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都有因果

因果之道

原文: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本章中,老子用自然界、生活中的幾個例子來推論分析表面現象與內在原因的必然關聯,內因才是事件發展的根本,才是改變事物狀態的決定力量。外表隨內因而動,只是內因積累的必然結果。

人這一生,都有因果

在天道規則中,因、果關係互為裡表,但“因”才是我們立足的核心。

懂得變通的人才能成全自己,成全自己是外表結果,懂得變通才是原因。能彎曲的東西才能進入直伸的狀態,就像開汽車,汽車能走出直線,是因為方向盤能彎曲修正方向。

只有低窪的地方才會蓄滿水,沒有窪地,給你再多的水也無法蓄儲,因為水會溢光。破除舊的東西才能生成新的東西,沒有破舊,新就立不起來。

正因為東西現在少,才有再得的可能。貪圖多了,人便會迷惑,人迷惑了,是因為貪圖太多,什麼東西都放不下。

人這一生,都有因果


所以聖人做事堅守“天道”的原則,作為天下做事的範式,這個“天道”就是注重事物的內因,外“相”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不去自我表現,別人才能感知你的明達能幹,如果逞能,必然會顯出別人的無能,就會傷害到別人,別人還會認為你很明達嗎?不會。

不自以為是,別人才會認為你很牛,如果自以為是,必然顯示出別人的不是,就會矮化別人,別人還會認為你很牛嗎?不會。

不自誇功勞,別人才會認為你的功勞很大,如果在別人面前誇耀自己,必然是想顯示別人的不足,同樣會傷害到別人,別人還會認為你有功勞嗎?不會。

人這一生,都有因果


不驕傲,自己的才華才能長久保持。正因為有道之人不與他人爭,所以遍天下沒有人能與之爭,沒有爭,就沒有成與敗,處處化敵為友,反而可以成全自己。

古時所謂“懂得變通的人才能成全自己”的話,怎麼會是空話呢?確實是保全了自己而符合這個規則啊。

當下很多人總是抱怨自己沒有成為高官或大富翁,認為自己機會不好或命運不濟,其實這種認知是因果倒置的錯誤認知。

人這一生,都有因果


如果把財富比喻成水,天上下的雨水在哪裡都是均勻的,我們想要承載住更多的水,只有當心中內在之“窪”拓得深、挖得寬,才可以存得住更多的水。沒有深窪,給我們再多的水也一樣會溢出。

德厚了,自然就可以載得住物,無德了,不僅載不住物,有物了反而是禍害。所以,我們做人做事要立足於事物的內在原因,不應為表面結果所迷惑。如果自我不去追求厚德,擁有大量的財富或高位的權力,必將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人這一生,都有因果


佛家常講一切都是因果報應,《道德經》也是這樣認為的,眼前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好與壞都是報應的結果,報應不是受傷害的感覺,更不是迷信思想,而是邏輯的演化必然結局。

所以,我們要懂得接受眼前的一切,常說世界上沒有後悔的藥買,那是因為世界上就沒有“後悔”這種事,所以就造不出治療“後悔”的藥來,我們常產生“後悔”感,是因為我們在自我妄為,在按主觀想象分析事情,而沒有按天道客觀規律去遵守法則。種下了酸李子樹,而幻想能收穫甜蜜的桃,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