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在1904年日俄戰爭時期,像武士般戰鬥的日本軍人遭到了俄國兇狠的打擊,雖然戰爭勉強勝利了,但對於俄國火器造成的損失也印在了日本軍人記憶中,出於對先進武器的渴望,日本開始了武器自造道路。

雖然自詡為資本主義帝國,但日本同其他西方國家差距很大,在武器研發差別並不是靠精神能戰勝,所以在除了少部分核心技術為日本獨有,日本武器研發走的是一條我們現在很熟悉的模仿‘山寨’道路。

當然模仿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模仿者還是個深度中二患者,那模仿出來的可不是照貓畫虎那麼簡單了。

手槍

二六式手槍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二六式手槍,獨特的“無槌式”左輪手槍,美國史密斯威森K-22型手槍日本國產型。

設計時作為騎兵和傘兵手槍,所以為了不夠掛衣服方便使用,取消了擊槌按把,但在實戰中無法扳起扳機,射速率低得可怕。

雖然缺點大,優點也明顯,威力大,便宜。

所以說,這把武器可以稱上‘失敗武器’雖然原型是把經典好槍。

十四年式手槍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南部十四式手槍,我們稱呼為王八盒子,一款臭名昭著的手槍。

這算款日本獨立研製的手槍,有東方魯格之稱,但它就是個外形好,其他一塌糊塗。

日本士官的自衛手槍並不是配發的,全是自購,而此槍出名也多託日本軍人自購習慣,便宜!

在日軍侵佔我們東北時,戴手套拿此槍無法開槍,所以槍護弓加大,有了一個難看的弧形。

是日本無法掩蓋歷史的一罪證!

這把武器可以稱‘失敗武器’我想無法反對。

九四式手槍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依然是日本南部麒次郎設計,為戰車乘員,汽車兵,飛行員等重要非直接地面戰鬥人員所裝備的自衛手槍。

在二戰時,日泰兩國簽訂‘泰日協議’後,日本曾向泰國提供了大量‘先進手槍’就是九四手槍,當然泰國人是掏了錢的。

浜田式自動手槍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浜田一式和二式,樣式差別不大,都是在戰後開發的武器,以現在眼光看,樣式也不錯,輕巧。

開戰之初日本一股蛇吞氣勢吞了大片土地,消化不良導致局勢惡化,戰場各種武器都不及盟軍方,所以開發了這款武器。

工程師為;濱田文治 這把槍是日本獨立設計生產的自動手槍,並不存在模仿,當時雖然戰事糜爛,但政府依然為此槍申請了專利。

但老天有眼,在先進的武器也無法扭轉日本的敗局,浜田手槍到日本投降前,一共生產約1500支。

戰後美國赫斯塔爾工廠工程師測試了此手槍,結論是;上帝保佑我們,提早結束了戰爭。

按照這說法,算是把成功的經典武器。

杉浦式自動手槍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柯爾特M1911A1日本仿製版。

剛才說過了,日本士官以上自衛手槍均是自己掏錢買,有錢的買外國貨,沒錢的用王八盒子。

但如果你官職不小,貴族武士之後,還家道中落挺窮,王八盒子用的丟人,怎麼辦?

這時候就靠杉浦式自動手槍了,外形差不多還便宜。

步槍

三八式步槍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三八大蓋槍和零式戰鬥機一同普遍被視為日本軍隊的象徵,當然讓我說還需要加上沒人性和剖腹成性。

對於此槍,鐵血裡面介紹很多。

但對於此槍,我並不認為是一把失敗武器。

種種的失敗理由均不成立,不理解那位為何定性為失敗。

此槍從設計生產到退役淘汰,共計25個國家使用,在抗美援朝是都是正式武器,在79年自衛反擊戰中,我們吃了越軍大量狙擊手虧,軍方曾調出一批三八加裝瞄準鏡讓我軍神槍手(狙擊手)使用,有效的扼止越軍,直到捕獲越軍蘇制狙擊槍仿製後才退役。

託抗日劇盛行福,三八大蓋在國內知名度愈演愈烈,但電視劇中說起三八大蓋,不管是游擊隊還是政府軍,都極力藐視,比如;

--“怎麼樣,傷的重不?”

--“沒大事,大蓋打的,就一眼兒,皮外傷……”

--“鬼子兵打的就是準啊,可就是打不死人,沒咱這盒子炮好使呢!”

可是現實是什麼?

“一槍兩眼”說法最早來源是1958年抗戰題材小說《烈火金剛》……

據北美的槍支愛好者的記事,大蓋槍可以在150-200m米有效射殺棕熊!

不管我們如何對於此屠殺中國人的兇器質疑詆譭,但均不能否認這是一把經典步槍

九九式步槍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外號‘最後一搏’,通過名字就可以看出研發此槍時,日鬼子的局勢有多嚴峻。

戰場失利,海軍覆滅,日本本土被連轟炸,工廠覆滅。

各種不利導致此槍完全處於不利時期設計生產。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雖然設計者在報告中指出,此槍強身堅固,方便設計,但放棄自動武器轉而設計此槍從選擇上說,就是另一種失敗。

但我想是否認定此槍是失敗之作需要考慮下,因為這把槍設計真的很優秀,它失敗之處在於它誕生時間不對。

在戰場上使用的九九式步槍沒有標準鏡情況下也能很好的狙殺目標。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按照慣例,日本士兵槍支上刻有皇家菊花紋飾,以示自己身份,皇軍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軍人發現美國人瘋狂尋找皇家紋飾槍支,為了保留皇室尊嚴,上戰場前都把紋飾劃掉。

雖然後期工藝粗糙,但由於槍支的設計合理,精度並沒有太多下降。

隨意很難認為此槍是失敗作品。

衝鋒槍

二式衝鋒槍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由於戰場的不利,日本設計“試製短機関銃 ”盟軍稱呼“鬥牛犬”。

使用8毫米手槍子彈,彈匣50發。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最凸出的特點是彈匣即是握把,這一設計超過以色列烏茲15年。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最凸出的特點是彈匣即是握把,這一設計超過以色列烏茲15年。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衝鋒槍最早為海軍陸戰隊使用,在局部戰場使用曾有效的扼制了盟軍。

但槍支本身缺點重重,毛病不斷所以後期出現大改二型。

但整體戰場的失利讓後方轉而大量生產三八式步槍響應一億人抵抗口號。

中國大陸戰場很少見。


百式衝鋒槍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戰場不利促使日本研發新武器決心,參考MP18衝鋒槍研製了出了一〇〇式衝鋒槍。

此武器為陸軍部研製,並且成為了日軍二戰中唯一量產的衝鋒槍,到戰爭投降前共生產了3萬支。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雖然新槍投入部隊使用,但這時精銳老兵基本陣亡,新兵並不像老兵般訓練有素。

戰場新兵們瞄準不像老兵那麼準確,彈藥浪費被多方指責。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這些信息反饋到後方的工廠,修改後為百式後期改型。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並且增加了刺刀,來增加白刃戰戰鬥力。


兩次修改生產均是在1944年不到5個月間完成,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在1945年沖繩本島戰場上,一隊裝備著百式衝鋒槍的特攻隊向美軍發動了進攻,戰時擊斃美軍20多人,美軍反擊擊斃50餘人……

所以這槍,不咋地,失敗唄!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機槍類,日本機槍基本是模仿之作,不管是歪把子還是雞脖子,有著些缺點,但都符合日戰鬥習慣,且在戰場效果不凡,我覺得不予討論好。

說好是因為日本人抄襲目標優秀。

說不好,是日本沒抄及格,學藝不精。

手雷

四式手榴彈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最後一搏’手榴彈。

1944年,戰爭到了關鍵的一年,日本本土鋼鐵廠均已被美國飛機炸燬,缺乏金屬的日本因而設計了一種便宜又易於製造的陶或瓷制手榴彈。

大小不限,裝藥不定,最後一搏,光耀日本!

咚………自爆完成

由於缺乏可怕生產設備和合格工人,手雷質量無法保證,而手雷引爆裝備,火柴化學物質也不安全,手雷成了日軍抱在懷裡奮勇自爆武器。

最失敗!最差武器!

九七式手榴彈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一種標準破片手榴彈,步兵突擊時主要仍的手雷。

九七式手榴彈於1937年制式化,擲彈筒投擲效果並不好,所以只是用於手投。

手榴彈上黏貼蓋了日期章的紙標籤,以對於較短的4-5秒延遲提出警告。

但中後期日本合格工人都上了前線,女性活童工人生產出來手雷效果誰用誰知道。

九九式手榴彈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九九式是九七改進型號。

增強了安全性,改變了引爆裝置,也可以使用榴彈器或擲彈筒投擲,所以此款手雷是日軍最為喜歡使用的一款。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由於內建撞針,拔除插稍後,隱藏放置很可以方便設置詭雷。在太平洋島嶼上給予美軍重創。

在硫磺島戰役最後,從掩體中出來的日軍自爆均使用的此款手雷。

93式手榴彈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這款手雷並不在日本軍隊序列,只有一款93式坦克地雷。

這種手榴彈的引信使用的是摩擦發火,而不是其他日本手榴彈的撞擊發火,拉火繩平時用一個鉛製的蓋子保護。圓柱形的鑄鐵彈體內填充鈍化TNT炸藥,引信延期時間是5.5秒。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使用方便,威力巨大。但為啥日本只給了一個野稱號呢?

因為這種手榴彈的保護蓋上刻著的“二三式”字樣。但不是日本的明治23年卻是民國23年。

這是款中華民國的設計並生產的手雷,而這種手雷全是在9.18事變被日軍繳獲武器中物資。

日軍在最後一搏時期使用,反饋都說戰場效果良好!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影視劇中的93式。

九八式柄式手榴彈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這款手雷很有名了,當然換個名字大家或許會更熟悉。

德國24型柄狀手榴彈日本仿製版。

沒有太多改進,基本按照德國原版生產。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日本生產木柄手雷的工廠只有一件,且只在1938年生產了一年。

軍方並太喜歡這種類似中國士兵使用的手雷。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所以在中國戰場使用並不是很多,在菲律賓等太平洋戰場使用率很高。

在沒有有效面對裝甲車輛時候,集束手雷使用是個好方法。

十式手榴彈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日本曾進行過槍榴彈的研發,計劃將三八式步槍搭配榴彈發射器,不過顯然這是異想天開。

失敗後卻意外得到一種新的產物,擲彈筒,而十式手榴彈就是為擲彈筒單獨開發的一種手雷。

但此款手雷有個缺點,早爆與繁瑣,所以迅速被九一式手榴彈取代。

你問我九一式手榴彈圖片?兩種手雷彈外形一摸一樣的…最起碼區別很小很小…

百式擲彈器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日本曾經從德國得到過榴彈步槍技術,通過此技術開發出符合日本的槍用擲彈器“娜彈器”。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可以配套的步槍是十六式騎兵槍、三八式步槍和九九式步槍上。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投擲器全長230毫米,長筒100毫米,口徑50㎜。

平行狀態飛25米,30度角是10米,一共生產了4萬具。

二式擲彈器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二式為對車輛擲彈武器,投擲力量很大。

雖然說是擲彈器,但效果等同如今的反器材步槍。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但使用時候必須接近敵方車輛發射,所以並不被士兵喜歡。

大概造了不到1萬。

十年式擲彈筒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擲彈筒的別名又叫超輕型迫擊炮,十年式擲彈筒,一種近似日軍標示的武器。

十年式擲彈筒底部有刻度的指套;旁邊有個可調節大小的排氣口,可以根據實際調整距離。

可以說是很不錯的武器。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日軍的擲彈筒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主要和日軍輕機槍手配合,構成組合火網。首先由日軍機槍利用叢林和山地的優勢地形將美軍士兵壓制,擲彈筒由於可以在任何地形使用。它可以在日軍隱蔽工事中發射,利用曲線的彈道將隱蔽的美軍士兵殺傷。實戰中這種戰術效果頗佳,很多時候日軍對於擲彈筒的需求甚至超過機槍。

很多時候日軍機槍只是胡亂射幾槍讓美軍士兵隱蔽,之後主要由擲彈筒完成殺傷任務。

此款武器,昧著良心說失敗也不行啊…

八九式擲彈筒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此款擲彈筒成為一種攻堅利器,可以發射50毫米炮彈。

除了專門的炮彈外,還可以發射手雷,收到日軍歡迎。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6941164_1.html/ ]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結構簡單,重量合理,修理也方便。

戰時只用一把扳手就可以修理。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調節閥可以調節發射距離,在距離上都有著明確標示。

新手也能上手使用,但是否擊中目標還需要看老頭意思。

所以日軍擲彈手抖經過長期訓練。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擲彈筒的說明手冊指示士兵將擲彈筒放在大腿上部攜帶,其中基座板掛在腰帶上而發射筒倚在大腿上。

在美軍檢查死屍時候多次發現這樣攜帶方式,所以美軍報告中說發現敵人帶有“膝蓋迫擊炮”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彈藥袋,戰爭前期使用的是牛皮袋,挎在身上非常省力,這款是44年的布袋。

從一款袋子就能看出日本當時如何了。

不過不會有士兵抱怨,反正新兵沒見過老型號豪華袋子, 老兵?老兵都死光了。

細瞧二戰日軍武器,是經典還是失敗

一個炮筒6斤,一個彈藥袋3.6斤,腰間在掛幾枚十式手榴彈。

一人就是一座炮臺,但這都在一個重要點上,士兵!

關注頭條號:史學速遞,每日分享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