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上位後,第1件事就是殺和珅,為何紀曉嵐還是做個小官?


紀曉嵐是乾隆的御用文人,沒什麼實權,除了陪皇帝吟詩作畫外,他的主職工作是編書,相當於文學院教授吧,官職不過是禮部侍郎,只是勝在和乾隆親近,當時還和六部尚書和珅有過調侃

一次酒宴,門外跑過去一條狗,和珅指著狗問紀曉嵐,是狼(侍郎)是狗?那時候紀曉嵐是禮部侍郎,和珅相當於隱晦的說你紀曉嵐是條狗。不過紀曉嵐畢竟才思敏捷,裝作沒聽懂,回答說,狼和狗還是很好區別的,看尾巴就行,尾巴尖下垂是狼,這尾巴尖上豎是狗,上豎是狗,和尚書和大人吶,尚書是狗啊……

和珅權大,敢當面罵和珅是狗的,也沒誰了

估計就這一次,紀曉嵐入了還是太子的嘉慶之眼

嘉慶登基第一年,就提拔紀曉嵐為兵部尚書,那一年是1796年,紀曉嵐72歲

後來又讓他做左都御史,專門負責監察百官。在1797年,紀曉嵐又幹了吏部尚書,替嘉慶掌控官帽子,不僅如此嘉慶還給紀曉嵐加帽子: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這協辦大學士,就相當於入內閣,比一般的六部尚書話語權更大,而這太子少保,當初鰲拜也不過是太子少保

兵部、監察部、吏部、軍機處,都是重要職位

可見1799年嘉慶殺和珅時,紀曉嵐官職真心不小

不過1799年紀曉嵐76了,都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加上幫嘉慶培植勢力幹掉和珅,紀曉嵐也算耗盡心力,嘉慶也就沒再給他加擔子,讓其安心享受晚年

1805年,紀曉嵐終老病榻,年八十一,諡號文達


靈石蘊珠寶


紀曉嵐在乾隆末年先後擔任禮部尚書和左都御史,這些算是小官?清朝從一品也算是小官?對官職大小是不是有誤解?


紀昀在乾隆五十二年,從禮部侍郎升任左都御史,後任禮部尚書,隨後又轉回左都御史。左都御史和禮部尚書,都是從一品的大官,分別是督察院和禮部的最高長官,位高權重,不是什麼虛職。



嘉慶上位後,紀昀改任兵部尚書,但很快又轉回左都御史和禮部尚書,均屬於平級調動。直到嘉慶十年,皇帝才封紀昀為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銜,這個算是漢人在當時的官階巔峰了。但在當年,紀昀就病死了,享年八十一歲。


雖然紀昀在死前才做到最大一階官位,但不能說此前的從一品、從二品職位就是小官吧?


陶式防務評論


嘉慶上位之後,第一件事情確實是除掉和珅不假,但是紀曉嵐卻不是小官。

和電視劇中的形象不一樣,和珅的年紀比紀曉嵐要小很多。而且,和珅這個人極其有能力,又頗能討乾隆歡心,因而和珅在官場晉升極快,巔峰時身兼數個關鍵職位,諸如內務府總管、領侍衛內大臣、戶部尚書、領班軍機大臣……乾隆對於和珅,確實是倚重的。畢竟,和珅能讓乾隆有銀子花。

相比而言,紀曉嵐就不怎麼受乾隆待見了,用乾隆的話說,紀曉嵐就是乾隆蓄養的倡優罷了,只是用來裝點門面的。不過,乾隆畢竟精通帝王權術,需要給文人們一點甜頭 所以,在乾隆時期,紀曉嵐也幹到了禮部尚書和左都御史這樣的官職,妥妥的一品大員。不過,紀曉嵐能獲得這樣的待遇,年齡因素是很大一個方面。

言歸正傳。

嘉慶在乾隆一死就迫不及待的要處理和珅,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和珅作為乾隆的寵臣,曾經對於乾隆立儲之事進行過參和,從而得罪了嘉慶。嘉慶上位之初,太上皇乾隆依然把持朝政,而和珅就是乾隆在朝廷的耳目,嘉慶作為皇帝,被人當成傀儡,自然心中不爽,掌權之後,自然是秋後算賬。

當然,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還是嘉慶看上了和珅的資產。和珅其人,受寵多年,不知道收了多少官員的孝敬。同時,和珅還和英國人做生意,賺取了不少家產。

和珅的家產到底有多少?

嘉慶在抄和珅的家時,發現和珅總資產價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是當時清政府15年的稅收。

和珅這家產,能不引起嘉慶的垂涎?

嘉慶在處理完和珅之後,對於紀曉嵐,倒也沒有格外重用,畢竟紀曉嵐的年紀太大了,70多歲了,也幹不了啥。對於這種老臣,而且本身就是官居一品了,嘉慶也沒有啥好封賞的,只好封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銜,以示尊崇。


小鎮月明


嘉慶上位乃是乾隆禪讓,實權仍是乾隆掌控,因此,乾隆死之前,嘉慶就是一傀儡皇帝,尸位素餐。

乾隆死於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正月十三,嘉慶抄了和珅的家,正月十八,賜死和珅於家中自殺。自此,嘉慶才真正意義上成為大清帝國的掌舵人。

從乾隆十九年(1754年)進入仕途,到嘉慶元年(1796年)被授予兵部尚書之前,紀曉嵐一直從事的是伴讀或是文獻收集編撰的工作。

說白了就是為了滿清毀書,因為毀書前提是要先認識書。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必須找個識字的。


期間紀曉嵐也有機會外放擔任一地之長,但乾隆認為,他的長處就在於“修”書,所以也沒掌過實權。有幾年還因為貪汙串聯被髮配新疆。

和珅發達之後,紀曉嵐就一直在和珅手下當差,還是做自己的老本行。

至於題主想說的那個意思:和珅和紀曉嵐是對頭,和珅倒了,紀曉嵐該被重用了。這事連風影都沒得捕,完全是杜撰、瞎編、胡勒。電視劇中情節有原型的也多是阿桂、劉墉、董誥等人的事蹟。


不過乾隆禪位嘉慶登基之後,紀曉嵐的職位確實高升了。

清嘉慶元年(1796年),任兵部尚書,移任左都御史。嘉慶二年(1797年),又遷任吏部尚書。任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

這幾個職位可不簡單,也不是什麼小官,這幾個職位都是從一品,在漢族官員裡面也是相當顯赫了。

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國防部長;左督御史,相當於總檢察長;吏部尚書,相當於組織部長;協辦大學士,相當於副總理;太子少保,虛職。這幾個職位可都是實實在在的實權單位。

但是你也看到了,這都是在和珅掌權的時候封的紀曉嵐,這時候嘉慶可沒權力安排官員的。

嘉慶四年,扳倒和珅之後,嘉慶並沒有追究和珅集團其他人員責任,不然,紀曉嵐以72歲高齡還能當這麼高品級的官?


別酒流年


前言:

近年來,各大熒屏活躍著大量的清廷影視劇,觀眾從熒屏上認識到的和珅,是一個油頭滑腦、不學無術、阿諛逢迎卻常常被飽讀詩書、正直的劉墉、紀曉嵐捉弄的大奸臣形象。

但是歷史真相是這樣的嗎?

歷史上的和珅、紀曉嵐

據史料記載,紀曉嵐與和珅的真實關係和影視劇的內容相去甚遠,和珅也壓根就沒把紀曉嵐當成對手。

歷史上,紀曉嵐比和珅年長26歲,雖然位居大學士,但從未擔任過重要職務,與領班軍機大臣、歷任戶部、吏部等重要官職,又是乾隆爺眼前第一紅人的和珅相比,地位相差甚遠,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紀曉嵐不可能與和珅有多少直接較量。

其實,紀曉嵐不僅沒有反對過和珅,和珅還曾請他改詩,關係還是很融洽的。

大家是被影視劇誤導了。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嘉慶皇帝登基後,在乾隆皇帝死後短短的15天裡,就把一個被先帝恩寵30年的“二皇帝”加以懲治,舉措得體,乾淨利落,十分成功。

那麼,嘉慶為什麼殺和砷?

  • 其一,因為和珅“富可敵國”,扳倒和珅,可以緩解嘉慶面臨的財政壓力。

所謂“和砷跌倒,嘉慶吃飽”就是這個意思。據史料記載,從和珅家裡抄出金32000多兩,銀200餘萬兩,取租地1266頃,其他還有取租房屋1001間半、各處當鋪銀號以及各種珠寶、衣物等,其總家產摺合白銀,有說法稱價值達到了8億兩。而當時清廷政府全年總收入才約7000萬兩。此外,還有大量的珍珠、大珠、手串、大寶石等,實際數字已經無法考據。


  • 其二,和珅“權高震主”。
嘉慶說:“朕若不除和砷,天下人只知有和珅而不知有朕。”

當相權威脅到君權的時候,君主必然採取行動。

所以,嘉慶執掌朝綱,必然懲辦權相和砷。但是,當時清朝腐敗已經愈演愈烈,已非個案,嘉慶沒有看到這種現象對朝政的危害,進行制度性的改革,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只是處理了和珅一個人而已,清朝已然走上了下坡路。

總之,紀曉嵐因編纂《四庫全書》在文化方面頗有貢獻,而其本人對當時朝政卻無甚影響!


歷史小掌櫃


和珅與紀曉嵐以及劉墉等的形象,想必很多人都十分熟悉,在電視劇中,不管是劉墉還是紀曉嵐,都在與和珅鬥智鬥勇,將和珅弄得實在無奈,可惜真實歷史上,不管是紀曉嵐還是劉墉,與和珅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劉墉八十多歲成為內閣大學士,和珅當時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劉墉見到和珅都要避而遠之,生怕惹到和珅影響自己仕途。直到最後嘉慶要收拾和珅,才讓劉墉負責此事,有了一個揚眉吐氣的機會。至於紀曉嵐呢,與和珅的關係遠遠不是電視劇中那樣敵對,反而兩人交往密切,關係很好,紀曉嵐的很多事情都要仰仗和珅幫忙解決。


一、嘉慶解決和珅

嘉慶其實早就看不慣和珅,在乾隆當上太上皇那三年時間裡,更是對和珅恨之入骨,因為和珅成為乾隆的眼線,乾隆雖然退位成為太上皇,依舊靠著和珅在朝中掌握實權,相當於嘉慶成為一個傀儡皇帝,換做誰都會對和珅十分火大。


最後乾隆一去世,嘉慶就把對乾隆的所有不滿都釋放在和珅身上,將和珅迅速處決,並且抄家得到8億兩白銀,相當於當時清政府15年的財政收入。就是這麼簡單一筆,讓嘉慶在位期間,國庫豐裕,從側面而言,這似乎也成為乾隆留給嘉慶唯一的好東西,除此之外,就是一個爛攤子。

當然,嘉慶除了對和珅仇恨之外,還有就是他真心想要懲治貪汙,拿和珅開刀毫無疑問是最好的,可惜他忽略了很多東西,和珅也是一個大忠臣,並且能力非凡,嘉慶將和珅處決,無疑是將自己左膀右臂砍掉,後來他想要做很多事情,都受到阻礙。


想當初乾隆為何重用和珅,就是因為和珅聰明能幹,交給他的事情,和珅一定能夠順利完成,最明顯的就是乾隆六下江南,到了後期國庫空虛,沒有錢支持他下江南,這個時候就是和珅幫忙籌集資金,才讓乾隆能夠繼續到江南瀟灑,要是換做一般大臣,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能力。

和珅因為這些優點得到乾隆重用,也因為成為乾隆的忠臣而引起嘉慶仇恨,嘉慶過了三年忍辱負重的悲哀生活,一旦得到實權,他根本不會考慮大局,想的就是立即除掉和珅,就這樣和珅告別世界,嘉慶治理大清一天不如一天。



二、紀曉嵐當小官

紀曉嵐原本就只是一個文官,在和珅的幫助下,紀曉嵐開始編寫《四庫全書》,但是他始終沒有走進大清權力中心,根本就不是什麼特別厲害的角色,乾隆之所以欣賞他,是因為乾隆有個最大愛好就是寫詩,一生寫出四萬多首詩,說明他對文學十分看重。

紀曉嵐剛好文采斐然,乾隆與紀曉嵐在一起可以寫詩作賦,當然對其就要看好一些,後來乾隆去世,和珅被嘉慶處決,紀曉嵐既失去權臣幫助,嘉慶又不喜歡吟詩作賦,所以紀曉嵐幾乎就被嘉慶遺忘,從而繼續擔任他從前的小官,一直沒有被重用也沒有被貶。


不過對於紀曉嵐而言,這何嘗不是最好的結局,要不然也像和珅一樣被處決,那該多悲慘啊。


結語

和珅雖然貪得無厭,但是他對大清的貢獻是不可忽略的,要是沒有和珅的幫忙,很難說乾隆會把國家弄成什麼樣子,但是嘉慶斷然意識不到和珅的重要性,才會在乾隆去世後立即將其處決,後來悔之晚矣!



嗔痴歷史觀


和珅,紀曉嵐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清朝官員,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兩人鬥智鬥勇非常有意思,但是這完全是影視劇虛構的,兩人在地位上根本就不是同一級別的,另外紀曉嵐也不敢真和和珅對著幹,和珅如果要搞紀曉嵐,紀曉嵐連哭的地方都找不到。

嘉慶皇帝為什麼要殺和珅?

嘉慶皇帝還在是皇子的時候就想弄死和珅了,但是和珅是乾隆皇帝身邊的寵臣,位高權重,嘉慶皇帝還真不敢得罪和珅,特別是在乾隆皇帝退位當太上皇的那幾年,嘉慶皇帝沒有實權,和珅經常去覲見乾隆皇帝,嘉慶皇帝就怕和珅去打他的小報告,所以嘉慶皇帝在和珅面前都得謹言慎行,哪有皇帝的權威?所以嘉慶皇帝對和珅是恨之入骨。

和珅畫像

在乾隆皇帝統治後期,和珅因為很受乾隆皇帝寵幸,結黨營私,貪贓枉法,藉著乾隆皇帝搞文字獄的機會,打擊異己,很多官員遭到了迫害,後來和珅掌管翰林院,科舉制度也從選拔人才的方法變成了商品交易,要想考取進士就要先賄賂和珅,也讓乾隆執政晚期和珅黨羽密佈。

所以當乾隆皇帝駕崩之後,嘉慶皇帝立刻開始清算和珅,一個是因為國庫被乾隆皇帝折騰得沒錢了,和珅是鉅貪這是總所周知的事情,另一方面是和珅結黨營私,導致了嘉慶皇帝的皇權失位,在朝中和珅結黨營私,位高權重,已經威脅到了嘉慶皇帝的統治,嘉慶皇帝絕對容不下和珅。

嘉慶皇帝畫像

所以乾隆皇帝正月初三才死,嘉慶皇帝就讓手下的官員彈劾和珅,收集和珅罪狀,正月十三就公佈了和珅的二十條罪狀,接著就抄了和珅家,查出了八億兩白銀和無數的財寶,相當於清朝十五年財政收入,三天後和珅被賜死在獄中。

紀曉嵐在嘉慶執政時期官職小嗎?

紀曉嵐最大的一個貢獻就是編寫《四庫全書》,他也算不上那種特別正直的官員,乾隆皇帝是那種文采不好,還要裝文藝範的皇帝,所以他很喜歡紀曉嵐這群文人,可以給他的詩作,詔令潤潤色。乾隆皇帝喜歡粉飾太平,但是嘉慶皇帝不太在乎這個,所以在嘉慶一朝,紀曉嵐基本上就是個打醬油的角色。

嘉慶二年紀曉嵐被任命為禮部尚書,這時還在是乾隆皇帝掌握實權,嘉慶四年,乾隆皇帝駕崩之後,紀曉嵐也沒有其他的任命,另外一位我們很熟悉的官員劉墉,他開始得到嘉慶皇帝重用,紀曉嵐雖然沒啥存在感了,但是尚書一職在清朝也是從一品,這可不是小官了。

嘉慶九年時,紀曉嵐已經八十歲了,嘉慶皇帝特別送了些禮物慰問他,嘉慶十年,紀曉嵐被加封為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但是沒過多久紀曉嵐就病逝了,嘉慶皇帝親自為他寫了祭文、碑文,從這個待遇上來看,嘉慶皇帝還是很重視紀曉嵐的。

紀曉嵐畫像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玄坤文史


  嘉慶皇帝運氣太好,前面去世了兩位太子才輪到他,乾隆當太上皇的時候,嘉慶只是個有實無權的皇帝。

這個皇帝可以說連備胎都不如,他主要在位期間做的事就是除去和珅,鎮壓白蓮蓮。這一點可以證明當時大清已經向衰敗。他在位的時候已經是十八世紀末,那個時候歐洲工業革命剛好興起,而這位皇帝實行的閉關鎖國的政策,英國人來拜訪的時候,因為禮節的問題,使嘉慶錯過了與世界融入的機會。可以說嘉慶皇帝是個呆板保守無創新的皇帝。

至於和珅的問題,最多的是他貪錢,他也做過很多事,無非就是太貪。他為啥是乾隆的寵臣?因為歷史上康乾盛世並不是虛的,可以說當時的經濟挺發達,要不也不會造成和先生貪了八億兩至十億兩白銀,這個錢的數字就可以看出和先生會理財,思維能力敏銳。大家都知道乾隆是個收藏家,這些東西不免有和珅的幫忙尋找,乾隆沒錢和珅就送。所以不得不讓乾隆身邊有個提款機。嘉慶除去和珅,第一,和珅是鈕祜祿氏,這個姓氏是滿洲正紅旗,愛看電視的人都聽過某某是鈕祜祿氏,某某是葉赫那拉氏,富察氏,姓氏是不同血緣集團相互區別的符號,不同的姓氏表示著不同的家族。滿族姓氏形成於氏族社會,最初是表示同一氏族內血緣關係的稱謂,即為血緣集團的稱號。後面和珅的兒子豐珅殷德娶了十公主,其次和珅軍權在握,可以看出有篡權的可能性。嘉慶皇帝要實行閉關鎖國,國庫是空的,沒錢就乾脆除去和珅,除去和珅就等於國庫多了幾億兩白銀軍權也搶過來。而且是乾隆去世十五天後賜和珅死,為啥不在乾隆在世的時候殺和珅,因為嘉慶帝沒權,還有一個原因乾隆和和珅的關係逼近幾十年,和珅是鈕枯祿氏,乾隆的生母是孝聖賢皇后,孝聖賢皇后的姓氏也是鈕枯祿氏,殺了和珅就等於殺了這家族一員。

  紀曉嵐這個人物,又一部電視劇叫《鐵齒銅牙紀曉嵐》,可以說紀曉嵐這張嘴很厲害,有一個片段嘉慶還是太子的時候,紀曉嵐就提醒過嘉慶,“清河深還是沙河深”,乾隆當時的回答是“沙河深”,意義就是殺和珅,所以當時乾隆就已經暗示了以後和珅的結果。在人際關係上,紀曉嵐對和珅提供了很多幫助,在工作上,和珅幫助了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編篡中中紀曉嵐參與了其中,乾隆時期文字獄的達到五十多起,所有參與編篡的官員命運都不是太好,唯獨紀曉嵐被處分,他唯獨不給和珅正面衝突,為官之道左右逢源,重大事件不參與,也為朝廷選拔了很多人才,去世之後嘉慶帝在碑文中盛讚了紀曉嵐:“學問貫通,素優士林;總纂《四庫全書》,為冊府置雄文,極盡儒臣之能事;主持文柄,為朝廷從優選士;盡職禮部,位稱大儀。”





書笑恩護士


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朋友都知道,由王剛老師飾演的和珅一角,可謂是深入人心,將和珅這一人物特色刻畫的栩栩如生。和珅這個人在我國曆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並且事出了名的一個大貪官。很多人都知道,在嘉慶皇帝繼位之後,很快便賜死了和珅,但你知道為何紀曉嵐還是做個小官?

  劇中所敘述的故事,則是和珅被嘉慶賜死之後,作為昨日敵對的紀曉嵐,並沒有小人之行,去踩上一腳。而是選擇回去老老實實的做自己的小官去了。但是劇中的情節是如此,在古文正史中記載,和珅的倒下和朝中的另一位官員是脫不開關係的。那就是當朝宰相劉墉,看過《宰相劉羅鍋》的人,想必都清楚,劉墉確實算得上是一位好官了,其實現實生活在亦如此。

  可以說,和珅的倒下為主力的就是劉墉了。因為在正史中所記載的,紀曉嵐其實只是一個小小的官員,那就是編書史,所以其實他再聰明再無法有能力去撼動和珅這棵大樹。其實,即便是紀曉嵐現在的位置,也是劉墉之父給推薦的,將他從苦寒的新疆拉到這京城之中。所以紀曉嵐說到底,也算是劉墉這邊的人了。

  因此,可以得知在推倒和珅的過程之中,其實紀曉嵐出的力是微乎其微,也算得上是有心無力了。因此即便和珅倒下之後,對紀曉嵐的影響也是不大的,甚至都不會有人注意到這其中會有他參與。在和珅倒下之後,他也就安安靜靜的繼續回去做這個小官了。


奉史為師


嘉慶皇帝親政後必殺和珅!原因:一、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上臺後一般都殺前朝大臣來立威。和珅作為前朝寵臣,嘉慶自然要拿他開刀。二、殺了和珅,可以緩解財政困難。嘉慶雖然繼承了個“康乾盛世”,其實這個盛世家底早已被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給敗光了,國家財政已是入不敷出。嘉慶皇帝知道和珅是個著名的大貪汙犯,擼了很多錢。至於貪了多少錢,查抄時還是把嘉慶皇帝嚇了一大跳。和珅到底貪了多少錢,後世是眾說紛紜。最流行的說法是和珅的家產相當於當時清朝15年的財政收入。光是查抄的黃金一項就高達710萬兩(合262.88噸)之巨,存量相當於當時美國國庫的兩倍。所以民間就有這種說法:和珅跌倒,嘉慶吃飽。至於紀曉嵐為何還是不得重用,原因很簡單,紀曉嵐是漢人。清朝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對漢族人士很是猜忌,用人遵循“首崇滿洲”的原則,漢人很難獲得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