為,以及廢李承乾擁立李泰會對後世產生不好的影響(即太子之位可以通過政治鬥爭而獲得),太宗最終立李治為太子。

可即使這樣,太宗又覺得李治性格過於懦弱,覺得吳王李恪更加適合,在受到長孫無忌等人的堅持反對後,最終放棄了繼承問題的動搖。

這倒也不能全怪太宗,但他的確沒能選到一個稱心如願的繼承者。

第四就是晚年也開始尋求一些靈異手段緩解壓力,比如找來一個印度巫師治療。

但總體來說,唐太宗晚年也沒昏庸到很可怕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