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到底有多厲害?

巫山小滄滄


是否厲害要看其能否實戰和是否符合太極拳拳訣要領。而太極拳厲害在哪呢?在於讓敵方摸不到勁又感覺含著勁,俗稱“借力打力”。



下面說一下本人學習的感悟,如有不對請見諒:

太極拳本身是從實戰角度出發,遵從十三法的要領所練習的拳術。然而現在很多人為了方便各年齡段人群的活動身體和健身,將原本留下的能實戰的太極拳刪減了其實戰性、連貫性、協調性的動作,而使其面目全非的只剩虛而無實的簡單動作。這樣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對於習練者來說還有什麼練習的必要呢?


那麼什麼太極拳才是真的能實戰的呢?是符合太極拳訣,每招每式都與拳訣相對應,並且符合太極拳十三法要領的拳術才是正宗有效的。(我之前發的文章中有詳細介紹和講解)

只有具備這幾點要求才能將太極拳功法發揮出來,利用身體練習成果讓對方很容易被放倒。


熱愛就請繼續前行


這個問題,問我可能是問對了。

我是一個傳統文化迷,我比較感興趣於中醫和武術。我學習太極,是從十四歲開始,沒有人教,都是自練,對著一本厚厚的太極圖譜,每天早晨和夜晚,在祠堂門口、在山腳下的平地、在家裡的客廳裡。苦練不已。

後來出來社會,有一段時間,也跟著一些太極愛好者一起練習。

前好幾年,大家可能有發現,在深圳的蓮花山公園,有幾處地方,每天早上七點到十點。都有大批從小到青年到老人,都在學練練太極拳的。我一有時間,也會去一起跟著練練。

太極拳的種類其實挺多,但大部分都是養生太極。具有格鬥意義上的太極拳,現在基本沒有。前年,即2017年,雷公太極對戰格鬥狂人徐某,短短二十多秒即被KO。一時網上網下一片譁然,質疑太極是否能實戰的論調也洶湧而來。

這其實是意料之中的事,如今學太極的人,哪個是奔著打架或擂臺格鬥用的。如今的太極,更多成了一種傳統文化的象徵,一種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公園運動”。就連我認識的一些練太極幾十年的朋友,也都知道,真的上場幹架,太極也只是花架子,幾下子就給KO搞定了。

當然,我說的是當代的太極拳發展真實狀況。不代表民國時期的太極拳,如楊露禪、孫祿堂那一時代的高手。那時的太極拳跟現在相比,肯定會有很大的不同,學拳的目的不同,拳路更不相同。以前說不一定真的實戰性非常強,但現在已經沒落了。時代不同,對拳路的要求也不同了。

如果以常常腦洞大開的我來比喻——民國之前的太極是1.0以實戰為主,當代就是2.0以表演健身為主。隨著科技發達,我們也期望太極乃至整個中華武術的3.0版本的時代儘快到來。3.0是什麼版本?是我們看李連杰拍《太極張三丰》時的太極拳場景,是我們華語功夫片中的飛簷走壁、摘花飛葉中的情景。

有人說,這是胡扯。但我始終覺得,科技到了一定程度,總會迴歸到我們人體本身。如果有一天,醫學真的到了突飛猛進可以隨意改變基因的那一時刻,將脆弱的人體進行更強的改造,改造成地球生物的最強軀體,就成了我們最迫切的夢想和希望了。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生命脆弱到連簡單的一次摔跤,無意識的失足,或者小小的一顆子彈,就終結生命了。很多偉人就是因為一些小小的事故而遺憾離世。

太極拳有多厲害?我覺得厲害之處不是在於幹架打擂臺,而是因為這項運動其實已經風靡全世界,全世界都颳起了太極風。讓更多的人喜歡太極、學習太極、進而學習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這才是我們每個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地方。


求知探索號


只要是拳術的,都利害的!關鍵是你在練習及使用這種拳術時就以什麼目的去介入的!

有一個故事,講的是在古代有一名省裡大武術家,門下有成就的弟子百名,第後收了一名特別愚鈍的弟子,怎麼教都教不會一套完整的拳術套路,反正就是那個意思,這名弟子只學會了一招衝拳術!因為笨,所以學不會太多的拳術;但是他勤,除了吃飯、睡覺外,他都在練這一招。N年之後,有一次省裡來了一名遊方道士,拳術非常厲害,為了省裡榮譽,這位大武術家帶著他所有的弟子參與了省裡組織的與這名道士的比武交流,最後都輸了。當道士站在比武臺上耀武揚威時,那名笨弟子爬(因為比武臺太高,其他弟子是跳上去的,而他只能用跳),當大家都非常驚訝且準備笑話裡,他向道士發動了拳擊,因為只有一招,所以他必須在打倒道士前反覆再反覆。長年只是一招的練習,可想而知,他對這一招的熟練程度(你可以試試,這種練習會讓我一式徹底變成你如身體內血液般的自如)。在他一招又一招反覆快速的衝擊下,道士被打敗了。讀過古龍先生小說的朋友都知道,許多時候擊殺過程中只需要一招的,關鍵是這一招要“快、狠、準”。這個笨弟子的一招正好暗合了這三個字“快、狠、準”,所以,勝利是必然的。
太極拳換個角度而言,也是一種拳術,我們覺的啥式太極的套路是由多個招式組合的,如果從技擊的角度上講,這裡面的許多招式都是可以一招制死的!(在戰場上出招後的結果只有2種,殺人或被殺)關鍵是使用這種拳術的人對招式的運用態度、熟練程度,過多無用且花稍的招式只會讓“快、狠、準”在應變環節中失分,要知道2人間(或多人間)的搏擊過程中,對方那裡有閒情等你的”秀“(當然了,武術舞蹈秀是另一種說法)。

太極拳到底有多厲害,不是講他本身有多厲害(又不是武俠小說中的九陰真經或是啥啥大挪移術),而是講它的使用都對它的招式的理解及熟練程度,在對方出招前或後,他使用的招式能否在一招或多招內傷敵自保(或殺敵)。不管是直擊或是反關節縛殺...拳術的打擊與防守其實就是那幾個動作,熟練了,應對的反應力也就會相應提高。太極也好,八極也好,詠春...南拳北腿啥的都一樣。最近看多一些東南亞的那些技擊場面,拉慢一點動作,其實也不外乎由那幾個動作組織,只不過因為影視的需要,在動作間加了許多花稍過節的點綴而以。

當然也會有人會講,太極應該屬於內家功夫,會有”氣功“存在於拳術中,所以看上去比外家橫煉的功夫更利害。那我這裡只能笑著你忙瞎侃:”您的武功片看的太多了”,如果再加多看些穿越修真劇,你還真的會認為“氣”到深處無所不可為!

另外,從官方對太極拳的解釋,它是中國武術的一種,歸類為內家拳。明朝萬曆年間(具體年月不詳),山西武術家王宗嶽著《太極拳論》,才確定了太極拳的名稱。楊露禪(1800 ~1873),推動了太極拳在全國的快速普及和傳播,使得太極拳廣為人知。1949年後,被國家體委統一改編作為強身健體之體操運動、表演、體育比賽用途。中國改革開放後,部分還原本來面貌;從而再分為比武用的太極拳、體操運動用的太極操和太極推手。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傳統的太極拳更注重於健身強體,而非是技擊!

傳統太極拳門派眾多,常見的太極拳流派有陳、楊、吳、武、 孫、趙堡、武當等派別,現在東南亞內如韓國、日本、印度等國家都在著手太極拳申遺工作,如果從這個角度上分析,它的確是很厲害的!經濟利益博弈遠大於招式技擊!

羅成Jd


不要被名稱迷惑,太極拳最厲害時,歷史記載在楊露禪從陳家溝陳長興學藝進京時,稱楊無敵。但拳名不叫太極拳,稱炮捶或黏拳。太被拳是後來幾個文人糊弄上去的。種種原因退化很快,得到太極拳真傳的越來越少…。象陳家溝王戰海一類的還真能打,其他高手很少。如不搶救提高前途諶憂…。


求實老布衣


太極是很厲害的拳種。從“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可以看出。太極很厲害,但也很難練。民間有“十年太極不出門”之說。太極的第一階段即“明勁”階段,要練十年。第二階段即“暗勁”階段,要練十年。第三階段即“化勁”階段,要練十年。太極功成要苦練三十年!


用戶4396509070818


太極拳在古代,用於武術很厲害!

太極拳在現代,用於養生很厲害!

至於現代的太極拳到底能不能用於實戰?

需要等到出現能和散打,跆拳道,泰拳,自由搏擊等對抗的太極拳高手才能證明,而今後太極拳會不會發展成為有實戰能力的拳術誰也不知道,畢竟太極拳知名流派有很多,也不缺乏太極拳學習者,我們完全支持太極拳將來能發展成為有實戰能力的拳術。


功夫季


十米開外能打死牛


開始另一個人生


太極拳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影響力非常厲害,全世界都知道太極拳,這已經是太極拳成功之處了。飄逸、優雅,這就是太極拳。但是很多人質疑太極拳的實戰,主要是因為太極拳這些年因為一些假大師給玩壞了,影響了太極拳的聲譽。其實太極拳是實戰性非常強的拳種,如果太極拳實用性不強,它也不會被傳承那麼多代。太極拳是源頭之說有兩種,一說是源於陳王廷,另外一說是源自張三丰。

陳王廷是明朝時期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人,陳氐太極拳祖師。陳王廷是一名武師,陳王廷出自河南名門潁川陳氏,家裡是做鏢局買賣的,陳王廷功夫了得,經常壓鏢。那時候山東響馬多,陳王廷騎馬手持春秋大刀一路上掃蕩路匪,人稱“二關公”。後來明王朝沒落,陳王廷隱居陳家溝,教授子武藝,陳王廷留下的武藝非常多,刀、槍、棒、棍,各種拳法都有,太極拳便是陳王廷晚年創的拳法。

太極拳另一個源頭之說是源自張三丰,張三丰也是明朝人,他武當派開山祖師,他的真名叫張君寶,還有個別名叫張全一。遼東懿州人,年輕時曾經一人殺賊百人而出名,《道教派別宗譜》記載,張三丰在嵩山崇福宮住過一段時間,學習過少林功夫,所以很多人說武當出自少林也是有根據的。功夫就是集百家之長,為自家所用。

從這兩位祖師的經歷可以看出來,以前的太極拳確實是用來殺人防身的,兩位祖師都是身經百戰的人。可現在流行的太極拳大師沒有一個有過輝煌的實戰戰績的,太極拳大師陳小旺一輩子沒有上過擂臺,最出名的就是跟大力士互推,最後大力士認輸。王戰軍居然說太極拳站枉能抗癌症?這都是什麼跟什麼啊,拳法怎麼能代替藥物。拳是好拳,只是學的人不好好學,光想走捷徑出名賺錢,師傅再也,徒弟不行,這拳法也就沒落了。


黃金後腰


反正對腿腳挺好。總蹲著使勁兒。


正道積算鄭在宇


我看太極雷雷就很厲害[捂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