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冥王星拍到一隻“蝸牛”,科學家爭議不斷,它是外星生命嗎?


題主提到的冥王星上的“巨型蝸牛”應該是這面這樣。

那這個到底是不是巨型生物呢?

這要從這張照片說起,它其實是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時拍下來的照片,之後通過電磁波的形式回傳到了地球。當時有很多的照片,這張只是其中之一,這些照片幫助科學家更進一步瞭解冥王星的情況。

但是媒體看到這張照片時,就覺得這上面有巨型生物,而且還對照片內的“巨型生物”進行估算,認為這些“巨型生物”至少有兩頭大象那麼大。為此,還寫了很多相關的文章,引起了軒然大波。

美國航天局後來出來闢謠,說這其實是:甲烷冰山。這樣的冰山冥王星上其實有很多。冥王星上並沒有生命跡象。

其實冥王星是一顆小行星,在柯伊伯帶上,距離太陽特別遠,而且自身的大氣層特別稀薄,沒有辦法保存熱量。因此,冥王星上其實特別冷,溫度長年維持零下210℃左右。而表面主要是氮,甲烷和一氧化碳,大多都是以固體的形式存在。朝著衛星的那一側就有很多甲烷冰山。

應該說冥王星屬於極端惡劣的環境了,產生生命的概率其實極其低,更不要說出現外星文明瞭。


科學美少男


冥王星上的這隻巨型“蝸牛”🐌已經被大家解釋了很多遍了,那我就再來解釋一遍。

冥王星的近日點有29.6天文單位(44.37億千米),遠日點有49.3天文單位(73.76億千米),位於太陽系最外沿的柯伊伯帶上,距離地球60億千米。

由於距離地球太遠,科學家對冥王星知之甚少,更別提什麼生物,什麼“蝸牛”了。

2015年,NASA新視野號拍下了很多冥王星照片,在其中一張照片中發現了一個很像蝸牛的巨型物體,約有兩頭大象大小。它的身後還有清晰的“爬行痕跡”。

只能說那些認為冥王星上有蝸牛的,都是臆想症發作,並沒有什麼足夠證據證明就妄斷結果。

新視野號之所以會拍到有像蝸牛的物體,其實是因為遠離太陽的冥王星照不到溫暖的陽光而寒冷昏暗,可它地質活動頻繁,且有近日點與遠日點溫差, 它表面的甲烷冰就會被液、固態轉換的氮頂到表面如果固態氮融化,甲烷冰就會浮在融化的氮裂縫之上,拍到的就像“蝸牛爬行痕跡。”。



據科學對冥王星的探測,它的環境並不適宜生物生存,沒有可能會有生物生存。


弄潮科學


雖然科學家很希望拍到的是生命,但可惜的是,冥王星拍攝到照片確是不屬於生命,僅僅是可移動的巨大冰山而已。



冥王星距離地球極其遙遠,太陽光達到這裡時都所剩無幾。所以,冥王星上面極其寒冷,氮氣和甲烷在這裡都被凍成冰。故而,沒有任何生命可以自然地存活於冥王星表面。反正是地球上的任何生物只要到了冥王星上面,立馬就會變成一個冰塊。就像是流浪地球裡面的“達叔”一樣,瞬間冰化。



除此之外,冥王星探測器拍攝到照片上,這個類似於蝸牛的物體,其實放到地球上是巨大無比的。因為探測器是在冥王星軌道上面拍攝到的照片,所以照片中看著很小的物體,其實本身的尺寸是巨大的。而在冥王星那麼極端的環境下,根本就不足以支撐如此巨大的生命存在。



科學家早就分析過這個所謂的蝸牛是什麼東西了。它不過是一塊移動的冰山而已,冥王星表面雖然冰封,但內部卻仍然很活躍。所以會導致一些地質運動,從而使得某些冰山像是移動的蝸牛。


科學探秘頻道


在已知科學上,目前只有地球上存在的氧氣,而氧氣是一種“有毒”氣體,可以讓金屬生鏽、可以讓水果腐敗,而這個宇宙中存在最多的是氫、氦,而我們地球生物進化成呼吸氧氣賴以生存,我們才是所謂的“異類” ……


半勺言


首先NASA確實拍攝到了冥王星上類似於“蝸牛”的物體,其次這個物體從多張照片的細節對比上來看確實是移動了,這一點上毫無疑問。那麼這個移動物體是地外生命嗎?讓我們慢慢來看。


冥王星曾經是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之一,在2006年因質量及軌道的原因被開除行星行列,變成了矮行星。與我們的月球相比冥王星僅為其質量的六分之一,體積僅為月亮的三分之一。冥王星近日點44億公里,遠日點74億公里,由於距離的原因對於冥王星的探測就要難得很多。

NASA在2006年發射了新視野號探測器經過九年的漫長飛行,在2015年造訪冥王星,這也是人類首次近距離探測冥王星拍攝了大量的照片。在2019年的元旦新視野號造訪柯伊伯帶天體,拍攝了“天涯海角”的照片。大家應該很有印象。


天文學家在研究新視野號拍攝的冥王星照片時候,發現了冥王星上類似於蝸牛的移動物體,頓時引起為社會上吃瓜群眾的廣泛關注。難道是發現了地外生命嗎?有好事的網友就ps出了以下的照片。

而實際上新視野號拍攝的照片是下邊這樣的:


冥王星距離太陽較遠溫度一般可以達到平均零下230攝氏度,冥王星幾乎沒有大氣層,氮氣甲烷等都以冰狀物的形式存在。由於氮冰的密度大於水冰,所以冥王星表面上是要的一層是由氮冰組成,在其上有水冰。非常類似於地球極之上的冰山,由於氮冰和水冰之間不會緊密接觸會在冥王星的地質運動中發生位置變化。

這種解釋被普遍認可科學家之間也並不存在爭議,移動的物體是氮冰移動的水冰。



科學黑洞


作為曾經的九大行星之一,冥王星是最少被瞭解的那一顆,因為它離太陽最遠(平均距離),並且個頭最小,口徑有限的天文望遠鏡根本無法分辨出它的表面細節。人類對冥王星的瞭解得益於NASA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這艘無人探測器在2015年近距離飛掠冥王星,捕捉到了不少清晰的冥王星表面細節,使得我們首次對這顆矮行星有了直觀的瞭解。

在新地平線號探測器拍攝到的照片中,有張照片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從圖中可以看到,冥王星表面有一個黑色的東西,它酷似一隻“蝸牛”。並且這個東西還會移動,難道這是冥王星上的生命嗎?

NASA科學家否定了這是外星生命。首先,以這張照片的比例尺來看,“蝸牛”的尺寸達到了幾公里,類似一座小山丘的大小,這顯然不會是什麼生命。那麼,這個會移動的東西是什麼呢?

分析表明,冥王星上的“蝸牛”其實是漂浮在冰面上的固氮冰山。由於冥王星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非常有限,它的表面溫度極低,只有大約零下230攝氏度。在這麼低的溫度下,冥王星上的氮分子、一氧化碳、甲烷和水都會凝結成固體,它們與岩石共同組成了冥王星的表面。

在冥王星的內部,由於地質活動和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量,這會讓冥王星冰凍表面下方形成一個深度可能超過100公里的地下液態水海洋。由於地下海洋上層遇冷結冰,這會讓表面的某些地方出現破裂,由此驅使表面的固氮冰山運動。至於冰山為什麼呈現為黑色,這是因為冰山混入了雜質,就像髒雪球一樣。


盜國家礦物744員工


作為前太陽系九大行星成員之一的冥王星,也是行星家族最偏遠的一個小弟。由於距離過於遙遠,人類一直很難看到其廬山真面目。直到2015年7月14日,新視野號宇宙探測器才到達冥王星附近,傳回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張冥王星高清照片。

人們在這些照片裡,發現了一張獨特的照片,看起來就好像是一隻巨大的蝸牛在冥王星高原上爬行。有人甚至猜測冥王星上有生命,這張照片就是最直接的證據。

首先你要明確一下,這是天文探測器的觀測照片,不是你蹲在家門口俯視地面拍的,尺寸上就完全對不上,哪裡會有這麼大的生物。冥王星距離太陽44到74億公里,如此遙遠的距離註定著冥王星上是個冰凍世界。

根據新視野號的探測,冥王星表面的高原都差不多是固態氮。這裡的蝸牛景象應該就是表面固態氮凝結成的特殊陰影罷了。

所以這個只是巧合而已,就跟當年在火星表面上發現人臉是一樣的。1976年,美國發射的海盜1號火星探測器,在環繞火星時,拍攝了一張讓世人無比驚奇的照片。在這張照片裡分明出現了一張巨大的人臉,眼睛,鼻子,嘴巴都恰到好處,儼然是火星表面一個巨大的地標。

NASA解釋道,這張照片裡呈現出的人臉圖像,實際上只是岩石臺地地形。與火星上是否有生命沒有任何關係。

然而官方報道並沒有打消人們的疑惑,人們一度認為這是NASA隱瞞火星人生命的最大證據,一直爭論不休。直到2003年,歐空局發射的火星快車探測器再次飛臨火星,證實了人臉圖像真的只是一些岩石在某些陰影狀態下的神奇組合,並不是什麼文明的遺蹟。人們的懷疑才漸漸放下了。

我想這次冥王星蝸牛的發現應該跟火星人臉的情況也類似,總之宇宙星球上的奧秘實在太多太多,靠著人類目前微薄的探測能力,能夠瞥見真相實在太困難。漫漫宇宙探索之路,人類要走的路實在太長太長。


科學認識論


地球上也有類似的“蝸牛”,所以冥王星那隻就沒啥好稀奇的了,雖然成因不同,但希望大家不要大驚小怪。(外星人快來入侵地球吧!)[頭條·小宇堂-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上圖:美國加州死亡谷的帆船石

死亡谷的“蝸牛”

帆船石(也被稱為“滑動的岩石”或者“移動的岩石”)是一種地質現象,岩石沿著光滑的谷底在沒有人為或動物干預的情況下移動形成長長的軌跡。沒有人親眼見過石頭移動。因此產生了各種猜測。

帆船石的成因的確非常蹊蹺,它來自於冰與陽光還有風的交媾——短暫的冬季只能將山谷中乾涸的谷底平原覆蓋上幾個毫米厚的大片薄冰層(因為氣候乾燥,湖床的水很少),而這些薄冰在晴朗的日子陽光的輕灼之下破碎成片之後,岩石的遛彎就只待“東風”了。 在寒冷的冬夜,這些破碎了的薄薄的冰板被風吹動,可以以每分鐘5米的速度推動岩石前進。一個冬天過去,旱季到來,石頭就“撲街”在乾燥的湖床上,只留下屁股後面的神秘軌跡,讓人腦補各種奇思妙想。

帆船石移動需要非常具體且恰如其分的的條件

  • 水淹的表面——不能太深

  • 一層薄薄的粘土——不能太厚

  • 風——不能太小

  • 浮冰——不能太硬

  • 氣候變暖導致冰破裂——不能太熱

~太難伺候……


事情總是有原因的。過度解讀自然現象有時候會導致劇情過於“狗血”。

冥王星的“蝸牛”

上圖:外星人狂熱分子們認為這是外星生命的證據,而NASA科學家有更理性和有科學依據的意見。

雖然很多人猜測上圖中的物體是冥王星的外星生物,但很快就被NASA的磚家們打臉了——

科學家們認為冥王星的蝸牛可能只是髒髒的“冰山”“在密度較高的固態氮中漂浮”的瞬間。

冥王星表面溫度很低,大概在-238到-218 ℃之間,所以冥王星上的氣體基本上都以酥鬆的固體形式存在,但是這些固態的氣體並非是“鐵板一塊”,它們會因太陽的光照而發生形變和運動,可能更像是沙灘或者雪堆,上層的“雪”層可能會比較疏鬆,而下層比較緻密。於是這會允許其他物質,例如一塊沾滿灰塵的“雪團”在其表面沿著較低或者較為疏鬆的“冰層”裂隙(那些軌跡)“漂浮”。於是形成了NASA拍到的那個場景。

總結

一幅照片往往是有欺騙性的,這和自拍照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需要看的是整個過程。希望今後會有更多的照片傳回讓我們瞭解“劇情”的全貌。


小宇堂


作為曾經的九大行星之一,冥王星是最少被瞭解的那一顆,因為它離太陽最遠(平均距離),並且個頭最小,口徑有限的天文望遠鏡根本無法分辨出它的表面細節。人類對冥王星的瞭解得益於NASA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這艘無人探測器在2015年近距離飛掠冥王星,捕捉到了不少清晰的冥王星表面細節,使得我們首次對這顆矮行星有了直觀的瞭解。

在新地平線號探測器拍攝到的照片中,有張照片引發了人們的關注:

從圖中可以看到,冥王星表面有一個黑色的東西,它酷似一隻“蝸牛”。並且這個東西還會移動,難道這是冥王星上的生命嗎?

NASA科學家否定了這是外星生命。首先,以這張照片的比例尺來看,“蝸牛”的尺寸達到了幾公里,類似一座小山丘的大小,這顯然不會是什麼生命。那麼,這個會移動的東西是什麼呢?

分析表明,冥王星上的“蝸牛”其實是漂浮在冰面上的固氮冰山。由於冥王星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非常有限,它的表面溫度極低,只有大約零下230攝氏度。在這麼低的溫度下,冥王星上的氮分子、一氧化碳、甲烷和水都會凝結成固體,它們與岩石共同組成了冥王星的表面。

在冥王星的內部,由於地質活動和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熱量,這會讓冥王星冰凍表面下方形成一個深度可能超過100公里的地下液態水海洋。由於地下海洋上層遇冷結冰,這會讓表面的某些地方出現破裂,由此驅使表面的固氮冰山運動。至於冰山為什麼呈現為黑色,這是因為冰山混入了雜質,就像髒雪球一樣。


火星一號


爭議?不存在的。目前科學家並沒有在冥王星發現外星生命,這個不斷移動留下深刻印跡的“蝸牛”,雖然外形像蝸牛,但其實只是一座甲烷冰山。

冥王星上的“蝸牛”是美國探測器拍攝到的一種奇異景象,一塊體積至少有2頭非洲象的巨型“蝸牛”在冥王星表面移動著,留下了明顯的印跡,就連印跡也十分像蝸牛在地上爬的痕跡。放大美國探測器獲得的圖像後可以看到,這個蝸牛形狀的物體十分龐大,根據探測器探測到的圖像的比例,這個蝸牛有2頭大像那麼大。體型像蝸牛、會在地面上移動,似乎有點像地球上的生命,可是科學家排除種種可能後,認為那只是一塊巨型的甲烷冰山,由於冥王星的地質活動或者自身的不斷形變發生了移動,這類現象在地球上是很多的,並不奇怪。

地球上有很多的冰川,冰川是一類固態水冰的集合體,地球歷史上多次經歷環境變遷,冰川擴展又萎縮,一些山峰就被認為和冰川活動有關,比如五嶽之一的華山。冥王星的這個蝸牛,據科學家分析就是甲烷冰山,由於甲烷的熔點很低,冥王星表面溫度雖然地,但是依然有一些光照,表面溫度有一個變化範圍,加上內部的地質活動,內部會有較高的溫度,內部的溫度會不斷地向外釋放,也會造成局部地區地表物質的變化,地下甲烷融化蒸發,通過地表裂隙到達地表又凍上,會造成地表甲烷冰川的形變,有形變就可能發生運動。

像這樣外形類似地球生物的外星奇特形狀的物體是很多的,要是僅憑外星和能夠一動就判定那是生物,那NASA至今已經找到了不知道多少了,而科學家們又說人類還沒有找到外星生命的痕跡,結果清楚明瞭,那些物體就只是外形像生物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