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棒,原本農村很常見的一種植物,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少了

前幾日和幾位朋友一起外出遊玩,在一個北龍湖溼地公園的一個小湖邊看到了一大片炸了毛的蒲棒,寒風吹過,這些零零落落的小棒槌隨風搖曳,甚是有趣。

蒲棒,原本農村很常見的一種植物,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少了

圖為炸了毛的蒲棒

作為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朋友來說對蒲棒一定並不陌生,因為它是我們童年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種玩具,在河邊、在灘地或者是在自家門前的荷塘裡都會看到它的身影。由於它獨特的小棒槌,使它稱為眾多陪伴我們成長的農村花草中極為特別的一種存在。

蒲棒的名字其實有很多,比較常見的主要是香蒲、蒲草、蒲捶或者水蠟燭,每個地方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對它都有著一種獨特的稱呼。而我們這裡,最習慣的還是稱呼它為蒲棒,因為總感覺這個名字最為形象,最符合它結個小棒槌的獨特氣質了。

蒲棒,原本農村很常見的一種植物,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少了

圖為炸開的蒲棒

蒲棒是一種喜歡水,而且不怕澇的植物。所以,最喜歡的就是生長在水稻田邊、河邊或者池塘邊上。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對它有印象就是在外婆家門前的荷塘裡,不過那個時候因為自己個子太小不敢下水,怎麼夠也夠不到,所以並沒有摘到。

蒲棒的葉子是比較特殊的。

蒲棒,原本農村很常見的一種植物,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少了

圖為蒲棒的葉片

蒲棒的葉子是比較特殊的,看著扁扁的,但是用手一摸卻能夠明顯地感受到它的厚度,以及它半圓柱狀形的葉片形狀。

用到將葉片割開或者我們直接用手將其撕開,還能看到它的內部結構。葉片內部全都是一些網狀和海綿狀的結構,有很多的空隙。這種特殊的結構使得蒲棒能夠很好地適用溼地的水生環境,在一定程度提高其抗水淹的能力。

同時,這獨特的通氣結構增加了蒲棒葉片的柔韌性,讓其在用途上有了更多的可能。很多老人會將這些香蒲的葉片割取晾曬,然後編織成蒲墊或者蒲墩,在裡邊填充一些乾燥的麥秸。

蒲棒,原本農村很常見的一種植物,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少了

圖為利用蒲草編織的簾子

記得小時候我家的床上鋪的就是用蒲棒葉片編織的鋪墊,厚厚的,軟軟的。後來由於一些地方開縫、斷裂,老媽還修補了幾次,最後在我十二三歲那年搬新家的時候才捨得扔掉。

蒲棒的花序是比較有趣的。

不結棒槌的蒲棒葉片十分翠綠,在池水中十分漂亮。

在每年的初夏時節,蒲棒會從翠綠的葉片叢中會抽出一條長長的花莖來,花莖上會長出一上一下兩串花序,其中上邊的花序為雄花序,顏色多為淡淡地黃色,而下邊的花序則為雌花序,顏色為粉綠色。微風襲來,花序輕輕抖動,,花粉四濺授粉基本上就在這抖動之間完成了。

蒲棒,原本農村很常見的一種植物,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少了

圖為蒲棒的花序

與雌花序相比,雄花序存在的時間十分短,基本上十天左右就從花莖上消失不見了。而授粉之後的雌花序則顏色慢慢轉變為褐色,變成了我們所熟悉的樣貌褐色小棒槌的模樣。

蒲棒,原本農村很常見的一種植物,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少了

在這裡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小瞧了這雌雄花序,它們之間是連續還是分開,其實是鑑別香蒲物種的重要特徵之一。

蒲棒的小棒槌用處有很多。

蒲棒,原本農村很常見的一種植物,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少了

圖為蒲棒

記得小時候總聽老人說蒲棒的花粉是可以止血的,那時不知是真是假,只是喜歡跟風,總是跟著那些比自己大一些的小夥伴跳到池塘裡去摘,然後把花粉弄出來裝進一個小罐子裡。不知道摘了多少根,才把小罐子給裝滿。不過還沒有等到去驗證止血效果如何,罐子就不知被我扔到哪裡去了。

蒲棒的棒槌再大一些,就到了它最好玩的時候了。這個時候的蒲棒就像是一個個的手榴彈,把它摘下來拿到手裡,小朋友之間扔來扔去,就像是電影中的戰士一樣。

有時也會摘上一大把,拿回家插到一個好看點兒的酒瓶裡,感覺也是美美的,並不比別人的那些插花差多少。不過如果想要做插花的話一定要注意經常觀察,因為說不定哪一天這漂亮的蒲棒就炸了毛,在房間裡飄起雪花來了。

蒲棒,原本農村很常見的一種植物,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少了

聽老人說這些炸了毛的蒲棒其實也有很大的用處,這些絨毛可以用來填枕頭。將它與艾草的葉片一起做成枕頭芯填到枕頭裡,除了軟軟的感覺之外,還可以提高睡眠的質量。

進入冬天,這些蒲棒會慢慢地變幹,雖然它有著水蠟燭這樣的稱呼,但是並不易燃,很難將其點著,即便點著也是忽明忽暗,需要不時地輕輕吹一下,才能吹出火星。

那個時候的農村水很多,基本上村頭都會小河,家門口就會有荷塘。於是有水的地方就可以看到蒲棒、蘆葦這些水生植物的身影。

而現在門前的那些荷塘早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就被填上土,蓋成了房子,就連村邊的小河裡也漸漸沒有了水,成為了大家倒垃圾的一個小溝。

現在,恐怕也就只能去黃河邊的溼地或者一些大型的公園裡,才能見到這些曾經最為熟悉的花花草草了。

我是頭條號園林郎中,大家可以關注我,每天為大家更新園林養護技術知識,以及關於植物的小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