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是如何得到兒媳楊玉環的?

焉子樂


一個公公如何得到兒媳,這種挑戰人倫的難題,還真是難不倒從小到大浸淫在宮廷血雨腥風中的李隆基。畢竟,他太不講道德,也太不擇手段了。

史書記載,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十月,李隆基與皇室成員一同去驪山度假,與花容月貌的楊玉環偶然相遇。後者像一把突如其來的烈火,點燃了李隆基這座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這次會面,為兩人日後的孽緣埋下伏筆。然而,別激動,這次邂逅很可能不是兩人關係的真相。

注意,此時距楊玉環和壽王李瑁結婚已有兩年多。在此之前,李隆基難道對楊玉環沒有心動過嗎?不太可能。此前,他們很可能在皇室的宴席聚會上見過多次面了。但苦於人多嘴雜,加上道德法度,李隆基就算喜歡這位美人,也無處下手。而這次驪山邂逅就不一樣了,李隆基不僅獲得了渴盼依舊的與美人單獨相處和進餐的機會,兩人之間還很可能發生了點什麼。不排除,李隆基也趁這次機會,試探試探楊玉環對自己的態度。從後來他們感情如此甜蜜來看,楊玉環應該對他是不討厭甚至有好感的。不過,真相到底是什麼,不得而知。

我個人甚至有理由懷疑,這場看似意外的邂逅,實際上也是李隆基一手策劃出來的。要知道,驪山到處都有皇帝的眼線、軍隊和警衛。要搞清楚一個楊玉環什麼時候出現在什麼地方,對皇帝來說簡直易如反掌——她的出行規律和活動偏好,皇帝應該很快就能掌握。他們相遇的時候,皇帝為什麼恰好出現在高臺上,恰好看到了騎馬的楊玉環?為什麼史書從來沒有記載,他意外地遇見過其他皇子的妃子?因為這些女人根本不是他的目標,不值得“偶遇”。再大膽地推測,出遊驪山也很有可能是為搭訕美人做鋪墊,不僅僅出於泡溫泉的目的。畢竟,宮裡人多不方便。

很有可能,在楊玉環嫁給李瑁之後,李隆基已經意亂神迷了。但那時武惠妃沒死,他有強大的牽制因素和障礙。

機會終於來了,當年十二月,武惠妃逝世。有種說法是,皇帝很悲傷,於是善解人意的宦官高力士向皇帝推薦楊玉環,內容不外乎楊妃姿色好,應該召入宮中雲雲。

請問,自小便在宮中耳濡目染人情世故的高力士,果真有這麼蠢嗎?他千挑萬選,竟然敢挑到皇帝兒子的頭上來?這算不算冒犯皇子?只能說,這是皇帝本人的意思,不是高力士的意思。而他想要楊玉環,必須將鍋甩給高力士。不然呢?不然李隆基直說想要兒媳婦,臉面往哪裡擱?這段不倫之戀,必須按照偶遇——喪偶——悲傷過度——尋找替代品——聽勸納兒媳的邏輯來導演和表演。要是一代帝王說自己早在楊玉環結婚時就暗戀,等著武惠妃一死下手,那簡直是讓世人笑掉大牙的事情。

所以,這歸根結底是一個年過半百的老頭暗戀一個已婚少婦的狗血故事。然而,這個老頭掌握著天下最高的權力和財富,他要什麼,從來沒有得不到。

接下來,把兒媳搶到手的步驟簡直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全靠手裡的權力。李隆基先是在740年命楊玉環到驪山侍寢,再到命楊玉環在大明宮太真殿當道姑實則方便二人私會,再到745年正式冊封貴妃,整個過程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不用說,這次李隆基還是要把度太真出家的鍋甩給高力士。壽王李瑁想必恨死自己的父親和高力士了。

不過,搶來的愛情,向來沒有好下場。在馬嵬事變中,楊玉環被殺死了。這個鍋,李隆基又一次地甩給了禁軍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和宦官高力士。按照史書公開的記載,禁軍到了馬嵬坡義憤填膺,殺掉楊國忠。陳玄禮又逼迫玄宗殺掉楊玉環,高力士則是那個帶她用白綾自盡的人。

可是,李隆基會弱勢到受到臣下逼迫的地步嗎?陳玄禮會有那麼大的膽子趁亂逼迫主子嗎?不可能。他可是從年輕時代就跟隨李隆基,兩人一起冒著性命危險誅殺韋后的生死之交。不說別的,這樣的人對李隆基的基本態度勢必是效忠、維護和支持。如果李隆基堅決不殺楊玉環,陳玄禮會開這個口嗎?不言而喻。

真實的情況很可能是,到了馬嵬坡,李隆基很快覺察出來人心渙散、大事不好。在一切即將失控之際,作為政治家的他覺察到:他的軍心需要穩定,輿論需要塑造皇帝英明痛心悔改清除奸佞的形象。此時讓楊氏一門背鍋,那是再正確不過的做法。殺楊氏幾條人命,能收買這麼多禁軍的心,這麼划算的買賣,誰能不做!畢竟,不這樣做,誰還會死心塌地跟著你入蜀哪!再說,李隆基殺楊氏一門,也不需要愧疚,因為楊氏的榮華富貴全是他給的。既然是他給的,他也能隨時收回。

這次甩鍋,也是史上真相最撲朔迷離的甩鍋了。古往今來都沒多少人懷疑皇帝,大家都認為是禁軍譁變的問題,反而同情落難的皇帝。這隻能說明李隆基玩弄心術的水平絕對高,在這件事情上,他給自己成功地塑造了近乎完美的無辜形象,不僅成功地操控了當時的輿論,還操控了後世的輿論。但是,從權力結構的角度不難推測,史書上的“真相”的確有問題。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份被白居易極力謳歌的愛情,並沒有《長恨歌》描寫的那麼華麗和浪漫。從結局的血腥程度來看,大概只有恨是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