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叫大師 看看成大師的3個條件 看完指導孩子

大師滿街走,能拿個畫筆都是大師,現在這種偽大師特別多,但可以理解,表示對繪畫者的格外尊重,也出於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崇敬之情,咱們都有一種禮貌,就是把人的級別往高處拔高一些,顯得尊重對方。比如遇到經理,都按照老總級別來稱呼,所以“某總”的稱呼也非常氾濫,這屬於禮儀原因,因此被稱呼的人也都心裡有數,就是一個尊稱。

另外也出於對大師的界定不夠清楚,含含糊糊跟著別人也叫大師。五花八門的各種原因造成的師太多了。

別再叫大師 看看成大師的3個條件 看完指導孩子

咱們聊聊真正的藝術大師應該有什麼標準?

1. 大師必須有自創的獨立理論體系,並且被大眾認可。

這個有點抽象啊,舉例說明,馬上一目瞭然。

齊白石的理論體系是:畫畫貴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

用白話說就是:畫得太像了,就是媚俗,是討好觀眾,畫的太不像了,就是欺騙觀眾。

這種理論貫穿齊白石絕大多數作品中,繪畫語言對藝術來書就是人的人生觀,凡事都按這個辦法來做的意思。齊白石作品中非常多的似與不似之間的東西。但有一些昆蟲畫的非常像,這是不是媚俗呢?確實屬於媚俗,不過大師有辦法,又在旁邊畫了一些不太像的樹葉、花草。這又導致畫面上有很像的部位,也有不太像的部位,合起來又是“似與不似之間”了。

別再叫大師 看看成大師的3個條件 看完指導孩子

齊白石的畫有大批的粉絲,接受度極高,真是雅俗共賞,這點是大家都認可的。

獨立理論體系往往就是一句話,很神奇的。但能提出一句話不容易,絕大多數人沒有這種高度和悟性,能畫但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畫,更提不出全新的繪畫觀點,這才是普遍的畫家現實,就憑這一點“大師”們就刷下去一大波了,只剩下50%了。

再看看徐悲鴻的自創的理論語言體系:

徐悲鴻在《中國畫改良論》裡說:“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採入者融之”。

有點文言文,用大白話說就是:好的留下,不好的扔了,把西洋畫裡好的加進國畫裡,別跟我犟。

別再叫大師 看看成大師的3個條件 看完指導孩子

這種體系就導致西洋畫的素描色彩都開始進入國畫了,國畫系的也要學素描、色彩了,所以他的國畫人物有解剖學概念,構圖也變得和油畫一樣了,進而題材也變得和西洋油畫一樣,一堆人站著,或者在勞動等等的故事性的畫面多了起來,比如配圖中的《愚公移山》、《巴人汲水圖》

徐悲鴻的畫粉絲也很多,普遍接受度也非常高,稱大師沒問題。

別再叫大師 看看成大師的3個條件 看完指導孩子

2. 獨立的風格

這個很好理解,大師的繪畫風格通常特別的明顯,一拿出來就能讓人脫口而出:齊白石的畫。這種風格就是一種烙印,隨著大師的年邁,會越來越強化自己的風格。齊白石50歲前就不具備自己的獨立風格,非常雜亂,可能畫花鳥看起來是八大山人的風格,畫山水又是石濤的風格,幾乎是模仿臨摹的感覺。個人繪畫風格的形成非常困難,絕大多數畫家沒有自己的獨立風格,都是模仿前人,最多有點點苗頭,過陣子又變了,不能固定。

別再叫大師 看看成大師的3個條件 看完指導孩子

徐悲鴻 《巴人汲水圖》

風格的形成之所以困難,就是因為沒有找到自我,也就是在汪洋大海般的國畫海洋中還沒有形成自己,還迷失在他人的影子裡,一千多年的國畫藝術裡產生過千百位真的大師,這些人能量巨大,悟性超高,就好像一顆顆巨大的恆星,我們學畫的普通人就好像小隕石被大恆星吸引,無法脫離,有些直接被吸進恆星裡燃燒殆盡,就是畫傻了。

學畫的要想在各個恆星宇宙中穿梭,不斷吸取恆星的能量壯大自己,同時能穿梭自如,自由翱翔,最終長大成為一顆全新的恆星,少之又少。

別再叫大師 看看成大師的3個條件 看完指導孩子

徐悲鴻 《愚公移山》

所以學書法的都知道一句話:入帖容易出帖難。就是這個道理。學一家書法不算難,學完一個帖子能形成自己的風格很難。傅抱石(畫江山如此多嬌那個大師)說:學畫就要全力打進去,再全力打出來。可見形成獨立風格是極其困難的。

就憑獨立風格這一條,又刷下去一大波“大師”。只剩下25%的人可以勉強稱作大師了。


3. 大量的學生群體

這個很好理解。是不是大師,還要看你有沒有很多學生?

齊白石學生大約30名左右。齊白石最著名的弟子有李苦禪、李可染、王雪濤、王鑄九、許麟廬、陳大羽、李立、婁師白、張德文、王漱石、董長青等,他兒子齊子如、戲劇大師梅蘭芳,評劇名家新鳳霞也是齊白石的弟子。

別再叫大師 看看成大師的3個條件 看完指導孩子

這些人都是他學生中的佼佼者,全都是能自立門戶的,有自己獨立風格的、有自己的繪畫理論的高手。幾乎佔到一半,可見齊白石這個大師確實是真大師。

徐悲鴻的學生那就不計其數了,本身就是藝術家兼教育家,大學教授、院長,上課的學生一波又一波。其中劉勃舒、馮法祀、徐風、陳日新、朱懷新、黃養輝、韋江凡、陳日新、宗其香都是佼佼者,但由於油畫界大家比較陌生,這批人不被大多數人認識,咱們也不多敘說了。

好吧,有幾十名學生跟隨,這個條件又刷下去一大波“大師”,只剩下12.5%的人勉強成為大師了。也就是說,平時遇到的大師只有十分之一勉強算,事實上更少,因為現在炒作比較厲害,基本上一百個裡頭有一個算大師。

別再叫大師 看看成大師的3個條件 看完指導孩子

蘇東坡 枯樹怪石圖

看完有點失落啊,成大師這麼難,咱們還畫個啥呢?

這種觀點有點消極,屬於忘了初心了。畫畫的本意應該是提高自己的修養,享受傳統文化,讓自己變得更完整。要知道自古以來畫畫的人都不是奔著成大師而去的,古代叫文人畫,是業餘沒事的時候一種娛樂活動,沒有什麼目的,更談不上經濟目的,成大師賺大錢,真的只有現在有,不過也在變好中,我就發現更多的人學畫畫真的是想自娛自樂,怡情消遣,真沒什麼賺錢的目的。

古代的文人從小就教育必會技能:琴棋書畫。就和今天咱們要會自己穿衣服,自己學會坐公交車上學一個道理,那時候士大夫家的孩子都能畫畫書法。其中有些孩子畫畫方面悟性比較高,提出了自己的繪畫理論,就影響了後來的一批畫家,這人就被尊為大師了。

別再叫大師 看看成大師的3個條件 看完指導孩子


比如蘇東坡,琴棋書畫都很厲害,畫畫也挺好,他提出的理論是:你要是老問別人你畫的像不像,那你就是個小孩。

所以他的畫都很不像,他的理論直接影響了齊白石,宋代的蘇東坡居然暗示了後來有齊白石,是不是很驚奇?是不是很意外?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學畫就是自娛自樂,別奔著大師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