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埋怨拿死工资,不如学会自我增值


与其埋怨拿死工资,不如学会自我增值

图文无关

最近好朋友妮子挺烦的,原因是她大学毕业后,想在深圳打拼。但是她的父母希望她回家乡进入体制工作,然后安定下来后可以相亲,嫁个好人家。

这种连婚姻都安排好了的疼爱模式对现在的年轻人是一种折磨。

在电话里妮子就说:我如果把宝贵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单位,拿了十几年的死工资,到头来裁员了,想再就业,却不得不面对一大堆应届毕业生,出路在哪里?

天啊,这是对死工资有什么误解吧?我没法认同。在我认识的好几位拿死工资的人里,他们可是把生活过成了诗。

1、 拿同样的工资,不同的是你的格局和眼界

每个月都拿差不多的钱,工作做多做少照样领工资,所以很多人把这种模式称为死工资。

事实是,拿死工资的人那么多,为什么有的人得借贷度日,有的人能实现财务自由。真相很残酷,多半是因为你不懂理财、也不懂得利用单位的人脉来开展副业。

在同一家企业里,有两个年轻人,小东家境不错,父母通过关系给他找了这份稳定的工作。他每个月象征性地拿点生活费给父母,剩下的钱基本月光。

与其埋怨拿死工资,不如学会自我增值

他的同事蔡洪,是个比较有想法的年轻人。他上高中的时候,就趁暑假去学习编程,并帮游戏公司设计游戏来挣零花钱。上大学的第二学期开始,便没有再从家里拿钱,因为他利用之前所学的知识,成了健身教练。他自己练就的好身材成了活广告,请他做私教的人还很多。虽然这些钱不多,但用来支撑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还是可以的。

像蔡洪头脑这么活络的年轻人,在哪里工作都能混得风生水起。

后来他们部门裁员,小东被裁后就先回家待业了,一边埋怨父母给找的工作不稳妥一边变相啃老。蔡洪之前在网上买了个生产有机化肥的专利,已在一年多前用平时的积蓄和朋友合开了一家有机化肥厂,销路稳步增长。

小东埋怨拿死工资,害他错过了去大城市奋斗的机遇。蔡洪感谢拿过的死工资,集腋成裘,又通过有效理财,攒到了与人合伙开公司的第一桶金。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与其埋怨拿死工资,不如学会自我增值

股神巴菲特

巴菲特讲过一句英语俚语: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两个年轻人拿差不多的工资,懂不懂投资理财,结果却千差万别。

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后,努力拓展自己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对于年轻的你,其实不难做到,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去思考这一点,并且有没有认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后去努力尝试。

2、衡量一份工作的好坏,只向钱看你就错了

拿死工资不怕,怕的是做了一份半死不活的工作。你还埋怨错了对象。

当你在一个单位工作,越来越发现别的同事懂得比你多得多时,你就得引起重视了。别人在进步,哪怕你只保持待在原地,已是退步。

与其埋怨拿死工资,不如学会自我增值

纯梓是位纹绣师,与她同期出道的还有她的老乡张姐。毕业之后两人相伴去一家美容院学习纹绣。

张姐很乐观,做这一行,累是累了点,但胜在爱美的人很多,现在流行微整形,收入很可观。

纯梓上大学时,做过兼职,发过传单,给老外的小孩辅导过中文,做过国内化妆品的代购,所以她比较善于思考,工作一段时间后,默默地把公司如何运营的流程记下来了。

她还主动建议老板,增加些做美甲和护肤的其他项目并在工作之余多学习,多向前辈请教。

张姐很不解,明明这是计件的活,多劳多得。纯梓这样一来,做的工作就少,学习时间老板不计工钱。拿到手的工资有时比张姐少了好几百,她还好心地劝这位小老乡,别吃着嘴里的,看着锅里的。

所以纯梓在工作及学习之余,还捧回了一些经营管理的书,回宿舍啃。张姐却每个月拿到工资就喜滋滋的给自己买护肤品,买衣服,开始谈恋爱。

与其埋怨拿死工资,不如学会自我增值

作家亦舒


每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正如师太亦舒说:一个人的时间花在什么地方是看得见的。

上个月我去纯梓开的纹绣店,她早就和朋友合伙开店,做了创业者。店里的各项美容项目也是琳琅满目,能满足客户的各种变美需求。

她已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单纯的美女的制造者,不单只不断进修,考各种这个行业的资格证,并且设立学校,成了开班授课的老师。既实现了财务自由,又有多余的时间陪伴家人。

与她同期出道的张姐,一直在老单位,干着同样的活,领着差不多的薪水,一直担心客户太少,老板生意不好时店会不会倒闭。

张姐的性格使然,她安于现状,就算有同事这个上进心很强的例子,她仍然没有触动,没有想过自我增值。

在一个单位上班,做好份内之事,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让你厚积薄发的,可能是你之前看不上,甚至觉得做了会吃亏的份外事上面。

时代在变,稳定二字根本不存在。一个人的视野有多大,事业才能做多大。

3、 令你原地踏步的不是死工资,而是你没有核心竞争力

罗振宇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及时按照自己所想的活,那你就总有一天会按自己所活的方式去想。

与其埋怨拿死工资,不如学会自我增值

罗振宇

人不应该埋怨由死工资营造出来的看似岁月静好的环境,而应该反省一下,那个只享受当下,不合理规划且不愿意改变的自己。

我认识一位美女,她十年前就是一公司里的小职员。这十年之间,她竟然跳槽了八次之多。

但是她的工资却是龟速上涨,涨幅还赶不上物价。原因就在于她没有核心竞争力。

她从来只挑她熟悉的工作,在这样的舒适区里待着,她很知足。

不管跳到哪一家公司,她都只能从事那个容易被别人取代的职位,而这样的职位,她还在高兴很容易上手,因为不用烧脑去思考,不用学习去怎么适应。

对公司而言,每个职员各司其职,能提高工作效率。但对个人发展而言,各人自扫门前雪,不去拓展更多的知识点,不去解锁胜任工作的新技能,却是一种职场灾难。

与其埋怨拿死工资,不如学会自我增值

它悄无声息,变革来临时,却是狂风暴雨,打你一个措手不及。

宁向东教授曾经说过一句话:今天这个时代,不会有公司愿意耐心培养你,等你长大,它在意的是你有没有“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做“即战力”。

这就是为什么某些银行的职员会每几个月就互换岗位,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环境里,每个人都是那颗很重要的锣丝钉。

互换岗位可以让每位职员在工作中,磨练成多面手,一旦有人离开,立马有人顶上,不至于让整个项目瘫痪。

如果你没有自我增值的意识,如果你找各种理由不再精进,请别骂“死工资”,错的是你的思维认知,它可不背这个锅。

与其埋怨拿死工资,不如学会自我增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