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編制的醫護工作者與無編制的工資收入這麼大?

飛龍農貨


我們這醫院是同工同酬的,非編的除了沒有住房公積金以外,其他都一樣!教師和其他單位也是一樣的,但就是非編人員是沒有晉升機會的,一直領著跟編內最低一檔人員同樣的工資。


小黃魚1002


不能一概而論吧!我身處貧困縣級人民醫院,我沒有編制(我們叫人事代理),同一個科室的人也有編制的,但是我們是同工同酬。不管工資還是績效都是一樣的,但是帶編制的每月都要交職業年金。其它都一樣,所以我個人覺得其它醫院應該都這樣吧。



陽光慶哥


不知道你是從哪裡得到的這個結論。目前有一定差別,但不會很大。

第一、現在公立醫院已經取消編制,所以近幾年新入院的醫護人員都是需要簽訂合同,都是“合同制”人員。目前醫院的人員構成大約分為:正式編制人員、備案制人員、合同制人員。

第二、現在所有公立醫院早已經實行的同工同酬。同工同酬不是說吃大鍋飯,工資待遇都一樣,而是指同職稱,同級別的醫護人員基本工資待遇水平一樣。目前近些年新入職的醫生都是備案制,但是工資待遇和正式編制無任何不同。目前的護理人員大部分是合同制人員,和正式編制的有很小的差別,差別主要體現在職稱上,因為醫院在編的護理人員基本都是高年資人員。

第三、在五險一金和福利待遇上合同制人員和編制人員會有輕度不同,合同制人員會少一些。

第四、在總收入上,合同制人員和正式編制人員無法準確統計。因為不同科室、不同專業治療收入差別很大,在很多科室合同制人員可能總收入遠高於其它科室的編制人員。


浮針醫生王振華


醫院醫護人員的工資收入由基本工資+績效組成,編制內和編制外確實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集中在基本工資這一塊。這一部分工資醫院基本上會用財政撥款解決,比如一個編制人員財政撥付3000元,醫院可能會把這3000分開兩塊,一部分支付在編人員的檔案工資比如說2200,另外剩下800再從醫院經營收入中拿出600合計1400,作為非編人員的基本工資,由此形成了在編人員和非編人員的收入差。此外,在年終績效方面,在編人員因為有財政保障,相對會比非編人員多拿一部分。至於績效工資,主要看業務,多勞多得,少做少拿,和自身的職稱、專業水平有很大關係。幾部分加起來,醫院在編人員和非編人員存在收入差是事實,但不見得有題主說的那麼離譜。真正差距大的,更多來自於業務的加權。

作為專業技術部門,有收入差我覺得是好事,可以激勵更多人努力工作。但是醫院又區別於一般業務部門,承擔著救死扶傷、社會公共醫療服務等重任,與廣大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對於這樣的單位,個人認為國家應予以重點保障,一方面要取消不平等的待遇,比如由身份和編制造成的差距(要麼全部取消編制,要麼全部入編),形成公平競爭的環境,另一方面也要加大激勵機制,通過技術獎勵提高醫療技能和服務水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當前存在的分配不均問題。


80後小公


在我們醫院,有編制的都是老一輩,他們當初中專畢業出來工作就有,而現在我們本科畢業也沒有編制(一般研究生和博士生可以給編制),沒辦法一個醫院編制名額就那麼多,沒有人退,那自然就沒有名額可以給,而且想要來個編制現在表面上都說的公平競爭,其實在內部也不乏很多關係戶都在盯著編制名額,所以很多比我們先去的四十多歲了依舊沒有編制,只能說一般本科生看不如看運氣[捂臉][捂臉]


ZR小櫻桃0502


這事情,表現在護士身上,特別明顯。護士無編制的,每月的獎金是有的3分之一或者更少,工資更不用說。年終目標管理獎只能拿一半或者更少。偏偏現在的醫院管理者就喜歡這樣的,無編制護士,年紀輕,有活力,幹工作忙的時候抗的住,而且比起有編制的,聽話,好管理。醫生有無編制區別相對沒有這麼大。所以,這次疫情中,護士心心念唸的事情,就是轉編制。



一字淺近


首先說一下編制,有編制的事業人員,有國家掌控,財政負責薪資,把醫院現在差額,財政投入就很少了。統一的事業編制招考,條件學歷年齡都有標準,學歷高不會考小地方醫院來,學歷差的也考不上。這也就是造成外聘合同制人員入職的一個先決條件。對於外聘合同制,那就更是素質參差不齊了,領導一句話,七大姑八大姨都可以,進人單位不排除有業務能力強的,但是大部分也都是混日子的。醫院這個地方進再多的合同制,又有多少能進到一線臨床,解決實質性問題,大部分都去了後勤,院部這些一份活五六個人乾的三線。對於合同制要求同薪統籌,正事編制的財政撥款,加上職稱,工資高很正常,但是績效部分同等級都是一樣的。

在我們醫院,有編制的都開檔案工資的百分之六十,這都是跟合同制一個基本工資了,頂算用我們那四十的錢,給合同制的那些醫生開工資,我們這編制內的醫生,都開不滿檔案工資,也沒地方說去。


YuYe0326


客觀理性說一下!編制外往往是學歷(或說水平)達不到所在醫院要求而又想擠進這個醫院工作的。從博士到大專生,人才有分層次,醫院也有重點三甲到村衛生所,應該人才匹配充實各崗位中去。大專生不想去鄉鎮去農村,而想去大醫院當編外的。都不想去基層卻一直要編制,大家怎麼看?感動之餘,大家不希望去三甲醫院看重大疾病時,是知識比較薄弱的人來幫你看吧?


海上釣魚人阿輝


說實話,有編制的整體素質高於沒有編制的人員,這是事實,盲目的實行所謂同工同酬其實會產生更多新問題,有的醫院盲目實施同工同酬和成本核算,造成醫院業務水平的普遍下降,甚至有些科室人員技能水平低於十年之前,但是應該讓有能力的人通過考試取得編制。形成正面作用!


yanzi147


由於醫院屬於差額財政拔拔單位,很多時候在編人員的工資都是按70%左右拔付,而剩下的部分將由單位自籌解決。所以從醫院的角度來說,它首先是要先解決在編人員的工資收入,然後才會考慮無編制人員的工資收入。也就是說無編制人員的工資收入,只能從科室部門的收入中來進行支付,而且這裡面還需要先解決在編人員所差的30%的工資,才會來解決無編人員的報酬以及所有人員的績效。

通常來說醫護人員工資收入的保障順序,先在編後無編。而有編制人員絕大部分工資由財政解決,剩下部分通過醫院贏利收入處理。無編人員只有靠收入來處理,而且還常常與自已工作的科室掛勾,自然這兩者便有了收入上的差距。

對於縣級以上的醫院,可能醫院效益較好,這些無編人員的工資收入還能夠有不錯的收入,但是與正式編制人員可能會有差距,因為這涉及到績效的分配有關。比如根據醫護人員的加班、接診人數、開藥情況、手術檯數與大小等等勾連起來。由於科室不同,同樣是無編制醫護人員之間的工資收入,也將會有很大的差距。

當然與醫護人員的職稱也有很大的關係,而且在職稱評聘上編制人員也佔據絕對優勢,沒有編制人員幾乎不太可能有評職機會,這使得在編人員的基本工資會比無編人員高一些。由於在工作績效的考核上,會把醫護人員為科室部門創造的收入,作為其評價的主要依據,這就會導致在年終績效上會出現更大的差距。

對於那些基層醫院來說,由於本身技術與醫療條件的限制,這些醫院效益並不好,很多時候都只能治療一些小毛病,稍微嚴重的問題便只有向上級醫院送。因此在這些單位的醫護人員,可能在編與無編人員差距也不小。往往是無編人員兩三千元,而在編人員則是五六千元。

在編與不在編醫護人員工資收入的差距,既與他們的職稱所形成的基本工資有關,還是他們所處的科室部門有關,也與他們的績效考核方式有著密切的關係。

當然,可能有些地區經濟比較發達,在編與非在編醫護人員的工資收入,差距不大,但這只是少數而已,絕大部分地區都還有不小的差距。

好了,我就簡單的分析到這裡,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幫助。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若有興趣,可以關注【視職場】,將會帶給你更多的職場知識,幫助你解決職場困惑。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與觀點!

【視職場】青雲計劃獲獎者,優質職場創作者,一個有著20餘年職場生涯的老司機,專注分享職場知識,解決職場困惑,建構職場關係。

~~~分享職場知識,快樂職場人生,感謝你點、評、分、轉、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