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淪陷,疫情大爆發,全球供應鏈全面受衝擊


歐洲淪陷,疫情大爆發,全球供應鏈全面受衝擊

疫情在海外的發展非常迅猛!

截至今天傍晚的數據,已經突破12396例了。

韓國、伊朗、意大利可以說已經完全打開了傳播鏈條。

其中韓國確診飆升至5621例,意大利突破2500例,伊朗確診暴增至2922例。

如今,新冠疫情已經在全球五大洲77個國家和地區傳播開來。

而且今天比昨天又新增了6個國家出現疫情,這些感染病例在飆升的國家,每天都是以幾百例這樣的速度在增加。

我判斷,疫情在國外將會成蔓延姿勢,並將失控,成為全球性傳染病,最快需要1年才能控制住這個局面。

新冠,將成為人類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因為它再也不是一場普通的傳染病,它現在的影響力以及未來的影響力,絲毫不亞於一場戰爭,它將對全球經濟甚至政治格局產生巨大的改變!

1、海外的佛系治理

對我們而言,我們比外國人提前經歷過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

疫情從1月19日被宣佈存在人傳人之後,持續至今帶來了經濟停擺、醫療資源的擠兌和相當數量的死亡病例。

雖然目前疫情還遠遠談不上結束,但從疫情治理的角度看,我們算是穩住了局面。

這取決於我們高效的全民組織動員能力。

但海外的態度,基本是當成“流感”去對待,甚至不屑一顧。

像日本、新加坡、美國等國,基本是比較佛系的態度。

最佛系的當然是意大利人和韓國人。

這兩個國家“抄作業”我們,結果當地民眾並不領情。

特別是意大利當局,在出現首例病例之後,採取的措施是非常果斷的,1月30日就宣佈關閉所有往返中國的航班,全國進入6個月的緊急狀態。

它是歐盟第一個採取這種高級別防控措施的國家。

到了2月22日,意大利宣佈取消所有聚集性活動,並對5萬餘居民進行隔離,違反隔離地區法令的人員處206歐元罰款3個月監禁。

2月23日,意大利倫巴第大區和威尼託大區多座城市開始封城隔離。

但散漫慣的意大利人可不幹,還要遊行示威反對。

而韓國那個邪教的老大也是鼓動教民繼續集會,結果導致更大規模的感染。

現在韓國一半的確診病例,來自這個邪教的“貢獻”。

韓國還出現了幾千對新人舉行集體婚禮,有戴口罩的,也有沒戴的。

美國則是隻接受重症病人的治療,因為認為輕症病人可自行康復。

但伊朗也確診出超過2900例,而且是突然爆出這樣的感染數據。

現在還沒完全確定的消息是,伊朗有可能釋放54000名囚犯(服刑期少於5年),這是為了避免感染增加。

未來的蔓延趨勢,不可想象。

因為當地本來長期處於戰亂,民眾生存物資一直缺乏,醫療條件也遠遠比不上我們。

現在伊拉克、巴林、科威特、阿聯酋、黎巴嫩、以色列、阿曼等國都已經陸續出現了確診病例。

整個中東,基本上只剩下還在戰爭狀態的土耳其和敘利亞沒有聽到有確診病例。

但我相信,疫情在中東的肆虐已成定局。

其實,我並非說佛系絕對不好,畢竟過度防控也直接影響了經濟。

只是像歐洲一些國家的小清新,也實在太不當一回事了。

你說戴個口罩勤洗手又如何?

但很多歐美人也不見得有這種習慣,特別是意大利。

大家別以為他們多講衛生和有風險意識,非常多的意大利人上洗手間後不洗手的,千萬別高估了他們!

至於你說要隔離,要防控,對他們來講,那是不尊重人權,是不可以冒犯的。

所以意大利這樣的局勢,也不奇怪。

現在新冠疫情在意大利完全打開傳播鏈條之後,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國,也已經各自出現了一兩百的確診病例。

大家應該都有這種感受了吧,類似韓國、意大利、伊朗這樣的國家,地處東亞、歐洲和中東,有了這三個國家,疫情的蔓延比我們想象的真的快了太多!

還是世衛組織懂他們啊。

2月28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宣佈,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風險級別由此前的“高”上調至“非常高”。

截至今日,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在全球72多個國家和地區以閃電般的速度傳播開來,遠高於SARS時期的29個。

考慮到疫情傳播的迅猛、全球醫療資源的緊缺、疫苗研製的週期性以及海外國家的動員能力與執行力遠不如中國,加上新冠自身的隱蔽性,在全球範圍內來看,短期內海外要完全控制的難度非常大,我最樂觀估算也就1年的時間才能控制。

恐怕,當武漢1月23日那天開始封城時,當廣東北京也緊跟著啟動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一級響應時,我們都沒想到,海外是現在這個樣子!

如今,意大利、韓國和伊朗已經具備了成為下一個湖北的疫情基礎。

而廣州、深圳、北京、浙江和寧夏,都已經出現了反輸入病例,這是需要我們引起警惕的信號。

美國雖然表面看起來佛系,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高級官員告訴國會,冠狀病毒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全球流行病。

這不是疾病,這是戰爭,而且不是結束,而是剛開始打響了!

2、風雨飄搖的歐盟

2月28日,就在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佈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風險級別由“高”上調至“非常高”的那天,土耳其幹了一件事。

土耳其宣佈不再阻止敘利亞難民湧入歐洲,促使土耳其當局做此決定的直接原因是一場空襲。

此前,敘利亞政府軍對敘利亞東北部發動空襲,導致土耳其軍29死39傷。

根據土耳其的估算,將有大概100萬流離失所的敘利亞伊德利卜難民湧入歐洲。

現在,根據媒體公開報道,至少已經有7.6萬難民湧到了希臘邊境,而難民與希臘警方也已發生衝突。

那麼問題來了,這裡面有一個非常核心的背景。

新冠疫情在中東最大的傳播源頭是伊朗,而在敘利亞至今仍未停止的這場內戰中,外國出兵最多的是伊朗。

所以,在敘利亞100萬的難民中,到底有多少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至今是個未知數。

難民感染新冠病毒,肯定是有,只是數量多少而已。

但感染了新冠病毒的難民湧入歐洲,對如今的歐盟來說,絕對是一個災難。

意大利已經在感染整個歐洲了,難民的湧入絕對會加劇歐洲的疫情。

隨著意大利不斷上升的確診病例,我相信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國,也將對意大利實施封鎖政策。

畢竟,法國也一下子確診了212例,德國也有240例,西班牙驟增至165例,而脫歐的英國,現在是51例。

恐怕,英國人應該此刻是在偷著樂吧。

梅姨遲遲幹不了的事情,換了約翰遜這個風格類似特朗普的首相,脫歐就幹成了。

英國脫歐,無需也不想去承擔處理難民的責任,這勢必也會強化現在歐盟國家右翼勢力的脫歐想法。

至少在眼下上百萬難民湧入歐洲之後,英國可以獨善其身。

而疫情影響之下,經濟也畢竟大受損失。

本身類似意大利和西班牙這樣的國家,失業率已經極為嚴重了,在疊加疫情影響,政府財政更是度日如年。

特別是意大利,我認為會成為未來歐盟瓦解的另一導火索。

但凡對歐盟有點了解的都知道,歐元的負利率其實就是為意大利搞的。

歐洲央行前行長德拉基是個意大利人,他可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一位意大利人。

不負利率不行啊,意大利的國債已經佔了它的GDP超過132%,今年這樣下去,突破134%也是妥妥的了。

本來全球經濟就處於大調整週期,歐盟的日子也真的不好過。

法國去年各種遊行暴動,也是當地政府無力再支撐高福利體系,想加稅,結果就搞得雞飛狗跳。

英國人老早想脫歐,就是看清楚了歐盟的發展路徑不適合自己,說白了就是不認可他們的路子。

比如動不動就聖母心氾濫,不計成本接收難民,英國人是不會接受的。

眼下新冠疫情肆虐歐洲大陸,經濟更是雪上加霜。

現在頗為棘手的難民問題、經濟問題以及新冠病毒,已經讓風雨飄搖的歐盟,離走向瓦解又進了一步了。

如今,中東問題疊加新冠疫情,已經開始嚴重威脅歐洲。

最近“北約捍衛者-2020”聯合軍演開始,從2月底開始持續至6月,在10個國家境內舉行。

在全部3.7萬名參演人員當中,有2萬多名陸軍士兵是美國直接從本土調派。

這是冷戰以來歐洲大陸第三大規模的聯合軍演,也是25年來,美軍向歐洲大陸最大規模的一次調兵。

3、全球供應鏈全面受衝擊

新冠對歐洲的影響,我認為是政治影響要大過經濟影響。

並非經濟影響不大,而是本來就搖搖欲墜的歐盟,在新冠帶來的各種疊加效應之下,更難!

所以短期是經濟影響為主,長期是政治影響。

但對全球來講,則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影響了。

雖然過去兩年,逆全球化的趨勢非常明顯,但畢竟大家的經貿往來也算是嚴絲合縫,一時半會誰也確實沒辦法那麼快離開誰。

這裡面的邏輯是供應鏈的邏輯,是分工合作的邏輯。

如果認為海外疫情對我們沒影響,那其實跟說湖北疫情跟你關係一個道理。

在我看來,海外疫情的衝擊,在實體層面是兩個方面的影響。

一,需求衝擊。

我們現在已經有經驗了,看看我們身邊就知道了。

任何容易人流量密集的區域或者需要人流量密集的行業,都會受到直接衝擊。

比如餐飲、旅遊、娛樂、交通等行業、汽車、房地產。

不同的國家,疫情程度不一樣,這些需求受影響的程度也不一樣。

哪怕像我們這樣,雖然疫情得到控制,但短期內想恢復以前那樣,也難。

而疫情現在正在其他國家肆虐蔓延,市場總需求會進步受到抑制,這從歐美股市已經反映出來了。

甚至今年的東京奧運會,都要推遲了,按國際奧委會的說法,聽起來就是年底之前都可以舉行。

二,供應鏈衝擊。

現在全球絕大不多數區域,醫療資源都不夠了,比如像春節期間大家一直在搶的口罩,根本不夠用。

美國宣佈口罩缺口高達2.7億之後,美國民眾一樣在搶口罩。

N95口罩現在在美國線下價格暴漲5倍,一個賣到20至25美元。在亞馬遜上,40個裝的N95口罩,標價701美元不包郵,你還不一定買得到。

之所以說新冠疫情在海外只是剛開始,就是因為醫療資源真的不夠。

直接導致的問題就是疫情防控失利,進一步在全球惡化。

到時海外也一樣會出現工廠關停、物流停滯,企業生產、運輸和用工都成問題。

最後,通過全球供應鏈網絡的放大效應,會直接造成貿易萎縮,導致工廠訂單不足的問題,現金流問題在海外企業,到時一樣存在。

2018年的時候,我們的進出口貿易額已經佔全球11.8%,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達27.4%,所以海外疫情怎麼會跟我們沒關係呢?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拿半導體行業來說。

大家可以把半導體、芯片和集成電路視為一樣東西。

芯片泛指一切半導體元器件,是集成電路的載體,這小玩意廣泛在軍工和民眾幾乎所有電子設備上。

在全球分工上,半導體原材料和設備供應,是日本和韓國企業,歐美企業主導芯片設計,我們大陸和臺灣是芯片生產和封測。

現在東亞正是重災區,我們自己就不用講了,關鍵是韓國正在惡化,日本也有294例(那條遊輪就不算它了)。

但日本和韓國如果因為疫情導致半導體原材料供應短缺,這個影響就是全世界的了,我們當然更直接了。

拿個數據給大家看看,全球半導體市場,2019年的銷售額達4089.9億美元,整個東亞地區佔了63.1%。

這只是半導體行業自身的分工鏈條和經濟價值。

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這密密麻麻的晶體管組成的集成電路行業,它還有下游行業哦,比如非常重要的消費電子行業。

什麼是消費電子行業?

我們的手機就是。

整個手機其實是一個複雜的電路系統,它可以玩遊戲、可以打電話、可以聽音樂等等。

但智能手機的組成,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芯片。

我們國內的四大手機品牌華米OV市佔率合計約40%,其他是蘋果三星等其他品牌的。

而整個芯片產業又是全球分工非常精細的,包括現在疫情也不見得樂觀的德國,其實也跟日本韓國一樣,霸佔了半導體原材料的相當市場份額。

大家想想,我們各類消費電子行業,除了手機,還有各種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等,還有各種醫療資源,比如體溫槍等,哪一樣離開得了集成電路板?

我們有多少的工廠是在直接行業或者相關行業的?

而現在這個疫情,誰也說不好真的就是1年內解決,短期影響反正是註定而且已經生成了。

今年一年的影響也是註定的,畢竟當年SARS也用了半年,而且還是經濟全球化遠比不上現在這麼發達的時候。

千萬別真的以為疫苗可以很快生產出來,那不是像生產75%濃度的消毒酒精那樣可以簡單粗暴乙醇兌水搞定!

全球供應鏈受到衝擊,我還觀察到幾個現象。

一個是大宗商品在我們很多工廠外和倉庫裡積壓,因為沒法真正復產,可能是其他原材料不夠或者人員沒法完全到位,都有。

一個是現在已經復產的,其實都是依託年前半個月一個月的訂單在做,但這些出口企業,估計也就是復工一個月,然後也沒啥事幹了,國外沒訂單來,也沒啥好生產。

還有一個是哪怕可以繼續有訂單量,但原材料也可能供應不上,沒法完成工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供應鏈,涉及非常多行業,還有汽車行業也是一個典型例子。

反正,不同行業,有不同的難處,做外貿出口的朋友,可以來留言分享一下。

今天凌晨,出於對疫情影響下,全球經濟風險增加的考慮,美聯儲已經宣佈降息50個BP,這就是最好的明證了。

歐美股市早就趴下了,也是明證。

嗯,我們的大A,很牛,大家沒事幹是不是炒炒股,我們是真的在炒股,跟經濟基本面沒毛線關係。

4、基建走起,舊瓶新裝

新冠病毒,這四個字,絕對就是今年全球經濟的黑天鵝了。

我說不亞於一場戰爭,是因為影響面波及太廣,經濟的損失就留待經濟學家們去統計了。

而現在在社會治理模式上,也開始出現一些新的很微妙的東西,嗯。

而在民眾心裡留下的記憶和衝擊,也自然終身難忘,也必定會改變很多人今後的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

對於任何一個微觀個體來講,正如我在武漢剛爆發疫情時說的那樣:

無論你是否感染了新冠,你都無法在新冠之下獨善其身。

錢袋子是否夠支撐日常開支,就是一個非常具體而現實的話題。

對於我們來說,當下其實並沒有太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出口畢竟受限,消費繼續萎縮,唯有基建走起!

否則,還有什麼新辦法?

配合央媽的經濟救市政策,最近我看到新聞說25萬億的基建工程各地已經上報立項。

具體項目,我還沒去細看。

但我只求,洪水滔天之下,基建不應該再是“鐵公基”。

我們現在的基建設施,是超前的,對經濟的意義自然很大,但也出現了邊際效用遞減的現象。

所以,我們現在的新基建項目,應該圍繞未來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去,而不應該是簡單粗暴的修修補補。

就像我辦公樓下面那條黃埔大道的人行道,去年好好的又拿來翻修,這種突擊花錢的基建對經濟拉昇效用並不大。

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醫療教育等這些,都需要基建擴充,更有意義。

這些,除了國有資本,我認為也應該要讓社會民間資本參與,一是盤活現在的民間資本,二是也可以減少各地政府的債務壓力。

現在,國外疫情目前也在擴散,口罩這玩意之前是華人到處搶購運回國。

但現在我們日產量突破1億個,其實也可以賺點外匯,也不錯,這些跟疫情有關的行業,也應該讓更多的民間資本參與。

另外還有生活必需品,我瞭解到的情況,其實復工現象也很不理想。

春耕已經被耽誤了,現在的很多終端產品其實是存量,還是按之前的進貨價來定價,但近期原材料價格在上漲,零售終端價格繼續上漲也是遲早的事情。

這次疫情,是挑戰,也是機會。

如果我們能夠穩住大局,有序有效復工穩住經濟,興許也是一個再次吸引外資的機會。

看吧,就看走成什麼路出來。


更多保險科普,避坑乾貨,好險推薦,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水熊優保。

水熊君,只會讓用戶用最少的錢買到真正有保障效果的保險產品。

更多投保攻略,趕緊戳下方“瞭解更多”查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