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愛言西樓,西樓在詩詞中頻率很高這是為什麼?

初夏思夏愛華夏


西樓應是小樓西,月落輕愁子規啼。

這個真真是問倒我了!據小可所知,西樓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為寫實,多應用於文獻資料之中,比如“海鵠群翔,榮祖登城西樓彈之,無不折翅而下”,比如李世民聽說魏徵死後“登苑西樓,望喪而哭,詔百官送出郊外。”

第二種為虛指,原意是指樓西,即西面的房間——臥室,等同於李商隱的“西窗”,由於黃昏時分推開窗戶可以看到夕陽,深夜時分推開窗戶便可看到月亮,所以,詩詞裡的西樓並不是指西面的樓房,比如西廂房(崔鶯鶯好像就住在西廂房),而是指房子的西面所處的臥室!

由此,引伸成為一個亦真亦幻的意象,西樓的正確含義應當是

孤獨的黃昏裡,有一個孤獨的人。或者,在月亮到來的時候,痴痴念念地睡不著覺,以至過了三更時分還是輾轉難眠甚至相思成疾,所以推開軒窗,望著天上的月亮,思念著遠方的人。(側重在臥室之中)

因此

李清照的“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實際上是她失眠推窗望月。(有月亮)

晏幾道的“有人凝淡倚西樓”,實際上是美女在思念情郎(前一句是“分明素月”,也有月亮)

晏殊的“斜陽獨倚西樓”,同樣是佳人啟動了相思模式(有斜陽)

杜秋娘的“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更不用說,這是妥妥的徹夜失眠。

元好問的“煙雨晚山稠。人倚西樓”的確沒有月亮,但是一個晚字卻暗示了黃昏時分。

范成大的“想見歸驂穿夜市,月邊燈火滿西樓”,可見只要入晚,西樓少不了有月色相陪。

李白夠豪放,他的“天回北斗掛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是用陳阿嬌做比喻寄託哀怨,這一句沒有月亮,然而下一句有“月光欲到長門殿”

SO,小可的觀點就是,詩詞中的西樓除實指外,多為意象,大意有二

一、斜陽望斷

二、月夜幽思

當然,此回答不一定錯,也不一定對,如果有人擺出鐵證,頂他(她)!


亦有所思


西樓,是中國古詩詞中的一個重要文學意象。從最早出現在南朝詩人鮑照的“始出西南樓,纖纖如玉鉤”和庾肩吾的“天禽下北閣,織女下西樓”,到宋朝李清照的“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西樓早已不再侷限於它所代表的實體建築意義。

作為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西樓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早已成為文人墨客表情達意的重要載體。古人愛上西樓,絕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是西樓本就象徵著哀怨愁思,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古人愛上西樓言說愁,與中國傳統文化有以下關係:

首先,西樓蘊含著豐富的五行、五色、五聲和四季觀念

西樓,顧名思義,在方位上屬於西方,因而與“西”字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有著緊密的聯繫。在五行中,西屬金,正如《漢書·五書志》雲,“金,西方,萬物既成,殺氣之始也。”故西樓,給人以肅殺之氣。

在五色中,西為白色。《周禮·考工記·畫繢》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白色在古代是禁忌之色,象徵著死亡與凶兆。《禮記》雲,“喪服以送終也”。故西樓,給人以悲涼之感。

在五音中,西為商音。歐陽修《秋聲賦》雲,“商聲主西方之音”。不僅如此,古人常常把商的重濁悽愴之音與秋天的蕭瑟之氣,聯繫在一起,如 鄭玄曰,“秋氣和則商聲調”。故西樓,給人以悽愴之意。

在四季中,西為秋季。《隋書·天文志》雲,“行東陸謂之春,行南陸謂之夏,行西陸謂之秋,行北陸謂之冬。”宋玉在《九辯》中曾雲,“悲哉,秋之為氣也!”秋天,象徵著衰落。故西樓,給人以肅殺之氣。

其次,西樓折射出古代建築格局背後的陰陽觀念與尊卑觀念。

在中國古代,房屋建築多以坐北朝南為主。由於“日歸於西,起明於東”,西方屬陰,東方屬陽。因而在古代,東方成為尊貴的象徵,比如古時太子居住在東宮,還有主人有“東道主”之稱。西方,則象徵著陰柔與位卑。

所以一般西廂房多為女子居住,西樓則成為女子閨房的代稱。由於女子天性哀婉纏綿,多愁善感,她們所居住的“西廂”、“西窗”、“西樓”在古代詩詞中就成為表達離合悲歡和相思情愛的最佳載體,尤其在唐宋以後成為男女之情的重要象徵。

正因為西樓具有了如此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在古詩詞中也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文化意象。特別是與其它詩詞意象的結合使用,使得西樓成為古代詩詞中濃墨重彩的存在,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具體來看:

其一,與“風雨”意向結合,表達依依不捨的送別之情。

在古代詩詞中,西樓有時還是詩人騷客的集會送別之地,象徵著離別悲歡。古代有很多詩人將惜別離情,揮灑在這西樓之中。其中最為著名的詩句,莫過於唐代詩人許渾的《謝亭送別》,“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這句詩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不直接書寫離愁,而是以景結情,將離別後的悽迷悵惘之情,融於被迷濛風雨籠罩的西樓之中。詩人巧妙地將“風雨”與“西樓”兩個文學意象聯繫在一起,為這份傷別之情更增添幾分朦朧與悽清之意。

其二,與“夕陽”意象結合,表達韶華易逝的思歸之愁。

太陽東昇西落,西樓往往伴隨著黃昏日落出現在古詩詞之中。夕陽與西樓結合在一起,往往給人以歲月流逝之感,徒增遊子思鄉之愁。北宋文學家張耒的《風流子》,“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是其中的代表。

詞人獨倚西樓,望著夕陽西下和大雁翩飛,內心油然而生的是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妻子的惦念。夕陽西下,給人以歲月遲暮之感,而獨自倚靠西樓而眺望,則將這份愁思渲染地更加深婉動人。

其三,與“明月”意象結合,抒發回望歷史的興亡之嘆。

西樓,不僅可以表達兒女情長,更可以抒發興衰之嘆。尤其,當它與明月結合在一起,這份故國之思就會變得更加悽婉蘊藉。如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抒發了一代亡國之君的錐心愴痛。

詞人獨上西樓,無需言愁,明月如鉤和寂寞梧桐就已經將他內心的故國之痛渲染地淋漓盡致。明月的陰晴圓缺,照應的是詞人內心關於故國的興衰交替。西樓獨上,已讓人孤寂,而目之所及更是涼透了人心。

其四,與“明月”意象結合,抒發纏綿哀怨的相思之情。

在西樓的諸多意象之中,與“明月”意象的結合最為密切。尤其是在宋詞中,西樓裡有一半多都沐浴在月光之中,成為傳達男女離別相思的重要載體。明月不管是如霜皎潔,還是如詩朦朧,都為西樓抒情蒙上了多情而浪漫的面紗。

唐代詩人李益的“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抒發了詩人面對佳人爽約之後的悲涼與無奈,是唐詩中較早將西樓與男女之情聯繫在一起的重要代表。而鮑家四弦的“西樓今夜三更月,還照離人泣斷絃”,則更見男女相思的哀婉纏綿。

宋代作為西樓意象豐富發展的巔峰時期,與明月意象結合最為出色的代表,莫過於李清照的《一剪梅》,“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寥寥數語,將離人相思愁,勾勒得哀婉動人,纏綿悱惻。

除了表達男女之間的相思之情,西樓也可以用來表達友人之間的思念之情。蘇軾的《漁家傲》,“送客歸來燈火盡,西樓淡月涼生暈”,則是將對送別友人之後的惦念之情,融於西樓獨上和淡月獨望之中,充滿了淡淡的憂傷。

總之,古人愛上西樓言說愁,多與西樓本身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與豐富的文化意象有關,是古代騷客文人表情達意的重要載體之一。經過歷史的發展,西樓的意象也逐漸豐富和完整起來,尤其以傳達愛情與相思為重。

在詩詞歌賦的字裡行間,西樓多與風雨明月等諸多意象結合使用,在傳情達意的功能上又有了質的飛躍。不管是“滿天風雨下西樓”,還是“任他明月下西樓”,那些騷客文人,都愛上西樓,愛上西樓言說愁。


此箋


意象,即寓“意”之“象”,借物抒情,它是詩歌創作與鑑賞的基本元素。常見的意象一般具有約定性,固定在一個或幾個特定意義上。

西樓,坐東向西的樓閣,一個人居和活動的場所。當將它與某種物象勾連並寓意時,其面目就鮮活起來,或者說就具有了以前不曾有的意涵與形象。“西樓”這個意象,在古詩詞中常作相思、愁緒的代名詞使用。究其原因,大致有二:

建築方位使然。古代天文學中,將天上的星相分為五宮,即“東西南北中”。古人在仰觀天象、俯察地理之後,按照天人合一的法則,將人所要居住的房屋以天象的方位進行對應佈局。以南為尊,尊長面南而居。由於日升於東而歸於西。故,東為陽,為大,為貴;西屬陰,為次,為賤。於是,子、孫居東,遂有了“東宮”太子,“東床”快婿一說。《周易》中,西方為兌卦,為少女。故,女子、侍妾等人物居西屋,便有“西宮”借指妃嬪的稱呼。如,元雜劇《西廂記》中的崔鶯鶯,她的住所就是“西廂”房。

西樓與西風、落日、沉月相伴。西樓的地理位置使它處於西風的勁吹之下,伴之以落葉滿地,較之於春風送暖,它給人以寒冷、孤寂而蕭條;紅日西墜,又給人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傷感和無奈;人在西樓易見月明月晦,月圓月缺,勾起更多的是“高處不勝寒”和希望的破滅。

想想看,人在西樓,憑欄眺望:日暮時分,遠遊之人應歸未歸——目及日落時的暗淡和蕭疏的景象,便會思念遠行未歸之人;日暮西山,韶光易逝,美人油然而生遲暮的傷感;白駒過隙,功名未成,男子難免一番嗟嘆。

當這一切的一切都寓意在西樓時,西樓浸染了詩人的感情,成為意象。詩人們便借“西樓”抒情,如:

南唐後主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亡國之君幽居在一座重門深鎖的孤寂深院裡,顧影徜徉,唯清涼的月光從梧桐枝葉的縫隙中潑灑下來,好不蒼涼!曩昔的君主,當今的階下囚,萬千愁緒,滿腔幽憤。亡國之恨何時了?

元代王實甫的《長亭送別》:“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鶯鶯在張珙走後,自己黃昏時獨上西樓,目力所見唯夕陽、古道、衰柳和長堤,滿目的悽迷慘淡而又空曠寂寥之景。

“西樓”在古詩詞中演變成了一種濃郁的相思與愁緒的代名詞,如同古詩詞中的“柳枝”代表依依惜別之情一樣漸漸地固化下來。

“西樓”一詞,最早見於南朝宋詩人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始出西南樓,纖纖如玉鉤。末映東北墀,娟娟似蛾眉”,稍後有梁朝詩人庾肩吾《奉和春夜應令》“天禽下北閣,織女入西樓”的詩句。宋詞裡的“西樓”,風頭更甚,譬如有晏幾道的《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閒展吳山翠。”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月圓時分人未圓,雁已歸時人未歸,獨自一人空守西樓而百結愁腸。

從上述可知,“西樓”由實指具體場所,到逐漸虛化並演變為表達相思、哀怨的一系列悽美意象。“西樓”這一意象,經過歷代詩人創造,已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典型意象,具有相對穩定的感情色彩。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具體詩歌還應具體分析。


火車頭loco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釣——李煜《相見歡》

太陽是東昇西落,其實月亮也是東昇西落,但文人筆下卻都是西樓,不見東樓。

在詩詞中西樓的樓不再是樓,他是心中的哀怨,思愁。

日升於東,落於西。所以東為陽,西為陰,八卦中西是對應兌卦,兌卦對應的是少女,西樓也是閨中少女的思情之所。《西廂記》的西廂也有此意。

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對應五行,也對應五音,西對應的是五音中的商,商音為主調的音樂,多是哀怨淒涼。

西對應五行中的金,兌卦對應的也是金,金對應的是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李清照《一剪梅》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西樓從漢府樂詩詞而來,經歷南北朝,在唐時己經形成了其特定的含意,宋詞中更是形成了獨有的西樓文化。

情不深不生娑婆,愁不濃不上西樓。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江淹《別賦》

西樓是相思,是哀愁,也可以是國仇家恨。

西樓他是一種文化,是文人們一代代賦予其意義並傳承下來的!



赤野離騷


我是洎水藍,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西樓,西樓出現在古詩裡,最早是在六朝詩歌裡。西樓在古代陰陽學說認為,東為陽,西為陰,我國古代建築也是分等級的,東面為大,西面為小,一般為長子住的地方,西面為次子住的地方,一個家庭,男為陽女為陰,男子住東房,女子住西房,西樓一般就是女子的繡樓,古代的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女子只有倚樓望月,寄託情思。所以,古詩裡就把西樓作為女子居所的代稱。西樓在古詩裡頻率很高的原因是古代詩歌很多都是描寫少女思春,倚樓望月,登高望遠等。





洎水藍


古人愛言西樓,西樓在詩詞中出現的頻率很高,是因為古代建築結構決定的,古時候的人很相信風水,因為人很容易在西面的位置看到月出東山,月亮正好掛在西樓的窗前,古時候的人一般將主體建築在西邊但樓梯向東,那西邊的小樓就叫西樓,古人講究風水,《周易》,西方是兌卦,兌指少女,因此古時候女子都住在西樓,也就是閨房,在詩詞中,寫西樓很多,都是懷春,傷心,幽會的地方,當然頻率就很高了。

寫西樓的詩詞太多了,如李煜的無言獨上西樓,李清照的月滿西樓等等……


初夏思夏愛華夏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南唐後主李煜一曲《相見歡》當時唱哭了多少文人?後來又有多少墨客借愁畫”西樓”?

許渾的 《謝亭送別》

勞歌一曲解行舟,

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

滿天風雨下西樓。

李清照的《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還有

水紋珍簟思悠悠,

千里佳期一夕休。

從此無心愛良夜,

任他明月下西樓。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古之”西樓”,面東背西,西面開窗,可以倚窗望西方。因此,我們常見詩詞中“西樓”的黃昏落日、殘月如鉤……

晏殊寫“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斜鉤”、張耒有“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

“西樓”看夕陽,可惜近黃昏。文人寫憂愁,所以愛”西樓”。



李一非


西樓作為古詩詞中的重要意象,一般是和月綁在一起的。

西樓較早出現在詩中,正是南北朝時期鮑照的玩月詩,“始見西南樓,纖纖如玉鉤”,後世李後主“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易安“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以及“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都是西樓、月共同出現的名句,西樓月甚至還是一個詞牌名。

古人以東為尊為陽,故有“東宮”“東床”;以西為次為陰,故有“西廂”,西廂一般為次子次女住處,更多是客人居住。羈客西樓,抬頭便可見新月東昇。見月傷懷,一腔心思,千迴百轉,出於心,見於筆。

西樓成為寄託懷抱,寄託思念的意象後,也有少量句子不和月在一起。不過離開月的西樓,純按字面意思來,解為西邊的樓亦可。比如“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落日西樓憑欄久,閒愁唯有此心知”。



風野七


古人常用西樓,是因為西樓可以寄託情感。

西樓,是指月亮從東向西照來,夜深,人靜,孤寂,思念的一種意境。我們北半球的天象,月亮傍晚從東方升上來,照在人們住的房(樓)上,從樓上看月亮,是從西往東看,所以稱西樓。

如:李清照詞《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蘭舟,指睡眠的床榻。女主人公秋夜在臥室,聽見雁聲,看到月光滿樓,心中充滿了對丈夫的思念。

“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此三句乃千古名句,是詞人的獨特遭遇、獨特思想情懷凝結而成。與“月滿西樓”是有密切聯繫的。



高山流水gyj


這個問題要從西字的本義講起。

西:象形文字。據小篆字形,上面是鳥的省寫,下象鳥巢形。(小篆字形如右圖。)“西”是“棲”的本字。本義:鳥入巢息止。

所以西樓的“西”本意並非 指方位西邊的樓,而是“棲樓”,先秦和漢樂府詩歌中的都是棲樓,(但那時並沒棲這個字,棲是後起字,當時只有西字),就是作為棲身之所的樓,用來住人樓就叫“棲樓”,就當於我們今天所說樓。(注:古代樓並非住人用的樓專稱。還有軍用的【六韜·軍略篇】視城中則有飛樓。【左傳·宣十五年】解揚登諸樓車,呼宋人而告之。)

我們沒有看到東樓、南樓、北樓之說,就是這個原因。因為西樓並不指位於西邊的樓。

逐漸的,西樓在延用中形成一種帶文學意境的文學用語,表示離別,孤獨,傷心等意思。所以西樓就一直這樣為歷代文人所繼續延用。

延伸閱讀:

樓,重屋也。——《說文》

樓『說文解字注』

重屋也。重屋與複屋不同。複屋不可居。重屋可居。

什麼是復屋?為什麼復屋不可居呢?

古代稱具有雙重椽﹑棟﹑軒版﹑垂簷等建築結構的屋宇為"復屋"。

因為復屋是祭祀用的。

宋 葉適 《朝議大夫秘書少監王公墓誌銘》:“民事瘟神謹,巫故為陰廡復屋,塑刻詭異,使祭者凜慄,疾愈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